同样是献策,为什么会产生两个不同的结果?大家的注意力一般都集中在刘邦和项羽身上,由此得出刘邦善于纳谏、项羽刚愎自用的武断结论。这有一定的道理,但略显苍白,因为我们忽略了问题的另一个层面,就是当事人的另一方——献策者,忽略了郦食其和韩生两个配角。这两个配角的性格十分鲜明:一个老谋深算,心里有着自己的小九九;一个年轻气盛,性格生猛而张扬。
和韩生一样,郦食其其实也不是个省油的灯,六十多的人了,按孔子的说法,应该到了“耳顺”的境界,结果“人皆谓之狂生”,虽然这点他自己并不承认,也足以说明其个性必是极强。虽然他仅是个看大门的,眼光却很高,以前来来往往路过这里的兵马首领也不少,可郦食其觉得他们“不能听大度之言”,都是小心眼,牛皮哄哄的主儿(敢情只兴他狂),所以“深自藏匿”,没有出来参政,仍旧大门看着,小酒喝着,小日子滋润着。等刘邦来了,他听说刘邦“慢而易人,多大略”,是位温和大度的领导,于是有心投靠。结果一见面,完全不是那么回事,不是温文尔雅,而是傲慢不敬,所以很失望,“狂生”的劲头一下给激了起来。先痛快了再说,反正一把老骨头了,还怕个啥。但尽管如此,郦食其仍旧没有完全失去理智。
刘邦对郦食其态度转变,一个很重要的原因,就是郦食其气话归气话,但话里有铺垫,有潜台词,和那句广告语差不多:你想灭秦吗?你想成王吗?那就请你听听我郦食其的建议。打蛇打七寸,郦食其的这个潜台词可以说抓住了问题的牛鼻子。刘邦当时最发愁的就是怎么尽快进入关中,他要想知道郦食其的韬略,就必须转变态度。郦食其心里有他的小九九,他算准了这话一定会引起刘邦注意,既能找回面子,还能达到目的,还顺便彰显一下自己的个性,可谓一箭三雕。
饶是如此,刘邦的转变也不是一般人能做到的。要换个人,先给你点颜色看看,让你知道谁大谁小再说,至于灭秦不灭秦的,不是你一个人说了算,你那狗嘴里未必就能吐出象牙来。刘邦对此表现得很冷静,不管是古代还是现代,有点本事的人都有点小个性,有个性但不是傻子,他既然敢这么说话,一定是胸有成竹,带来了什么好点子,否则就是死催的活腻了。刘邦也不是傻子,他不会听不出来,所以他迅速作出取舍,将不好听的话抛到脑后、立马忘却。只要能成大事,受几句抢白算不了什么。
相比之下,韩生就不只是个狂生了,简直有些生猛。你说你为项羽好,为啥不用论证去说服他?做下属的一个重要职责,就是为一把手作决断提供翔实的信息,让他的思路和你的思路相和。你韩生摆了你的道理,项羽也摆了他的道理,光宗耀祖、衣锦还乡是大多数人心底的愿望,即便是当了皇帝,也还要时不时回家乡看看呢。这很正常,而且家乡支持者多,政权易于稳固,也不能就此说项羽胸无大志。你韩生不想让项羽那样,便需想出更高明的策略,说给项羽听,为何非要逗项羽的气。
做下属其实也是有学问、有套路的。下属需要了解上级领导的性格,不同的领导,方法思路也不尽相同,脾气秉性也不一样,你不能由着自身性子来,搞得倒像自己是人家的领导,这不是什么好下属。都像韩生这样,认为自己对就不作解释说气话,还有什么组织纪律可言?班子的战斗力也不会形成合力。
再说了,你韩生早干嘛去了,没烧咸阳的时候你不建议,说别烧,咱们留着自己用。都烧成灰了,你才说留下,你以为灾后重建工作那么简单啊!就是在烧了咸阳宫之后说也没事,可你总得讲个方法不是?比如你说烧是烧了,可这儿的地理位置实在是好,易守难攻,像如今电视上那些军事专家整天谈论的那一套搬出来一说,项羽未必就不听。结果你老先生装有文化,还发明了个成语,“沐猴而冠”,骂谁呢?不煮了你会飞!
所以这事也不能完全怪项羽,韩生也属自找的。
就受言者来说,刘邦的洗脚和项羽的解释,其实都是在拒绝对方。两相比较,项羽其实比刘邦还要随和些,因为他向韩生摆出了自己的观点,并进行了解释,很耐心。刘邦则来个不理不睬,犹如你向领导汇报工作,他自顾自地和别人说笑,态度是十分傲慢轻浮的。但最后郦食其被以礼相待,韩生被蒸煮烹炸,这里面确实值得思考。
为了深入分析他们四位当时的心理活动,我们不妨做个这样的假设:如果给项羽献策的是郦食其,给刘邦献策的是韩生,角色互换一下,事情会怎样。
以韩生的脾气,看到刘邦在洗脚,他还会像郦食其那样在门外等候吗?还会继续他的建议吗?答案是肯定的:不会。这是他的个性使然。而以郦食其的隐忍,面对项羽的解释,他一定会做进一步的耐心说服,用自己的理由打消项羽心中的顾虑。我们再做个假设:如果韩生献策时,项羽在洗脚,在和丫鬟们调笑,他会怎样?肯定一句话不说扭头就走。搞不好还得撂下句比沐猴而冠还难听的话,照样会被项羽蒸煮,而且会更快。而如果刘邦像项羽对待韩生一样,摆事实讲道理,很客气很耐心,那么郦食其估计连那样刺激的话都不会说的。
由此可见,问题并不完全出在刘邦和项羽身上。因为同是献策,郦食其和韩生二人的方法并不相同。
我们发现,郦食其比韩生多了一道手,就是伏笔,这是韩生不如郦食其的地方。韩生没有考虑项羽的感受,没有站在项羽的立场去想问题,去考虑问题的解决方法。话说得直来直去,不讲方法,没有吊足项羽的胃口,你韩生以为你是项羽他爹,你说什么他都听啊。这就是不讲究劝谏的方式。你既然是想让项羽采纳你的意见,那如何让他采纳意见才是你应该做的,否则还不如不说,结果后来说着说着变味了,变成不听你的话就是畜生,感情你说话别人不听你就骂街,难不成你是西楚霸王?这事就算落到刘邦头上,他也未必买账。
献言献策也要讲究方式方法,不是你说得对就能被采纳,也不是对方不采纳就是对方没有辨别力,这是一个论证和渗透的过程。既然双方有不同的想法,那肯定是都有自己的道理,你要让对方遵从你的思路,你就要说服他,让他信服,这样才能达到目的。项羽脾气暴不假,但人家这次没表现出来,还很耐心地向你韩生解释,而你偏要侮辱刺激他,结果丢了卿卿性命。
性格决定命运,韩生的结局其实也就这样了。假如项羽这次没生气,那么结果又如何呢?我想项羽的纵容会让韩生更加迷失自己,更加不知道自己几斤几两,骂项羽不如猴子都能安然无恙,那么下次他就敢骂项羽猪狗不如。眼里没有领导,更加不会有同事和群众了,其结果是:即便项羽不收拾他,也迟早会有人收拾他。
请记住本书首发域名:966xs.com。966小说手机版阅读网址:wap.966xs.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