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迎书友访问966小说
首页历史上最严重的金融危机第二讲 国际金融危机的本质

第二讲 国际金融危机的本质

        

一、资本主义的灵魂



        一提资本主义这个经济学名词,我们就马上联想到剥削工人剩余价值的一种经济政治制度。所以,我们一直都回避对资本主义制度深入探讨和研究,一度被认为是社会主义制度的敌对势力,只有改革开放以来邓小平的不管信社还是信资,发展才是硬道理的开放思想,才使我们真正与资本主义社会打上交道。

        在我们所学的政治经济学里,对资本主义社会中的资产阶级怎样残酷剥削无产阶级的描述是令人寒心的,资本主义社会的贪婪、残酷、不惜一切代价追逐金钱和你死我活的竞争而且还将注定隐埋下的周期性的经济危机,将群众引入极为贫困的境地。

        然而,就是这种制度,它使欧美经济在日新月异中强盛地发展着。而且以极为强盛的势态,百年不倒。那么,这里面的奥秘究竟在哪里呢?

        那就是资本主义的灵魂!

        什么是资本主义的灵魂,就是信托责任。也就是相信和委托的的责任,用我们的话说,就是我们所说的良心责任。

        法律法规的制定,仅是条文性的良心体现,但在千变万化的经济动态中,真正约束人类发展进程的是良心作用——信托责任的作用。

        在整个资本主义社会阵营里,有形无形地贯穿着信托责任这一良心监视器。

        比如说,国家承担着百姓群众的信托责任,银监机构承担着对储户的信托责任,评估机构承担着对银行的信托责任,风险投资银行承担着对投资者的信托责任。法律顾问,承担着对受顾者的信托责任……等等,等等。

        有很多事情不是由自己亲自能办理了的,所以必须委托受信其他人来完成,这种被相信和委托的机构和人,便具有这种信托责任。

        请看一列英国股改的信托责任案例就明白了一切。

        英国撒切尔夫人时期进行过股改,由罗斯紫尔德提出了罗斯紫尔德股改三定律。

        第一条定律是,股改的公司必须由具有信托责任的职业经理人来经营;

        第二条定律是,只有业绩好的公司才能进行股改;

        第三条定律是,股改后,政府仍保有一定的黄金股,即不退出股市。

        英美帝国主义国家是很重视市场化的,但对股票市场的干预,力度之大,是你无法想象的。这以上三条定律,完全体现了为股民负责的信托责任。

        让没有信托责任感的人当领导和没有具备相当业绩的公司实行股改上市,这损失股民政府是有责任的,特别是第三定律,政府保留股权既有了发言权和否决权,便于直接发挥政府的信托责任,只要有损害中小股民利益的事情发生,英国政府就会出面行使它的否决权。因为作为国家的政府,他承担的是所有股民的信托责任。百姓只认为,政府推动的股改,一定是各方面都比较好的。

        所以,资本主义的资本运作,是由政府作为信托责任人作后盾的、作依靠的、作保障的。因此百姓对政府也是非常相信的,对国家推行的各项市场运作、资本运作、金融运作都很有信心的。这种信用的强大作用,使其资本主义发展长盛不衰。

        但是华尔街还是出了问题!那是为什么,究其原因,那么美国的华尔街金融风暴发生的根源是什么呢?说到底是信托责任的丧失。

        我们知道,美元是美国的利益代表,美国享受了一国本位币与国际本位币重叠结合的好处,即世界使用美元,美国生产美元,信用造就美元,由于美元构成了美国金融霸权核心。特别是当美元与黄金脱钩以后,世界各国因继续崇拜美国的财富雄厚和信托责任可靠,任美国怎么折腾,世界一向认为美国永远不会垮下的,美国如果垮下了,世界将会暗无天日,在世界这种极端信任和坚决肯定的旗帜下,世界各国任命了,世界人民任命了,加之美国极端负债的消费,各国生产出来无数产品都涌进美国市场,哇!世界人民惊讶了!“美国真是太富了”!占世界3%的人口,消费全球约30%的财富(以汇率计)。听了这个数字谁都会张口的。

        这些都给美国的为所欲为,任意折腾创造了前提和条件。

        当美国金融体系认识到,他们只有大量的印钞票,也能过上好日子的时候,美国的金融业发达了,投资业发达了,被称为当年世界上最发达的投资银行和资本市场为主导的金融体系,商业银行座次排名前10位几乎都由美国垄断。有时呼风唤雨,操控大宗商品的定价权,而且一手垄断了经济的话语权。

        资本和金融统领了经济的主脉道。

        马克思说:“有多少资本,便有多少自由。”

        美国便开始无节制地自由起来了。

        贪婪使他们丧失了信托责任。在这次危机中发现美国金融体系中,几乎整个丧失了信托责任。丧失良心底线的机构,比无有更可怕,有德无才是庸才,有才无德是盗贼!

        美国银行的变本加厉,再加上美财政部的放任监管,在重薪金和巨大利益诱惑下,唯利是图占了上风,国家的信托责任、银行的信托责任、监管的信托责任、评估机构的信托责任、担保部门的信托责任,等等,一切都不存在了。信用,这个核心的价值观已不复存在了。

        所以,人们把这次危机也称是信用危机。

        用成见和怀疑的眼睛看世界,看到的全是陷阱。更何况信托沦丧到何等地步。

        使美国负责消费的形态发生了非常大的变化,这就是失去资本主义信托责任灵魂的恶果!

        

二、美国垃圾债券风波



        信托责任是非常重要的。为什么我们的国企改革到最后不尽如人意?我发现,很多国有企业的老总,企业做不好就说是体制的问题,怪国家,企业做得好,就把功劳收归己有。我们很多媒体甚至很多学者说,国企老总做不好是应该的,为什么?因为钱太少了。2008年上半年,“大小非”的问题冲击中国股市,刺激了广大股民,在股价不断大跌的情况之下,我们很多上市公司的高管竟然大量抛售股票。我想请问,这些人的信托责任在哪里?他们心目中有没有这120位美国富豪那么一丁点对国家、民族以及中小股民或者老百姓的信托责任,有没有?

        我再问各位一句话,你们很多人身为企业家,知不知道自己目前的痛苦是什么?让我告诉你:第一,你本人可能是缺乏信托责任的;第二,你的员工一样是缺乏信托责任的。这么多年来,我们的老百姓被灌输的是什么样的观念?东西是自己的才能做得好,不是自己的就做不好。比如说国企,因为所有权不是你的,所以做不好。那怎么样才能做得好呢?送给你就能做得好了。这叫什么?这叫管理人收购。你要知道这种观念完全有悖于信托责任,这种观念最终的受害者就是我们的民营企业。

        想想看,公司虽然是你个人的,你有动力做好了,可是员工呢?公司属于员工吗?属于你的副总吗?属于你的经理吗?属于你的工人吗?都不属于。我再请问民营企业家一句话,公司既然不是他们的,他们是不是就可以不做好呢?让我告诉你,民营企业最大的困扰之一就是员工缺乏信托责任。而企业家最大的问题是对员工缺乏信托责任,对国家、对民族也同样缺乏信托责任。这就是为什么很多民营企业家天天在骂,说员工从来不为他着想,他跟员工无法沟通。这一切是为什么?就是因为缺乏信托责任为基础,为灵魂。

        我以前讲这些话,有人认为我是在唱高调,等经济真正步入衰退,等你真正经历过这一切,你才会发现,我们这么多年来确实忽略了资本主义的灵魂。讲到这里,我相信大家已经具备了一定的基础,知道为什么会产生这次金融危机。其真正原因,就是华尔街的当权者缺乏信托责任,过于贪婪,而闯下了滔天大祸。

        请大家注意,这样的事情已经不是第一次发生了,我本人在1990年的时候就经历过一次,当时叫做美国垃圾债券风波。什么叫垃圾债券?美国的债券都是有评级的,最好是三个A、两个A、一个A或者三个B,只有这种评级的债券才被称为投资级的债券。它们呼吁投资人只能投资这种投资级的债券。除此之外的债券叫垃圾债券。垃圾债券还有不同的评级,包括最好的垃圾债券和最差的垃圾债券。

        1990年,有一家在当时极负盛名的投资银行——德崇证券(DrexelBurn-ham)被美国政府清盘了。这家投行专门找那些信用欠佳的公司,比如说评级为BB、BC这种信用不好的公司,帮它们发行公司债券。这些公司债券,当时学界就称之为垃圾债券。这些垃圾债券就由德崇证券承销,每做一笔交易可以收1%至3%的手续费。因此交易做得越多,德崇证券赚钱就越多。它已经完全忘记了自己这种做法将摧毁这个国家,摧毁这个民族。最终没过多久,整个事件爆发出来,那时我已经取得博士学位了,正在纽约大学当教授。当时的风波并不大。因为真正买垃圾债券的,都是储蓄银行,所以造成了储蓄银行的大量倒闭。但是美国政府对于储蓄银行的存款账户是有保障的,10万美元以下,都由政府来买单,因此当时没有发生大的金融危机,只是像打雷一样就过去了。德崇证券当场被调查、清盘,而德崇证券当时负责承销、创造垃圾债券的负责人,号称垃圾债券大王的迈克尔·米尔肯也被美国法院判刑,重刑10年,这场危机就这样消除了。

        

三、次级债的链条



        所谓次级债务是指固定期限不低于5年(包括5年),除非银行倒闭或清算,不用于弥补银行日常经营损失,且该项债务的索偿权排在存款和其他负债之后的商业银行长期债务。次级债务计入资本的条件是:不得由银行或第三方提供担保,并且不得超过商业银行核心资本的50%。商业银行应在次级定期债务到期前的5年内,按以下比例折算计入资产负债表中的“次级定期债务”项下:剩余期限在4年(含4年)以上的,以100%计;剩余期限在3-4年的,以80%计;剩余期限在2-3年的,以60%计;剩余期限在1-2年的,以40%计;剩余期限在1年以内的,以20%计。

        美国次级债危机对全球经济带来不小的震动,但它是如何一步步扩展到全球的呢,以下便是次级债扩展大事:

        

2007年2月—贷款机构对次级抵押贷款问题表示忧虑



        随着美国次级抵押贷款市场存在问题的证据开始冒头,全球股市出现了今年以来的首次震荡。借款方第四季度违约数据出炉,服务于次级抵押贷款市场的专业贷款机构开始报告当季出现亏损,从规模最大的NovaStar开始。不到两周,第二大次级抵押贷款机构NeuryFinancial股票被停牌,因人们担心其能否继续经营下去。现在,这两家公司都面临集体诉讼,指控公司高管误导投资者。4月2日,NeuryFinancial申请破产保护。

        

5月——瑞银(UBS)对冲基金游戏结束



        5月4日,瑞银宣布,成立内部对冲基金的尝试已告失败。该公司被迫将DillonReadCapitalMa重新并入其投资银行部门,而该基金成立还不到两年。瑞银做出这一决定的原因是,今年第一季度,这只规模约为45亿欧元(60亿美元)的基金因美国次级抵押贷款投资亏损了1.5亿瑞士法郎(合1.23亿美元)。此举使瑞银产生了3亿美元的重组支出。到7月初,瑞银首席执行官胡皓华(Peteruffli)被解职,部分原因在于董事会对他在处理DillonReadCapitalMa问题上的担忧。本周,瑞银警告称,市场动荡可能导致瑞银今年下半年利润“非常疲弱”。

        

        6月19日,有消息称,曾贷款给贝尔斯登资产管理公司(BearStearnsAssetMa)旗下两只对冲基金的一些投资银行,即将扣押贝尔斯登资产,以收回现金。负债比例很高的这两只基金投资于被认为非常安全、评级较高的复合债券产品,而这些产品投资于以次级抵押贷款支持的债券。消息传出之后,大量其它基金也报告在类似债券投资方面蒙受巨额损失。其中包括澳大利亚BasisCapital,伦敦Cal和CambridgePlace旗下的基金,以及美国的Braddoancial和UnitedCapital。贝尔斯登问题曝光一个月后,投资者被告知,他们在贝尔斯登一只基金投入的资金已血本无归,而第二只基金,只能拿回投资额的9%。

        

7月——私人股本运转失灵



        7月25日,用于联合博姿(Allias)和克莱斯勒(Chrysler)收购交易的融资遭遇严重问题,这加剧了市场对于发生信贷危机的担忧。这是私人股本规模最大的两笔交易。之后数日,股市遭遇重挫,投资者担心,信贷状况趋紧可能会使收购热潮出轨,而正是收购热潮推高了股市,因为投资者认为,几乎所有公司都可能很快被收购。这一消息让越来越多的人意识到,全球最大投行在很多领域都面临潜在的信贷问题,它们开始尽可能控制这些风险。

        

7月至8月——危机扩散至股市



        投资者对于全面信贷危机的担忧,引发了股市和信贷市场的剧烈波动。被誉为华尔街“恐惧风向标”的Vix指数多次触及多年来高点。尽管本周数据显示,股市整体走势为下跌,富时100指数(FtSE100)跌至6000点以下,而道指(Dounities基金纾困。

        

8月——各国央行被迫干预



        对美国次级抵押贷款问题的担忧日益加剧,已远远超越了美国银行业和小型专业贷款机构的范畴。一些投资于法国巴黎银行(BNPParibas)及其它机构运作的复杂证券的货币市场基金,对希望赎回的投资者紧闭大门。所有类型的资产负债表外贷款和套利平台(即管道类和结构性投资工具(SIV))都受到牵连,它们难以获得维持自身运作的短期融资。为其提供支持的银行本应介入,提供所谓的流动性安排,为这些机构提供支撑,但这些银行同样也迫切希望减少信贷风险,目前正想方设法置身事外。

        德国产业投资银行(IKB)出现的问题,致使国内同行于8月2日为其纾困,但这种做法结果加剧了不安状况,导致银行间市场隔夜贷款利率迅速走高。欧洲央行(ECB)被迫采取了措施,美联储(Fed)、日本央行(BankofJapan)、俄罗斯央行(RussiaralBank)和加拿大央行(Bankofada)也紧随其后,向市场注入维持这些机构继续运转所需的短期资金。

        

四、美国金融系统遭遇“三聚氰胺”



        银行拿到假的资料,把钱借给了不够资格贷款的人,然后债券卖给投资银行。它们再将小额债券卖给社会大众。然后保险公司担保,再把保单卖掉。

        请各位想一想,这个链条发生了什么问题?整个美国这么高的负债体系,从此加入了“三聚氰胺”,这就是美国次贷危机的根源,“三聚氰胺”进入了这个系统。这个后果是极其严重的,我们自己也经历过“三聚氰胺”事件,我想请问大家,当你知道“三聚氰胺”事件时,你对于中国的食品工业有什么看法?你是不是完全丧失了信心?美国人遇到次贷危机,就是他们所碰到的“三聚氰胺”,使得美国老百姓对这一套资本主义系统的信心完全崩溃。

        信心一旦崩溃就完了,因为信心是金融系统得以维系和成长的关键,包括保险公司、银行都是一样。你想一想,为什么香港地区的老百姓会去挤兑东亚银行?谣言一出来之后,大家心生恐慌,都去挤兑,挤兑的结果就是银行倒闭,这是一定的。保险公司也是一样的,如果公众对保险公司丧失信心,也来一个某种形式的挤兑,比如撤销保单之类的,你就扛不住。所以说信心危机是非常严重的,而信心危机的来源,并不是高负债,因为高负债一直是美国的传统,而是高负债之下,大家发现负债里面竟然有“三聚氰胺”。

        好了,这些次级债的借款人当中,有20%是支付不起利息的,当他们无法再支付利息之后,整个链条随之一环一环往下传递,你会发现房利美和房地美竟然收不到这20%的借款人的利息,它们怎么办?只能违约,违约之后怎么办?倒闭。于是美国政府被迫注资来挽救房利美和房地美。

        那么保险公司AIG呢?简单来说,它要担保这些债券能够支付,如果20%的人不能支付,那AIG就要替他们支付。可是保险公司怎么能够应付这么大批量的支付?做不到。因为保险公司有一个重要的原则,叫做大数法则。所谓大数法则,就是说保险公司需要有很多的投保人,比如说,假设我有一万个投保人,如果有七八个人出事需要理赔的话,那没问题,我可以承担得了,赔偿这七八个投保人是没问题的。但是如果一万个投保人里面有5000个出问题的话,那就完了,保险公司就崩溃了,这叫什么?这叫系统风险。保险公司最怕系统风险。

        比如说美国的飓风如果一下子吹到佛罗里达州,把佛罗里达州的房子全部吹垮的话,其后果会是什么?是当地的保险公司全部倒闭。为什么?就是因为系统风险。本来有一万栋房子,七八栋被吹垮你可以赔得起,如果8000栋房子都被吹垮的话,你怎么可能赔得起?赔不起就只有倒闭。所以说保险公司是扛不住系统风险的。可是像这样20%的借款人无力支付利息,是会造成系统风险的,有可能导致美国最大的保险公司AIG的倒闭,所以美国政府注资850亿美元帮它去还债,还是不够,那就继续注资。为什么?因为AIG不能倒闭,它手上握有多少美国人的保单啊,它如果倒闭的话,后果是不堪设想的。保险公司是绝对不能倒闭的,所以美国政府不断地帮,不断地帮,不断地帮。

        这个事情还没有完,而且美国政府的做法很有意思,它决定不帮雷曼兄弟公司。为什么美国政府帮这个、帮那个,却不帮雷曼兄弟公司?

        

五、美国政府为何不救雷曼兄弟



        这里有些资料,《纽约时报》曾经刊登过一篇文章,说雷曼兄弟公司的首席执行官理查·富德是天字第一号的贪婪之徒。理查·富德从1993年到2007年总共获得了五亿美元的薪水。更可恨的是当雷曼兄弟公司出现危机之后,英国的巴克莱银行想出资17亿美元,收购已经亏损20亿美元的雷曼兄弟公司。你一定不敢相信,雷曼的八名高级主管竟然要求支付给他们25亿美元的红利。

        你可能会感到意外,他们有什么资格要求25亿美元?这就是美国制度中一个很奇怪的现象,叫做“金色降落伞”制度。在美国的公司当中,有很多收购或兼并的案例,比如说A公司要收购B公司,B公司的股价可能就会大涨,甚至涨个20%、30%,因此这对于B公司的股东来说是有利的。可是B公司的首席执行官等高管却很可能会失业。所以这些高级主管不愿意公司被收购,虽然收购会对他们的股东有利。最后股东怎么办?于是设计了“金色降落伞”制度,如果公司被收购的话,保证给高管们一顶“金色降落伞”,让他们平平安安跳出去。对一个职业经理人来说,你给他个8000万美元或者一亿美元,与股东所获得的利益相比只是九牛一毛,股东甚至有可能获得上百亿美元、上千亿美元的利润。

        雷曼兄弟公司的八名高管就是根据“金色降落伞”条款,要求按照合同约定给他们25亿美元。本来公司被收购,股民得到利益之后给你一个“金色降落伞”是没问题的,因为毕竟钱不多。可是现在不一样,现在是雷曼的股价大跌,几乎为零了。股民已经损失得无法想象了,你还要按照合同执行“金色降落伞”条款。巴克莱银行用17亿美元收购你亏损20亿美元的银行,你还要求25亿美元的赔偿款做你的“金色降落伞”,这势必激起美国全民的公愤、痛骂,没有良心的华尔街。

        这个没有良心的华尔街,这种压力简直让国会议员们吃不消,大家都吓死了。因为大家都需要看选票,如果全美国的选民,全美国的老百姓对这群丧失信托责任的华尔街的贪婪之徒如此痛恨的话,就会让美国的议员们很难投票。所以这一次美国政府提出了7000亿美元的救市方案,一送到众议院,众议院的议员们心里就凉了,不知道该怎么办了。很多人在选民的压力之下不敢投赞成票。共和党提出的议案,最后我们竟然发现,共和党的议员大部分都投了反对票。为什么?因为共和党在美国历史上一向被认为是富人的党,而民主党则被认为是穷人的党,这些富人的党的民意代表、议员们为了平息众怒,不敢投赞成票,因此共和党的大部分议员都投了反对票,这就是美国7000亿美元救市方案没有通过的原因。

        可是之后发生的事情,严重得无法想象,7000亿美元的救市方案未获通过,美国股市随即大跌。美国那么多平民老百姓的退休金,基本上都放在了美国股市里,股市大跌的结果自然会殃及这些无辜的老百姓,在这种压力之下,美国政府又说话了,看吧,看吧,你们不投赞成票,老百姓不支持我们,什么结果呢?大家都玩完了。以此来威胁老百姓,而在这个时候股价一直下跌,老百姓没有办法了,于是反对的压力慢慢减轻了,因为情况实在太严重了。

        

六、工商链条时代



        2008年初春,郎咸平教授在北京世纪管理名家大讲堂讲课,用他的“二元经济”观点和“6+1”产业格局区分,对当时的中国经济和世界经济表示深深的担忧,这种担忧不久后即被应验。2008年底,郎教授再次来北京讲课,又抛出一个新观点:世界经济已经进入“工商链条”时代。

        从这次金融危机来看,政府的作用是非常重要的。美国政府为什么要拿出7000亿美元救市?我想提出一个新思维,来解释美国政府的行为。那就是,现在已经不是“市场化”时代了,世界经济正处于一个“工商链条”的新时代。什么叫“工商链条”?就是当一个部门产生危机之后,如果你不去救这个部门,就一定会产生多个环节的连锁反应,同时冲击到其他部门,形成整个经济的崩溃。

        工商链条时代的产业特征是“6+1”

        “工商链条”时代的竞争,是一场没有硝烟的战争。我国制造业之所以这么不抗压,就是因为在“6+1”的产业格局之下,我们没有办法抬升价格。因为真正掌控定价权的,一定是整个产业链条里的“6”,这个链条里的“1”,是不掌控定价权的。

        我国有没有企业想过要进入“6”的?有的,像海尔。虽然我对海尔有过批评,但我对张瑞敏的一些观点还是比较认可的。他曾经想收购美国美泰公司,美泰就是“6+1”里的“6”。美国人怎能让你把“6”收购过去?如果你把他的“6”收购了,他如何替自己创造产值?这是不可想象的。所以,最终的结果,是海尔的收购失败。

        美国经济强大的一个重要原因,就是他掌控着全球产业链最有价值的部分。今天,如果我们已经进入到了一个产业链战争时代,就会突然发现,过去的很多理念在今天都要被推翻。比如说,我们还应该打品牌战略吗?比如说,我们还应该搞技术升级吗?因为我们突然发现,产业链条改变之后,我们之前所谈的概念都是错的。

        品牌战略是“6+1”成功之后的必然结果,而不是企业发展的原因。我可以做这样一个结论,中国企业如果到现在还想利用廉价劳动力打品牌战略、走技术升级之路,必然会失败。因为,这都不是我们的优势。

        有两家企业不听我的劝告,利用中国的廉价劳动力先创造品牌,再搞技术升级,一家是tCL,一家是宏基。tCL收购了阿卡特和汤姆逊,宏基收购了西门子的手机业务,都在中国生产。中国的生产成本够低廉的了吧,阿卡特、汤姆逊和西门子的品牌够卓越的吧,但结果呢?几年之后,两家公司的合资企业轰然垮台。为什么?第一,中国已经没有廉价劳动力的优势;第二,品牌战略不重要,它只是一个结果;第三,技术升级不重要。

        目前,传统制造业、传统行业依然能够生存,只是现在大家不知道往何处走。今天的世界,已经走到了一个产业链战争时代。看一下进入中国的跨国企业,哪一家不是“6”或者“6+1”的企业?广东、浙江的很多企业,在遭遇发展困境后都往西部搬,或者往越南搬,最后的结果还是关门。为什么?因为劳动成本不重要,最重要的是产业链。

        我认为,我们未来努力的目标是掌握整条产业链,这才是我们应该走的路。走这条路难不难?一点都不难,我们的企业家都是聪明睿智的人,只是我们过去受了太多的误导。比如说“以市场换技术”,整个是胡说八道,到最后技术没有换回来,市场还丢了。我们应该怎么做?应该以产品为单位,推动“6+1”产业链的整合。

        我这样说,不是要每个企业都去搞一个物流中心。企业一定要以产品为单位,比如说茶杯,以茶杯为单位推动茶杯的“6+1”整合;或者以纺织、或者以运动鞋为单位推动“6+1”的整合。只有做了整合之后,企业才能有更多的回旋余地应付经济危机。

        

高效率的产业链条,需要流程再造



        最近我到晋江演讲,他们的领导说,我们有58%的企业现在非常困难。说完企业的困难后,他又解释说,现在那些有品牌的企业还是不错的。我当时告诉他们的领导:你们晋江的出口制造业面临极大的危机,但你们的转机也在晋江。他问我是什么意思?我告诉他,在晋江,做得好的企业基本上是控制整个产业链的企业,这些企业因为拥有“6+1”的“6”,而获得最高利润。

        他问我,晋江这些已经掌握了“6+1”产业链的公司,是不是就一定能度过金融危机?我跟他讲,我不知道。在平常的情况下没有问题,小萧条时期没有问题,但对这种百年不遇的大萧条,没有人有经验,包括我在内。

        已经掌握了“6+1”产业链的企业,应该是一个流程控制专家。以广东省的服装企业为例,它从产品设计到走完“6+1”的整个流程,需要180天。全世界效益最高的、走得最快的企业,是西班牙的ZARA,他们对这个流程的控制是12天。这家公司的效率是惊人的。这样的产业链,能够创造很高的利润。一件衣服,如果是我们广东的企业来做,要180天之后才能卖掉,要有180天的仓储成本。如果是12天卖掉呢?同样一件衣服,就减少了168天的仓储费用。

        目前,世界上最优秀的企业都在做什么呢?大幅压缩产业链,压缩得越短越好,这就叫“6+1”的高效整合。压缩后的流程,使产品成本更低,反过来说,毛利率却在大幅提高。高效率的产业链是一个完整的系统,你要构建三星、索尼这样的伟大企业,就必须建立起一套快速响应的流程。

        为什么中国制造业三十年来没有制造出这样一个系统呢?答案很简单,只有最重视规则的国家,才有可能建立起这个系统。在亚洲,只有两个国家是重视规则的,一个是日本,一个是韩国。中国人注重不注重规则?不注重。我们注重什么?潜规则。一个注重潜规则的国家,是不会有流程的。

        三年前,我到上海柴油机厂讲课,讲“如何制造发动机”。我是一个金融学教授,跟他们讲如何制造发动机。我到工厂一看,他们没有系统,只有车间。所以,他们花了120万元聘请通用汽车退休的一个老工程师来当公司的总监。他到了之后的第一句话就是,“怎么这个公司只有车间,没有系统?”一叶知秋。中国的大部分制造业企业只有车间没有系统。

        产业链条里的“螺丝钉”

        三星、索尼这样的企业,都有自己的小系统。这个小系统是什么意思?用句最简单的话就能讲明白。比如说,你们公司有没有登过“招聘人才,寻找人才”的广告?招聘人才是中国企业的专利。你到美国企业去看看,他们招聘什么呢?他们招聘“螺丝钉”。

        只有中国人最重视人才,“人才”这两个字是中国的专利。不知你信不信,在英文里找不到我们中国人认为的人才,因为美国人是不招人才的。你知道为什么吗?在一个制造业国家,只有车间而没有系统的制造业国家,他只能寻找人才。如果你一旦放弃车间,建立起系统之后,就不需要人才了,就这么简单。

        企业完成了“6+1”的产业链整合后,就不需要招聘人才了,你需要招聘的,是20个螺丝钉。这20个螺丝钉,每个螺丝钉都按照中国大厨炒“鱼香肉丝”的要求来切葱花、切肉丝,每个螺丝钉都进入流程。你会发现,这家公司以后再也不强调创新,因为一个没有创造力的民族才会强调创新。一个有创造力的民族,他们理解创造一定是来自于积累,而不可能凭空得来。一个没有流程的公司,不可能成为高科技公司,因为你的技术是不可能积累的。

        有位学员对我说,比亚迪的电池是第一代电池,清华大学有一个教授开发出了第三代电池。他认为,他如果用这个第三代的电池替换掉比亚迪的第一代电池,他的企业就会成为最好的公司。其实他是错的。你把清华大学这个教授的第三代电池拿来,两年之后就过时了。为什么?因为他从来就没有对第三代电池做“鱼香肉丝式”的加工分解,就这么简单。一个用所谓“创新”创造出来的电池,是没有竞争意义的,因为你无法分解成工序。

        什么叫科学?科学的基础不是创新,科学的基础是工序流程式的积累,这才是真正的基础。你知道什么国家会喊创新吗?一个从来没有建立过系统的国家才会喊创新。创新一定要根据前人的努力逐渐积累改进,这样才能创新。

        

大企业是在系统里生存



        你不要奇怪,2008年之后中国很难有现代的高科技企业,也不会有现代意义上的跨国企业。也许有人会说,华为不错吧?还有富士康不错吧?好,我告诉你,华为既有严谨的小系统又有严谨的大系统。华为的小系统是自己创造的,华为的大系统是它花了2亿元请IBM创造的。它的大系统水平多少呢?是3.7分;IBM的水平是多少呢?是5分。

        富士康之所以能够成为全球第一大的工厂,是因为它的资金实力雄厚吗?是他们老板的正确经营吗?根本不是。富士康有着最严谨的小系统,同时还有“3+1”的大系统。它没有“6+1”,但有“3+1”。它就是靠这种“3+1”系统,建立了全世界独一无二的产能规模。它的规模比第二名和第三名加在一起还要大。

        在金融危机冲击之下,企业面前的路非常清楚:进行“6+1”的高效整合,这是唯一的出路。短期看,是为了求生存;长期看,建立起一套大系统,应该是我们未来十几年努力的目标。

        在中国,海尔、联想、方正、华为、中集、tCL、美的、康佳、海信这些企业中,经过这次冲击之后,慢慢就会出问题。我认为,半年以后还能扛得住的,排序应该是华为、中集、方正等。我看企业行不行,是看它们的系统。我很担心,中国的很多企业在2009年能不能扛得住,格力空调已经出问题了,这是我们制造业的现状。在十大制造业面临困难的今天,你会发现建立起系统的公司,受到的冲击会相对较小,但能不能全身而退,我也没把握,主要看外部冲击有多大。

        有人说,制造业不好做,我就转型做服务业。那么,我要问,没有制造业你服务什么?如果没有制造业,你快递公司送什么东西?送空气是不可能的,送友情也是不可能,你只能送茶杯、送麦克风才有价值。有很多地方说要放弃制造业,去做服务业,这样的想法肯定是错的。制造业是未来中国的灵魂,如果中国制造业全面垮台,我们将为此付出惨重代价。而且,制造业出现危机之后,给银行带来的危机会更加严重。

        英国《金融时报》有一篇文章,说这次金融危机美国是轻伤,欧盟是重伤,中国是内伤。按照现在的情况看,欧洲是轻伤,美国是重伤,中国有可能是内伤。目前,美国的情况在继续恶化,欧洲好一点,因为金融危机对欧洲冲击不大,他们的救市方案也比较好。

        中国的制造业处境很危险,因为我们的制造业一直在全球“6+1”的前端,最容易受到冲击。2009年,中国制造业的生存环境会进一步恶化,我相信政府在这方面应该会有一些积极应对政策,但我希望这些政策出台要快,如果政策推出太慢,造成制造业迅速崩塌的话,处理起来是非常棘手的。但是否会出现这样的情况,我都不太敢想。
请记住本书首发域名:966xs.com。966小说手机版阅读网址:wap.966xs.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