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迎书友访问966小说
首页历史气象数据查询网十三经

十三经

        两千年来,宣扬儒家思想的典籍浩如烟海。清朝《四库全书总目》中著录的经部书籍已达一千七百余部,约两万卷。不过作为重要经典的儒家著作,最初只有六部,即孔子所谓的六经。后来发展为十三部,就是通常所说的“十三经”。

        孔子所说的六经,即《诗》、、《礼》、《乐》、《易》、《春秋》。其中的《乐》早在战国后期即已失传。对于这六经的作者究竟是谁,在经学史上自汉朝以来就存在两种不同的观点。今文经学派认为,六经都是孔子根据古代文献资料进行整理、编著而成的,是先有孔子而后有六经的,因此有孔子著作六经之说。古文经学派则认为,在孔子之前已有六经,是周公所作,孔子只是对这些经典进行了删定。对于这两种对立的观点,长久以来争论不休。实际上两种意见都有片面之处。一方面不应该为了推崇孔子而硬说六经是孔子著作的;另一方面,虽然孔子之前存在有关于六经方面的著作,但也未必就是周公著作的。对于今天的研究者来说,更注重的是六经本身的历史文献价值。

        由于《乐》在战国时期已经失传,所以汉武帝时只立了《诗》、、《礼》、《易》、《春秋》等五经博士。这些博士都是对其中某一部经书有专门研究的学者,并且要传授学生。

        由于汉朝统治者标榜“以孝治天下”,至东汉时,又在五经之外把、《孝经》定为读书人必读之书,这样儒家的经典便扩大为七经了。

        到了唐朝,在国家官办学校的学习科目中以及科举考试项目中,又有九经之说,这就是《诗》、、《易》、《周礼》、《仪礼》、《礼记》、《春秋公羊传》、《春秋谷梁传》、《春秋左氏传》等九部经书。显然在七经、九经中,已经把古代阐述经义的一些传、记也包括到经的范围之内了。在唐代,和《孝经》是要求所有读书人都要研读的,称之为“兼经”。

        唐文宗年间(827—840年),朝廷下令把九经以及、《孝经》都刻在石碑上,总共十一部书,称为十一经。这些经书刻石至今保存下来,就是有名的“开成石经”。

        在宋朝,理学家们把《孟子》和《尔雅》也提高到经书的地位。北宋哲宗年间的科举考试中就包括《孟子》了。从此儒家的经典便成了十三经,直到封建社会终结,再也没有变化。十三经之中,《周礼》、《仪礼》、《礼记》合称“三礼”,《春秋公羊传》、《春秋谷梁传》、《春秋左氏传》合称“春秋三传”。

        对于这十三部儒家的经传,汉朝及其后的学者们做了大量的注释工作,人们称之为注或笺。唐宋时期,由于时间久远,人们对汉代的注释也难于理解了,于是一些学者不仅注解经传的正文,而且对前人的旧注也进行解释和阐发,习惯上就称之为“疏”或“正义”。南宋以后,有人把十三经以及比较好的注、疏、正义合刻在一起,形成一整套经书及其注文,称为《十三经注疏》。这十三部经书的注疏作者分别如下:

        《周易》魏王弼、韩康伯注,唐孔颖达等正义;

        《尚书》伪孔安国传,唐孔颖达等正义;

        汉毛亨传,汉郑玄笺,唐孔颖达等正义;

        《周礼》汉郑玄注,唐贾公彦疏;

        《仪礼》汉郑玄注,唐贾公彦疏;

        《礼记》汉郑玄注,唐孔颖达等正义;

        《春秋公羊传》汉何休注,唐徐彦疏;

        《春秋谷梁传》晋范宁注,唐杨士勋疏;

        《春秋左氏传》晋杜预注,唐孔颖达等正义;

        魏何晏集解,宋邢疏;

        《孝经》唐玄宗注,宋邢疏;

        《孟子》汉赵岐注,宋孙疏;

        《尔雅》晋郭璞注,宋邢疏。
请记住本书首发域名:966xs.com。966小说手机版阅读网址:wap.966xs.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