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迎书友访问966小说
首页李彦宏简历马化腾向右

马化腾向右

        细数曾经与腾讯缠斗、曾经让马化腾寝食难安的对手们——马云、陈一舟和庞升东,都是中国互联网行业中草根色彩浓郁,颠覆力和战斗力极强,同时又有极强领导能力的人。尽管针锋相对,但也正是这些强劲的对手,加速了马化腾和腾讯的成长。

        

拍拍网挑战淘宝网



        伴随着中国网购需求的强劲增长,淘宝网在2003年全面上线,同时,淘宝网以免费3年策略和更符合中国国情的产品设计,尤其是支付宝,迅速打败了在这之前堪称中国电子商务霸主的eBay易趣。

        到2006年,淘宝免费3年的大限到来时,淘宝网需要探索出一种不同于eBay易趣的收费方式,于是“招财进宝”面市了。“招财进宝”是淘宝网历时半年研发推出的一种竞价排名服务,于2006年5月10日推出,是通过付费推广而使卖家获得更多成交量的一种增值服务。

        卖家根据实际成交数量,依据自己在“招财进宝”页面上出售单个商品的利润情况,按照与淘宝网协议的约定支付费用。而卖家的商品在“招财进宝”页面的排名将依据卖家实际成交量的高低,以及协议费用情况实时更新。淘宝网上的商品在线时间是7~14天,在“招财进宝”上线前,淘宝网上的商品位置主要依照商品上线时间的先后来决定,越是接近下线时间,商品的位置就越靠前。

        历史真是惊人的相似。当初eBay易趣曾尝试过收费,不料遭遇打着免费旗号的淘宝网,把卖家一下子都吸引过去了。而今当淘宝网也尝试用“招财进宝”来收费时,却遇到了半路拦截的拍拍网。

        2005年9月12日,腾讯发布独立域名为.paipai.的电子商务交易平台拍拍网。为了拍拍网,腾讯从淘宝网挖走了很多人,为此淘宝网总裁孙彤宇曾在2006年初和马腾吵过架。而更激烈的竞争是,在淘宝网推出“招财进宝”的同时腾讯推出了“蚂蚁搬家”的活动。

        拍拍网打出了“大雨来袭,蚂蚁搬家”的广告,以吸引卖家,在首页显著位置设置了“淘宝店主搬家签到处”,打出“将免费进行到底”的口号,作出“搬家就送推荐位,开张就送大红包”的承诺,甚至可以直接将淘宝的信用度导入拍拍网。马云对此的态度是:“竞争是一种游戏,马化腾这招用得很好,这确是竞争的味道,竞争让你永远保持高度警惕。”这下,阿里巴巴与腾讯两大网络势力的对决全面拉开,淘宝网和拍拍网的冲突已经公开化。

        拍拍网的挑战依然给淘宝网带来了一定的影响,淘宝网在这次冲击下,不得不暂时放弃“招财进宝”这项服务。马云关于“招财进宝”的夭折,进行了客观的分析。来自竞争对手的干扰是一方面,但产品本身也存在问题,有考虑不周、准备不充分等诸多因素。

        不过笑到最后的并不是拍拍网,由于赢利模式不清晰,腾讯对拍拍网的投入一直不大,和阿里巴巴相比,好比“一个部门”在对阵“一个网站”。尽管在2007年,腾讯拍拍网超越eBay易趣成为国内第二大C2C网站,但和淘宝网相比,差距相当明显。拍拍网目前的定位更像一个跟风的搅局者,不论是从产品依然从运营上,和淘宝都不在一个层次上。

        之后淘宝网也一直未放弃对收费模式的探索,2008年淘宝网再推商城,通过提供更多的服务和向卖家收费。拍拍网也紧随其后,2008年下半年“有啊”的出现使搅局者又多了一个。但无论是腾讯依然百度,都不希望成为别人的跟屁虫。

        

与51.兵戎相见



        假如说你不了解51.,那我们就要从它的CEO庞升东——这位新晋成为马化腾对手的互联网新贵说起。

        庞升东毕业于宁波大学工商经济系。1998年3月,大学还未毕业的庞升东受聘于马云创办的“中国黄页”。9个月之后,他离开中国黄页,进入宁波市信息中心,主要负责在互联网上寻找财经资讯。1999年5月,庞升东建立了第一个个人网站:女人的奥秘,他通过垃圾邮件积累了庞大的日访问量。

        2000年初,庞升东建立了一个证券网站——必赢证券。2005年3月,自称靠证券和地产赚得第一桶金的庞升东把家搬到了上海。不久,9991.导航网站推出,随后,9991.的流量迅速上升,成为庞升东网站的流量源。至此,庞升东作出了一项重大举措,他用98万元从蔡文胜手中买下了域名51.。当时,这个价格创下了国内域名收购价的最高纪录。很快,庞升东把注意力集中到了福建一家网站10770.上,当时这家网站有10万名注册用户。经过一番协商后,他拥有了这家网站。2005年8月18日,“我要网”51.正式推出10770.个人站,1982年出生的张剑福成为51.的联合创始人兼高级副总裁。

        庞升东有一次受邀参观腾讯公司总部,他与包括马化腾在内的高管团队交流之后,“心情复杂,很多天都睡不好觉”。那时在庞升东心中,就有了学习和模仿QQ的念头。

        庞升东和他的合伙人张剑福一致认为,完全拷贝QQ的模式是没有出路的,但假如能抓住QQ庞大产品线的某个环节加以“发扬光大”的话,说不定还有机会。于是,他们把目光锁在了QQ最新的产品“Qzone”(QQ空间)上。以“Qzone”为模仿对象,打造51的个人空间。尽管这是个不错的想法,但由于实力的差距,做起来并不容易。腾讯QQ庞大的用户群使Qzone具备任何对手都无可比拟的优势,而51则需要从头开始。

        51察觉到照片的真实性在网络交友中是一个关键点,于是顺势开发了“视频认证”功能:用户可以用摄像头拍下自己的头像,相关工作人员会对真人与照片进行认证,接着在头像下面出现一个粉色的认证标志。这一点很容易办到,因为网吧里的电脑几乎必配摄像头。当业界还在探讨用户是否应使用真实身份上网时,51很讨巧地解决了这个问题:只要对方能确定网络另一端的面孔是真实的,就会消除很多顾虑。

        51还有一个营销手段是间接利用QQ数亿用户的平台,比如用户登录51管理中心页面后,会收到一个系统提示:“为便于您的记忆,请将您的主页地址填在QQ资料里,如此还能给您的主页增加访问量。”如此,拥有数亿用户的QQ平台就被51间接利用。

        网吧市场也是51打造的重点,庞升东早早就建立起了深入到地市级网吧的推广经理团队,在网吧内提供51文化衫、51鼠标垫、51海报等产品,创造与用户“对接”的机会。51也效仿QQ秀、QQ商城模式,推出了类似的“51秀”“51商城”等产品,同样需要用户通过货币充值的形式购买。在全国80%的网吧,用户可以通过51特定的分销渠道购买到充值卡,这就扩大了51在网吧的影响力。

        虽然是复制QQ的模式,把QQ用户分流到51的平台上,但51有自己的创新,比QQ抢先推出一些有趣的应用,这为51带来了好的效果。

        并且,即便是一模一样的产品,51也会提供一些吸引用户的独特功能。比如“在线大头照拍摄”、“给网友照片打分”和“乱弹”等。还有类似“新闻联播”的功能,能帮助用户追踪好友在站内的行踪,这一步显然走在了腾讯的前面。

        为了争取到腾讯的人才,也为了更好地学习和超越腾讯,51甚至直接从腾讯挖人。开出的薪水和福利,一般要高过腾讯同类职位的15%。到2008年底,已有数十名原腾讯职员加盟到了51。

        腾讯似乎已经习惯了被51模仿,从来没有公开发表过任何不满之词,并且让人有些意外的是,2007年庞升东还亲临腾讯北京分部作演讲。

        后来一款叫做彩虹QQ的软件出现,打破了这种看似友好的局面。51开发出一款叫做彩虹QQ的产品,这在一段时间内对腾讯造成了影响。彩虹QQ比腾讯的QQ多了几个功能,能显示好友地址和查好友是否隐身。和过去对待珊瑚虫QQ的做法一样,腾讯把彩虹QQ定性为“非法软件”。2008年11月中旬,腾讯宣布将大规模强制卸载彩虹外挂。

        为什么之前能够友好相处,但在彩虹外挂上腾讯却对51大动干戈呢?原来,尽管同处SNS领域,拥有相同的消费群体和业务种类,可是腾讯是基于软件客户端的SNS,而51则是基于网页的SNS,如此的布局决定了腾讯和51能够长期共存。而51关于产品的模仿尽管强化了其在网页型SNS领域的竞争优势,但并不对腾讯构成重大威胁。

        然而51的彩虹外挂,却触及了腾讯的根基和命脉。在整个“腾讯大厦”的布局中,QQ软件及其所承载的用户是根本所在,是腾讯所有增值业务的载体。QQ秀等一系列针对个人用户的增值服务,从实质上而言都是腾讯QQ这一聊天工具上的衍生物。关于腾讯而言,只要用户在,无论竞争对手对其业务怎么模仿,都不可能对其造成太大的威胁。但彩虹外挂则触及到了腾讯的要害,反目成仇自然是不可避免的。

        

微软并不可怕



        经过短短5年的发展,2004年初腾讯QQ的用户群已成为中国最大的互联网注册用户群,注册用户高达2.91亿,活跃用户7100万,最高同时在线用户达600万。腾讯QQ已成为亚洲最大的即时通信服务网络,而QQ的标志——那两个憨态可掬的企鹅更是吸引了无数年轻人。通过和中国移动的合作,腾讯移动QQ曾占据了移动梦网70%以上的业务量,几乎每一个网民都用它聊过天。假如有人说不知道或没用过,那可真会被叫做“火星人”了。

        有人说:马化腾打造了一个QQ江湖,而他确是这个江湖无可替代的帮主。伴随着QQ的火热,QQ一族也悄然诞生:不少人背着企鹅背包,穿着QQ制服,床头摆着QQ相架,床上扔着QQ靠枕……甚至有人这么夸张地说道,每13个中国人中就会有一个人说过:“别call我,Q我”。但天下不可能被一个人独享,江湖还是不平静。全球软件巨头微软的MSN就不愿意让腾讯独霸这个蛋糕,面对如此一个世界级对手,马化腾显得淡定而从容。

        腾讯在与微软正面交锋的时候,马化腾并不畏惧。尽管关于腾讯来说,微软MSN进军中国应该算是最大的挑战,但只要腾讯避开微软的锋芒,微软事实上并不可怕。互联网确是如此一个多变的市场,腾讯创造竞争力的办法确是紧密跟踪市场,超前地思考。就目前来说,腾讯最强的竞争对手当然是微软的MSN,可是从马化腾个人的角度出发,他觉得腾讯并不惧怕来自微软的竞争。

        并且,微软想要完全控制中国网络市场,几乎是不可能的。毕竟各国的情况不相同。就中国来讲,一来从定位上加以区分,微软主要针对企业用户,而腾讯偏向于娱乐化一些;二来中国的市场很大,有足够的发展空间和余地,这让腾讯很有底气。

        在对抗微软的同时,马化腾认为腾讯更应该关注自己的发展策略。腾讯成功在香港挂牌上市后,其超额认购的首次公开募股(IPO)为企业带来了总计14.4亿港元的净收入。据悉,香港零售发行部分获得67亿股的认购申请,超额认购达158倍。由此,腾讯顺利地完成了自己的资本跳跃。依据发行价3.7港元计算,拥有公司14.43%股权的马化腾个人资产接近9亿港元。

        谈到未来的发展,马化腾表示除了继续将网络即时通信市场巩固壮大外,腾讯还有意进军网络游戏和网络拍卖两大领域。有了资本市场做后盾,这位充满创业激情和新锐创意的年轻人愈发踌躇满志了。

        同时,为了能更好地对抗微软,马化腾致力于打造腾讯QQ的高端品牌。

        人们已经习惯了QQ的年轻化和娱乐化,可爱的“企鹅”已深深扎根于网民心里。但马化腾深知,一个更高端的门户网站需要新的名字和标志,也需要和聊天工具QQ做品牌区分。正如马化腾所说,“不要娱乐的时候就可以不娱乐”,“在不合时宜的场景搞一些活蹦乱跳的企鹅,不是企鹅不对,而是不合适”。

        一切准备工作就绪后,“腾讯网”成了公司发展的重点。为了推广“腾讯网”的高端品牌,马化腾首先在门户采编领域实行了大规模的招兵买马,一时间引发了大门户之间的人员跳槽。另外,腾讯还利用“赞助2010年上海世博会”的方式来树立综合门户的形象。

        在2010年上海世博会期间,腾讯要负责“网上世博会”互联网平台的总集成、总运行和总维护,还要负责世博会电子商务平台、网络互动平台、虚拟社区的建设。对此,马化腾满怀信心地说“我相信这是对公司技术的大考验”,“更多人也会全面认识腾讯,我们不仅是聊天工具QQ”。

        马化腾曾放言说,“我不可能放弃现有的任何一个品牌和业务,腾讯是在扩张,而不是单纯的转变。”这是一个大打算,涵盖不同业务线的研发和管理,不同网络人群的划分和营销,不同品牌推广的轻重缓急,“因为我的目标是覆盖所有的网民”。

        QQ品牌的内涵扩张,必将为腾讯对抗微软增添筹码,让竞争朝着对腾讯更有利的方向发展。

        

陈一舟——马化腾的终生对手



        2006年,围绕着与千橡的官司以及口水战,马化腾的终生对手陈一舟浮出水面。

        陈一舟,1987年考入武汉大学物理系,大学二年级后留学美国,并到特拉华大学留学深造,1993年进入麻省理工学院机械工程系学习,1995年获得麻省理工学院硕士学位,1997年陈一舟进入斯坦福大学攻读MBA及电机工程双硕士学位,1999年6月获得斯坦福大学商学院的MBA学位。在斯坦福大学期间,陈一舟就与周云帆、杨宁一起回国创办当时最大的中文社区aRen社区。2002年底,从美国得克萨斯州的三位投资人那儿得到几十万美元风险投资后,陈一舟回国了。

        那时的中国正值“韩流”来袭,陈一舟紧跟趋势,重回互联网社区后的第一战便是创办一个完全模仿韩国网站风格的DuDu网。不过事实证明,“拿来主义不ork”,陈一舟最终发现完全复制韩国的东西是不可取的,他一度陷入僵局。

        通过总结经验陈一舟认为,既然自己做不行,为何不试试收购呢?不过手上没钱没法收购,于是陈一舟卖掉了手中搜狐的股票,同时又杀到香港资本市场去炒腾讯股票。在资本二级市场上他接连获得了成功,这让陈一舟一下子成了有钱人,收购的想法有了实行的条件,他开始付诸行动。

        尽管在日后的收购行为中,过多的失败使陈一舟有了中国顶级域名收藏爱好者的名声,但其早期最成功的举动当属收购猫扑(MOP)。

        猫扑这个网站很有一些恶搞精神,是个另类风格的社区。一次,在职员的推荐下陈一舟上了一次猫扑网,结果印象出奇的好,一下子就被猫扑网站的风格打动了,这个以Bt(跳跃思维)风格著称的社区网深深地吸引了陈一舟,他在观察了一年后便成功地将猫扑收入自己囊中。后来陈一舟在接受《中国企业家》记者林涛的采访时回忆道:“猫扑上的一群老用户十分有创新精神,回帖不按常理出牌,十分有娱乐价值,看一个帖子有的需要小半天时间。它的精华帖,不得了,好看得很。”

        收购一年半后,在陈一舟的大力推动下,自称为“中国第一互动娱乐门户”的猫扑注册用户达到近2000万、日平均浏览量7500多万,世界排名由2000多位上升到40多位。

        随后,陈一舟大开“胃口”,收购接二连三,且一发不可收拾。教育网、游戏论坛以及一些小SP公司统统收入囊中,并被一一并入千橡。

        由于猫扑本身的受众和腾讯差不多完全一致,所以腾讯不可避免地感受到猫扑带来的压力。

        正当千橡准备转型为门户网站、猫扑准备上市的时候,腾讯将一个名为“MOP七宗罪”的头条专题公之于众。此时,陈一舟和腾讯之间的恩怨拉开了大幕。

        腾讯的做法像拥有核武器的国家宣布对他国动武一样,反响巨大。试想,一个互联网网站利用手头掌握的媒体资源,去攻击一个竞争对手,无疑是犯忌的。而让大家吃惊的是,这件事情居然是马化腾同意并直接指挥的。

        此后,猫扑果然没能如期上市,但这个结果与腾讯的影响力并没有直接关系,更多的是一些外界因素的影响。

        2006年前后外部环境巨变,特别是反流氓软件运动的发起,以及移动等电信运营商极其苛刻的短信新政,都让猫扑受挫,收入直线下降,最后导致搁置上市的结局。

        2006年6月中旬,腾讯还因为一场口水战将千橡告上法庭。

        事情的经过是如此的:2006年5月30日,千橡旗下的网站DoNews出现一篇标题为《原来骂淘宝的声音是腾讯如此策划出来的》的匿名文章。还有一篇名为《调查:你相信马化腾雇用“网络打手”攻击淘宝吗》的匿名文章。两篇文章的内容基本相同,大致意思都是说腾讯委托某公共关系公司策划、实施对淘宝网进行攻击。并且后一篇还发起了4个选项的投票。不仅这样,这两篇文章还在网站首页“写作社区”栏目中建立直接链接并将其中一篇置顶。

        腾讯知道此事后,于6月1日委托律师向千橡公司发出律师函,要求千橡马上删除上述两篇匿名文章。其后DoNews网站管理员解除了置顶,但一直未予彻底删除。

        6月6日,DoNews网站中又出现一篇标题为《历数腾讯十宗罪,五马分尸马化腾》的文章,对腾讯公司法定代表人马化腾进行人身攻击。

        6月9日,腾讯委托律师再次向千橡公司发出律师函,指出该文同样属于捏造和散布虚假信息,要求马上删除全部侵权文章,但这个合理要求仍然被置之不理。

        面对一连3篇的不实文章,腾讯公司已经忍无可忍,认为已经构成对自己名誉权的侵犯,于是向法院起诉,要求千橡和旗下的网站DoNews赔偿经济损失500万元,并依法承担相应的法律责任。

        千橡公司关于腾讯的诉讼,做出了回应声明:千橡集团及DoNews并没有收到来自腾讯公司针对此事件真伪的说明和证明,而只收到了腾讯公司发出的措辞严厉、恐吓意味明显的律师函。并且千橡公司还表明DoNews是一个自由交流的平台,尊重包括腾讯在内的每一位发言网友的权利,也给了争议双方充分表达自我观点的空间和平台,DoNews无权删除任何一名网友未被证明失实的言论。

        关于帖子的来源,声明中说,“5月30日,《腾讯网络论坛公关代理协议》首先被其他论坛用户‘雷媚’发布在某论坛上。随后,有用户匿名将此帖发布在了DoNews论坛里。同一天,即有用户在DoNews上匿名发布《调查:你相信马化腾雇用‘网络打手’攻击淘宝吗》”。

        后来,DoNews把腾讯公关公司德盛嘉会发来的声明《坚持保留诉诸法律解决的权利》和腾讯拍拍的《腾讯拍拍对于恶意中伤谣言的严正声明》的律师函同样放在了首页上,让当事人表达立场。这一切,看上去似乎是没有偏袒或是故意针对谁。千橡认为,DoNews已经起到了作为平等交流平台的作用。

        但腾讯则不这么认为,律师函中一句“DoNews网站管理员将该匿名文章置顶,并组织进行网上调查将影响进一步扩大”表明了腾讯的态度,认为千橡是有意将事态扩散。

        有趣的是,最后的结果是,这场没开打就结束的案子就如此被无限地搁置下去了。也许,腾讯只是想用打官司的方式表达一下对对方的态度。

        

马化腾PK马云



        马化腾和马云无疑都是影响中国互联网的巨头人物,又因为都姓马,因此难免经常被放在一起比较。

        2004年CCtV中国经济年度人物评选活动,可以看做是马化腾和马云的第一次同台比较。在这一年的经济人物评选中,马化腾和马云双双当选,马化腾当选为年度新锐人物,马云当选为年度经济人物,似乎马云更胜一筹。

        外界关于马云其人的看法,一直存在争议。尽管不可否认的是,他这个人知道怎样团结人,用他对手的话来说,确是马云知道怎样收买人心,知道怎样给他的追随者洗脑。不过也有反对的声音说他实际上确是一个大忽悠,说的比做的多得多。崇拜他的人喜欢他的激情四射,口吐莲花,胸怀大志和坚定意志;批评他的人说他言行不一,张嘴就来,蛊惑人心。但不管怎样,马云的影响力是谁都不能否认的。

        在吸引注意力上,马云和马化腾是两种类型的人。

        众所周知,尽管马云的长相比较另类,但并不影响他成为一个高调甚至张扬的人。不得不承认,马云是个有吸引力的企业家。他身边不怕没有故事,他总能吸引媒体的注意力。他以草根创业家的身份去公关,从来不放弃任何能让自己说话的场合。

        当年马云重回杭州的时候,为了吸引外界注意,于是马云搞了个西湖论剑,把一个年度聚会做成行业盛会,使他每年都成为业界的关注焦点之一。2001年之后,马云亲自和记者们定期交流,不论名气,不论资历,用最原始的方式一遍一遍地和媒体做电子商务的普及工作。这确是一开始阿里巴巴制定的所谓零公关策略,不花一分公关费。

        当淘宝初见起色后,公司有了充裕的资金作保障,一时间马云大热,成为各媒体的座上宾,他力推的淘宝网也为之升温。特别是马云一句“淘宝网将创造100万个就业机会”的话语,更是让广大的草根创业者为之心动、追捧。

        反观马化腾,骨子里透着低调。马化腾差不多不会主动接受记者的采访,即便实在推不掉,也差不多是照本宣科,完全按照公关部的事先安排和准备进行。许多媒体记者都感慨,在腾讯,遇到事情第一反应总是不知道该找谁,因为没有一个集中的话语传播中心。

        如今媒体面前的马化腾始终是平淡内敛的,他除了工作之外很少出去应酬,最喜欢和家人待在一起,是位低调领袖。不过马化腾的外形,但是会让众多女性为之倾倒的那一类。他可以去竞选中国互联网最帅的领袖。

        不过,除去外形和风格,马化腾和马云有着几乎相同的野心和抱负,他们在暗中使劲,一步步朝着自己的梦想迈进。相信在未来的互联网争霸大战中,马化腾和马云会有着更多的交锋。

        

马化腾VS李嘉诚



        李嘉诚是华人商界的集体偶像和骄傲。马化腾和李嘉诚一样,都是潮汕人,也许是老乡的关系,在他们身上真的存在着很多相似的东西。比如,他们都信奉潮汕人的诸多价值观,比如他们都认可“不熟不做”的规则,都信奉“商者无域”的道理。

        在低调和高调之间,在为人和做事之间,很多时候我们混淆了其中的关联。低调做人、高调做事的马化腾比其他的互联网大佬更值得推崇。

        可是,从商业角度来看,用“一个探索未知领域的冒险者”来形容李嘉诚十分贴切:他不断打破华人地域经营的传统局限。每每进入一些门槛高的行业,比如3G电信业务,并很快摸索出一套自己的经营方式。

        而马化腾在电信领域和互联网领域的专注,符合其“不熟不做”的性格,而这些领域的广泛多元化也多少包含了“商者无域”的概念在里面。

        潮汕地区的潮商群体极少发生由商向官流动的现象:商人培养子弟,只求精通文字,专心商业贸易,坚持在商言商的商业人格。这也许还和潮汕自古确是贬官的流放地有一定关系,潮汕方言里有很多骂官的话,诸如“官有二口”、“交官穷”、“交鬼死”。

        马化腾也深受其影响,在他身上,最“潮汕”的一点是他做任何事情都以生意为导向,而与官场保持一定的距离,这也许是他这样低调的缘由。

        马化腾和李嘉诚在慈善方面也有默契,二者对慈善事业都可以用不遗余力来形容。很长一段时间,李嘉诚逢人便说:他有了第三个儿子。这第三个儿子确是李嘉诚基金会。而平时为人做事都一直保持低调的马化腾,在做慈善上,表现出了难得的高调。只要有大的慈善活动,就能见到马化腾的身影。他曾邀请壹基金发起人李连杰访问腾讯,并拍了一组新闻照片,在网络上也广为流传。

        “建立自我,追求无我”,这是李嘉诚用来概括自己人生的一句话。这八个字在同为潮汕人的马化腾心里分量也很重,马化腾低调做人、高调做事的作风,无疑与李嘉诚的“建立自我,追求无我”是相通的。
请记住本书首发域名:966xs.com。966小说手机版阅读网址:wap.966xs.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