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迎书友访问966小说
首页历史十大顶级阳谋不得不信特殊关系

不得不信特殊关系

        看过电视连续剧《宰相刘罗锅》的人,我们都知道,在《宰相刘罗锅》里,曾经演过下面一段:

        原籍山东的刘墉进京以后,首先做了六王爷的女婿,后来又拜皇太后为干妈,也就是说,刘墉这个人,他的身份是很特殊的。如果从乾隆皇帝他的妈妈这方面来讲,那刘墉这个人是乾隆皇帝的干弟弟;可是要从乾隆皇帝的亲弟弟六王爷这儿来讲,那刘墉又是乾隆皇帝的侄女婿。

        这里,就有个问题需要我们来回答:历史上刘墉的身份真的是这么复杂吗?

        要想回答这个问题,本身并不是很困难,只要看看《清史稿》就可以了。

        我还真的给大家看了看《清史稿》这本书,我查了一下,没有这方面的记录,也就是说,从历史上来讲,刘墉既不是乾隆皇帝的干弟弟,更不是乾隆皇帝的侄女婿,没有这么回事。

        有的读者发现,我会经常提到《清史稿》这本书。有的读者就会想这么一个问题:这个《清史稿》说的就是真的?就那么可信?

        我们讲清朝的大臣,经常会引用到一些史料。在引用史料的过程当中,最重要的一本书就是《清史稿》。

        您别说,《清史稿》这本书,还真是我们研究历史,尤其是研究清史所必须看的一本书。因为,这本书记载了大清朝从1616年努尔哈赤建立后金,一直到1912年清末帝溥仪宣布退位,记录了这前前后后整整296年的历史。那这本书是什么人写的?它就那么可信吗?由于后面要经常用到《清史稿》这本书,我在这儿多介绍两句。

        我们中国向来就有后一代、后一个王朝为前一个王朝修史的传统,比如说两宋、辽、金灭亡以后,元朝的统治者就由宰相脱脱(亦作“脱脱帖木儿”,蔑里乞氏)亲自来组织一批文人,组织一批写作班子,用了几十年的时间编写了《宋史》、《辽史》、《金史》这三本正史,其中《宋史》是我们中国二十四史中的最厚的一本,一共有一千多万字。等到元朝灭亡以后,明朝又按照惯例,组织了一整套的写作班子来为元朝修史。等到明朝灭亡了以后,清朝的统治者也依然如此,依照惯例组织了一批写作班子给明朝修史。

        有的人就会觉得,后一个朝代给前一个朝代修史,会做到客观吗?您别说,基本上还是比较客观的。

        它为什么要给前朝修史呢?我们知道,以史为鉴,可以知兴替。每一个王朝,它都希望自己的朝代长盛不衰,都希望自己的王朝能够一万年、十万年,能够存在得越长远越好。所以,如何保证自己的王朝能够兴旺发达呢?这就成为了一个很重要的问题。历史的经验教训值得注意,这就是他们能够比较客观地为前一个朝代修史的重要原因之一。

        所以等到清朝灭亡以后,中华民国政府也是依照惯例由袁世凯——中华民国的首任大总统袁世凯下令,组织了一批前后约有三百多人参加的这么一个班子,前后用了十四年的时间,由中国近代著名史学家赵尔巽来领导,领导这三百多人就组成了清史馆,专门负责撰写《清史稿》这本书。当时这本书是由政府出资,在北京修撰。

        我们知道,他们修清史的时候,中国正处在什么状态?中国正处在战乱、军阀割据的状态。一方是北洋军阀政府,另外一个是以孙中山为代表的南方的革命政府,他们在不断地作战。而北洋军阀政府,他们内部又分成直、皖、奉三系,也是不断地交战。所以,这就给清史的修撰工作带来了很大的困难,他们没有一个良好的环境去修史。一个前后只存在了18年的北洋军阀政府就换了很多很多任总统。可是,他们在非常困难的情况下,还在坚持写这本书。

        但是,风云突变,到了1928年,以蒋介石为首的南京国民政府二次北伐成功,北洋军阀政府的最高领导人张作霖在回师东北途中被日本人炸死,这件事就促成了清史馆的迅速关张。他们就不能再继续写下去了,因为他们失去了收入的来源,没有人再给他们资金的支持,也没有人给他们物质上的保证,更没有人给他们提供一个安宁的修史环境。所以这些人觉得非常痛惜,难道自己辛辛苦苦十四年,三百多人的成果,难道就这样丧失殆尽了吗?这本书还真的就没有写完,只是草稿刚刚完成,也没有订正,也没有校订,从头到尾都没有看一遍。但是这些人还是觉得应该立即找一个出版社,咱们赶紧出版,别丢了,别散佚了。他们自己也非常清楚,自己修的这个《清史稿》存在着很多问题,所以他们就不把这本书叫作《清史》,而是很谦虚地把这本书叫作《清史稿》。意思是,这只是将来写清史的一个基本的稿,不是定稿,所以它叫《清史稿》。

        这本书经过14年,修成了536卷,一共有八百多万字,上面承1616年努尔哈赤起兵,下面一直写到1912年清王朝灭亡。有些1912年以后的事它也写了,比如说它写到了1917年的张勋复辟,甚至写到了1927年的王国维这个人,写他在昆明湖跳湖自杀,这些事它都写了。因为这两个人都赶巧了,都是清王朝的遗老遗少。所以说,这本书给我们提供了一个最基本的了解清史的素材,它写得非常丰富。写这本书,依据的是清朝很多很多的档案材料。清朝的时候就有档案,比如说《清会典》、《太宗实录》、《太祖实录》。那个时候皇帝每说一句话,身边都要有一个翰林院的翰林去记录,后来编成的书就叫作“实录”。每一个皇帝都有《实录》,就根据这些《实录》、《会典》,还有档案材料,编成这么一本书。

        从某种程度上来讲,这本书,首先是资料比较翔实,其次是史实比较恰当。但是它在修撰过程中也存在一些问题。

        据专家们考证,问题主要有三个方面:一是政治观点不对;二是体例不一,前后体例不能互相照应;三就是中间详略不得当。

        中间这一点跟我们百姓没有关系,对我们来讲就是两个方面的大问题,一个方面就是我们说的政治观点的问题。

        以前历朝修史,都是能够做到比较客观地修史。比如清朝人修史,他们会很客观地去分析,明朝它为什么能够崛起,它为什么能够成功。最后灭亡的时候,也能够有一个比较恰当的分析。因为修史的目的就是为后人提供借鉴的。

        但是《清史稿》这本书没有做到这一点。《清史稿》这本书,它修史的这300多人,无一例外都是清朝的遗老遗少,都是清朝的坚定的支持者。尽管清王朝灭亡好多年了,他们仍然坚定地支持清王朝,所以他们不光是把李自成、张献忠叫贼,把黄兴、孙中山、秋瑾这些人,也叫贼、叫寇。

        中华民国成立这个清史馆来修撰清史,结果呢,在《清史稿》中记述的中华民国的这些开国领导人,无一例外都被写成是贼和寇,这真是讽刺了。

        诸位想一想,这叫什么事儿?所以这本书它的后来的命运也不会太好。

        第二个问题,这本书的内容详略也不得当。有些我们人所共知的人物,比如孙中山,你去《清史稿》查,没有孙中山的传记;秋瑾,1907年就死了,秋瑾应该在《清史稿》那里有传记吧?也没有;很多为了推翻清王朝做出很大贡献的人物在《清史稿》里面一点儿都没提到,你哪怕把他们作为贰臣、叛臣提到呢?在过去都是应该提到的。当然,这既是政治观点不对的表现,也是内容详略很不得当的表现。

        另外,很多我们知道的很有名气的人物,在这个《清史稿》里面的文字也非常之少。比如我们前面讲的和珅,你查《清史稿》,两千字不到,没了;和琳,两百字就解决了。这还是多的呢!很多人还都没有传记呢!有的人就是一笔带过,包括我们现在谈到的刘统勋和刘墉,在那里面提到的字数也是非常少的。

        所以这就给我们带来了很大的麻烦,我们要想研究这个人,不能只看这本书,还要看别的书。

        话说回来,《清史稿》这本书后来经历的磨难还真不少!

        1928年,南京国民政府——以蒋介石为首的南京国民政府所属的故宫博物院就接收了这拨人,就接收了这本书。拿过这本书,他们印出来一看,就给他们定了19项大罪。这19项大罪的第一项就是反革命罪,第二项是反民国罪,第三项是史实错误罪,第四项是藐视先烈罪……给定了19项大罪,所以这本书就立即被查封了,被查封为禁书。

        我们知道这本书有很多错误,但是我们研究清史,离开这本书又不行。

        现在无论是大陆这边,还是台湾那方,都没有一本按照古代的二十四史这样的正史体例的清史传记著作,没有一本是符合这样的。所以我们在研究清史的时候,尽管《清史稿》有这样那样的问题,我们还是要去看,还是要去参考。

        我们刚才说到刘墉,他不是这个六王爷的女婿,也不是皇太后的干儿子,这是真的,但是有一个问题是不可否认的,就是刘墉他们家和皇上的家族关系非常密切,这个可是真的。

        他们的关系很不一般,也就是说,刘墉他们家绝不是普普通通的汉人的官宦之家,绝不是普普通通的家庭。

        电视连续剧《宰相刘罗锅》里面说,刘墉的一个身份是六王爷的女婿。那么六王爷是谁呢?

        电视连续剧《宰相刘罗锅》里面的六王爷,指的是爱新觉罗·弘曕,雍正皇帝的第六子,序齿排行为第十子,是乾隆皇帝最小的弟弟。他生于雍正十一年(1733年),母亲是谦妃刘氏。

        谦妃刘氏,管领刘满的女儿,康熙五十三年(1714年)生,雍正七年(1729年)入宫,初为刘答应,雍正八年(1730年)晋为刘贵人。雍正十一年(1733年)生皇六子弘曕,封谦嫔。乾隆二年(1737年)晋尊皇考谦妃。乾隆三十二年(1767年)薨,年五十四。

        弘曕是康熙皇帝的第十七子果亲王允礼的继子。允礼的第一个儿子在六个月的时候夭折,没有子嗣。乾隆三年(1738年),庄亲王允禄奏请把弘曕过继给允礼,乾隆皇帝准奏,并命其承袭果亲王。他幼时常住在圆明园,又被称作“圆明园阿哥”。

        弘曕是乾隆皇帝的弟弟,乾隆即帝位时他只有两岁,乾隆皇帝对于这个幼弟非常喜爱。一次,小弘曕在圆明园内玩耍,乾隆皇帝看到了他,召他近前想和他说话,他却害怕皇帝哥哥,一溜烟跑掉了。乾隆皇帝满心不高兴,不好责怪小孩子,把太监们骂了一顿。这些小事情并没有影响乾隆皇帝对他的喜爱,乾隆皇帝特意请了名师来教导他。这位老师是著名的诗人沈德潜,沈德潜在乾隆初年已经闻名遐迩,乾隆皇帝早就听说他的大名,非常仰慕他。有这样的大师作为弘曕的老师,他终于学有所成,被誉为“诗宗归于正音,不为凡响”的弟子。弘曕博学多知,收藏了很多书籍,他的书房可与怡王府的明善堂相媲美。

        随着弘曕渐渐长大,乾隆皇帝也开始对他委以重任。乾隆十五年(1750年),弘曕刚满18岁,乾隆皇帝就让他管理武英殿、圆明园八旗护军营、御书处、药事房。又过了两年,乾隆皇帝又让他负责管理造办处事务。继父允礼作为乾隆皇帝的长辈和臣子,生前颇受皇帝的信任,乾隆继位后,命他总理事务,赐亲王双俸。这样,允礼“在诸王中较为殷富,弘曕既得嗣封,租税所入,给用以外,每岁赢余,不音矩万”。允礼去世后,弘曕承袭了果亲王,年轻位尊的弘曕渐渐有了一些浮躁,给自己造成了不可收拾的恶果。

        弘曕喜好积聚钱财,自己的行为放纵不检,对待下属却很苛刻严厉,“居家尚节俭,俸响之银,至充栋宇”。他还因开设煤窑而强占平民产业。他恃宠自傲的种种作为,慢慢引起了乾隆皇帝的不满。一次,他奉命前往盛京恭送玉牒,却上奏要先去打猎,然后再去盛京。乾隆皇帝非常生气,屡加训饬。弘曕仗着御弟身份,以为这些是小事情,皇帝不能把自己怎么样。乾隆皇帝对他的不满日积月累,终于在1763年这一年一并爆发。当时审理两淮盐政高恒替京师王公大臣贩卖人参牟利一案,高恒供称:弘曕因欠了商人江起镨的钱,派王府护卫带江起镨到高恒处,托售人参,牟利以偿还欠债。这件事大失御弟的身份,乾隆皇帝决心进一步查究,查出弘曕令各处遣关差购买蟒袍、朝衣、刺绣、古玩以及优伶,只给很少的价钱。

        乾隆皇帝决定要惩戒这位放纵的幼弟,把他一切乖谬的行为揭发出来,算一笔总账。弘曕的生母谦妃寿辰的时候,乾隆没有加赐称祝,弘曕忿激不满,形之于色,向乾隆皇帝陈词讽刺。乾隆反驳他:“坐拥厚,面侍奉母妃菲薄,反而常向母妃索取财物,为人子的能这样做吗?”还有一次,圆明园“九州清宴”失火,诸王都进园救火,弘曕住处离得最近,来得最晚,并且和皇子们嘻嘻哈哈,毫无关念之情。又一次,弘曕和弘昼一起,至皇太后宫中请安,在皇太后座旁膝席跪坐,该处正好是皇帝平日跪坐之地,乾隆皇帝责备两个弟弟“仪节借妄”。

        最终,乾隆皇帝给予了弘曕严厉的处罚。乾隆二十八年(1763年)九月初四日,贝勒弘曕交罚银一万两,九月初九日,广储司奏为销毁亲王金宝一颗。弘曕由郡王降为贝勒,罢免了所有官职,连弘昼亦因于皇太后前“跪坐无状”,被罚王俸三年。

        弘曕被革职后,闭门家居,抑郁不欢,一病不起。病危时,乾隆皇帝亲临视疾,弘曕在衾褥间叩首谢罪。乾隆皇帝被手足之情所感动,呜咽失声,拉着弘曕的手说:“我因你年少,故而稍加处分,以改变你的脾气,想不到你会因此得这样重的病。”之后乾隆下令恢复弘曕郡王的封爵,遗憾的是,弘曕不久就过世了,年33岁,谥曰恭。弘曕死后,乾隆皇帝极为悔痛,为其制作了诗文,流露出了对这个弟弟的喜爱和痛惜。

        话说到这里,您就应该知道,所谓的刘墉是六王爷的女婿一说,纯属子虚乌有之事。因为,刘墉出生于康熙五十八年(1719年);六王爷出生于雍正十一年(1733年),死于乾隆三十年(1765年)。刘墉得到了多大年纪,才能熬到可以娶六王爷的女儿的时机啊?

        至于《宰相刘罗锅》里说刘墉拜皇太后为干妈一事,咱们还是算了吧,别讨论这事了——根本不可能。
请记住本书首发域名:966xs.com。966小说手机版阅读网址:wap.966xs.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