欢迎书友访问966小说
首页李清照必背10首诗第十四章 家国苦难

第十四章 家国苦难

        公元1125年,赵明诚调淄州,上任没多久,金人突然向北宋开战,从燕京打到太原,战火迅速烧向洛阳、汴京。

        女真族原是黑龙江流域的游牧民族,受北辽统治。长期的氏族社会,等级森严,男人能猎杀虎豹,女人儿童也操刀习武。其中的一支完颜氏势力渐大,立国为金,与辽朝耶律大石分庭抗礼。

        北宋到徽宗后期,已逾一百五十年。而女真族的金国仅仅建立十年。

        中原文明患病。女真族却有某祌原始的单纯,能在短期内聚力发力。

        善于寻欢作乐的宋徽宗于宣和六年(1124年)突发奇想,联金攻辽,收复了五代石敬塘献给辽人的燕云十六州。徽宗很得意,认为自己完成了宋太宗的未竟大业。蔡京更是拼命妓吹宋金联合、一举击畋辽国的盖世奇功,大搞庆祝活动。然而金人却在盘算,吃掉大宋。

        1125年10月,十几万金兵铁骑分两路发起了闪电战,一路攻城拔地,仅两个月,两路金兵就会师干汴梁城下,耀武杨威。拥宵二十万守军的宋徽宗慌忙撂挑子,做了太上皇。太子赵恒继位,是为宋钦宗。改元靖康。

        京城内的百姓强烈呼吁杀掉误国的奸臣,宋钦宗迫于形势,将蔡京、童贯等人逐出京师。蔡京死在前往贬所的路上,五天无人收尸。蔡氏家族一畋涂地。

        次年,汴梁城破。

        金军奔人这座称冠全球的繁华都城,烧杀抢掠,狂淫妇女。连小女孩儿老婆婆也不放过。投汴河自尽的少女、少妇、老妇数以千计。徽钦二帝及数万皇室成员、宫娥嫔妃、能工巧匠被金兵劫走。连同装车的珍宝古玩典籍,出城走了几昼夜,人夜火把乱晃,万人哭号。着名的丰乐楼、太和楼、班楼成了焦土。米价暴涨,树皮被扒光吃尽。蔡京的东西名园,赵家府第及京师众多私家豪华园林,驻扎着从草原杀过来的金兵……这就是后来岳飞以血泪书写的《满江红》中提到的“晴康耻”。

        靖康二年夏,康王赵构在商丘应天府匆匆继位,是为宋高宗。此人是个逃跑“专家”,听到金兵二字就要尿裤子,他一路南逃,后来跑到越州(绍兴)站稳了脚跟,才发现自己吓出了不孕症……

        金人血淋淋的屠刀切下北中国,也把李清照的命运“栏腰”切成两半。

        1126年,山东也面临着沦陷。

        此间待在淄州的李清照过着什么样的日子呢?

        令人不无惊讶的是:战争即将切掉北中国,却未能影响李、赵二人的爱情生活;夫妻俩的“金石情缘”在战争的纷乱中纹丝不动。

        学者们于此往往匆匆带过,其实没必要。这个史实不是见不得人的,恰好相反,倒值得浓墨书写。李清照在国家面临南北分裂之时,仍痴心于爱,钟情于金石书画,是值得高度肯定的。

        举“二战”为例:当纳粹德国肆虐欧洲时,一些被占领国的科学家,安静地待在他的书斋或实验室,面对层刀毫无恐惧,能吃能睡能工作,并充满了生与死的幽默感。这是勇气使然。

        李清照一个贵妇,生在官宦人家,婚后备受夫君呵护,这朵绽放了四十余年的富贵之花,不可能在一夜之间变成爱国女诗人,吼出金戈铁马。她爱文物就是爱国。而文化从来有矜持的特征。在侵略者日益逼近的马蹄声中,她继续着她那既高贵又平凡的爱情生活——

        赵明诚从邢氏村庄买得一本白居易手书的《楞严经》,如获至宝,连夜飞马归家,顾不得洗澡上床,急切唤娘子沏一壶“小龙团茶”。烛光通明,两口子“相对展玩,狂喜不支”。

        今人解读这喜悦,不妨视为赵、李二人对金国侵略者的无限轻蔑。

        金兵围困汴京时,夫妇俩急、奔青州,望着那些堆了十几间屋子的文物,忧心如焚。李清照《金石录后序》说:“闻金寇犯京师,四顾茫然,盈箱溢箧,且恋恋,且怅怅,知其必不为己物矣。”

        三十年心血将毁于一旦。有些宝物是赵挺之传到赵明诚手上的。个人损失事小,祖国丢了宝贵文物事大。

        李清照对未来的恐惧,很快得到验证,噩梦走到了光天化日之下。

        1126年的春天,赵明诚的母亲在金陵去世,他带了十五车文物赴金陵,李清照暂留青州,守着十余间“书册什物”。他们习惯了和平的生活,“几曾识干戈”?对战争这头怪营憎然无知。饱读诗书,书上却哪有刀光剑影?

        战事一天天地吃紧,李清照心惊肉跳,守着文物子肯走。青州的姐妹们劝不动她,已各奔东两。

        年底,金兵攻陷青州,先人城的军队,惟恐后续部队占便宜,曽性大作,掠杀奸淫。李清照卷人逃难的人群中。

        金人毁了她的美好家园。十余间屋子的文物烧成灰烬。

        她千里奔逃,掘转到金陵,已经是宋高宗建炎二年(1128)的初春了。赵明诚时任江宁知府,两年间派人八方寻她踪迹。劫后重逢,夫妻抱头痛哭一场。赵明诚在知府厅“大恸”,顾不得哭相难看,僚属亦感动。

        李清照惊魂甫定,住进了江宁府的高墙深院。

        贵妇的円子又回来了。

        凭惜着长江天险,金陵城似乎万无一失。这座名城繁华依旧。宋高宗赵构驻驻跸金陵,改江宁府为建康府。

        皇帝念念不忘割地求和。高官们照样享乐。

        这一年的上已节,赵明诚的许多亲戚族人聚干建康,李清照的弟弟李选也从外地枉来。赵府摆盛宴,室歌曼舞庆佳节,却是强颜欢笑。

        酒阑客散,诗人无眠。伤感的李清照写下《蝶恋花》:

        永夜恹恹欢意少。空梦长安,认取长安道。为报今年春色好,花光月影宜相照……

        长安代指沦陷的北中国。

        此后一年多,李清姒生活平稳。国仇家仇,正缓慢植入她的肌肤,流进她的血液。要等到若干年后,那个苍凉刚劲的李清照方来与世人照面。此间仍是雍容华贵。

        李清照几十年的修养、生存姿态是朝着这个方向。根子扎得深,转向有个过程,并由内在的力量所推动。打仗是男人们的事,她也不可能去研究军事。

        从1128牢初春到来年的冬天,李清照在建康城里写诗,劲头十足。宋人周浑说:“顷见易安族人,言明诚在建康日,易安每值天大雪,即顶笠披蓑,循远览以寻诗,得句必邀其夫赓和。明诚每苦之也。”

        李清照戴斗笠披蓑衣踏雪寻诗,只苦了赵明诚,他写诗写不蠃夫人,却又必须唱和。

        李清照人了魔境:无赖诗魔昏晓侵,绕篱倚石自沉音……

        有时下大雪,李清照收拾霄具前脚走,赵明诚后脚消失了踪影。他才思枯竭,听到诗就有点害怕,躲起来了。

        李清照满载而归,到处找他……

        春天,她深锁重门玩味欧阳修,得一阕佳词《临江仙》:

        庭院深深深几许,云窗窠阁常扃。柳梢梅萼渐分明。春归秣陵树,人老建康域。感月吟风多少事,如今老去无成。谁怜憔悴更凋零?试灯无意思,踏雪没心情。

        美人垂暮。

        李易安四十五岁开始言老,比许多男性大诗人还晚了好多年,杜甫、苏轼、辛弃疾都是三十几岁就言老。这首词作于建炎三年的元宵节后。赵明诚很是欣赏,频频向宾客推荐,可是李清照请他和上一阕,他又连连摆手,称不敢。

        赵明诚为逃避写和诗,还有个口头禅易安居上堪比东坡居士,赵某不才,岂敢岂敢为这口头禅,李清照不止生了一固气。赵明诚常常夜里赔不是,哄得她玉齿大开粲然一笑。中年夫妻亦缠绵。

        屈指算来,夫妻恩爱,二十七年。

        李清照忙完了夫妻事,意犹未尽,谈起了历代诗人,双颊潮红两眼发亮。那赵明诚已沉沉睡去……

        李清照又变成了文艺理论家,写《词论》,批评王安石、黄庭坚、秦少游、张子野,她甚至敢于批评苏东坡,说东坡填词不协律,使她为之头疼。虽然这位两宋第一名士学究天人,可她李清照偏要说,东坡词“皆句读不葺之诗耳”。她最欣赏李煜,那风度,那才气,方为词人本色。再者,时隔两百年,谁接李重光的班?俺李易安是矣。李清照也表扬欧阳修、二晏、柳永,认为他们是词家正统,但也各有各的毛病,比如柳永“词语尘下”,悝语村话过了头……

        赵明诚嘀咕:娘子口气越来越大。

        他是苏试的“铁杆儿粉丝”哩,坚决不同意李清照对苏词的评价,跟她争论,并提醒她说:别忘了,你父亲李格非是苏门弟子。

        李清照在床上就愿起来了,瞪圆了杏眼说:父亲是父亲,我是我!

        两口子有时候争得面红耳赤。睡觉背对背,谁也不理谁……

        然而,争吵的好时光已经不多。

        这一年的五月,建康城里突发兵变,对军事一窍不通的赵明诚“缒城宵逝”,仓皇逃向安徽一不久,兵乱平息,高宗驾临建康,沼令赵明诚任湖州知州,并要他火速到建康听圣谕。赵明诚把李清照安顿于池阳(安徽贵池县),飞驰金陵。

        《金石录后序》记载池阳江头的离别场景:“六月十三日,明诚始负担舍舟,坐岸上,葛衣岸巾,精神如虎,目光烂烂射人,望舟中告别……”弃舟登岸的赵明诚目光射人,情形不妙。

        李清照待在小城池阳,焦急等候官人的消息。

        时值三伏天,酷热难耐。李清照身居官舍,眼看平静下来了,忽又心神不宁,几日不能消。奇怪。明诚此去建康面圣,应该说不是坏事,他的湖州知州的任命发表在先。可是为何心不安呢?赵明诚临走时叮嘱过李清照,待在池阳别动,等他的书信。战争时期,皇命临时变动是常事。

        转眼已是七夕,牛郎织女相会于鹃桥的时刻,李清照写下一首词《行香子》,像个不祥之兆:

        草际鸣蛩,惊落梧榈,正人间天上愁浓。云阶月地,关锁千重。纵浮槎来,浮槎去,不相逢。星桥鹊驾,经年才见,想离情别恨难穷。牵牛织女,莫是离中?甚霎儿晴,霎儿雨,霎儿风!

        李清照此间与丈夫分离,时间短暂。不像婚后耶三年离别,更不比几年前她从青州随难民逃向建康之时。

        然而浓愁散不开:草丛中几个虫子叫,竟然惊落了捂桐叶子。晴也子是,雨也不是,风也不是:离愁把李清照拨得团团转。“七月七日长生殿,夜半无人私语时。”这个夜晚,空中弥漫着杨玉环和唐玄宗的气息。说不清道不明……

        李后主生干七夕死于七夕,莫非这七夕是个不样的时辰?

        李清照整夜徘徊于官舍的庭院。脑子不可思议地清醒着。思念烧烫了她的心房,双颊却冰凉。

        雨过天晴皓月当空,褢一身月白色轻纱的李清照整夜排徊。

        究竟为何,她七夕无眠?

        谖光熹微时,下人送来了赵明诚的书信。

        李清照读了半行字,手便抖上了。草草收拾了几件衣裳,来不及告别当地官员,解舟东上,直奔建康。

        原来,赵明诚受皇命催促,冒着酷热赶得太急,到建康城就中暑病倒了。病魔来得非常凶猛。过广一些时日,他自忖可能不起,才给李清照写了这封字迹潦草、语气急促的短信。

        李清照赶到丈夫身边。向来红润的赵明诚一脸蜡黄。她间奉汤药月余,病人不见起色。探访者络绎不绝。其中有个不速之客:张汝舟。他带来了一件名贵的玉壶占玩,赠送赵明诚。病榻上的金石学家目注古玩,时而微笑,时而眼中含泪。他连“把玩”的力气都没有了。李清照一直手拿玉壶,放左放右,置前,配合着亲爱的夫君缓慢移动的目光。男女相爱二十八年,做过多少动作:有竹堂,幽篁院,肯州,莱州、建康城……恩爱夫妻这最后的床头动作,叫在场的人哽噎。

        张汝舟伸手抹了几回泪。

        而回光返照的赵明诚闭门叮嘱李清照:一定要保护好劫后尚存的大批文物。尤其是宋徽宗亲笔书写的,要妥善收藏,秘而不宣。万一再逢劫难时,单是这一轴“龙字”,可保李清照安享余年……丈夫似乎在暗示她什么,她悲哀惶恐,思量不及。赵明诚越来越虚弱了,李清照“哭跪连日”。

        八月中旬,四十九岁的赵明诚扶病写下绝命诗,含恨西去。

        李清照当场昏死过去,亲朋唤不醒。此后李清照大病一场,百余日不能起床。人在病榻魂在天,苦苦寻她的情郎。

        上天人地求之遍,两处茫茫皆不见。忽闻耳边有痴男一张汝舟每天抱一束她以前最喜欢的木樨花来看望她,亲自下厨,为她熬鸡汤、人参汤。日将晚时他就离去,并无半点磨蹭的意思。一直跟随李清照的女侍偎翠,如今是个妇人了,她夸奖张汝舟说:张大人不愧是君子,是老爷生前的挚友。

        李选对张汝舟的印象也蛮好。

        冬末,李清照脸上慢慢回复了血色,身子还长了几斤肉。张汝舟谨慎地赞美她的容貌、体态,她摇摇头,微笑着瞧窗外的雪花。

        亡人是越望越远了,活着的人还得享受生命。享受着,怀念着……

        李清照眼下是寡妇,却不是礼教意义上的未亡人。

        三月,她催着张汝舟去他浙东的任职之所。

        也许,这许多年来,她对张汝舟的那点心思不是不清楚。

        她还算个中年美妇吧?女人到了这个紧迫的年龄段,也许更渴望男欢女爱。

        “枕上诗书闲处好,门前风景雨来佳。”

        她在张汝舟和弟弟的陪伴下,漫游石头城,荡舟秦淮河,登临李后主、大小周后盘桓过的南唐百尺楼。

        她才四十几岁,她要美下去,要享受生活。

        然而命运再起波澜,苦命的李清照在劫难逃。

        金兵铁蹄南下,一心要捉宋高宗。建康城眼看守不住,城里乱作一团。那张汝舟春末也消失了。李清照想:他大约是奉命去了浙东,匆忙间不及告辞。

        张汝舟消失不要紧,李清照还守着大宗文物呢:书两万卷,金石书画两千卷,并器皿茵褥无数。所有这些东西,每一件都是赵明诚抚摸过的。她宁愿死,也不愿文物丢失。青州烧过一次,她痛心疾首!徐熙、吴道子、杜甫、白居易、李公麟、苏拭、徽宗、蔡京、蔡襄、米芾、黄庭坚……无数大家的亲笔字画,丢了怎么得了!

        建康“行在”传言蜂起:金兵克日渡长江,宋高宗随时准备放楼船逃跑。也有百姓说,皇帝要在王气蒸腾的金陵城与金主决一死战。而李清照的直觉告诉她:高宗要跑。她气愤,却不能上书皇帝。于是挥笔写下千古流传的《夏日绝句》:

        生当做人杰,死亦为鬼雄。至今思项羽,不肯过江东!

        这是直接指责宋高宗及一大帮逃跑主义者。寥寥二十个字,出离了愤怒,转为愤怒后的平静,把李清照推向杰出的爱国女诗人。杰出是说:任凭失国之痛的种子开出灿烂的词语之花。

        李清照写这绝句,距金人占领北中国已有数年。

        她写不来口号诗。虽然口号诗自有它的历史价值自她忧着文物,托赵明诚的妹夫把文物运到江西洪州(南昌)去。这位妹夫是兵部侍郎(相当于国防部副部长),有他在江西照料,文物可保。李清照打算在建康处理完一蝗事之后,随即赶往洪州。

        几十车文物,在剑戟森森的士卒保卫下出城了,李清照松了一口气。宋高宗的伯母隆佑太后也去洪州,看来江西的安全比较可靠。

        岂知到了十一月,金人攻陷洪州,隆佑太后及那位兵部侍郎连夜逃亡,侍卫溃散,几十车国宝级文物全部“蒸发”。

        李清照闻讯,痛哭失声,在赵明诚的墓前长跪不起。野地里北风狂呼,冷雨扑面,她跪地要生根,声声向上苍哭喊:我对不起明诚,对不起金石文物。

        李选和偎翠等人拽她走。皇帝已经放楼船溜了。金兵即将攻破石头城。

        李清照再次卷入逃难的滚滚人流,苜目地追随着皇帝的御驾行踪,向南再向南。所幸弟弟李远和她一起逃。

        逃杭州、越州、明州、温州、台州,一路乱窜。“出陆(今浙江建德),又弃衣被走黄岩,鹿舟人海,奔行朝,时驻跸章安。从御舟海道之温,又之越。”

        四十七岁的贵妇,自幼养尊处优的李清照,整整逃了一百天,踉跄三千里。

        她在波涛汹涌的海匕写出了平生的豪放间《渔家傲》:

        天接云涛连晓霁,星河欲转千帆舞。仿佛梦魂归帝所,闻天语,殷勤问我归何处。我报路长嗟日暮,学诗漫有惊人句。九万里风鹂正举,风休住,蓬舟吹取三山去。

        苦难催生抗体,诗句反呈喷射。大诗人无一例外。李煜被宋军掳去汗梁之时,不是也在船上写下了一首着名七律么?“兄弟四人三百口,不堪闲坐细思量。”

        大诗人向大诗人看齐。大海上风波险恶,李清照直接与天帝对话了,拣要紧的说,还提到她写诗。

        清人黄了翁激情点评:“浑成大雅,无一奄脂粉气,自是北宋风格。”

        不过旨粉气也没啥不好。

        曹雪芹也是有脂粉气的。伟大的作家,通常兼具阳刚与阴柔。

        十二世纪三十年代初,南宋小朝廷偏安于杭州,改杭州为临安。李清照的生活随之安定下来。

        山河破碎,李清照还是那个李清照,写诗填词,并不像稍后的陆游卒弃疾。她遵循着自己固有的路数,艺术的媲变自行其是。从少女的清新、少妇的愁闷到几经劫难的中年沧桑,艺术完成着自身,不受外力牵引、意志掌控。小令《菩萨蛮》:

        风柔日薄春犹早,夹衫乍着心情好。睡起觉微寒,梅花发上残。故乡何处是?忘了除非醉。沉水卧时烧,香消酒未消。

        语调轻松,几同早期词作。故乡只淡淡一笔。只因故乡太沉重,所以她才这么淡处理。

        诗人矜持着,拒绝向命运低头,沉痛之人不作沉痛语,很符合李清照的天性。而天性融入了她的人世修炼、她的幸福与忧伤,显现出轻描淡写的尚贵。

        鬓边有鲜花。李清照是要美到八十岁的。此间未满五十,还早呢。有时候她又批评当年赞美过的梅花:“梅蕊重重何俗甚!”

        她爱上了菊花和桂花:“终日向人多蕴藉,木樨花!”

        可是她一个人在妩媚的江南打发日子,情爱之躯闲置。

        元宵节,她也不去杭州街上观灯看人凑热闹,她关在家里写诗,纤手托香腮,杏眼向灯明,给后人留下长调《永遇乐》:

        落日熔金,暮云合璧,人在何处?染柳烟浓,吹梅笛怨,春意知几许?元宵佳节,融和天气,次第岜无风雨?来相召,香车宝马,谢他酒朋诗侣。中州盛日,闺门多暇,记得偏重三五。铺翠冠儿,捻金雪柳,簇带争济楚。如今憔悴,风发雾鬓,怕见夜间出去。不如向、帘儿底下,听人笑语。

        元宵节,少女时代的记忆涌逼,于是李清照不出去,谢了香车宝马、酒朋诗侣。这也表明,平时她要出去,领略杭州城的繁华。她未曾脱离贵妇们的交往圈子,这些女人能饮酒赋诗。注日相召,李清照欣然前往。元宵节闭门谢客,是因为少女的欢娱时光对照着当下,使她失去疯玩儿的兴趣。不如向帘儿底下听人笑语。

        基调还是快乐的,李清照奋心思听人笑语。

        李清照寓居杭州,叹息“旧时天气旧时衣,只有情怀、不似旧家时”。她希望回到旧日情怀。希望强烈,又落不到实处,干是转生哀愁。

        她怀念着赵明诚:

        小风疏雨萧萧地,又催下,千行泪。吹箫人去玉楼空,肠断与谁同倚?一枝折得,人间天上,没个人堪寄!

        玉楼寒,玉楼空,情怀如水……

        李清照怀念亡夫,带蓄慵懒的、感伤的、强烈的妇人气息。

        一个又一令夜晚,李清照在床上辗转反侧睡不着。愁人夜长,而当年那些个欢娱的夜晚啊,仿佛眨眼便是通宵。《添字采桑子》:

        窗前谁种芭蕉树?阴满中庭,阴满中庭。叶叶心心、舒展有余情。伤心枕上三更雨,点滴霖霪,点滴霖霪。愁损北人,不惯起来听。

        刚强豪迈的女人出此语,读来真是令人伤心。

        伤心的女人仿佛要写尽所有南渡女人的伤心……

        想想济阉城里的那位美少女:“见客人来,剗袜金钗溜。和羞走,倚门回首,却把青梅嗅。”再看看汴京街头那位俏皮的美少妇:“卖花担上,买来一枝春欤放……怕郎猜道,奴面不如花面好。云鬂斜簪,徒要教郎比并看!”

        往事如烟。

        李清照将满五十岁了,却显然有着少妇的容貌和内心,满目宠柳娇花,不肿慵懒情状。慵懒是说风流身子时时闲置。她在杭州住楼房,有庭园、重门,物质条件蛮好。春天里常常上楼,玉阑于佣倚。她关心天气,希望斜风细雨变成春日暖阳。她要出门去,萧条庭院难系她满腹春情。

        有时候她慨然念诵:被冷香消新梦觉,不许愁人不起!

        她的“新梦”有点蹊跷。她还不甘心单凭记忆打发时光。新梦之后,感觉到被冷香消,反衬梦中被热香浓。

        意识的层面,赵明诚的音容笑貌占了绝对优势。但潜意识活动频繁,李清照自己也管不着。潜意识在何处活跃?在梦境。
请记住本书首发域名:966xs.com。966小说手机版阅读网址:wap.966xs.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