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迎书友访问966小说
首页刘邦《大风歌》六、书法家的新任命

六、书法家的新任命

        建安三年(198年)曹操再次亲率大军南征张绣,但又以失败告终。究其原因,有准备不足,自身的掉以轻心,也有很多偶然因素。曹操刚开始在许县创业便遭遇了这样的军事挫败。

        回师以后,并未见袁绍来袭,也许曹操较早得到了情报,迅速回师,让袁绍失去了最佳进攻时间所以放弃了奇袭许县的计划吧。

        但是,曹操屡次南征不利,让袁绍有点看笑话的意思,也滋生了袁绍的骄傲情绪。在绍看来,未来最主要的对手就是曹操,他们现在虽然都腾不出手来直接对决,但迟早会有那一天。袁绍看到曹操连此前名不见经传的张绣都打不过,觉得挺开心。

        早在去年,袁绍曾经给曹操写过一封信,以许县地理位置偏僻、地势低湿为由,要求曹操把献帝迁到兖州刺史部的鄄城,这里虽然还没出“曹统区”的范围,但距袁绍的控制区只隔一条黄河,袁绍的用心很明显。

        曹操当然拒绝了袁绍的提议。等到这次南征张绣回来,他又接到了袁绍的信,信中流露出自己的骄傲和对曹操的不尊重(其辞悖慢)。曹操看了大怒,以致于行为都有些失常(出入动静变于常)。

        大家还以为这是因征讨张绣失利造成的。钟繇看到这种情况,问荀曹公怎么了。荀说:“曹公是一个深谋远虑的人,对于既往之事不会过于放在心上,现在必然是因为别的事。”

        荀来见曹操询问原由,曹操出示了袁绍的来信。曹操说:“我真想讨伐这个不义之人,但是力量不够,你说该怎么办?”

        针对曹操提出的问题,荀有一段很长的对话。他说:“古往今来面对成败得失,对于确实有才能的人,即使暂时弱小,以后也必然会强大;如果他不是这块料(苟非其人),暂时即使强大,将来也必然会被淘汰。刘邦、项羽的事,正好说明这一点。”

        “如今能与您争夺天下的,只有袁绍罢了。袁绍这个人,外表宽和但内心里猜忌心很强(貌外宽而内忌),做不到用人不疑,而您明达不拘,只要有才能就大胆使用(唯才所宜),这是在度量上胜过袁绍;袁绍遇事优柔寡断,总是把握不住机会,而您能明断大事,应变有方,这是谋略上胜过袁绍;袁绍治军宽缓,法令不立,士卒虽然多,但实在难以为用,而您法令既明,赏罚必行,士卒虽少,都争相效命,这是在武力上胜过袁绍;袁绍凭着世家的出身,经常装模作样以显示自己的智慧(从容饰智),喜欢沽名钓誉,所以那些没有真本事但喜欢虚名的人愿意投奔他,而您待人真诚,坦诚相见,从不华而不实,严格要求自己,对自己很谨俭,而奖赏有功之人从来不吝惜,所以天下忠勇之士都愿意追随您,这是德行上胜过袁绍。”

        荀说:“以上这四胜,凭借它们辅佐天子,匡扶正义,讨伐叛逆,谁敢不从?袁绍再强大又有什么用!”

        曹操听了荀这番“四胜论”,心里特别高兴,因为荀所说并非虚言,决不是为图自己舒服编出来的奉承话。荀在袁绍身边待过,对袁绍的了解还是比较准确的,曹操心里的阴云散去了大半。

        荀的“四胜论”还不够全面,据《傅子》一书记载,参与这次谈话的还有郭嘉。在荀发表了“四胜论”后,郭嘉也谈了相似的看法,他分析得更为全面,归结起来即为著名的“十胜论”。

        郭嘉说:“当初刘邦不敌项羽,情况大家都清楚,所以刘邦只能采取智取,不能力敌,而最终项羽被刘邦打败。据我看来,袁绍有十败,您有十胜:袁绍虽然强大,但他没有什么作为,他繁礼多仪,而您做事自然,没有形式主义,这是道胜;袁绍逆潮流而动,而您顺天而行,这是义胜;桓、灵以来,政治失于宽怠,袁绍以宽治宽,所以手段不够强硬,而您纠之以严,使上下法令顺利施行,这是治胜;袁绍外宽内忌,用人而疑之,所重用的人都是亲戚子弟,而您外易简而内机明,用人不疑,唯才是用,不问远近,这是度胜;袁绍多谋少决,抓不住机遇,而您有了计划就大力推行,应变无穷,这是谋胜;袁绍是世家后代,喜欢沽名钓誉,喜欢说好话和奉承自己的人,而您待人以诚,不为虚美,忠正之士、有才之人都愿意为您所用,这是德胜;袁绍看见有人饥寒,也能给予体恤,马上进行接济,但对于看不到的,他就想不到了,而您对小事有可能忽略,但大事都考虑得周到细致,恩之所加,都超过他们自己的期望,即使看不到的,也都有考虑,这是仁胜;袁绍手下大臣争权,谗言惑乱,而您对下属治理有方(公御下以道),不听信谗言,这是明胜;袁绍是非不清,而您对待正确的事以礼相待,对待坏事都以法正之,这是文胜;袁绍好虚张声势,不了解打仗的要领(不知兵要),而您善于以少克众,用兵如神,军队倚仗,敌兵害怕,这是武胜。”

        从“四胜论”和“十胜论”的比较看,荀和郭嘉对袁、曹优劣的分析都是一针见血,做出上述判断虽然不乏一定的主观因素,但基本上说的都是实话。他们二人的话有重复之处,所以“四胜论”和“十胜论”应该出于同一个版本,可能是对荀和郭嘉此次谈话的综合。

        对于部下的溢美之辞,曹操听得有点不好意思,他笑着说:“怎么可能像你们所说的那样,我有何德何能可以胜任呀?”

        对于具体的策略,郭嘉建议:“袁绍正北击公孙瓒,可以趁着他主力远征,我们东取吕布。如果失去这个机会,等到袁绍进攻时,以吕布为外援,那就太危险了。”

        荀同意郭嘉的分析,他也认为如果不先取吕布,那么解决袁绍是相当困难的。

        其实曹操也是这样的想法,他一心想尽早解决吕布,考虑的就是假如袁绍与吕布联合起来,他将处于两线作战的不利局面。于今之计,应该趁袁绍与公孙瓒相持的时机,先把吕布拿下。

        但是曹操也有顾虑:“我比较担忧关中方面,如果关中处理不好,羌人、胡人加上南面的蜀汉就会与袁绍、吕布等人联合起来,到那时我们将四面都是敌人,虽然据有兖、豫二州,却也顶多只占天下的六分之一而已呀。”

        荀说:“关中地区目前大的割据势力有十几支,彼此不服气,其中韩遂和马超最强。他们看见关内相争,必然拥兵自保。现在如果主动联合他们,示以恩德,和平的局面虽然不能维持太久,但也可以坚持到整个山东地区平定之后。”

        荀的这番分析正切中要害,很有说服力,让曹操心中顿时亮堂了起来,荀还进一步推荐钟繇出镇关中。曹操同意了他的推荐,于是自己辞去司隶校尉,命钟繇以侍中的身份兼任司隶校尉,持节督关中各军,授予钟繇对有些问题可以先处理再上报的权力(特使不拘科制)。

        钟繇在历史上的名望似乎来自于他的书法成就,他与后世的王羲之并称“钟王”,他的字在当时就得到了同是著名书法家的曹操的喜爱,但此时钟繇在曹操眼里,决不是一个书法家协会主席的角色,他是曹操阵营里的重臣。

        陈寿对钟繇的评价是四个字:开达理干,意思说他通达事理,具备卓越的行政能力和才干。钟繇属于实干型人才,也是专家型的领导干部,他有胆有识,沉着勇毅,派他到关中总理那边的各项事务,曹操十分放心。早在这一年四月,曹操已派裴茂到关中联络关中诸将,拓展根据地。裴氏是河东郡大族,裴茂的儿子裴潜,裴潜的儿子裴秀日后都在曹魏阵营中效力。

        裴茂当时的身份是朝廷信访兼机要局局长(谒者仆射),他到了关中,首先联络凉州军中倾向于朝廷的段煨一派的支持。段煨是贾诩的老领导,名将段之弟,他协助裴茂讨伐李的弟弟。

        斐茂将李的人头送往许县。对这个杀害了朝廷多名重臣的刽子手,从献帝到百官无不痛恨,献帝下诏将李的人头高悬示众,同时下诏拜段煨为安南将军,封为乡侯。

        钟繇到达关中时,裴茂在这里已打下了一定基础。当时活跃在关中一带的割据势力除段煨、李外还有很多股,其中马腾、韩遂的势力最为强大,钟繇给他们写信,表明利害(为陈祸福),劝他们忠于朝廷。

        经过对形势的分析,马腾、韩遂选择了向许县朝廷尽忠,他们各送一名儿子到许县作为人质,以表明自己的忠心。

        钟繇、裴茂开始着手经营关中,他们积极发展经济,稳定地方局势,争取各派力量对曹操的支持,取得了丰硕成果。这些将在曹操与袁绍日后的大决战中发挥至关重要的作用。
请记住本书首发域名:966xs.com。966小说手机版阅读网址:wap.966xs.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