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迎书友访问966小说
首页刘心武揭秘红楼梦有道理吗第三章 第八十一回之谜(2)——贾迎春之谜

第三章 第八十一回之谜(2)——贾迎春之谜

        上一讲最后我告诉你,有一个古本关于贾迎春的出生,说“二小姐乃政爹前妻所出”。迎春怎么会是政老爹前妻所生呢?她竟然不是贾赦的女儿,而是贾政的女儿了!贾政既然有前妻,那么王夫人就是续弦,贾迎春就该比王夫人生的贾元春还大,贾府元、迎、叹、惜四位小姐名字谐音“原应叹息”也不成立了,因为如果贾迎春年龄最大,这四位小姐按齿序排列就得是迎、元、探、惜嘛。很显然,“二小姐乃政老爹前妻所出”这个句子是不对的。

        出现这个句子的古本,在红学领域里被称作庚辰本,有专家著书立说,认为庚辰本是古本里最好的一种。但是庚辰本里却出现了这样的问题。有人可能会说了,你这个人太较真,当时古本都是来回来去地抄录形成的本子,抄录过程当中有可能抄错了,这句大概也是如此。那个时代抄书,如果是抄下来自己看,可能会从容一些、认真一些。如果是想一次抄出几个副本来,给更多的人看,甚至是拿到庙会上去售卖,因为功利性太强,就会比较毛糙,抄手有时会为赶速度,不去顾及上下文,机械地往下抄;或者会由一个人拿着一个母本念,其余的抄手一齐听写,那么,抄的人、念的人和听的人都可能出错。

        比如说第七十六回里面,写林黛玉和史湘云两个人在湖边吟诗,其中林黛玉吟出了一句“冷月葬花魂”,有的本子这一句就不是“花魂”而是“诗魂”。究竟应该是“葬花魂”还是“葬诗魂”?红学界至今争论不休。有的专家就指出来,应该是“冷月葬花魂”,“花魂”是林黛玉《葬花词》里反复出现的一个语汇:“昨宵庭外悲歌发,知是花魂与鸟魂?花魂鸟魂总难留,鸟自无言花自羞。”曹雪芹在叙述文字里也使用过:“花魂默默无情绪,鸟梦痴痴何处惊。”可能是当年抄书人手里的母本上的“花”没写清楚或者被磨损了,于是看成了“死”,不动脑筋地抄成了“死”,再拿这个本子负责念的人,读出“死”,听写的觉得是“诗”,于是就形成了“葬诗魂”的写法,流传至今。大家知道,南方人zh、ch、sh,z、c、s不分,发音为“死”,听写时为“诗”,是可能的。

        说到这个情况以后,有的红迷朋友就要跟我讨论了,说庚辰本关于迎春出身的那句话无非也就是念错了抄错了,指出来也就可以了,又有什么好往深里探究的呢?但是,我把各种现在能找到的古本全看了,在第二回冷子兴演说荣国府的时候,关于贾迎春的出身的文本现象,却不像“葬花魂”还是“葬诗魂”那么简单,呈现出很奇怪的状态。现在我就把各种古本里面,关于贾迎春出身的写法一一介绍给大家,大家听了以后一起来琢磨,这是怎么一回事?

        有一个古本,是目前我们所发现的母本年代最早的,叫甲戌本。关于这些古本的名称我就不一一解释了,在红学界都是把它当做一个符号来使用,红学的一大分支就是版本学,其中争论也很多,这里不枝蔓。在甲戌本第二回,它是这么说的:“二小姐乃赦老爹前妻所出。”交代贾迎春是贾赦前妻生的。有一个俄藏本,就是在俄罗斯的圣彼得堡,有一个机构藏有一个古本,它说:“二小姐乃赦老爹之妻所出。”就是说,迎春是贾赦正妻生的。还有就是前面我跟大家提到的庚辰本,它说“二小姐乃政老爹前妻所出”。这些句子字数还差不多。到了己卯本里面,这个句子就颇长了,不可能是抄录时听写的人听差了,写的是:“二小姐乃赦老爹之女,政老爷养为己女。”就是说贾迎春原来是贾赦的一个女儿,后来被贾政抱养了。还有一个戚序本,它跟其他本子都不一样,说“二小姐乃赦老爹之妾所出”。迎春不是嫡出而是庶出了。

        这样的文本现象,不像都是抄录中的技术性错误造成的。我个人以为,这恰恰说明,贾迎春这个角色,作者不是任意虚构的,她是有生活原型的,她应该是曹雪芹家族里面的人物,这个女性的出身情况比较复杂,身份定位不那么简单,所以曹雪芹在写这个角色的时候,就来回来去地斟酌,在不同时期的文稿中有不同的造句。如果不是生活中真有这么一个人,情况这么复杂,他不至于这样去写。纯虚构,一句话就可以把她的出身确切定位。

        那么贾迎春究竟是怎么回事呢?这是可以探佚出来的。大家都记得到了第七十三回,写邢夫人到了贾迎春住处,跟贾迎春说了一番话。邢夫人这番话很重要,话里把贾迎春的出身情况,做了一个很具体的、很细致的交代。一般的读者读到这儿,往往不细读。应该进行文本细读。邢夫人怎么说的?她说“况且你又不是我养的”,当然在家庭伦理定位上,邢夫人是迎春的母亲,但是从血缘关系上来说,迎春不是邢夫人生的。那么贾琏是不是邢夫人生的呢?也不是。书里面还有一个贾琮,也不是邢夫人生的。邢夫人自己说了,“倒是我一生无儿无女的,一生干净”。邢夫人没有生育。

        邢夫人跟迎春说话的时候,抨击贾琏和王熙凤,以贾琏为本位,邢夫人说出这样的话:“你虽然不是同他一娘所生,到底是同出一父。”这说明贾琏和迎春各有自己的生母,也说明邢夫人并非贾赦原配,是续弦。贾迎春既不是邢夫人生的,也不是贾琏的生母生的,那么她是谁生的呢?邢夫人说了:“你是大老爷跟前人生的。”所谓“跟前人”就是妾,就是姨娘,就是小老婆。那么有人听到这儿以后,就皱眉头了,什么?那迎春的出身,不就是跟探春一样了吗?书里面写的给人印象很鲜明的,探春因为自己是姨娘生的,自尊心受挫,处在一种非常敏感的状态当中,随时随地会发作出来。

        探春是一个性格很坚强的女性,尚且会为自己由小老婆所生如此自卑。那么迎春呢?如果她跟探春一样,也是一个小老婆生的,那她也应该自卑啊!难道她性格懦弱,就连自己是嫡出还是庶出都觉得无所谓吗?再说,又何必非写两位庶出的小姐呢?但你要细读曹雪芹在第七十三回里所写的,邢夫人说的那些话。邢夫人那次的话很多,不光说到刚才那个程度,她还继续往下说,她说:“你是大老爷跟前人养的,这里探丫头也是二老爷跟前人养的,出身一样。如今你的娘死了,从前看来,你两个的娘,只有你娘比如今赵姨娘强十倍的。你该比探丫头强才是,怎么反不及他一半!”如果是纯虚构的小说,犯不上这么曲折地来表达迎春的出身情况。

        但的文本原则是虽然“真事隐”,却又“假语存”。曹雪芹就在这个地方,把贾迎春原型的具体情况,不惮烦地记载了下来。迎春的母亲生下她的时候虽然是小老婆,但邢夫人为什么要说比赵姨娘强十倍呢?怎么叫强十倍?为什么邢夫人认为迎春也该比探春强才是,怪讶她怎么反不及探春一半儿呢?邢夫人的意思,就是你们两个开始都是小老婆生的,起点一样,但是,你迎春的生母后来地位大提升了。邢夫人认为迎春在家族中应该比探春更强悍才是,但那非迎春所愿、?99lib.所能。迎春的生母死了以后,贾赦才又将邢夫人娶为正妻。邢夫人显然也是有原型的,如果不是想把原型的某些复杂情况以“假语”来“存真”,作者大可不必这样去写。第七十三回邢夫人这一番话,我个人觉得,不像是虚构出来的,应该是作者直接听到过这样一番话,当然不可能是在邢夫人的原型和贾迎春的原型两个人说话的时候听到的,他可能在其他的场合,不止一次听到这样的说法,他觉得有必要记录下来。

        把上面邢夫人的那番话梳理一下,就会感觉到,各种古本上第二回里冷子兴口中关于贾迎春出身的交代,所出现的差异,是曹雪芹在不同时期的不同写法,除了庚辰本的表述是不对的,其余的,都有一定道理。就是说曹雪芹他写了这样一部小说,他写了一个贾迎春,贾迎春的原型应该就是贾赦原型的女儿。我们用小说里面的称呼再来梳理一番,应该是这么回事:贾赦原来他有一个正妻,这个正妻给他生了儿子。生了一个儿子还是两个儿子呢?这个值得推敲。因为在小说里面,贾琏被称作琏二爷。有人说称他琏二爷是因为贾氏宗族大排行,贾珍比他大,所以贾珍是大爷,贾琏是二爷。实际上从书里面的写法来看,贾氏宗族没有对男性进行大排行,如果贾珍是大爷,贾琏是二爷的话,那么宝玉应该是几爷?算上死去的贾珠,他是四爷,不算,他是三爷,可是书里却一再称宝玉为二爷。显然在荣国府里面,男性是单独排行,贾珠是大爷,宝玉是二爷,三爷是谁?是贾环。因此贾琏被称为二爷,就说明贾赦的原配妻子,应该是生过两个儿子,其中第一个,也就是大爷,是否后来死掉了?小说里没有交代。后来贾赦原配死掉了,死掉了以后,没有马上把邢夫人娶来填房,当时有一个什么过程呢?他的一个小老婆,生下了贾迎春,这个小老婆,他很喜欢。虽然贾迎春原来和探春开始的出身是一样的,但是后来强十倍了。因为后来贾赦把小老婆扶正了,迎春就是嫡出的了,跟探春的出身就不一样了,就强得多了。所以小说里面迎春虽然很懦弱,但她没有因为自己是偏房生的而自卑这样一个情况。但是生她的女子又死掉了,贾赦就把迎春送到弟弟家里去代养,后来他又娶进了邢夫人,而邢夫人没有生育,小说里出现了一个年纪比较小的贾赦的儿子贾琮,“黑眉乌嘴”,常和贾环一起活动,那应该是贾赦另外的小老婆生的。

        迎春的原型,我们搞清楚了。生活中确有其人。这个人在贾氏宗族里面,属于强势社会阶层里面的弱势个体。她属于贾氏宗族里面的正牌小姐,当然跟小说里面的丫头和婆子地位不一样。就是所处的阶级阶层而言,她在社会当中是一个强势社会阶层的成员,但是在她自己所处的阶层里面,她是软弱、懦弱的,甚至被强悍的仆人辖制。

        小说里面关于迎春的细节不是很多,但是我觉得有两处特别值得注意。哪两处?第一处,就是大观园的公子小姐,由探春发起,组织了一个“海棠诗社”。迎春会不会作诗?会的。贾元春归省荣国府,她让姐妹们作诗,贾迎春作了一首诗,还题了匾额。她题的匾额叫“旷性怡情”。她作的诗是这样的:“园成景备特精奇,奉命羞题额旷怡;谁信世间有此境,游来宁不畅神思?”迎春诗写得不是很好,从她的诗里面,我们可以看出,她的生活理想十分单纯,她只要求踏踏实实、安安静静地过日子,能“畅神思”就非常满足了。结诗社的时候,其他的人,包括林黛玉、贾宝玉都知道她不大会作诗,可是都不表现出来,就恭维她,说迎春姐姐真不错,咱们结诗社,推举你为副社长吧。给她一顶高帽子。她作为副社长,负责什么呢?

        负责限韵。贾迎春用什么办法限韵呢?她表示:“依我说,也不必随一人出题限韵,竟是拈阄公道。”她用抓阄的方式来完成限韵的任务。她从书架上随手抽出一本书,一翻,是七律,那么就做七律。然后她看到一个丫头站在门边,她就说,你给说出一个字来,丫头正倚着门,就随口说出一个“门”字。于是她就说好,咱们就用“门”字韵,然后又让丫头把诗韵匣子抽出来——过去有那种作诗的工具——拿出了四块韵牌:“盆”“魂”“门”“昏”。她就这样完成了限韵的任务。曹雪芹这样写,就是要突出贾迎春的性格特点,那就是她懦弱到把一切交付给“抓阄”式的偶然性、或然率,碰上什么算什么,完全不能把握自己的人生命运。贾迎春在书里还作过灯谜诗。第二十二回,大家都作,她也作了一首。贾政就去看这些灯谜诗,看了以后觉得尽是些“谶语”,全是些不祥的预言,心里就很烦闷悲戚。贾政当时看了迎春的灯谜诗,迎春吟的是算盘,贾政觉得把算盘写成“打动乱如麻”也很不祥。

        第二处,我觉得是一个非常重要的文本现象,是在三十八回。第三十八回写秋天到了,菊花开了,于是荣国府的人们就在大观园里吃螃蟹、赏菊花。诗社也就开展新的活动,咏菊花诗。在大家准备作菊花诗的时候,就有一段文字描写,描写不同的人,不同的肢体语言,不同的身心状态。这段文字很重要。说林黛玉怎么样呢?“令人掇了一个绣墩倚栏杆坐着,拿着钓竿钓鱼”。“掇”就是搬过来的意思,“绣墩”是中国的一种古典坐凳,像是一个圆鼓形的墩子,往往是用陶瓷烧制,秋天了,绣墩上面一定套上了制作精美的,能够坐上去不凉的绣垫。那么薛宝钗在干什么呢?“手里拿着一枝桂花玩了一回,俯在窗槛上掐了桂蕊掷向水面,引的游鱼浮上来唼喋。”“唼喋”是指鱼的嘴一张一合。湘云呢?因为当时那个螃蟹宴算是湘云做东,她需要尽东家之责,所以写得很简单,说湘云出一回神,然后就去张罗了。有几个人是合在一起写,就是惜春、探春和李纨。迎春往往和探春合在一起写,小说里往往是只给林黛玉、薛宝钗和史湘云大特写,其余的人往往给一个远景就算了。这一次探春给了一个中景,和惜春李纨合起来的镜头,说她们“立在垂柳阴中看鸥鹭”。下面,曹雪芹为他笔下的贾迎春奉献了一个大特写,叫做“迎春又独在花阴下拿着花针穿茉莉花”。

        在宇宙天地间,在那个秋日,在那样一个空间里面,有一个柔弱的女子,她与世无争,她对生活没有更多的要求,她没有竞争力,在大观园诗社里面迎春哪儿有什么竞争力啊?才女如云啊,就好比现在很多职场的白领一样,有的白领就说,我在我们那个office楼里边大空间里面分成一格一格的格子里面生存,我每次上班觉得心里蹦蹦乱跳,没有竞争力啊,一个个都比我强悍。迎春就是这样的一个社会上相对强势的阶层当中的一个弱势成员。但是呢,在那一刻,在那个秋日,她在花阴下,她拿一根花针,默默地穿茉莉花。花针,过去贵族家庭有一种专门穿花的针,用骨头或者用象牙做的,也有针鼻儿,可以连着线,把花穿起来,穿好以后可以做成一个手链戴在手上,或者做成一个项链戴在脖颈上。那么迎春呢,在那一刻她就独在花阴下用花针穿茉莉花。这是一幅格外优美的仕女图。

        我们读往往只记得宝钗扑蝶,黛玉葬花,湘云醉卧,那么现在我建议你,要补充上这样一个很重要的画面,叫做迎春穿花。迎春独在花阴下,用花针穿茉莉花,体现出一个小小的脆弱的生命,在宇宙天地间,在那个短暂的时间段,她的全部的生存的尊严,她生命的快乐。所以曹雪芹的要精读,我为什么主张文本细读呢,读到有的地方你眼里浮出泪水,那应该是一种最好的阅读状态。

        有一个白领丽人,她来跟我讨论,经过点拨,她就说你把这一句告诉我太重要了,原来我读来读去对这一句总是囫囵一过,忽略不计。现在我就想到,在这样一个竞争性这么强的社会里面,我们还是应该保持一颗柔弱的心,我们应该同来为那些竞争力差,在社会上生存相对比较艰难的弱者,为他们同来一哭,说着说着她眼泪就流下来了,我也很感动。我说你读读到这份儿上,算是读出境界了;其实,你们白领,相对来说,应该算是社会中较强势的族群了,那些蓝领,农民工,难道不更值得大家尊重与善待吗?所以,你看,读,也能令我们联系到自己生命所置身的时空,浮想联翩,心灵升华。

        迎春的结局是很悲惨的,大家都知道她嫁给了外号叫中山狼的一个恶棍。所以在的八十一回,作为从七十三回开始的情节单元的一个收束,会写到迎春的悲剧,会写到香菱的悲剧。那么读到第七十九回、八十回,写到了迎春出嫁,写到薛蟠娶进夏金桂,但是仔细读就会发现,在文本上有一些跟前面不够协调的地方。

        关于迎春的出嫁,第七十九回、八十回写的,跟前面第五回里关于迎春命运的预言,不大对榫。第五回贾宝玉在太虚幻境翻看《金陵十二钗正册》,关于迎春画了一幅画,是一个恶狼,追扑一个美女,要吞吃她。判词里说“子系中山狼,得志便猖狂”,指出她的丈夫是中山狼。

        中山狼是古代寓言里面的一个角色,这个寓言故事,现在一般叫做《东郭先生》,说有一个东郭先生在中山国路上走,突然发现有人在追狼,被追的狼哀求东郭先生,说求您把我藏起来吧,东郭先生就把它藏在了一个大布口袋里面。追狼的武士叫赵简子,跑过来问看见狼没有?东郭先生说没有啊!赵简子就接着往前追。追狼的走了,东郭先生就把狼放出来,没想到,狼说我正好饿了,我要吃你;东郭先生就说,我救了你,你还吃我?但是世上就有这样的忘恩负义的家伙。这个寓言故事给我们的教训是很深刻的。根据曹雪芹前面的总体设计,贾迎春就嫁给了这样一个忘恩负义的中山狼。不仅判词里这样预言,在太虚幻境里,警幻仙姑请贾宝玉听曲,当中有一支曲,曲名是反讽的,叫做《喜冤家》:“中山狼,无情兽,全不念当日根由。”也强调迎春嫁给了一个忘恩负义的坏蛋,这个人在他最困难的时候,应该是贾府帮助过他,救他一命,但是他一旦渡过这个难关以后,不但不念当日根由,不报恩,还反咬贾家,把娶过去的贾迎春蹂躏致死。

        但是你现在看到第八十回里面的交代,你会发现并不对榫。第七十九回说娶贾迎春的孙绍祖,祖上跟贾家算是世交,人品家当也都还相称,没有写这个人自己或者他的家族在遭遇危难时,被贾家搭救过,当然有一笔,说贾政觉得孙家跟贾家之间的关系,当时不过是“彼祖希慕宁荣之势,有不能了结之事才拜在门下的”,而且孙绍祖并非“诗礼名门之裔”,他很讨厌,劝谏过贾赦不要允诺这门婚事,但迎春毕竟是哥哥的女儿,贾赦非要那么嫁女儿,他也只得罢休。这个交代充其量只能说明孙家是攀附利用贾家,还不能说是忘恩负义。

        说到这里,就必须指出的一个版本现象。我说出来以后,有人可能会觉得扫兴。怎么回事呢?就是据不少专家考证,曹雪芹的原笔原意的,现在我们所能看到的,精确地表述,实际不足八十回,只有七十六回。第六十四回、六十七回,不是他的原笔。六十四回和六十七回写的是与尤二姐、尤三姐相关的故事。这两回有问题。然后就是七十九回和八十回,也不像是曹雪芹的原笔。那会不会是高鹗给补上的呢?也不像。应该是脂砚斋这样的跟他的关系很亲密的人,知道他的整体构思,由于种种原因原稿遗失了,补上的。所以我们老说“曹雪芹的八十回”,是一个概括的说法。严格来说的话,他留下的原笔原意的文稿不足八十回。由于是别人所补,所以只能做到跟曹雪芹整体构思接近,而不能完全对榫。按照曹雪芹原来的写法,应该是把孙绍祖写得比现在的还要凶恶,应该是在他自己或家族处在危难中时,贾家搭救过,可是一旦渡过了难关,就忘恩负义,非常猖狂。估计在曹雪芹自己的第七十九回、八十回里,应该有这样的情节,或至少有与第五回预言对榫的交代。现在我们所看到的第八十回里,却另有一个交代,说孙绍祖是一个色情狂,府里面,凡是年轻一点的女性,基本上都被他玩弄遍,迎春怎么劝也没有用,并且还居然跟贾迎春说:为什么你父亲把你嫁给我,因为你父亲曾经从我这儿拿走五千两银子还没还呢!那就等于是把贾春折变成银子,变卖给孙绍祖了。这一笔对刻画贾赦这个人物好像有点儿作用,但实际上不会是曹雪芹的原意。那这样的话,孙绍祖就没必要用中山狼来比喻了,人家等于在经济上还接济过你,帮助过你,而不是说你帮助过他,他忘恩负义。曹雪芹会在第八十一回里,写到迎春的死亡。迎春是怎么死的呢?她应该是不堪孙绍祖蹂躏辱骂,自杀了。古本第五回里,关于贾迎春那支曲。有一句说“叹芳魂艳魄,一载荡悠悠”。她死时魂魄是一种荡悠悠的状态。那么她应该是上吊死的。

        你再想一想前面的判词,说她是“金闺花柳质,一载赴黄梁”。有的古本写成“黄梁”(后一字下面是“木”),有的写成“黄粱”(后一字下面是“米”)。字句上都说得通。有一个典故叫做“黄粱一梦”,出自唐代沈既济写的一个故事——那时候那种文体叫“传奇”——讲姓卢的书生在邯郸一个客店投宿,有一个道士给他枕了一个神奇的枕头,道士自己则用黄粱(就是小米)煮饭,卢生于是就做了一个梦,先享尽了荣华富贵,后来又经历了坎坷,经历了苦难,梦醒的时候,他觉得已经度过了漫长的人生,可是,道士煮的黄粱饭却还没有熟呢。大家现在所看到的红学所出的版本,采用的就是“黄粱一梦”的“黄粱”。但是我个人觉得“一载赴黄粱”,搁到迎春身上不太说得通,因为“黄粱梦”是会醒的,醒来可能会觉得荣华富贵也不过是那么回事儿,会变得虚无,可生命还在啊。迎春却不会是这么个结果。她是悲惨地死去了。我认为“一载赴黄梁”的写法才符合曹雪芹的原笔原意,“黄梁”就是“黄色的梁木”,“一载赴黄梁”就是迎春有一天实在无法再忍受了,她就到黄色的梁木上悬梁自尽,永不会醒来了。

        贾迎春是一个非常值得我们哀悼的女性。曹雪芹在十八世纪中叶,就通过一个曾在花阴下用花针穿茉莉花的女性的悲惨命运,来表现一种悲天悯人的情怀,希望人们理解、容纳、同情、哀悼这种懦弱的脆弱的生命。所以说曹雪芹是超时代、超地域的文学大师,很了不起。这种情怀,在欧洲是直到十九世纪,如在英国作家狄更斯笔下,法国作家雨果笔下,俄罗斯作家列夫·托尔斯泰笔下,才凸现出来的。

        在第八十一回,曹雪芹除了写到迎春的悲惨结局,还会写到香菱的悲惨结局。香菱大家都知道,她原来是甄士隐的女儿,小说一开始就写到在姑苏有一个中产阶级的人士,他有一个女儿,这个女儿当时叫什么名字?想起来了吗?有人会立即回答:甄英莲。谐音表达的是:真应该可怜啊!但是我现在要告诉你,在有的古本里面,绝对不是错抄,甄士隐的女儿不叫甄英莲,而且也有谐音含义。那么香菱她原来在甄家究竟叫什么名字呢?如果说有的古本上不叫甄英莲,那是怎么一个称呼呢?下一讲我们一起再来研究。
请记住本书首发域名:966xs.com。966小说手机版阅读网址:wap.966xs.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