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迎书友访问966小说
首页刘志丹谁杀的〇六、刘志丹的人格魅力与中国传统文化

〇六、刘志丹的人格魅力与中国传统文化

        我从事志丹县地方党史工作20余年,在工作中逐渐地了解认识了刘志丹,并由此对刘志丹产生了非常强烈的敬慕之情。

        刘志丹从青少年时代就表现出了他超群的智慧和过人的胆识。在榆林中学上学时就义无反顾地走上了革命的道路一一加入了中国共产党。从此,肩负起推翻旧的社会制,解救全国劳苦大众的历史使命。他始终坚持以人为本的思想,时时都把老百姓的事放在心上。他信仰马列主义,热爱民众。在残酷的革命斗争中,处处都表现出宽广的胸怀和博爱的情怀,表现出一个共产党员应有的识大体、顾大局的高风亮节。他高尚的品德和超凡的人格魅力,赢得了陕北民众对他的无比爱戴和敬仰。张达志曾回忆说:陕北第二次反“围剿”,刘志丹率部队攻打吴堡县慕家原,战斗结束后,部队回驻地宋家坡休整。晚上,刘志丹一夜未睡,潜心研究敌情,制订和部署部队下一步的行动和作战计划,凌晨才和衣而眠。天刚亮,有两个老乡赶了几十里山路,来到部队驻地打问要见刘志丹,正好碰到张达志。张达志向老乡解释说:“老刘忙了一夜,刚才和衣躺下,你们不要惊动,让他好好休息。”两个老乡急忙向张达志说:“我们不惊动,就在窗前从窗孔向里瞅一瞅也行。”说话中刘志丹从屋里走了出来,问什么事?张达志上前报告说有两个老乡要见您。刘志丹对两个老乡说:“我就是刘志丹,老乡有什么事?”两个老乡紧紧握住刘志丹的手,激动地说:“没事、没事,我们就是想见见您,您就是我们的老刘啊!”

        2003年,是刘志丹诞辰100周年,中共志丹县委曾举办了隆重的纪念活动,之前,县委派我到北京征集纪念刘志丹的字画。我到靳之林家,请靳之林写一幅字。开始靳老坚决不写,说他给谁也不写,但当我向他说明是为了纪念刘志丹同志诞辰100周年,县上计划在纪念活动中搞一次纪念刘志丹的书画展览时,靳之林当即表示说:“为了纪念刘志丹,我一定写,刘志丹太伟大了。”我问:“刘志丹哪里伟大呀?”靳老回答说:“刘志丹一生没有犯过‘右’的错误,也没有犯过‘左’的错误,难道这还不伟大吗?”对靳老的回答,我十分敬佩和满意。

        2008年10月,刘志丹研究委员会召开纪念刘志丹学术研讨会。会上,原陕西省政协副主席魏民忠在发言中,回忆到刘志丹东征牺牲,遗体运回瓦窑堡的情景时泣不成声。我们将心比心地想一想,老人回忆70年前的往事,一定是有一种无形的,而且是非同寻常的、巨大的感情力量的作用,才能那样伤心悲痛,否则不会如此动情。

        诸如此类的故事举不胜举,上述故事说明一个问题,刘志丹被人们永远地记住了,被历史永远地记住了。人们永远地敬仰刘志丹高尚的品德,崇拜他超凡的人格魅力。那么,刘志丹高尚的品德和超凡的人格魅力是怎么产生的?他的思想基础是什么?这是我们学习研究刘志丹需要探讨的一个问题。张光同志说他过去与刘志丹的父亲刘培基老先生谈过多次,刘老先生曾对他说,刘志丹对人非常好,这与他受中国传统文化的教育和影响分不开。的确是这样:1903年,刘志丹出生在金汤镇的金汤学堂,刘志丹的父亲刘培基在学堂执教。每天,学堂里的琅琅书声,字字句句,潜移默化地影响着刘志丹幼小的心灵。刘志丹六岁时随母亲回到芦子沟,人爷爷刘士杰老先生的私塾,刘士杰老先生是晚清的贡生,因憎恨当时社会的黑暗腐败而放弃仕途,回家亦农亦商,又致力于办学。清光绪五年(1879),刘士杰在金汤开办了第一所学堂,亲自兼任教师。刘培基学业有成,考中秀才,并成家立业。刘士杰便将在金汤镇的生意和学堂交付儿子打理,自己回芦子沟务农,扩建家园,又开办了一所私塾。刘志丹聪明好学,刘士杰对长孙倍加仁爱,无微不至地关怀志丹成长,竭尽所学地传授文化知识。刘志丹博学强识,在爷爷的辛勤教育下,对中国传统文化“四书”“五经”等经典著作都熟读于心。父亲刘培基也经常言传身教地开导刘志丹:“己所不欲,勿施与人”,“己欲立而立人,己欲达而达人”。

        从刘志丹的成长过程和革命生涯中,我们了解到,刘志丹少年时期,受到了良好的家庭教育,即中国优秀传统文化的熏陶。在榆林中学和黄埔军校又得到李子洲、魏野畴、周恩来、恽代英等人的帮助和影响,接受了马列主义。刘志丹能义无反顾地投身革命,是他接受马列主义之后作出的正确选择。在他革命的一生中,善待同志,礼贤百姓,合群共济,这与他受优秀传统文化“和”的思想影响尤为重要。

        中国古典哲学中阴阳五行相生相克以达到平衡,平衡讲的就是“和”。中国古代的圣贤老子提出:“知和日常,知常日明。”孔子则日:“礼之用,和为贵。”孟子也说:“天时不如地利,地利不如人和。”在博大精深的传统文化中,“和”的思想至今仍被社会认可,被人们推崇。譬如,“和为贵”、“和气生财”、“家庭和睦”、“和平共处”、“和谐社会”等等。从古至今,“和”表现在人与人的关系上,强调天人合一,即人与自然的统一,人与自然圆融无间,共生共荣;“和”表现在人与人的关系上,要求与人为善、善待他人、礼尚往来、和睦相处、团结一致;“和”表现在人与社会的关系上,倡导合群共济,尊重人的个性,鼓励人的创造精神,但每个人必须融人社会的群体之中,把个人的需要和奋斗目标同社会结合起来,变成真正意义上的社会人。

        刘志丹受中国优秀传统文化的影响和熏陶,用“和”的思想确立自己做人处世的准则,全心全意地为老百姓谋福利,一丝不苟地关心自己的战友和部下。在他开创的陕甘革命根据地内,组织老百姓发展生产,开展贸易,千方百计地让老百姓过上好日子。在他组织领导的武装斗争中,他摧毁的是旧的社会制度,打击消灭的是死心塌地的维护旧制度的敌人。只要还有中国人的良心和爱国之心的人,不论当时是什么身份,刘志丹都要想尽办法去教育、争取、团结,使其化敌为友。为此,刘志丹在他组织领导的武装斗争中明确刘地指出:搞武装斗争要坚持红色、白色、灰色的“三色革命论”。还制定了改造哥老会的“三大方针”以及对待国民党士兵和土匪的“三大政策”。

        在革命队伍内部,刘志丹更是团结关心每一个同志,从来不怀疑一切,打倒一切。他不搞顺我者昌逆我者亡,不搞打击报复,他经常被别人所陷害,但从不无中生有地陷害同志。1931年,在三嘉塬被自己的同志缴了枪;1936年,在陕北错误“肃反”中又坐过共产党的监牢。然而,志丹同志始终以党和人民的革命事业为重,从大局出发,不计较个人得失,求大同,求和谐,团结一致对付共同的敌人,表现出一个共产党员胸怀坦荡、光明磊落、博爱无私的思想境界,从而也形成了他高尚的道德品质和超凡的人格魅力,使他在人民群众中具有极高的威望,人们真诚地敬仰和爱戴他,发自内心地歌唱颂扬他。他对同志、对老百姓的大爱就是源于中国的传统文化,“和”就是刘志丹高尚品德和超凡人格魅力的思想基础。

        刘志丹在他革命的一生中,始终坚持用中国“和”的思想来修身养性,用马列主义来武装自己,并把中同的传统文化与马列主义科学理论相结合,应用于自己的革命实践,使他在错综复杂的斗争中,自始至终都能坚持正确的大方向。他一生中,没有犯过“右”的错误,也没有犯过“左”的错误,为中国革命的胜利作出了不可估量的贡献。他提出“搞革命要广交朋友,朋友越多越好,敌人越少越好”的统战思想,为我党建立抗日民族统一战线奠定了思想基础,提供了理论依据。他改造哥老会、改造土匪,争取国民党军队中的爱国进步分子,为国共第二次合作提供了宝贵的历史经验。正如1943年10月张闻天为刘志丹题词所说:“志丹同志的路线是我党领袖毛泽东的路线,是我党布尔什维克的路线,是真正的中国的马列主义路线……”
请记住本书首发域名:966xs.com。966小说手机版阅读网址:wap.966xs.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