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迎书友访问966小说
首页卢梭的著作《爱弥儿》二、做个自然的施教者

二、做个自然的施教者

        我们的工作不仅仅是保护好自己的孩子这么简单,更重要的是教会他在成人之后如何进行自我保护。

        我们要让他学会如何在逆境中生存,如何做到宠辱不惊,甚至在万不得已的情况下,我们还要让他学会如何在冰岛的冰天雪地里或者马耳他的炙热岩石上生存。

        我们费尽千辛万苦想延长他的寿命,可死亡是不可抗拒的生命法则。所以,我们的工作不是告诉他如何规避死亡,而是如何学会生活。

        活着不仅仅意味着呼吸,更重要的是有所作为,这就需要我们调动我们的器官、感觉、才能以及其他一切属于我们身体的东西。

        生命的意义不取决于它的长度,而取决于我们能从中获得多少感受。

        我们所拥有的那些智慧实则都是奴隶的偏见。周遭的一切无时无刻不在限制、奴役、束缚着我们。作为文明社会中的一员,我们却无力摆脱奴隶的命运。我们生在奴隶状态中,长在奴隶状态中,最后又死在奴隶状态中。

        出生的时候,我们被裹在襁褓里,死了之后,我们被钉在棺材里。只要是人,就不可能摆脱制度或者习俗的约束。

        我听说,一些助产妇认为,要想让婴儿有个漂亮的脑袋,需要按摩新生儿的头部。可笑的是,人们也接受这种做法。也许,上帝没有给我们漂亮的脑袋,所以派助产妇来帮忙塑造外形,让哲学家填充内部。

        从娘胎里出来,婴儿终于可以享受伸展肢体的自由了,可紧接着,他就又被强行捆绑到襁褓之中:他被直挺挺地放到床上,头始终被固定在同一个位置上,他的两腿必须伸直,胳膊服帖地放在身旁,而且身上穿着层层衣服,绑着条条带子,丝毫不能挪动自己的身子。

        如此一来,婴儿原有的运动本能和成长的驱动力全部被扼杀了。他在襁褓里做着徒劳的挣扎,可他全然是白费力气,最后的结果只能是延迟了他的发育。

        可以说,他受到的约束和限制甚至比在母亲的肚子里的时候还要多,我实在看不出来出生对他来说是件快乐的事情。

        在那些并非小心翼翼养育孩子的地方,孩子长得高大强壮,而且体形匀称。相反,在那些把孩子包裹起来精心呵护的地方,满大街都是驼背的、瘸腿的、身体佝偻的以及患有各种残疾的人。

        为了防止孩子成为畸形儿,我们采取了各种措施,可到头来却适得其反,亲手把自己的孩子塑造成了残废。

        在这种束缚中成长起来的孩子,其性格和脾气也好不到哪儿去。他们人生中经历的第一种感觉就是痛苦。他们不能按照自己的意愿活动自己的肢体,甚至比那些手脚被铐起来的犯人还要难受,可除了徒劳地挣扎和大哭,他们不可能有别的举动。

        毫无疑问,他们人生中的第一次发声就是大哭,他们怎么能不哭呢?从一出生就开始遭受无情的捆绑,他们人生的第一件礼物是锁链和苦刑。

        他们只能用大哭来表达他们的不满,因为发声是他们唯一的自由。我们没必要苛责他们的哭声,换作是我们自己,或许哭得会更厉害。

        这种愚蠢的做法来自一种与自然相违背的实践习惯。母亲们不愿履行自己的职责,把哺养孩子的任务交给保姆。

        由于不是自己的亲生孩子,那些保姆根本就没有做母亲的天性,所以为了省事,她们就把孩子裹在包裹之中,然后把他们放到一边,任他们啼哭。

        对保姆来说,只要不让主人看出自己不关心孩子,只要不让孩子的身体产生残疾,就算孩子死了或者一辈子都身体虚弱也没关系。就算孩子出了什么事,也和她们无关。

        如此一来,这些保姆可以省去很多事情。而那些孩子的母亲以为自己的孩子受到了很好的照顾,所以终日去城里寻欢作乐,而把自己的孩子丢在乡村里,根本就不顾及他们的死活。

        在保姆忙碌时,她们便把孩子扔在一边,就仿佛孩子只是一包破衣服。只要保姆一直忙着,孩子就会一直被这种痛苦折磨着。

        被这样对待的孩子由于胸部被紧紧地捆着,血液充斥在头部无法流通,导致脸色发青。人们以为是孩子主观上想安静下来,实际上是因为孩子已经没有力气再哭闹了。我想,这样的孩子想活得长久是很难的。

        有人说,如果给孩子随意活动他们肢体的自由,那他们就会做一些影响其身体正常发育的动作,从而养成不良的姿势。这种说法听起来很有道理,其实根本就是无稽之谈。

        由于力量太小,婴儿不足以做出可以伤害他的身体的动作来。只要稍有疼痛,他的意识立即就会让他停止这种行为。就拿那些小猫小狗来说,我们没有把它们放到襁褓里进行悉心的照料,它们不照样发育得很好吗?

        的确,婴儿的身体更笨重,可也很柔弱,他们几乎都不能移动自己的身体,怎么能做出伤害自己的事情来呢?

        要想改变这种风气,首先要由孩子的亲生母亲来哺育他,唯有如此,才能唤醒人类最自然、最本真的情感,而国家也会变得人丁兴旺。只要能够实现这一点,就可以让一切都复归。

        美好的家庭生活是抵抗社会不良风气的关键所在。孩子的捣乱和吵闹可以活跃家里的气氛,父亲和母亲之间的关系也变得更加融洽。

        家里到处萦绕着欢声笑语,妇女们也乐意做家务了,丈夫也愿意常回来团聚了。一旦妇女能够扮演好妻子和母亲的角色,那男人就能担当起丈夫和父亲的责任。

        可是,现实的社会风气却是截然相反的。那些亲自养育孩子的母亲同周遭那些持反对态度的母亲做着斗争。她们不但不做出这种行为,甚至结成群体反对这种行为。

        也有一部分天性纯朴而善良的母亲,敢于站出来对抗那些为不良风气做辩护的叫声,并且忠贞不渝地履行着大自然赋予女性的高尚使命。希望这些母亲会因为她们的高尚而有所回报,而这种回报能够激发更多的母亲加入到她们的行列中来。

        我敢保证,这些受人尊敬的母亲能得到她们的丈夫的呵护,得到她们的孩子的孝顺,得到社会大众的爱戴。我敢保证,她们分娩的时候没有丝毫的痛苦和任何后遗症。我敢保证,将来她们一定能成为自己的女儿的榜样,并且她们的女儿必然为他人的女儿所效仿。

        母子之间有照顾彼此的义务,有什么样的母亲就会有什么样的孩子。如果母亲没有履行抚养孩子的义务,那孩子也就不会履行赡养母亲的义务。

        只有让孩子知道他应该爱他的母亲,他才会去爱他的母亲。如果血肉之情并没有因母亲的爱得到加强,那它过不了多久就会消失。如此一来,家长对孩子的教育刚一起步就已经脱离了自然。

        过于宠爱孩子和一点儿不关心孩子的结果是相同的,最后也会导致脱离自然。

        这样的母亲往往把自己的孩子当成她的偶像,为了使孩子免于伤害,却把孩子变得更加禁不起伤害。

        她不想让孩子遭遇残酷的生存法则或艰苦的生活状态,可她不知道,她现在让孩子免于小的灾难,却把将来更大的灾难加在了他身上。她小心翼翼地呵护着自己的孩子,她使他变得更加娇弱,完全剥夺了他独自承受痛苦的能力。

        有一则寓言是这样说的:为了把儿子培养成为一个刀枪不入的人,太提斯便把他浸泡在冥河的水里。这则寓言的寓意一目了然。可那些残忍的母亲的做法却截然相反,终日把自己的孩子浸泡在温泉里。

        这种做法像是在呵护孩子,其实是把孩子推向了苦难的深渊。在这样的环境里,各种病菌蜂拥而来,顺着孩子们的毛孔进入他们的身体,等他们长大之后,这些病菌便演变成疾病,一点一点将孩子们的身体侵蚀。

        聆听自然的声音,然后按照它的指示前进。自然让孩子们从小就经受各种各样的锻炼,它用残酷的考验让它们领会到什么是痛苦和奋斗。

        长牙时,他们发着高烧;肚子疼时,他们浑身痉挛;咳嗽时,他们呼吸困难;肠虫侵入他们的身体;多血症败坏着他们的血液;酵素在他们的血液中发酵,用斑疹威胁着他们小小的身躯。

        他们在疾病和危险中度过自己的婴儿期,可经受住这些考验之后,孩子们就会变得更加顽强。等他们开始独立生活的时候,这个法则的作用就会愈发明显。

        这就是自然法则,我们必须要遵守,否则的话,不但会毁了自己的孩子,而且也浪费掉了自己的精力。这个道理多么浅显易懂,我们难道还要执迷下去吗?我们认为,室外的危险要远远大大室内,可是分散危险就意味着减少危险。

        根据经验,娇生惯养的孩子更容易死去。只要我们看管好他们,不让他们去做能力之外的事情,那么相对于珍惜他们的体力,让他们使用体力的危险要小得多。

        我们要从小锻炼孩子,好让他们能独自承受将来的磨难。我们要锻炼他们强健的体魄,让他们能够禁得起残酷的季节和风雨的打击,忍受得了饥饿和疲劳的摧残。所以,把我们的孩子浸泡在冥河里吧。

        在养育孩子的时候,我们要把眼光放得长远些,在痛苦来临之前就把自己的孩子武装起来。

        如果说孩子们在能够独自生存之前他们一直在学习如何生存的话,那么让他们在童年的时候少经历些磨难,结果却让他们在拥有理性的年龄丧失面对磨难的能力,这样的教育方法实在是愚蠢至极!难道这就是所谓的老师的教育吗?

        人生在世,时刻都与痛苦相伴。成人对孩子的照顾过程也让他与痛苦紧密相连。庆幸的是,孩子在童年时期遭受到的痛苦只是身体上的,远没有其他痛苦那么悲哀和激烈,同那些让人变得绝望的痛苦相比也是微不足道的。

        在我看来,身体上的痛苦如痛风症,不会使一个人产生自杀的念头,只有心理上的痛苦,才会使一个人悲观绝望。

        对于儿童的种种命运,我们的内心充满了同情。但实际上,我们最该同情的是我们自己,生活中的一切灾难都是我们自己造成的。

        伴随着啼哭声,孩子来到了这个世界,并且在啼哭中度过整个婴儿期。

        为了让它们止住哭声,我们打他们、骂他们或者哄他们。不是他们逗我们开心,就是我们逗他们开心;不是他们顺从我们,就是我们顺从他们;不是他们命令我们,就是我们命令他们。在我们和他们的关系中,丝毫没有折中的余地。

        如此一来,孩子们的头脑中形成的第一种观念就是支配和奴役。他们还没有学会说话就开始命令人了;他们还没有学会走路,就开始顺从人了;他们还没有是非观念,根本就不知道自己错在哪里,就开始接受惩罚了。

        我们把这些观念亲手灌输进他们幼小的心灵,等孩子变坏之后却说这是天性使然。

        如果一个孩子长期受这样的女人养育,那么不出六七年的时间,他就会成为她和她那些不切实际的行为的牺牲品。

        母亲教孩子如何行事,并把一大堆根本就不明白的话灌输进他的头脑。这些情感时时刻刻笼罩在孩子周围,让他们窒息,直至丧失了自己的天性。

        之后,这个人造的孩子被送到学校里,然后老师们用跟他们的母亲一样的方式继续培养着他们。老师们只是一味地向他们灌输各种各样的知识,却从来不教他们如何认识自己,如何面对生活,如何扬长避短,如何追求幸福。

        最后,我们的孩子变成了这样:既是个暴君又是个奴隶,学识渊博却毫无理性,心灵和身体同样脆弱无比。这样的孩子投身社会之中,很快就暴露了其愚蠢、无知、自大以及各种不良的习性,于是我们开始悲叹他们简直就是人类苦痛和堕落的根源。

        可我们全都错了,这样的孩子只不过是我们幻想出来的,自然人与之完全不同。

        要想保持孩子的天性,我们应该从孩子出生那天就开始努力。从他刚来到这个世界到他长大成人,我们都不能放弃这种努力,否则我们绝不可能取得成功。

        如果说母亲是孩子的保姆的话,那父亲就是孩子的老师。父亲虽然能力有限,但却很热情。父亲的热情足以弥补其能力的不足,而那些老师就算能力再强,如果没有教育孩子的热情也是无益的。

        可是,对于父亲而言,对于各种该做的事情、工作,做父亲的职责似乎被放在了最不重要的位置。这一点我们无须诧异,做母亲的不愿意哺育孩子,做父亲的自然也不愿意教育孩子。

        这样的孩子会被迫离开家庭,在寄宿学校、公立学校或者教会学校住宿,这样一来就养成了不会爱人的习惯。

        在这样的家庭中,几个孩子彼此都很生疏,即使聚在一起,也会像与外人相处时那么拘谨和客气。

        在这样的情况下,孩子很容易染上各种不良的品德和习惯。我想,这其中的原因是显而易见的。

        如果只是生养孩子,那父亲只完成了其1/3的责任。对于人类来说,父亲有生养孩子的责任;对于社会来说,父亲有培养社会人的责任;对于国家来说,父亲有造就公民的责任。

        凡是不能完全履行这3种责任的男人都是有罪的,如果他只履行了其中一部分的话,那他的罪责可能会更大。

        贫困、工作、舆论或者其他任何理由都不是借口,我们必须无条件地履行以上这3种责任。各位读者,请听我一句,一个人不管有多么重要的事情缠身,他都应当把如此神圣的职责摆在第一位,否则的话,他将为他的错误付出代价,并且永远不会有人给他安慰。

        假设有这样一个富翁,他终日忙于工作,根本就没有时间和精力去养育自己的孩子,那他会怎样做呢?他很可能会这样做:花钱雇人帮他照顾自己的孩子。

        在他这种人眼中,金钱是万能的,可他不知道再多的钱也不能给自己的孩子买来一个好父亲。且不说是一个好老师,雇来的人充其量也就是个奴仆。把自己的孩子交给一个奴仆来看管,那这个孩子迟早也会沦为一个奴仆。

        拥有哪些品质才能称得上是一名好老师呢?对于这个问题,人们有很多看法。我认为,其中最重要的一点是,老师绝不可以是一个被雇用来的人。老师这个职业如此高尚,那些为了金钱而从事这个职业的人本身就不配从事这个职业。

        有人会问,“到底由谁来教育我的孩子呢?”答案只有一个,那就是你自己。如果你自己没有时间或者没有能力,那就让你的朋友代替,除此之外别无他法。

        当深入思考这个问题的时候,我发现了很多困难。老师要想教育学生,自己首先必须受过教育;仆人要想侍候主人,自己首先必须受过培训。一个连自己都没有受过良好教育的人能指望他把孩子们教育成什么样?这样的人太少了,我不知道能不能找到。

        在这个堕落的时代,一个人的灵魂能高尚到哪儿去呢?我相信,一个父亲如果能真正意识到一个好老师的价值的话,他就不会把自己的孩子交给别人去培养,而是自己承担起教育孩子的责任。
请记住本书首发域名:966xs.com。966小说手机版阅读网址:wap.966xs.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