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迎书友访问966小说
首页刘心武揭秘红楼全部第十五章 第八十一回至第一百零八回回目之谜

第十五章 第八十一回至第一百零八回回目之谜

        前面讲座,我已经把曹雪芹的全本揭秘得差不多了。我反复告诉大家,曹雪芹的全本不是一百二十回,是一百零八回。虽然我前面讲座里面宣布过最过硬的证据,但现在有必要向红迷朋友们重申一下,希望你把它牢牢记住,就是在第四十二回,脂砚斋有一条重要的批语,他说:“钗玉名虽二个,人却一身,此幻笔也。今书至三十八回时已过三分之一有余,故写是回,使二人合而为一,请看黛玉逝后宝钗之文字,便知余言不谬矣。”前面讲座里我讲林黛玉和薛宝钗的时候,阐述过黛钗合一的问题,这里不重复了。这段批语最重要的一句话叫做“今书至三十八回时已过三分之一有余”。任何一个小学生都能算出来,如果全本是一百二十回,那么到了第三十八回是怎么个情况呢?是不足三分之一,既然已过三分之一还有余,全书怎么可能是一百二十回呢?如果是一百零八回,那么它的三分之一就是三十六回,书到三十八回的时候,请问是不是过了三分之一,还有余?就跟脂砚斋的计算对榫了。

        有的红迷朋友,有的观众,提出一个希望,说你现在探佚到这个程度了,你能不能够想办法把现在我们所看不到的后二十八回,那些回目,也探佚一下,同时把每回的内容概括一下?这是很难的。但出于对曹雪芹的的热爱,我抛砖引玉,把对曹雪芹笔下的第八十一回至一百零八回的回目,以及各回的内容,跟大家捋一遍。为使其连贯,难免会重复到前面讲过的内容,凡前面讲述过的我尽量简略,需要补充的,则稍加展开。曹雪芹的回目很整齐,每一回都是一个对子,每一句都是八个字。过去中国的古典章回小说都是有回目的,但是在回目上,没有能够精心到曹雪芹这种地步。比如说《水浒》,它的回目,有时候上下句各七个字,有时候它又是八个字乃至九个字,作者没有对回目进行非常精心的调理。的回目也是不整齐的。的回目一律七个字,但比较粗陋。的回目非常讲究,像第十九回《情切切良宵花解语意绵绵静日玉生香》,本身就是两句优美蕴藉的诗。

        我认为第八十一回应该是写到贾迎春和香菱的悲惨结局。第八十一回的回目可能是《中山狼吞噬薄命女河东狮吼断无运魂》。

        在这一回里,曹雪芹会交代孙绍祖危难时曾经得到过贾府的救援,他是一个白眼狼,忘恩负义。

        第八十二回的回目,可能叫做《谣诼四起官中大乱封园闭户胆战心惊》。荣国府藏匿了甄家罪产,府里人们纷纷窃议,谣言不胫而走,人心浮动,官中率先就乱起来了。什么叫官中?前八十回里面多次出现这样的字眼,比如贾宝玉挨打以后养伤,忽然说想吃莲叶羹,王熙凤吩咐去准备原料,王夫人问,要那么多做什么?王熙凤说,既然宝玉想吃,那么借这个机会就多做一点,大家都尝尝。于是贾母就跟她调笑说:“猴儿,把你乖的!拿着官中的钱你作人!”王熙凤表示不动用官中的钱,这个小东道她还孝敬得起。“官中”,就是荣国府它有一个管理中心,其核心机构是总账房,掌管整个府第的银钱分配,包括从贾母起到小丫头止,每个人每个月的零用钱,都是它往外划拨。每个人零用钱之外的花费,则根据府里的规划、惯例,由官中支付。官中对于府里府外的不动产和动产,都有管理权。按照既定的游戏规则,府里无论哪一位,除了享用自己那一份月银外,都不能违规侵占官中的费用,贾母那样说,意味着王熙凤即使是府里实际上的大管家,她给宝玉的莲叶羹下单子,也只能让官中划拨出够宝玉一个人吃的数额,超标并且最后自己也尝上一碗,便有违规侵占之嫌。当然贾母是开玩笑。实际的操作中,从上到下,谁真的恪守老祖宗定下的规则?

        大家如果读得仔细,会发现第八回,写宝玉到梨香院去探望宝钗,半路上在夹道里碰见了府里官中的管事人,七八个头目给宝玉请安,其中一个库房总领叫吴新登,谐音“无星戥”,过去称银子有一种工具,它用一个戥星来核准数量,无星戥,你想想看,从他手里往外支银子能不离谱吗?还有一个是仓上的头目,荣国府它有很多仓库,储存很多东西,主要是粮食,那么这个头目叫戴良,谐音“大量”,大斗往外量,他一点不心疼主子的仓储,也意味着必然从中贪污。还有一位买办叫钱华,花钱如开花。这些名字起得很有趣。这些主持官中事务的家伙,主子得势的时候,他们比谁都凶,贪腐无度,主子不稳了,他们比谁都熊。贾政做主藏匿江南甄家罪产,必定需要官中一些人去落实,即使他选取的是自认为可靠的心腹,就算那几位心腹一时也还忠诚,但没有不透风的墙,府主做出如此违反王法的事情,动静泄出,官中必然先乱,整个府第的管理机制原来就有问题,到这个阶段,肯定是席卷逃逸者有之,避祸告假者有之,惶惑怠工者有之,甚至就会有抢先一步去告发求荣的。

        那么大观园怎么样呢?王夫人老早就想把宝玉挪出大观园,这个时候整个府第风雨飘摇,维持大观园这个大摊子也很不实际了。宝玉先迁出来,黛玉、探春、惜春相继也迁出了。宝钗早就自己退出,迎春已经嫁出去而且死掉,她们原来的住处早已腾空。只有李纨和贾兰还住在稻香村,另外就是拢翠庵还有妙玉住着。总体而言,大观园是封园闭户的一派萧索景象,每个人心里面都在打鼓,因为都听到了不祥的消息,不知道今后的命运究竟是一个什么样的走向。

        这一回会写到,皇帝对四大家族陆续实施打击了。首先受到打击的是史家,就是贾母的娘家。书里面史家有两位封侯,一个是保龄侯史鼐,一个是忠靖侯史鼎,那么到故事的这个阶段,全被皇帝削爵了。这对贾母打击很大,她背后的煊赫家族黯然失色,临近垮塌。我这样来推测故事走向是有道理的,我一再告诉你曹雪芹他这部书“真事隐,假语存”。在真实的生活当中,政权更迭,康熙驾崩,雍正登基,率先受到打击的就是李家,就是贾母原型他们家,贾母原型的亲哥哥李煦,雍正上台不久立刻就把他惩治了。所以到小说里面,率先受到打击的如果是史家,那是一点都不奇怪的。

        贾母是暮年之人,家族遭受这样沉重的打击,从精神上派生到生理上,她就彻底崩溃了。到第八十三回,就会写到贾母惊吓而死。第八十三回回目,我认为可能是《史太君无奈大厦倾金鸳鸯有志宁玉碎》。贾母没有撑到八十一岁的寿辰,就溘然而逝。曹雪芹他写这个故事,他在时序的推移上,是相当精确的。在我们现在所看到的前八十回的后两回,荷花开过了,夏末了,“池塘一夜秋风冷”,“蓼花菱叶不胜愁”了。那么八十一回以后,在时序上,应该是接着往下写,应该是在元妃省亲以后的第三个年头秋天,史家受到打击,开始瞒着贾母,但是她终于知道,突然中风,不能说话。她来不及留下遗嘱,府里各个利益集团为抢夺她的遗产,出现很多丑恶的现象。贾母一死,贾赦当然就要对鸳鸯下手,逼她就范,鸳鸯宁为玉碎不求瓦全,剪喉自尽,血溅厅堂。

        第八十四回,就会写到打击逐渐地逼近了贾氏宗族了,首先被打击的应该是贾赦。第八十四回的回目我估计是《平安州事发不平安洒泪亭鹤唳难洒泪》。贾赦派贾琏去找平安州节度的事,率先被弹劾,皇帝严究。有红迷朋友会说,书里没说贾琏去做什么,难道就不许人家因私来往吗?要知道清朝皇帝严禁京城的贵族与外地的官员交往,不要说你在一块勾结做什么不利于朝廷的事,你就是私人来往,也属悖逆。贾赦那一等将军的爵位被削,贾赦就被枷号了。所谓枷号就是没有在最后确定把你怎么办的时候,每天要戴着木枷,到街上站着示众。贾琏设法蒙混过关,他可以表示说只是奉父亲之命去送封信,不知底里;贾赦虽然对贾琏并没有父爱,由于事关家族命运,他一定责任全揽,尽量不把儿子牵连进去。贾赦是贾政的哥哥,皇帝当然很清楚,你哥哥如此混账,你怎么样?但是那个时候,贾元春还在皇帝身边,而且怀孕了,加上贾政一贯的表现,皇帝对贾家的打击,到故事发展到这回的时候,还暂时只及于贾赦,也没有对他作出最后处置,邢夫人等家属虽然战战兢兢,也还能暂时住在原来那个黑油大门的院子里。贾母死了,贾政要为母亲居丧,他把母亲的灵柩,亲自运回原籍金陵。一家人在洒泪亭告别。过去大的路口、水域码头,设有这种长亭,供人们使用。第三十七回开头说贾政被皇帝外派了学差,就写到“宝玉诸子弟等送至洒泪亭”。本来大家应该完全沉浸在家族本身丧事的哀戚情绪中,可是这个时候就传来风声鹤唳,有人告发贾政替甄家藏匿罪产,他让儿子、孙子写那歌颂将军的诗是别有用心。尽管消息还不能坐实,本来一家人应该单纯为哀掉贾母和暂时分手洒泪,顿时情绪全紊乱了,“洒泪亭鹤唳难洒泪”。第八十五回,《暖画破碎藕榭削发冷月荡漾绛珠归天》。写惜春离府出走和黛玉沉湖仙遁。前面讲座里对黛玉、惜春讲得很充分,讲过的不重复了。现在只讨论一个问题。有一位红迷朋友说,第五回关于黛玉的判词,有一句是“玉带林中挂”,因此他觉得黛玉应该是用自己腰上的玉带,在大观园湖边的树上上吊了。这位红迷朋友进行了文本细读。可是我要指出来,这种理解是不正确的。什么叫玉带?这是一个文物方面的课题。可以从各种角度进行研究,比如有位潘富俊先生就编出一本《红楼梦植物图鉴》,还有人写出论建筑的学术专著,我自己写过谈中宠物的文章,里面的器物、服装也都有人研究。里面很细致写到了人物穿什么衣服,包括系什么腰带。他写没写过林黛玉有一条腰带?特意写到过。第四十九回,当时下雪了,小姐们,还有李纨、王熙凤,都穿上了御雪的衣服。黛玉当时罩了一件大红羽纱面、白狐狸领的鹤氅,很华贵的一个御雪的斗篷;束了一条什么样的腰带呢?束一条青金闪绿双环四合如意绦。双环四合说的是那个带子的带扣,那个部件一般都是玉做的,所以可以把这条带子叫做玉带。那么这种玉带能不能用来当做上吊自尽的工具呢?是不可以的。在故宫博物院,你可以去参观,它有一些玉带在展览。这些玉带,它的制作材料都比较坚硬,除了玉扣以外,其余地方也会点缀一些美玉、玛瑙、翡翠、祖母绿、珍珠等物,这样的带子没有伸缩性,所以从物理学角度来说,它不可能让人套进脖子以后,自动勒紧令人窒息。我这样解释,你可能觉得有点好笑,其实不好笑,这是我为了考察这个问题,去参观古物陈列、查阅资料的心得。所以,如果说判词里“玉带林中挂”确实有伏笔作用,那应该是黛玉她在沉湖之前,先把腰上玉带解下来,让披风自动脱落在地上,那玉带,可能她就挂在湖边的树枝上了,这也成为后来人们判断她沉到湖里面去的一个依据。

        第八十六回回目可能叫做《勉为其难二宝成婚似曾相识枕霞出阁》。贾母去世,黛玉仙遁,家族处在惶惶不可终日的状态当中,在这个情况下,家长做主撮成了宝玉和宝钗的婚姻。成婚以后,二宝都没有感受到幸福,整个大环境不好,两个人貌合神离,小环境里也没有喜乐。

        史湘云也出嫁了。她两个叔叔如果第一步只是削爵,那还不至于像抄家、治罪那么惨,削爵以后你还可以用你原来积累的财富维持你的生活,有一些削了爵的贵族就会想尽办法再去找路子,希望能恢复自己的爵位。那么在这个过程当中,史湘云的两个叔叔,就赶紧把她嫁出去了。她的夫婿就是卫若兰。前八十回里已经写到史湘云订婚,那时候她不敢设想未来的夫婿一定令自己满意,过门以后,她觉得卫若兰处处符合她暗中的理想,有似曾相识的感觉。史湘云自己有一个金麒麟,从小佩戴的,比较小,可以理解成雌的;后来她曾经在大观园捡到过一个比较大的金麒麟,可以理解成是雄的,这个大些的金麒麟是在清虚观打醮的时候,宝玉从张道士那得到的;史湘云和翠缕捡到这个金麒麟以后,把它还给了宝玉;在史湘云成婚的时候,宝玉跟宝钗当然要去祝贺,宝玉就把这个大的金麒麟送给了卫若兰,这样他们丈夫、妻子就各有一个金麒麟了。虽然史家削了爵,但那时卫家状况还好,在那段短暂的时间里,史湘云颇有幸福感,“厮配得才貌仙郎,博得个地久天长,准折得幼年时坎坷形状”。

        第八十七回呢,回目可能是《椿龄抗旨远走高飞司棋殉情殃及池鱼》。元妃省亲的时候有个细节,大家应该有印象,就是贾元春夸赞龄官演得好,让她再演两出。当时戏班班主贾蔷就去跟龄官说,你演《游园》《惊梦》;《游园》《惊梦》的场面比较好看,也比较高雅。可是,龄官堪称大艺术家,她不管是什么场合,她不听指挥,她为艺术而艺术,她说《游园》《惊梦》不是我拿手的,非本角之戏,不唱,我要唱什么呢?唱《相约》《相骂》。大家想一想这两个戏的名字,什么场合?你演《相约》《相骂》!但是龄官就那么个脾气,没办法,只好让她演,结果演完以后,元春没觉得有什么不合适,还是觉得好。

        到这一回,应该写到宫里面的情况,“榴花开处照宫闱”,意味着贾元春即将给皇帝生后代了,如果要生下一个男的,那就立大功了;但是,她的家族遇到麻烦,皇帝对她的宠爱明显减弱。她一定想方设法维系皇帝对自己的宠爱,那么她就会想到,当年我省亲的时候,有那么好的戏班子,演那么有趣的戏;虽然皇帝看戏,有的是戏子给他演,她还是可以出主意,通过太监去把家里有过的最出色的戏子龄官找来,让她演几出逗趣的喜剧,让皇帝开心。传下命令去以后,府里面汇报上来,解散戏班子以后,留下当丫头的,没有龄官;龄官被贾蔷接出去娶为妻子,改名椿龄,不再唱戏了;贾元春发令:无论如何,给我找来!不唱也得唱!贾蔷、椿龄闻讯,双双远走高飞。

        有个由戚蓼生写序的古本,在第十八回前面有首脂砚斋的回前诗:“一物珍藏见至情,豪华每向闹中争,黛玉宝钗传佳句,《豪宴》《仙缘》留趣名。为剪荷包绾两意,屈从优女结三生。可怜转眼皆虚话,云自飘飘月自明。”前五句都好理解,是针对第十八回里的具体情节发感慨。后三句历来难倒了无数读者和论家。“屈从优女结三生”怎么解?其实,并不难理解。这是指出第十八回里,上面提到的那段贾蔷“屈从优女”的情节,是个伏笔,贾蔷后来跟龄官结为夫妻恩爱到底。红迷朋友们一定要注意到,里的宝、黛、钗虽是恋爱婚姻的大悲剧,但全书里的男女爱情婚姻不都是悲剧,起码有两对青年男女在那个禁锢的年代冲破桎梏,自由恋爱,终成眷属,一对是贾芸和小红,一对就是贾蔷和龄官。当然,他们后来都只能生存于社会边缘,小红父母随贾府垮塌逃不过被打、被杀、被卖的厄运,她属于罪家遗孑;椿龄在这个情节单元里的抗旨逃逸,决定了此后必须过更加低调的隐匿生活,总体而言,她们还是属于薄命女子。至于第十八回脂砚斋的这首回前诗的最后两句,确实难解。我们都知道第十八回贾元春省亲的这个重头戏里,并没有史湘云出现,更没有麝月的戏份,“可怜转眼皆虚话”如果是针对前几句里提到的人和事,那还好懂,可是,偏归结到“云自飘飘月自明”上头,这是怎么回事?第二十回所出现的一条批语,前面讲麝月的时候我提到过的——“麝月闲闲无语令余鼻酸,正所谓对景伤情”——可与这首诗最后一句合并理解。就是说,批书人不仅语涉书里,也语涉书外。批书人脂砚斋很可能就是书里史湘云的原型,而她批下这些文字时,麝月的原型就坐在她的身边。我这个思路,仅供参考。

        我估计第八十七回里,还会写关于司棋的故事。高鹗续书里的写法大体上符合曹雪芹的原笔原意,可以参考。但是,在曹雪芹笔下,应该衍生出更多的情节。司棋在大观园里面,是一个很活跃的人物,前八十回里写了,有以司棋为后台,争夺大观园内厨房掌控权的一场风波,司棋亲率小莲花儿等一群丫头,柳家的所主持厨房去打、砸、抢、抄,很凶。司棋是打算让她的一个婶娘,就是秦显家的,去掌管这个厨房,眼看大功告成,秦显家的取代柳家的都上任半天了,却又峰回路转,被平儿给退回,柳家的官复原职,司棋气了个倒仰。司棋追求自己的爱情,表现得非常坚定刚烈,这值得肯定,但是她那超强的控制欲,不惜采取打、砸、抢的方式来达到自己的目的,却不值得赞赏。在她被撵出去以后,到她和潘又安的相继死亡,会激荡起仍在贾府的柳家的、秦显家的这些人物之间的矛盾,在造成她死亡的责任问题上,秦显家的就可能诬赖到柳家的,形成殃及池鱼的效应。这一回里面也可能会写到,夏金桂这个悍妇,终于令薛蟠忍无可忍,两人在争吵当中,薛蟠失手打死了她。夏家当然不答应,立刻告官,这个时候四大家族都在往下坡路滑落,不复有当年打死人视为儿戏的气焰,薛蟠被收监,面临死罪。

        第八十八回,叫做《薛宝钗借词含讽谏王熙凤知命强英雄》。我列这个回目的时候,最理直气壮。为什么?因为在前八十回的脂砚斋批语里面,明明确确告诉我们,曹雪芹已经写下了这样一个回目,就在后三十回里面,只是他没告诉我们是八十几回或者是九十几回而已,我现在把它安排在第八十八回。这是曹雪芹的原汁原味的一个回目。前面第二十一回,他写袭人规劝宝玉,写平儿掩护贾琏。脂砚斋在第二十一回的回前批语里告诉我们:“按此回之文固妙,然未见后三十回,犹不见此之妙”。“此回”就是第二十一回,脂砚斋用“娇嗔箴宝玉,软语救贾琏”来概括所引的回目,没引全,但是主要的意思都概括出来了。感谢脂砚斋,前面回目你引不全无所谓,因为随时我们可以看到,后面这个回目,引全了,十分宝贵,使我们知道,在后三十回里面,有一回就是《薛宝钗借词含讽谏王熙凤知命强英雄》。脂砚斋指出,第二十一回,是从两个奴婢说起,后来的那一回呢,则“直指其主”。意思是,前后两回写的,其实都是主子间的矛盾冲突,不过第二十一回是从袭人和宝玉的冲突,来折射宝玉和宝钗观念的冲突,那么到后三十回里的某一回,我认为很可能就是第八十八回里,就直接来写宝玉和宝钗思想观念上的冲突了。黛玉沉湖仙遁以后,宝玉“空对着,山中高士晶莹雪,终不忘,世外仙姝寂寞林”。虽然住在大观园之外,他对黛玉想念得紧,就还去大观园的潇湘馆,缅怀林黛玉。前面第二十六回写到潇湘馆竹丛小溪,用了“凤尾森森,龙吟细细”八个字来形容时,脂砚斋写下一条批语:“与后文‘落叶萧萧,寒烟漠漠’一对,可伤可叹!”那“落叶萧萧,寒烟漠漠”八个字,就应该出现在“直指其主”这一回里。宝玉去了荒芜的潇湘馆,再回到大观园外跟薛宝钗的住处,他一定还沉浸在思念黛玉的心绪中,薛宝钗肯定看不过去,两个人对话,宝玉不知哪句话哪个词儿被宝钗逮住,她就“借词含讽谏”,规劝宝玉不要再沉溺于儿女私情,现在家族败落,靠皇帝施恩去承袭贵族头衔已经完全没有可能了,你就应该好好地寒窗苦读,通过科举谋取功名,重振家族。宝钗还是老一套,宝玉肯定听不进。这是第八十八回上半回的内容。

        第二十一回后半回,表面上写的是平儿跟贾琏的冲突,其实,也是折射主子之间的紧张关系。到这一回下半回,曹雪芹就不绕弯子,“直指其主”,正面写贾琏和王熙凤的矛盾冲突。荣国府官中大乱,王熙凤长期用从官中关出的月银去违例取利的恶行大暴露,原来她面临一些怨言,可以满不在乎,现在她公公都枷号示众了,贾政也被人告发了,甚至于以前借出的银子都收不回来,月银根本发不出了,家族里面普遍愤怒,你这不但违反王法,你也违反家规,再加上其他种种因素,贾琏再也不甘“气管炎”(妻管严)了,开始对王熙凤吆三喝四起来,最后,贾琏就让贾珍这个族长出面,当众宣布把王熙凤给休了,然后,把平儿扶为正妻。但是,王熙凤性格非常倔强,她知道自己命该如此,可是,遇到一些具体情况,她还要梗着脖子强充英雄。第八十九回,它的回目可能是《忠顺王奉旨逞威风花袭人顾局舍声名》。荣国府原来非常强盛,以至于府里的老仆人,比如说大管家赖大,也变得很强大,自己家有豪华住宅,附带大花园,儿子赖尚荣当了官。这一回写到赖尚荣官运居然一路亨通,他又升了,在赖家花园里面大摆宴席。这个时候,仆人的这种向上走的势头,已经使得走下坡路的主人的心态跟原来都不一样了。原来是仆人要巴结主人,现在这些主人恨不得去巴结这个往上走的仆人了。所以,贾府很多人都去捧场,到赖家赴宴。赖尚荣左右钻营,他本是贾府这边出来的,但是他一定还会去和贾府对立面——比如忠顺王府——拉关系。于是贾家的人和忠顺王府的人,在赖尚荣家,就免不了碰面。忠顺王的儿子,就发现了袭人——袭人应该是随宝玉和宝钗去的——就生出霸占袭人之心。在这个宴席上,还会出现一些特会钻营的人物,比如贾雨村。贾雨村是一个聪明过顶的官僚,几种政治势力他都会去巴结。贾雨村发现忠顺王的世子看中袭人,意欲霸占,心领神会,你说半句,我明白十句,他事后就会设法去满足忠顺王世子这方面的要求。故事发展到这一回,应该是贾元春省亲以后的第三个年头的冬季了。贾政安葬完贾母,从金陵回来了,一回到北京,皇帝就对他进行打击,派忠顺王来下旨,他就被拘禁严查了。荣国府的官中,用今天的情况来比喻,就如同进驻了工作组,被忠顺王派来的人掌控了。王夫人,宝玉和宝钗,以及其他主子,都要从大房子腾到小房子,多数奴仆要遣散,只允许他们身边留下一两个人,具体到宝玉和宝钗,只许留一个,他们原想留袭人,没想到忠顺王府点名索要袭人,这个情况下,前面已经讲到,不多重复——袭人就做出了离府的抉择,留下“好歹留着麝月”的话,宝玉和宝钗就留下了麝月。

        第九十回,回目可能叫做《蒋玉菡偏虎头蛇尾花袭人确有始有终》。“花袭人有始有终”,这是曹雪芹的原笔。在前八十回的脂砚斋批语里面,引用了回目当中的这七个字,只差一个字。这一回会写到,蒋玉菡早就被忠顺王从紫檀堡找回来了,忠顺王喜欢看蒋玉菡演戏,离不开蒋玉菡,把他养在府里面,时不时让他来演戏取乐。根据前八十回里的描写,蒋玉菡是忠顺王和北静王之间争夺的宝贝。书里面的“日”“月”两派政治势力互相博弈,北静王貌似中立,两派都会笼络他,以利集中力量打击对立面。忠顺王在府里面搞一个堂会,让蒋玉菡献技,把北静王请来看,意思是咱们“一笑泯恩仇”,虽然蒋玉菡现在归了我,但是他高超的技艺也能奉献给您。蒋玉菡知道北静王在底下看,他的心是向着北静王的,就把他的全部技艺都发挥出来,光彩四射。可是北静王中途退席了。蒋玉菡看见北静王撤了,他就不认真演了,“偏虎头蛇尾”。忠顺王气坏了,派长史官到后台质问他你怎么回事?蒋玉菡拿出很多搪塞的理由来,比如说世子刚才赏我一块点心,吃了以后我就倒仓了,等等。忠顺王就亲自对他斥责,侮辱。花袭人被要到忠顺王府,本是忠顺王世子想占有她,但是袭人进府以后,忠顺王虽是一把老骨头了,却也垂涎三尺,父子两人同时争夺一个女子有点不伦不类,富贵家庭遇到这类情况,都会采取一个折中的办法,就是把那女子先拿去伺候府里面最老辈的老太太,搁她身边,然后呢,父子分别趁其不备去占便宜。忠顺太妃那时尚未昏聩,袭人求告,太妃发怒,忠顺王和忠顺王的儿子谁也没得到袭人,忠顺王一赌气,就把她赏给了蒋玉菡。把袭人赏给一个戏子,以当时社会的价值标准来衡量,是一种侮辱和惩罚。袭人和蒋玉菡的姻缘被一条汗巾子绾定。那时荣国府官中已经不发月银,宝玉、宝钗生活极其困窘,袭人和蒋玉菡就悄悄去接济宝玉和宝钗,就袭人和宝玉的关系而言,她是“有始有终”的。

        第九十一回,叫做《霰宝玉晨往五台山雪宝钗夜成十独吟》。霰是冰雨的意思。我这么来设计回目就是为了尽可能的对仗,霰和雪都是天上下的一种东西,“霰宝玉”对“雪宝钗”;宝玉在冰霰中“晨往五台山”,宝钗在冷雪里“夜成十独吟”,一个是早晨,一个是夜里,一个有一个数字是五,一个有一个数字是十,都形成对仗。宝玉、宝钗婚后虽然相敬如宾,但是不能够心心相印,更没有性生活。宝钗仍旧不断在宝玉耳边说一些“家族已经这样了,你更得发奋读书,谋取个功名”等等“大道理”。宝玉忍无可忍,在一个下着冰雨的早晨,趁忠顺王府派来监视的人避寒躲懒疏忽,就“悬崖撒手”,离家出走,去当和尚,这是他第一次出家。他当时未能免俗,一般俗人都知道佛教圣地在五台山,他就往那里走。第三十一回,林黛玉将两个指头一伸,跟宝玉说:“做了两个和尚了,我从今以后都记着你做和尚的遭数儿。”那是一个伏笔。这回里就写到宝玉第一遭出家当和尚。那时贾家虽然已经没落,但是你想他身边有一个宝钗那样美丽温柔的妻子,有麝月那样一个色色精细的侍妾,对于那个社会一般人家的男子来说,莫大的幸福了,但是宝玉有“世人莫忍为之毒”,他还是觉得如此生活没有意思,他狠心撇下宝钗和麝月,“悬崖撒手一回”。

        宝玉突然失踪,宝钗精神就接近崩溃了。但是宝钗又是很能自持的女子,她就通过写诗来调整自己的心绪,在这一回里她写成一组《十独吟》,写十个鳏寡孤独的古人,通过对他们的咏叹,来慰藉自己,祈祝事态能有好的转变。曹雪芹的文本里面,他是不断要嵌入诗文的,不会只是在前八十回里有人物写诗,后二十八回就没有诗了。有人会问,你怎么见得宝钗写了《十独吟》呢?这不是我凭空想出来的,第六十四回,记不记得黛玉写过一组《五美吟》?在那个地方,脂砚斋有条批语,明明白白地告诉我们:“《五美吟》与后《十独吟》对照。”他把全书都看完了,前面林黛玉写了《五美吟》,后面另外一个人会写《十独吟》,谁才能够跟林黛玉相匹配?非薛宝钗莫属。宝钗很不幸,但她是一个很理性的人,她不会一味地感情用事,她会想方设法找回宝玉。她想到了谁?求谁来帮助寻找宝玉呢?这就牵扯到最前面的一个伏笔。第一回贾雨村一出场,就表现出非常有抱负,口中吟出了一副对子:“玉在椟中求善价,钗于奁内待时飞。”这副对子,一般读者眼睛一溜就看过去了,觉得无非是贾雨村抒发他的野心,没想到脂砚斋写下条批语,说这是“二宝合传”,就是影射到了贾宝玉和薛宝钗,他们两个在后来某个时段当中的状态。

        历来的读者、研究者都觉得费解。但我觉得,如果你跟着我一步一步的,咱们好像在一起修复那个古代瓷瓶,一片一片小碎瓷地来镶嵌,从前面讲座梳理到现在,你就会觉得不是那么难懂了。

        前面我讲到与狱神庙相关的情节时告诉你,宝玉当时等的是什么?等的是准许返乡的令牌,“有钱能使鬼推磨”,有人拿出大笔的钱来行贿,等于给他买下令牌,他就能够暂时松一口气,那种处境,不就是“玉在椟中求善价”吗?“求善价”并不是自己想谋取财产,而是想获得解脱,解脱的前提必须要筹足受贿者满意的“善价”。

        当然,关于宝玉在“椟中”(暗指监狱)“求善价”的情节应该在这回以后出现,而“钗于奁内待时飞”作为伏笔,就应该在这回里照应。贾宝玉悬崖撒手去出家,薛宝钗一定要寻人,寻人要找谁帮助?不能乱找人,而贾雨村,大家想一想,书里面所写的一些官衔虽然是虚拟的,但是有人会很调侃地告诉你,贾雨村所当过的官,一度就相当于市长,又等于是卫戍区司令,故事发生到这儿的时候,贾雨村可能他的官衔有所变化,但是呢,利用他的权力去寻找贾宝玉是最得体的,也是最便捷的。因此,在这一回,宝钗就会通过贾琏,去跟贾雨村取得联系,希望能通过他,把宝玉找回来。这副对子的后半句,“钗”是宝钗不消说了,“于奁内”,奁的原义是梳妆盒,那么宝钗跟宝玉住那个屋子,可以比喻成一个梳妆盒,宝钗在“奁内”等待什么呢?“待时飞”。有人会说,她在等待找一个合适的时候飞走吗?不,请你再仔细看一看第一回里是怎么交代的,贾雨村他“姓贾名化,表字时飞,别号雨村”。宝钗在自己屋子里苦苦等候“表字时飞”的贾雨村的回音,这就是这副对子伏笔的含义!曹雪芹的文本,就巧妙到这种地步。贾雨村品质恶劣,虽然薛宝钗对他抱着很大的期望,但这个时候贾雨村害怕贾家的事情牵连到他,躲都躲不及,怎么会去帮助薛宝钗寻找贾宝玉呢?“钗于奁内”,是空“待时飞”了。

        第九十二回,叫做《甄宝玉送回贾宝玉甄士隐默退贾雨村》。宝玉往五台山去,半路上,大雪中看见对面走来一个人,跟照镜子似的,与他一模一样,谁啊?甄宝玉。甄宝玉虽然跟贾宝玉同龄,但甄家被查抄得早,他那时还没到十六岁,就没被拘押,流落社会了,然后去寻找一个心灵的归宿,到过五台山,结果甄宝玉就发现,真要求得内心的平静,这种世俗性的“悬崖撒手”——当和尚,是解决不了问题的。半路碰见贾宝玉之后,他就告诉贾宝玉,你要寻求更深层次的那种顿悟,就劝贾宝玉还是暂且回家。甄宝玉就把贾宝玉送回了京城,送回了荣国府,叫做“送玉”。有红迷朋友跟我讨论,说甄宝玉,是曹雪芹设计出来的一个影子般的存在,第五十六回里,他在宝玉的梦中出现过,估计这个角色会始终隐隐约约,你怎么到这回让他正面出场了啊?曹雪芹会这么写吗?现在我很郑重地告诉你,曹雪芹要让甄宝玉正式出场,第二回,脂砚斋一条批语明明白白地告诉我们:“甄家宝玉乃上半部不写者。”什么意思?下半部必写啊!那么甄宝玉出场,会“送玉”,这我又有什么根据呢?太有根据了。元春省亲时大开宴席,大演戏剧,演了四出戏,其中有一出叫做《仙缘》,是根据唐代沈既济的改编的,这个戏曲全本的名字叫做《邯郸梦》,《仙缘》是其中一折。那么所演的四部戏,伏书中四事,《仙缘》伏的是什么?脂砚斋就明明白白告诉你,“伏甄宝玉送玉”。

        故事发展到这个阶段,贾雨村危机四伏了。贾家的事儿会不会牵连到他?他很慌。你别忘了,他还曾经在甄宝玉家当过家庭教师呢!不过年头比较久,皇帝可能不是很清楚。但是,贾赦贪占石呆子古扇的事情,石呆子本人并没有死,他见贾赦因私交外官枷号,能不去向官府诉冤揭发吗?那就必然牵出贾雨村来了!贾雨村就四处活动,一方面他会拉关系撇清自己,另外一方面他拼命寻求内心的安宁。他到一个道观去求仙拜神,发现里面有一个衣衫褴褛的道士,他去向道士问吉凶,人家闭目不理,他觉得面目似曾相识,仔细端详,不是别人,就是甄士隐。高鹗在他的续书里面,也有类似的内部。那部分内容,我觉得大体上还是符合曹雪芹的整体构思的,会有这样的情节出现。

        第九十三回,回目可能是《卫若兰射圃惜麒麟柳湘莲拭剑赏梅瓶》。

        书到这个地方,不会单纯去写一个贵族府第内部的故事了,曹雪芹会把他的笔触从贵族府第延伸到社会,延伸到皇权下面各种力量之间的相激相荡。卫若兰射圃,我在前面的讲座里,一再地引用脂砚斋的批语告诉你,八十回后有这样的情节,那么估计在这回里就该呈现了。什么叫射圃?这是种军事行为,就是在一个地方练习射箭,练习射箭的目的不是锻炼身体和娱乐,而是为了准备战斗。卫若兰参加了什么样的武装力量,要跟谁战斗?他参加就是书里面说的“双悬日月照乾坤”的“月派”,那派政治势力的武装力量,他们想通过发动政变,把书中在位的那个皇帝干掉,把他们喜欢的人扶上宝座当皇帝。会有惊心动魄的政治斗争的内容进入书里面来,但是,估计曹雪芹在文本上会进行控制,他不一定直接写两派武装力量的鏖战,他会重点写到备战的情景——射圃,可能是在菜地或者是在花圃当中来进行演练。按说卫若兰射圃的时候,他身上不应该佩戴任何东西,因为碍事,对不对?但是有一样东西他舍不得把它取下来,就是金麒麟。他戴着这个金麒麟射圃,这说明他很珍爱这个东西。这个东西是宝玉送给他的,他的妻子史湘云也有一个,不过比他这个小。估计卫若兰他离开京城集结到一个山寨,和另外一些“月派”的人物聚在一起,他不一定跟史湘云说实话,他可能说是去云游,你先在家里面待一段,我过些时候回来,实际上他是参加“月派”的政治军事活动去了。

        柳湘莲和卫若兰他们是一伙。柳湘莲是“红楼四侠”之一。“射圃”的场面里一定有他。关于柳湘莲后来和薛宝琴巧遇成婚的情节,前面讲过,这里从略。需要补充的是,“射圃”之后会有实战,卫若兰牺牲了,咽气之前,他把身上的金麒麟取下来,交付给他的战友柳湘莲,嘱咐他设法再把它交还给贾宝玉,意味着他把史湘云托付给了贾宝玉,希望宝玉替代他照顾湘云到底。

        第九十四回,估计回目是《蘅芜君化蝶遗冷香枕霞友望川留余憾》。大家知道宝钗和蝴蝶有一种配伍关系。宝钗扑蝶是书里最美的段落之一。虽然甄宝玉把贾宝玉送回了荣国府,但是宝玉依然跟她格格不入,她精神上无比孤独。到这时四大家族的王家又出了问题,王夫人和薛姨妈的亲兄弟,原来炙手可热的王子腾,被皇帝罢官,宝钗在家族败落和婚姻失败的双重焦虑中,抑郁而死。宝钗逝去时已是隆冬,却有蝴蝶飞出窗牖,室内氤氲出缕缕冷香。宝玉毕竟多年来跟宝钗耳鬓厮磨,思想上有分歧,情感上还是剪不断理还乱。宝玉填一首《蝶恋花》,感叹宝钗红颜薄命。

        柳湘莲潜回京城,告知史湘云其夫卫若兰云游殒命真相,并找到宝玉,把卫若兰托付的金麒麟交给宝玉。史湘云到大运河边——数月前送别卫若兰的地方,痛哭哀悼。

        第九十五回,回目可能叫做《玻璃大围屏酿和番油冻佛手埋奇祸》。玻璃大围屏是第七十一回里面,贾母八旬大庆时出现的一件寿礼。书里面有特殊的一笔,就是贾母专门问了王熙凤:“前儿这些人家送礼来的,共有几家有围屏?”王熙凤汇报说,有两架围屏特别好,一架是江南甄家送的,还有一架是粤海将军邬家送的玻璃大围屏。有人一听,可能很不以为然,玻璃大围屏——玻璃值什么钱?算什么好东西?怎么书里面就写贾母那么看重,说这两架围屏不能动,留着要送人。现在我们是什么时代?曹雪芹所写的又是什么时代?贾母身边有四个丫鬟取的什么名字?珍珠、琥珀、翡翠、玻璃。珍珠后来拨给宝玉,改名袭人。从四个丫鬟的名字可以看出,当时玻璃是和珍珠、琥珀、翡翠一样贵重的东西。

        请注意,玻璃大围屏是一位管理海事的官员送的。这和后来探春远嫁应该是相关的。茜香国跟中国双方应该是打过仗的,茜香国可能失败了,女王甚至被俘了,后来怎么解决这个问题呢?茜香国女王表示服了,从此向中国称臣纳贡,中国皇帝也就对之实行怀柔政策,拿中国贵族女子去下嫁茜香国女王的儿子,也就是和番。首先向皇帝汇报战胜茜香国情况的,应该就是粤海邬将军。皇帝可能就让他把女儿拿去和番。邬将军虽有女儿,谦称自己地位太卑,女儿不够资格,恳求皇帝另觅合适人选。贾元春闻知此事,在这个当口,就会在皇帝幸她时,趁便竭力推荐自己妹妹贾探春。而贾探春呢,那之前在第七十一回已经被南安太妃看中,在贾政出事前,通过官媒婆运作,南安郡王世子已经跟贾探春订婚,贾母在世时,作为订亲聘礼的回礼,那架玻璃大围屏已经送往南安郡王家。情况汇报给皇帝,皇帝在再次召见粤海邬将军时会说,虽然有个贾探春备选,但她已订了婆家,是不是还是由你女儿去和番为好?粤海邬将军就会细细秉告,在荣国府史太君八旬大庆时,他妻子前往送寿礼,是一架玻璃大围屏,当时出面接待的,正是理家的贾探春,据他妻子回家后形容,不仅容貌好,言谈也爽利,很有才干,倘若此女去和番,定能让茜香国女王及王子满意,更有利于时时奉劝该国臣服中国。皇帝听后,就下旨让南安郡王改弦易辙,原来是要娶贾探春为世子之福晋,现在改为过继贾探春为女儿即郡主,以便下一步送去嫁与茜香国王子和番。玻璃大围屏这件道具,应该起到这样重要的作用。探春嫁往茜香国时,正值元妃省亲后的第四个年头的清明,贾家和南安郡王家都到大运河边送别,贾政能从拘押处所出来,作为家长送别女儿,贾家危机暂时获得缓解,但是探春心里非常难过,她知道自己如断线风筝一去不返,只能祈求“从今分两地,各自保平安”。

        那么油冻佛手怎么回事?这个油冻佛手的“”字,写成“腊”(繁体为“”)是可以的,“”和“腊”是同义异体字。但是请大家注意,现在最通行的,红学所校注的,人民文学出版社出版的一百二十回里,把“腊”印成“蜡”,形成一个错字。红学所校注时前八十回使用的是古本里的庚辰本,庚辰本并没有错,写的是“腊油冻佛手”,校注者偏把“腊”字改成“蜡”字,这一回后面的“校后记”里,注明是“径改”,就是他觉得不对,直接就把它改掉了。这种改动太武断粗暴了。在所有古本里面,没有“蜡油”的写法,都是“腊油”或者“油”,以往的通行本里,也没有写成“蜡”的。

        油冻佛手这件古玩,是在第七十二回里写到的。鸳鸯有事到了贾琏王熙凤住的那个小院,贾琏忽然想起,就问鸳鸯,老太太生日过去,现在官中清点寿礼,发现古董账上有个外路和尚孝敬的油冻佛手,可是古董房里却找不到它,管事的跟他汇报过两次了,他也急着寻其下落,问是老太太还摆着呢,还是交到谁手里去了?鸳鸯就告诉他老太太摆了几天以后厌烦了,给王熙凤了,平儿听到赶紧加以证明。历来都有读者把“腊油”跟“蜡油”划等号,觉得清代庙会就有蜡制的假水果出售,平民百姓用很便宜的价格就可以买到,拿到家里当摆设;以贾府之豪富,怎么会对一个蜡制的佛手模型,那么样地看重?府里古董房管事的觉得找不到是桩大事,日理万机的贾琏更郑重其事地进行查询,是否小题大做?更不明白曹雪芹他写,写出宝、黛、钗的爱情和婚姻悲剧不就行了吗,怎么还要写这么多的“废话”?看来红学所校注时也是这样,认为什么“腊油冻佛手”啊,就应该是蜡制模型,大笔一挥,径改为“蜡油冻佛手”。哎呀,油冻佛手太重要了,曹雪芹的这个文本,可是没有废文赘笔的啊!

        油冻是一种非常名贵的石料。现在大家吃鲜肉很方便,但是以前没有冰箱,鲜肉很难长期保存,所以多有把鲜肉加工腌制以利保存的,尤其南方各省,腌制的肉多称腊肉,现在也仍然有腌制腊肉,有人嗜好吃腊肉。油冻,就是石料的质感和色泽就和腊肉上面的肥肉部分一样。石头长成那个样子,是非常罕见非常贵重的,再把那个东西雕成一个佛手,叫油冻佛手,年代再久远些,当然就属上乘的古董了。它是书里面一个极其重要的道具。

        大家知道,在元春省亲的时候演了四出戏,其中有一出叫做《豪宴》,《豪宴》是一个折子戏,是《一捧雪》里面的一折。“一捧雪”什么意思?就是有一种玉器特别好,捧在手里就跟捧的全是雪一样。这个戏曲讲了这样一件古玩给一个家族带来的一个惨剧。脂砚斋在批语里就很郑重地告诉我们,“《一捧雪》中伏贾家之败”,可见贾府的败落虽然有种种的远因近因,但是其中会牵涉到一件古玩,那这件古玩是什么?从前八十回里检索,它不能是别的,只能是这个油冻佛手,要不怎么七十二回里会那么用力地写到它?

        油冻佛手怎么会埋奇祸呢?估计就是在贾母还活着,王夫人也还有充分的活动自由的时候,她们还有机会进宫去给元妃请安,王熙凤就建议她们把这个油冻佛手带去,献给元春。佛手是很吉利的东西,一个人随时手里拿着一个佛手,就等于得到了神佛的长久保佑。当然,这样做是违反宫中规定的。允许你来探视妃嫔——只能是女眷来探视,贾政就不行——来请安,但是不能够私相传递东西。可是一个油冻佛手,体积也不大,当时贾母王夫人觉得算不了什么,带进去元春握到手中也感到确有安神的功能,没想到就埋下了奇祸。

        于是到第九十六回,奇祸就呈现了,回目可能就叫做《潢海铁网山虎兕搏樯林智通寺香魂断》。潢海铁网山是在前八十回里面出现的,就是秦可卿死了,要做棺材,最后薛蟠就推荐了一种,叫做潢海铁网山所出的樯木。在小说最前面写贾雨村他赋闲的时候,游览山林,就发现有一座庙叫智通寺,那么第九十六回很可能把前面这些因素都加以使用,构成了这段故事。我在最早的讲座里,详细讲述过贾元春之死,这里不多重复。只再强调两处细节,一个是皇帝以秋(就是秋天打猎)为名,出征剿除叛逆,贾元春随行,在驻跸地,元春有乞巧的行为,乞巧,一般是阴历七夕,就是七月七晚上进行,方式是把一根针放到水盆里,月光下,通过针在水盆底下的影子,从中来测祸福。元妃省亲时演的四出戏,其中就有《乞巧》,是里面的一折,脂砚斋批语非常明确地说:“中伏元妃之死”。元妃乞巧时哪里预测得到,没过几时,她就在虎兕相逢时,被皇帝抛出惨死。再一处细节,就是贾元春一路上总握着油冻佛手。在皇帝犹豫要不要献出元春以为缓兵之计时,太监夏守忠向皇帝下谗言,说元妃她手里老抓着一个很有分量的油冻佛手,她因为圣上追究她家,心怀不满,是想趁您在睡着了不备的时候去砸您太阳穴!这就促使皇帝下决心把贾元春牺牲掉。她原来所怀的那个孩子早就流产了,皇帝对她当然无所吝惜。

        第九十七回,就会写到《宁国府旧账成首罪荣国府新咎遭抄检》。宁国府有旧账,什么旧账?就是藏匿秦可卿。荣国府有什么新咎呢?就是闹了半天你不仅藏匿甄家的罪产,你也不仅是唆使你的子孙写反清的将军诗,现在又发现你私自把油冻佛手传递进宫,几乎把皇帝给谋害,这样的话,对荣国府就不是第一波打击那么客气了,就彻底查抄,忽喇喇大厦倾了。当然,皇帝到头来一算,“造衅开端首罪宁”,因为贾家最大一宗罪,还是藏匿义忠亲王老千岁的骨血秦可卿这件事,所以宁国府也就连锅端了。贾赦本来就有罪,当然一并加重处置了。

        第九十八回,回目可能是《月落乌啼寒霜满天食尽鸟泣奔腾流散》。估计书里不仅会写到宁荣二府乃至四大家族,还有相关“月派”的大溃灭,甚至还可能写到整个“月派”政治力量的总后台,也就是第七十六回黛玉、湘云联诗里“乘槎待帝孙”的那个“帝孙”,就是义忠老千岁他的儿子,从前面最早那个皇帝往下算的话是孙子辈,跟现在的这个皇帝应该是同辈的一个人,这个“帝孙”的原型就应该是乾隆朝的弘皙。“弘皙逆案”,我在前面讲座里面有详尽展开的分析,大家可以回忆翻查,这里不多说了。那么以弘皙为原型,进入到书里面,成为一个影影绰绰的艺术形象,会被圈禁在清虚观里面。在月落乌啼的时候,他就会为自己这派势力的彻底的覆灭,感到既愤懑又无奈。而受他的牵连,四大家族的男男女女就败落得连一个绿珠那样的人物都出现不了,“白骨如山忘姓氏,无非公子与红妆”。但是故事并没有结束,还要往下发展。

        第九十九回,叫做《良儿误窃真相大白凤姐扫雪痛心疾首》。故事发展到这个阶段,已经进入从元妃省亲往后算的第四个年头的冬季了。这回的故事在前面关于凤姐那一讲里已经讲得很详细。回目里为什么写成“良儿误窃”?“误窃”不是偷错了东西的意思,应该是“被误解为偷窃了东西”的意思。第八回里有一个细节,写袭人对宝玉照顾得无微不至,宝玉睡下了,她把宝玉脖子上的通灵宝玉取下来,用自己手帕包好,塞到褥子下面,这样第二天拿出来给宝玉带,就不会冰脖子了。脂砚斋在此处有条批语说:“交代清楚。‘塞玉’一段,又为‘误窃’一回伏线。”有位红迷朋友跟我讨论,他说从这条批语看,良儿当年被怀疑偷走的玉,也许就是通灵宝玉。我又细读了第五十二回里平儿提及“那一年有一个良儿偷玉”的文字,觉得如果当年良儿被怀疑偷了通灵宝玉,那就不是一般的偷窃行为,跟坠儿偷金也不必并列了,平儿提及,应该是另外的口气,因为就荣国府而言,偷通灵宝玉就等于偷贾宝玉的命根子,性质超越谋财,完全是害命。脂砚斋在第八回里所说的“‘误窃’一回”,应该就是本回,我在前面就其基本内容进行了探佚,但是究竟曹雪芹是怎么交代当年“误窃”的具体情况,良儿如何被冤屈的具体细节,则难以细化复原了。

        然后就到第一百回了,应该出现狱神庙的故事了,回目可能叫做《狱神庙茜雪慰情痴拢翠庵贾芸感诗仙》。前面刚讲过相关真故事,不重复了。第一百零一回,回目可能是《巧姐儿遭骗临绝地刘姥姥报恩如涌泉》。这段真故事也不重复了。

        第一百零二回,一些前面的人物,看起来不起眼,在这一回会起到很关键的作用。回目可能是《傅秋芳妙计赚令牌红衣女巧言阻金荣》。前面讲到傅秋芳后来嫁到了忠顺王府,她通过行贿相关衙门的关键人物,设法弄到了令牌,宝玉得以从监狱出来,急速南下。从时间上说,这已经是元妃省亲后第五个年头的开春了,运河开冻了。金荣听说宝玉竟然拿到令牌走脱,就一直追到运河码头。金荣仍想逮住宝玉报官,让宝玉多吃些苦头。金荣追到码头,什么人用巧计阻拦了他?就是红衣女。红衣女是谁?第十九回,宝玉在过节的时候到袭人家里面去,回到荣国府以后问袭人,说炕上那个穿红衣的是谁?我见她实在好得很;袭人说那是我两姨姐妹,快出嫁了。那么这个人物不会随写随丢的,你想第十四回,只出现一个卫若兰的名字,他都是有用意的,何况红衣女有这样一些文字,而且,就在写到宝玉进入袭人家里,提到袭人之母还接了与袭人同辈的一些外甥女侄女儿时,脂砚斋就立刻批道:“一树千枝,一源万派,无意随手,伏脉千里。”从第十九回到这一回,可谓故事已经从那个场景发展了千里之外,袭人两姨姐妹红衣女再次出现,身份可能是码头饭馆的老板娘,她为掩护宝玉,巧言阻退金荣,是顺理成章的。

        第一百零三回,回目可能是《靛儿弃前嫌护灵柩儿释新怨守绝密》。靛儿,有的古本子上写作靓儿。前八十回里她只出场一次,第三十回,靛儿无辜被薛宝钗厉声呵斥。故事发展到这一回,薛宝钗早抑郁而死,薛蟠判了死刑被杀头,薛姨妈也在绝望中死去,三个人变成了三口棺材,这些灵柩,由薛蝌送往金陵原籍去埋葬。那时候薛蝌和邢岫烟两口子生活十分窘迫,靛儿出现了,她居然不念前嫌,和她的丈夫一起,帮助薛家把灵柩往南运送。当然,靛儿夫妇也是正好要到南方办货,他们开了家卖纸札香扇的小店,第四十八回薛蟠家一个老伙计张德辉说,赶在端阳节前从南方采办些纸札香扇来京城卖,“除去关税花销,亦可以剩得几辈利息”。曹雪芹可能会通过这样一个情节,来展示底层青春女性那种超出贵族女子的心灵美。

        儿,第十九回写到她跟宝玉的小厮茗烟偷情,那时候她和茗烟还不懂什么是爱情。在贾府败落之前,宝玉把茗烟放出去,儿也离开了宁国府,茗烟娶了儿一起过小日子。宁荣两府的垮塌,令他们揪心。忽然有一天,儿发现丈夫失踪了。其实,是茗烟得知宝玉得到令牌,护送宝玉去南方了。从前八十回里的描写看,他们身份虽有主仆之分,但相处得跟朋友一样。儿一开始很生气,知道了缘由以后,就释然了。为什么?大家想一想十九回里写的,当年茗烟和儿在一间屋子里面偷情,被宝玉发现,儿不知所措,宝玉就提醒她说,你还不快跑,儿就往外飞跑,宝玉追出去说:“你放心,我是不告诉人的。”宝玉的好心,儿会感恩一辈子。宝玉得罪了金荣,收获的是蒺藜;善待了儿,收获的是香草。

        第一百零四回,回目可能是《哭向金陵凤姐命断疾走江南宝玉神昏》。王熙凤的大结局在这回呈现。宝玉急着往南奔,最后心力不支,昏昏沉沉。多亏有茗烟照顾他。红衣女阻拦金荣,使宝玉获得宝贵时间,但金荣仍设法去告倒宝玉,忠顺王船队南下,其中要做的一件事,就是捉拿宝玉归案。第一百零五回,回目可能是《瓜州渡口妙玉献身金山寺下悍王殒命》。

        妙玉不顾师傅“不宜回乡”的警告,去往金陵地区,在瓜州渡口,先把卫家毁灭后被卖为花船乐伎的史湘云赎了出来,再找到已逮住贾宝玉的忠顺王,设计救出宝玉,并让他和湘云双双远遁,在忠顺王亵渎她时,她与忠顺王同归于尽。我在前面关于妙玉的那几讲里讲得很详细,不多重复。第一百零六回,回目可能是《空茫大地中秋诗否白首双星能聚几时》。宝玉和史湘云在妙玉的帮助下,经过一番离乱以后,重逢了。

        宝、湘重逢,应该也是生活中原型的真实情况,被隐到了小说的假语中。曹雪芹有两个最好的朋友,是一对兄弟,哥哥敦敏,弟弟敦诚,在二敦遗留到今天的诗作里,有不少涉及到曹雪芹的内容,那时候他们都不便于在诗文里直接提到,但又忍不住要含蓄地表达他们对曹雪芹写作的理解与支持,比如敦诚在曹雪芹生活困窘时激励他“劝君莫弹食客铗,劝君莫叩富儿门;残杯冷炙有德色,不如著书黄叶村。”诗里提到“著书”,当然就是指写作。曹雪芹去世后敦诚悼念他的诗里说“开箧犹存冰雪文”,那珍藏在敦诚箱子里的“冰雪文”,可能就是一部一百零八回的稿本。敦诚用“蘅门僻巷愁今雨”来形容曹雪芹著书的环境,用“废馆颓楼梦旧家”来概括的内容。敦敏则在诗里提及曹雪芹生活中的遭遇:“秦淮旧梦人犹在,燕市悲歌酒易醺。”这种意思表达了一次还不够,另一首诗里又说:“燕市哭歌悲遇合,秦淮风月忆繁华。”从中可以推知,曹雪芹生活中既然有与“旧梦人”“悲遇合”的经历,他一定会以假语隐入到的文本中,那就是故事发展到这个阶段时,宝、湘终于遇合并从秦淮转移到“燕市”,不堪回忆,长歌当哭。

        这一回会写到,宝、湘是在听到一个消息后,才决定从江南返回北京的。就是老忠顺王殒命以后,他的儿子承袭了他的爵位,但没过多久,皇帝就治了新忠顺王的罪,把忠顺王府满门抄斩了。傅秋芳在抄家的进入时,点燃屋里帐幔,把自己火葬了。有人会说,你是不是编故事编得走火入魔,想哪儿是哪儿了。还是那句话,曹雪芹的个文本点,叫做“真事隐,假语存”。在真实的生活当中,雍正六年,雍正皇帝派去抄没曹家的官员,叫隋赫德,当时好风光啊,曹的江宁织造官位,让他取代了,曹所有田产房屋人口,雍正全赏给了他,五年以后,即雍正十一年,雍正却又对隋赫德加以惩治,下圣旨宣布将他“著发往北路军台效力赎罪,若尽心效力,著该总管奏闻;如不肯实心效力,即行请旨,于该处正法”。曹也没隋赫德惨啊,没有流放到边陲,到乾隆登基后,尚能回到内务府去任职。因此,书里写到忠顺王府到头来也被皇帝打击,是有生活中的例子可循的。

        宝玉和湘云,在忠顺王府垮塌后,秋风中,从南方又回到京城,乞讨为生。他们走到昔日他们生活过的府第门前,宁荣二府已经被皇帝赐给了另外的贵族,门口又是车马、轿子一大片,达官贵人进进出出,“乱烘烘你方唱罢我登场”。在这一回,可能会交代出李纨和贾兰的情况。在宁荣二府陨灭以后,他们迁出稻香村在城里置房安顿下来,贾兰在科举考试武举中名列前茅,得到官位,李纨被封为诰命夫人,但刚披上凤冠霞帔便喜极倒地身亡。

        根据脂砚斋的一条批语我们可以知道,曹雪芹的全书的结构有一个特点,叫做“用中秋诗起,用中秋诗收”。第一回就有好几首中秋诗。全书里最后的诗,还是中秋诗。到这一回,应该是元春省亲后的第五个年头的中秋节了。在京城流落为乞丐的宝玉和湘云,苦中作乐,对月吟诗。

        前面第三十一回,回目下半句是“因麒麟伏白首双星”,历来让读者、论家煞费猜疑。因为一对金麒麟,就埋伏下一个结局,会出现一对白发相守的夫妻——“双星”在过去就是夫妻的意思——那么这对白发夫妻是谁呢?难道是贾宝玉和史湘云?从两个金麒麟的走向上看,史湘云原来有一个,后来贾宝玉送给卫若兰一个,卫若兰牺牲后,大点的金麒麟又回到了贾宝玉那里,贾宝玉经历过牢狱之灾,史湘云曾被当街发卖,他们能够把各自的金麒麟保留下来吗?如果一度都被掠走,又是怎么奇巧地分别重获?我们现在很难把曹雪芹设计的那些细节复原,但是,我们可以意会到,两个金麒麟,到头来成为宝玉、湘云生活在一起的命运绾系物,可是,他们邂逅时,都还不到二十岁,怎么会以“白首”来称谓呢?唯一的解释,就是他们那时候讨来的残羹剩饭缺盐少酱,身体里盐分都不够,一个成了白毛男,一个成了白毛女,自然也就可以称为“白首双星”了。第三十一回回目中的伏笔,在跨越七十几回以后,才得到兑现,确确实实是“伏延千里”啊!

        第一百零七回,回目可能叫做《饥怡红寒冬噎酸齑病枕霞雪夜围破毡》。当年贾宝玉的生活是吃什么有什么,不想吃什么也有什么。第十九回,他偷偷地让茗烟陪着他到了袭人家,袭人一看,自家炕上虽然过年也摆了很多吃的,却没有一样配给宝玉吃。“寒冬噎酸齑,雪夜围破毡”这十个字,就是第十九回写到“袭人见总无可食之物”的时候,脂砚斋告诉我们在“下部后数十回”一定会有,可以“对看”感叹的。因为长期缺盐,所以见到一些别人扔了的酸菜渣滓,他们也会如获至宝;冷得不行,就捡一个破毡子围在身上。

        曹雪芹不会只写宝玉、湘云的沦落,在第一回的《好了歌解》里,就一方面说出盛极而衰的世相,一方面也道出“蛛丝儿结满雕梁,绿纱今又糊在蓬窗上”,“昨日黄土陇头送白骨,今宵红灯帐底卧鸳鸯”,“昨怜破袄寒,今嫌紫蟒长”等诡谲的政治社会怪相。宝玉、湘云冷眼看世相,既会看到贾雨村、赖尚荣“因嫌纱帽小,致使枷锁扛”,也会看到贾兰、贾菌爵禄高登趾高气扬。

        除了人生两极,他也会写到中产阶级的生活图像,比如说写到宝玉和湘云在闹市偶然地看到贾芸和小红去商店买东西,他们能认出小红和贾芸,小红和贾芸却不会去注意旁边的乞丐。宝玉和小红离得很近,却俨然属于两个世界。我对这样的细节的推测也是有根据的。第二十五回,写到在怡红院里,宝玉早上起床以后,想起来头天有一个丫头趁别的丫头都不在,给他倒了一杯茶——这个丫头就是小红,小红因为倒了这杯茶,付出了惨痛代价,被其他几个丫头嘲骂一顿——宝玉隔着花枝,看见有个丫头在那儿出神,就是昨天给他倒茶的那个丫头,“待要迎上去,又不好去的”,这个地方脂砚斋就有一条批语:“试问观者,此非‘隔花人远天涯近’乎?”“隔花人远天涯近”是元代王实甫的里面的一个句子,非常优美,也非常有哲理含义,什么叫“隔花人远天涯近”?其实就是“隔花人近天涯远”的更巧妙的说法,我和你只隔一枝花儿,我们的距离很近,但是,如果我们属于不同的阶层,属于互不相干的人,那么,我们之间的距离就好比天涯那么远。根据前面这条脂砚斋批语,可能到这一回会写到这样的情景,令人无限感慨。而他们不仅看清了小红、贾芸,也听见了两口子跟其熟人在商店门口的寒暄交谈,交谈中,提到李纨乐极生悲,贾芸讲起头年去稻香村求李纨救助巧姐,李纨不积阴骘的情况,大家对李纨没有同情,只有嗤笑,宝、湘无意中从旁听到,心头五味杂陈。

        最后就到了第一百零八回,回目可能叫做《神瑛顿悟悬崖撒手石归山下情榜俨然》。元春省亲以后的第五年隆冬,宝玉、湘云这对乞丐夫妇无法继续在城里城门旁、胡同口的堆子——半截墙的废墟——里生存,不知不觉走向郊区,看到一户农舍窗里透出亮光,他们就挣扎着走过去敲门,农舍的男主人和女主人对他们非常仁慈,热情款待。宝玉仔细一看这个农妇,依稀可辨,想不起来在哪儿见过,忽听那丈夫称这农妇“二丫头”,啊,想起来了,在给秦可卿送殡途中,到一处农庄歇息,当时见到过她啊!那一段故事里,宝玉离开农庄时见二丫头抱着小兄弟同几个小女孩说笑而来,曹雪芹写出一句话,叫做“贾宝玉恨不得下车跟了他去”,历来许多读者、论家惊异,何以如此言重?脂砚斋在二丫头出现时有条批语:“处处点情,又伏下一段后文。”注意,说的是“点情”而不是“点睛”。点什么情?不是亲情、爱情、友情,而是人世间最宝贵的同情、大怜悯、大接纳之情!二丫头是埋伏下来到最后要参与收拾全局的一个人物啊。到故事结尾,宝玉接触过那么多的生命了,再见二丫头,方知世上最纯之人,本在乡野中,从深刻的意义上说,宝玉从精神上,确实已经“下车跟了他去”。

        二丫头夫妇接待了宝玉和湘云。史湘云冻饿得已经不行了,在二丫头家炕上结束了她跌宕起伏的一生。虽然是寒冬,土地都冻上了,二丫头夫妇和宝玉还是努力挖掘,把湘云埋在了门外一株树下。什么树?海棠树。象征史湘云的是什么?“葩吐丹砂,丝垂翠缕”,就是海棠花。刚埋好,忽然那树上绽出许多花蕾,飘出淡淡气息……回到屋里,二丫头夫妇安排宝玉在另一侧屋里的炕上歇息,宝玉思绪万千,最后宝玉就听到空中有一僧一道召唤他的声音,他意识到自己原来是天界的神瑛侍者,下凡到人间,历尽了离合悲欢炎凉世态,现在到了重归天界的时刻,他就第二次悬崖撒手——也可以理解成二次出家——形成顿悟:所有的荣华富贵和盛衰更迭都是过眼烟云;但仅仅懂得这一点还是不够的,要进行终极叩问:“人生着甚苦奔忙?”要懂得,在过眼烟云的人生途程当中,什么是最值得珍惜的?就是那些没有被糟糕的政治、经济、文化所污染的灵魂,特别是那些社会边缘人物,男性如柳湘莲、蒋玉菡,还有就是一直被忽视的青春女性,而人生的终极意义,就是始终保持对无污染生命的尊重、欣赏、呵护,对弱者,对被侮辱与被损害的生命的大悲悯,对“世法平等”的不懈追求……宝玉升华到天界,还原为神瑛侍者,而跟随他在人间经历了这一切的通灵宝玉,就还原为天界大荒山无稽崖青埂峰下的那块女娲补天剩余石,这块大石原来上面没有字,从人间游历一番回来,上面就写满了字,这些文字读下来,就是一百零八回的,也就是。在一百零八回的最后,有一个《情榜》,它是这样的:

        

情榜



        

绛洞花王

        贾宝玉情不情

        

金陵十二钗正册



        林黛玉情情薛宝钗冷情

        贾元春宫情

        贾探春敏情

        史湘云憨情

        妙玉度情

        贾迎春懦情

        贾惜春绝情

        王熙凤英情

        巧姐恩情

        李纨槁情

        秦可卿情可轻

        

金陵十二钗副册



        甄英莲情伤

        平儿情和

        薛宝琴情壮

        尤三姐情豪

        尤二姐情悔

        尤氏情外

        邢岫烟情妥

        李纹情美

        李绮情怡

        喜鸾情喜

        四姐儿情稚

        傅秋芳情隐

        

金陵十二钗又副册



        晴雯情灵

        袭人情切

        鸳鸯情拒

        小红情醒

        金钏情烈

        紫鹃情慧

        莺儿情络

        麝月情守

        司棋情勇

        玉钏情怨

        茜雪情谅

        柳五儿情失

        

金陵十二钗三副册



        抱琴

        待书

        入画

        彩霞

        素云

        翠缕

        雪雁

        秋纹

        碧痕

        春燕

        四儿

        小螺

        

金陵十二钗四副册



        龄官

        芳官

        文官

        藕官

        蕊官

        葵官

        艾官

        豆官

        茄官

        宝官

        玉官

        官

        

金陵十二钗五副册



        二丫头

        儿

        瑞珠

        宝珠

        智能儿

        云儿

        青儿

        佳蕙

        绣橘

        翠墨

        彩屏

        坠儿

        

金陵十二钗六副册



        琥珀

        春纤

        碧月

        佩凤

        偕鸳

        文化

        靛儿

        媚人

        檀云

        绮霰

        可人

        良儿

        

金陵十二钗七副册



        张金哥

        红衣女

        周瑞女

        娇杏

        丰儿

        银蝶

        莲花儿

        蝉姐儿

        炒豆儿

        小鹊

        臻儿

        嫣红

        

金陵十二钗八副册



        夏金桂

        宝蟾

        秋桐

        善姐

        鲍二家的

        多姑娘

        小霞

        小吉祥儿

        小鸠儿

        小舍儿

        篆儿

        傻大姐

        以上就是我所探佚出的曹雪芹的一百零八回的全本,八十回后的真故事。细心的听众、读者会发现,我这个新系列里与以往所讲相重叠的一些内容,又有新的进展,也有若干修正。欢迎批评指正!感谢观看讲座、阅读本书!
请记住本书首发域名:966xs.com。966小说手机版阅读网址:wap.966xs.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