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迎书友访问966小说
首页陆羽《茶经》附录七、世界茶叶研究机构

附录七、世界茶叶研究机构

        (一)中国茶叶研究机构

        目前省级以上茶叶研究机构共有13个,除中国农业科学院茶叶研究所是全国综合性茶业研究机构外,尚有商业部杭州茶叶加工研究所是茶叶加工专业综合性研究机构。省级研究所11个,均分布在各主产茶省,现分别简介如下:

        1.中国农业科学院茶叶研究所该所是中国综合性的茶叶科学研究中心,1958年10月在浙江省杭州市成立,第一任所长为蒋芸生。同年杭州市龙井茶场并入该所。1960年又与浙江农业大学茶叶系合并,至1965年系、所分开。1970年曾由浙江省农业厅代管,1978年又恢复为中国农业科学院的一个专业研究所。1989年应中国茶叶进出口总公司的要求,在原有体制不变的基础上,承担茶叶出口贸易部分研究任务,加挂中国茶叶进出口总公司茶叶研究所的牌子。该所所址设在杭州市云栖路1号。

        全所现有职工200余人,其中科研人员近140人。附设试验茶场,茶园234亩,其中有资源圃40余亩,保存茶种质资源600多份。并建有3200平方米茶叶加工厂一座,除供科学研究实验用外,还生产部分龙井茶、炒青茶、颗粒绿茶、红碎茶、茉莉花茶和速溶茶等。

        研究所分设茶树栽培、茶树育种、茶叶加工、茶树保护、茶树生理生化、茶的综合利用、茶叶机械和茶叶情报资料等8个研究室。所内除配备常规分析仪器外,还拥有多种高精度分析设备,并建有栽培、生理生化分析、土壤农化、茶树害虫、病理、农药残留分析、综合利用、机械、茶叶审评、茶树育种等11个实验室。全所有藏书3万余册,订阅国内外茶叶科技文献期刊400余种,并拥有2500平方米的图书情报楼及电化教学设备。农业部茶叶质量监督检验检测中心、中国茶叶学会作为独立机构附设所内。

        该所以应用基础和应用技术研究为主,同时也重视开发研究工作,着重研究与提高茶叶单产、品质和经济效益有关的重大科学技术问题,并为茶叶生产、科研教学部门培训人才和进行茶叶科技情报交流活动,编写出版茶叶科技书籍及理论着作。从1958年建所以来,已完成200余项研究课题,取得近100多项茶叶科技成果,其中在1978年以后获得国家、部级和省级科技成果奖的有38项。许多成果在生产中推广应用,有力地促进了茶叶生产的发展和科技进步,取得明显的经济与社会效益。该所研究选育的龙井43号、碧云、菊花春等3个茶树良种,1987年列为国家级茶树推广良种。大面积平均亩产干茶150公斤以上的综合丰产栽培技术指标的研究,已在浙江、安徽、江西等主要茶区推广。提高红碎茶品质技术的研究获农牧渔业部技术改进一等奖,在几个茶产区推广,显着地提高了红茶品质。经过对20余种化学农药在茶叶上残留消解动态的研究,制定了15种化学农药的安全使用标准,其中10种农药在茶树上的安全使用标准已列为农业部部颁标准。研制成功的XS—1040型双人茶树修剪机和XD—750型单人茶树修剪机已在浙江、安徽、湖南等省茶区推广500余台。对茶籽综合利用的研究,解决了茶籽油的精炼与茶皂素的分离、提取和利用等问题。用茶皂素为原料,研制成功TS—80乳化剂,在全国半数以上纤维板厂家推广,显着提高了纤维板质量,荣获国家发明三等奖。茶叶天然抗氧化剂的研制成功,在油脂类食品上开辟了广阔的应用前景。根据国家农牧业科技发展规划和茶叶生产发展的需要,在“八五”期间,将继续承担“重点地区茶树品种资源的考察”、“茶树种质资源鉴定评价研究”、“早生优质绿茶新品种的选育研究”、“茶叶优质、丰产稳产、低耗的综合栽培技术研究”、“红黄壤茶园综合治理”等国家重点科研项目研究任务。

        研究所对各省茶叶研究所在业务上是指导关系,负有组织和协调全国茶叶科学研究工作和人员培训等义务。

        研究所独立创办《中国茶叶》(双月刊)、《茶叶文摘》

        (季刊),和中国茶叶学会合办《茶叶科学》(半年刊)等刊物,公开发行。编有《中国茶树栽培学》、《中国茶树优良品种集》、《茶树病虫害防治》、《茶树生理生化实验手册》等技术和理论书籍,出版《茶叶新闻》,与有关单位进行学术和资料交流。

        研究所经国家批准,为国内授予茶学专业硕士学位研究生的单位之一,从1981年起每年招收硕士研究生。

        (俞永明)

        2.商业部杭州茶叶加工研究所

        该所是中国从事茶叶加工及茶叶商品流通技术研究的专业机构。1978年10月成立。所址在浙江省杭州市凯旋路。建所初期原名为全国供销合作社杭州茶叶、蚕茧加工科研所,1982年改名为商业部杭州茶叶加工研究所。全所建筑面积约8000平方米,其中包括科研楼、茶叶加工与机械加工实验车间等;并已配备了一批比较精密的仪器和成套加工设备。

        全所现有职工60余人,其中茶叶、机电、生化等专业科技人员40多人。分设茶叶加工工艺、机械、生化检测和科技情报4个研究室。

        该所承担眉茶加工组合设备研制、提高茶叶品质的技术研究、茶叶标准化研究、商品花茶拼配厂的设计与组装、茶叶品质保鲜技术研究、茶叶应用新领域的开发研究、高压静电拣梗机研制、眉茶精加工工艺参数研究等国家科委、商业部和浙江省的重点科研项目。许多项目已取得进展,有些项目已完成并应用于生产或投放技术市场。

        该所还发起组建了全国茶叶加工科技情报网,广泛开展茶叶加工科技情报交流工作,与全国茶叶加工科技情况中心站联合创办了《中国茶叶加工》季刊。所内情报资料和图书阅览室也具有相当规模,并已建立了杭州市科协所属的茶叶加工技术咨询服务部,承担有关科技咨询服务工作。

        (俞永明)

        3.安徽省农业科学院

        祁门茶叶研究所该所是建立较早的省级茶叶研究机构。是在1915年原安徽省祁门模范茶场旧址的基础上改建而成的,开始以生产祁门红茶为主,1950年后才进行少量茶叶科研工作,1955年改名为祁门茶叶试验站,转入以茶叶科学研究为主。1960年又改名为安徽省祁门茶叶科学研究所。1973年正式定名为安徽省农业科学院祁门茶叶研究所。所址设在安徽省祁门县境内。

        全所有职工174人,其中科研人员45人。研究所分设茶树栽培、茶树育种、茶树保护、茶叶生化、制茶机械以及情报资料等6个研究室,并附设试验示范茶场,有茶园630亩,其中试验茶园47亩。研究所的茶叶生化及农化实验室配有常规分析设备,能较系统地开展茶叶生化、农化分析研究工作。

        根据安徽茶叶生产实际,研究解决发展安徽茶叶生产的重大科学技术问题为其主要的任务。据不完全统计,1955年至1989年间,在茶树栽培、育种、土肥、植保、制茶等方面已取得60多项研究成果。在1978年后,又有茶树优质丰产综合栽培技术研究等15项科技成果,获得农牧渔业部与省农业科技成果奖,其中持续丰产优质综合栽培技术措施、专业采种茶园布置方法、茶小绿叶蝉防治技术、安徽1号及3号、7号茶树新品种的选育与推广等科技成果,已在安徽产茶区推广应用。

        从60年代起研究所创办《茶叶科学简报》(季刊),在国内发行。

        (俞永明)

        4.广东省农业科学院茶叶研究所

        该所是1959年在原广东省英德茶叶试验站基础上建立的,1965年曾一度改为中南茶叶科学研究所,直到1973年才正式定名为广东省农业科学院茶叶研究所。所址设在广东省英德县境内。

        全所有职工142人,其中科研人员30人。建有茶树品种、茶园土壤肥料、茶树病虫害、茶叶加工、茶叶生理生化等6个研究室和1个科技情报资料室,收集整理有关茶叶文献资料。

        该所试验场有茶园180亩,其中试验茶园80亩,附设的茶叶加工厂,红茶、乌龙茶加工机械设备基本齐全。各研究室配有常规分析设备。新设立的技术开发经理部,负责所内外的技术开发联络。

        该所以发展本省茶叶生产和茶叶科学技术为其基本任务。建所以来已有“幼龄茶树定型修剪技术”、“茶树种植密度的研究”、“乌龙茶的研究”、“茶小绿叶蝉发生动态及防治技术”、“茶树高产优质栽培技术”等5项成果获得广东省科学技术成果奖。1980年以后,重点转入茶树品种资源与新品种选育、提高茶叶品质技术、高产栽培技术研究为主。该所选育的英红1号茶树品种,加工红茶品质优良,1987年认定为全国良种,适合在华南和西南茶区推广。

        该所从1981年起创办《广东茶叶科技》,每年出版4期。

        (俞永明)

        5.湖南省茶叶研究所

        湖南省茶叶研究所设在湖南省长沙县高桥镇,是开办较早的省级茶叶研究机构。

        该所的前身是湖南茶事试验场高桥分场,建于1932年。

        1950年由湖南省农林厅接管,1952年1月正式成立湖南省高桥茶场。1955年4月改名为湖南省高桥茶叶试验站。1961年改为湖南省茶叶试验站,1964年4月划归湖南省农业科学院管理,改名为湖南省农业科学院茶叶试验站,1976年正式定名为湖南省茶叶研究所。

        全所有职工230人,其中科研人员50人,该所一直从事茶树品种选育、茶树栽培技术、茶树植保和制茶工艺等方面的研究工作。

        研究所分设栽培、品种、制茶工艺、茶树保护等4个研究室和1个情报资料组。有茶园488亩,其中试验茶园200亩。该所的品种、生化及农化实验室设备比较齐全,能进行茶树育种、茶叶生化及土壤农化的常规分析。1980年新建的茶叶加工厂,配有成套红、绿茶加工设备,在国内居较先进的水平。

        湖南省茶叶研究所以解决湖南省发展茶叶生产中的科学技术问题为其主要研究任务。在1978年至1989年间,有“茶树提早成园持续稳产、高产的研究”、“氮、磷、钾化肥对茶叶增产的效应”、“江华苦茶的进化系统与经济价值”、“高桥银峰与湘波绿等名茶采制工艺技术的研究”、“红碎茶初精制工艺技术研究”、“茶毛虫的生活习性及防治”、“复合肥料对红壤茶园的经济效益研究”、“农用抗菌素放线酮防治茶云纹叶枯病的研究”、“采摘茶树生育状况与机采茶园经济效益研究”等多项研究课题获得湖南省科技成果奖。该所培育的槠叶齐茶树新品种,在1987年由全国茶树品种审定委员会认定为全国茶树良种,在江南红、绿茶区推广。

        根据湖南的生产实际,1980年后重点转入“提高绿茶品质的工艺技术”、“江华苦茶性状与良种选育”、“机采茶园技术体系”、“换种改植茶园土壤障碍因素研究”、“茶树需水规律及防治研究”等研究工作。

        研究所在1974年编印《湖南茶叶技术》一书,系统地介绍湖南省茶叶生产技术,在湖南全省发行,颇受欢迎。早在1958年起,研究所就创办《茶讯》(季刊),介绍湖南茶叶生产、科技动态,后与湖南省茶叶学会合办,改名为《茶叶通讯》(季刊),国内发行。

        (俞永明)

        6.贵州省茶叶科学研究所

        该所的前身是1939年建立的农林部中央农业实验所湄潭实验茶场,当时有科技人员10余名。1953年改为贵州省茶叶试验站,1962年扩建了茶场,成立湄潭茶场茶科所,科技人员发展到25名,1973年与茶场分开,正式定名为贵州省茶叶科学研究所。

        全所现有职工135人,其中科技人员35人,分设茶树栽培、茶树育种、茶树植保、茶叶加工等4个研究室和1个情报资料室。有实验茶园和良种试验示范茶园80亩,可供试制红、绿茶的实验车间350平方米。自1978年以来,经各级有关部门鉴定的科技成果有30余项,其中“茶树密植免耕高产栽培技术”已在省内外推广;黔湄419、黔湄502茶树新品种,制红、绿茶品质兼优,被认定为全国茶树良种,在西南茶区推广,颇受欢迎。根据贵州茶叶生产发展的需要,把“茶树采剪技术”、“良种繁殖生产示范”、“茶园蓬心土壤肥力效应”和“红碎茶不萎凋新工艺”的研制等,作为该所80年代的重点科研项目。该所与省茶叶学会合办《贵州茶叶》,1975年创刊,每年出版4期。

        (俞永明)

        7.四川省农业科学院茶叶研究所

        该所设在四川省永川县境内,是四川省农业科学院所属专业研究机构。

        该所1951年2月在原川西人民行政公署农业厅灌县茶叶改良场的基础上创办,当时所址设在成都市西郊的灌县;1962年11月迁至川东永川县境内,改名为四川省农业科学院茶叶试验站;1977年正式定名为四川省农业科学院茶叶研究所。

        全所职工306人,其中科研人员46人,分设茶树育种、茶树栽培、工艺机具、茶树保护、茶叶综合分析及科技情报等6个研究室,并附设实验茶场、茶叶加工厂。全所有茶园926亩,其中试验茶园80亩。该所茶叶综合分析室配有常规分析设备,能进行系统的茶叶生化成份分析工作。

        科学研究以应用研究为主,主要为发展四川省茶叶生产及科学技术服务。建所以来取得的科研成果有“四川茶树品种资源初步整理”、“提高川红品质的研究”、“花香红碎茶的研制”、“南边茶初制新工艺”、“梯形茶园高产、稳产综合栽培技术”、“茶园经济施肥技术”、“云南大叶种引种驯化和栽培技术”、“茶籽象虫发生规律及防治方法”、“茶军配虫发生规律及防治方法”、“红茶新品种蜀红1号选育”、“60HY—130圆筒式茶叶自动烘干机的研制”等20余项,获得省、地科研成果奖。该所培育的蜀红1号、2号等茶树新品种,在1987年经全国茶树品种审定委员会认定通过,列为全国茶树良种,在四川、贵州等地推广,颇受群众欢迎。

        进入80年代以后,根据四川茶叶生产发展的需要,重点进行“红茶新品种选育”、“提高红黄壤地区茶叶品质和产量”、“茶园种植方式和密度”、“高产茶园土壤肥力指标”、“茶园高产、稳产、优质综合栽培技术”、“茶树剪采技术”、“茶树品种生化特性”等研究工作。

        自1971年起创办《茶叶科技》(季刊),国内发行。

        (俞永明)

        8.云南省农业科学院茶叶研究所

        该所是云南省农业科学院的一个专业研究机构。所址设在云南省西双版纳自治州的勐海县境内。

        该所的前身是云南省农业厅佛海茶叶试验场,创建于1951年8月。1953年改名为云南思茅专署茶叶科学研究所,由云南省和思茅专署共同领导。1963年又改名为云南省勐海茶叶试验站,直到1979年才正式移交云南省农业科学院,定名为云南省农业科学院茶叶研究所。

        全所有职工216人,其中科研人员57人,分设茶树品种、栽培、制茶、机械、生理生态、开发、情报资料等7个研究室。附设试验茶场有茶园252亩,其中试验茶园100亩。茶树资源保存圃30亩。

        研究所成立后,即从事茶园垦复,地方品种调查收集和选育,红茶推广、加工机具改革及改进绿茶制作技术等工作。

        60年代从事茶树栽培技术研究和改进,提出了合理密植、等高条栽、开垦时表土回沟的栽培法,并在全省茶区普遍推广。

        在加工上开展了红碎茶研究,使红碎茶的生产有了相当的规模。70年代以来,研究所在密植速成高产稳产的研究上取得成果,在茶树病虫害的生物防治上利用圆子虫霉菌防治小绿叶蝉取得显着成效。机械室研制的槽式连续杀青机得到普遍推广应用,并研制了具有选采性能的拉割式采茶机。80年代开始,对云南省茶树品种资源进行了大规模的全面系统的考察征集,发掘了可以就地利用推广的茶树地方群体良种26个,发现茶的新种18个。1985年又鉴定了4个新选的优良品种。上述科技成果曾先后获得省、州的科技成果奖。从1980年起,研究所同云南省茶叶学会、茶叶公司合编《云南茶叶》(季刊),在全国22个省市发行。

        (俞永明)

        9.福建省农业科学院茶叶研究所

        该所是福建省农业科学院专业研究所之一。所址设在福建省福安县社口。它的前身是福安茶叶改良场,建于1935年。

        1952年重建为福建省福安茶叶试验场。所名曾先后更换为福安县茶叶试验站和福安专区茶叶科学研究所等,直到1975年9月才正式定名为福建省农业科学院茶叶研究所。

        全所有职工134人,其中科技人员43人,分设茶树育种、栽培生理、土壤肥料、茶树保护、茶叶机械、制茶工艺等6个研究室,并附设试验茶场,有试验茶园(包括品种园)47亩,生产茶园659亩。茶树育种及土壤农化实验室除配备常规分析设备外,还拥有多种精密仪器,能进行较系统的茶树育种和土壤农化分析研究工作。

        在茶树育种研究方面,曾选育出福云系列品种,即福云7号、8号、23号3个茶树新品种,产量与品质兼优,获1978年全国科学大会科技成果奖。茶树新品种迎春、福建省茶树品种资源的研究、低产茶园改造研究、圆形茶叶干燥机等8项课题获得福建省科学大会科技成果奖。福云6号茶树新品种在1982年获福建省科技成果三等奖。1987年由全国茶树品种审定委员会认定通过,列为全国茶树优良品种。

        根据福建省茶叶生产的优势和今后发展的需要,福建省农业科学院茶叶研究所将以“茶树品种资源的收集整理与利用”、“乌龙茶新品种的选育”、“茶树高产、稳产栽培技术”,以及“乌龙茶做青工艺技术及机械化的研究”等列为重点研究课题。

        研究所从1960年起编辑出版《茶叶科学简报》(季刊),国内发行。

        (俞永明)

        10.广西壮族自治区桂林茶叶研究所

        该所是在原桂林市茶叶示范场(1966年创办)的基础上建立的,1979年5月建成,位于桂林市东郊尧山西南麓,距市中心7公里,直属于广西壮族自治区农牧渔业厅领导。

        全所有职工96人,其中科技人员21人,研究工作由茶树栽培、茶树品种选育、茶叶加工等3个研究室分头进行。有茶园310亩,其中试验茶园61亩。根据广西茶树品种资源比较丰富的特点,重点开展广西地区茶树品种资源的调查与征集工作。该所自1979年建立以来,对广西地区茶树品种资源作了大量调查工作,所内建有茶树品种资源圃30余亩,保存广西茶树种质资源100多份,广西茶树地方品种志的编写工作也在积极进行之中。

        (俞永明)

        11.江西省农业科学院蚕茶研究所

        该所是江西从事茶叶和蚕桑科研的专业机构,于1976年在原南昌蚕桑示范场的基础上创办。属江西省农业厅和农业科学院双重领导。该所有土地1万余亩,职工1200余人。既承担科研任务,也有一定的生产任务。生产内容比较广泛,以蚕桑、茶叶、油料和水稻为主要作物,也有部分其他旱作。科研方面,由所科研办公室统一管理,分设茶叶、蚕桑等两个研究室和茶叶生化实验室及情报资料室。

        全所从事科学研究的技术人员18人,试验工人56名。设有试验队,试验茶园140亩(其中正式试验区45亩)。

        934附录1952年重建为福建省福安茶叶试验场。所名曾先后更换为福安县茶叶试验站和福安专区茶叶科学研究所等,直到1975年9月才正式定名为福建省农业科学院茶叶研究所。

        全所有职工134人,其中科技人员43人,分设茶树育种、栽培生理、土壤肥料、茶树保护、茶叶机械、制茶工艺等6个研究室,并附设试验茶场,有试验茶园(包括品种园)47亩,生产茶园659亩。茶树育种及土壤农化实验室除配备常规分析设备外,还拥有多种精密仪器,能进行较系统的茶树育种和土壤农化分析研究工作。

        在茶树育种研究方面,曾选育出福云系列品种,即福云7号、8号、23号3个茶树新品种,产量与品质兼优,获1978年全国科学大会科技成果奖。茶树新品种迎春、福建省茶树品种资源的研究、低产茶园改造研究、圆形茶叶干燥机等8项课题获得福建省科学大会科技成果奖。福云6号茶树新品种在1982年获福建省科技成果三等奖。1987年由全国茶树品种审定委员会认定通过,列为全国茶树优良品种。

        根据福建省茶叶生产的优势和今后发展的需要,福建省农业科学院茶叶研究所将以“茶树品种资源的收集整理与利用”、“乌龙茶新品种的选育”、“茶树高产、稳产栽培技术”,以及“乌龙茶做青工艺技术及机械化的研究”等列为重点研究课题。

        研究所从1960年起编辑出版《茶叶科学简报》(季刊),国内发行。

        (俞永明)该所结合江西茶叶生产实际,在推广密植速成茶园、茶树丰产栽培技术方面起着积极作用。1980年以来,主要从事江西红壤低丘地区提高茶叶品质技术、茶园种植方式、茶树新品种选育等方面的开发性研究工作。

        从1976年起创办《蚕茶通讯》,国内发行。

        (俞永明)

        12.湖北省农业科学院果茶研究所

        该所是湖北省从事茶叶、果树专业研究的机构。其前身是1951年成立的中南农业科学研究所园艺系,1958年在原园艺系的基础上,组建成湖北省果树茶叶科学研究所,属省农业厅领导。1963年改名为湖北省农业科学研究所金水分所园艺系,属省农业科学研究所领导,1973年又改称湖北省畜牧特产研究所。1978年湖北省农业科学院成立,畜牧特产研究所归农业科学院领导,并分开成立畜牧、果茶两个研究所。

        该所下设果树、茶叶2个研究室,其中茶叶研究室分设茶树栽培、茶树育种、茶叶加工、土壤农化、茶树保护等5个课题组,有试验茶园95亩,生产茶园270亩。

        茶叶研究室有职工112人,其中科技干部16人。该室80年代以来已取得一批科研成果,如机制金水翠峰名茶,1982年获得湖北省人民政府技术改进三等奖;茶小卷叶蛾颗粒体病毒研究,1985年获得湖北省人民政府技术改进三等奖;低产茶园改造技术试验、示范、推广项目,已通过省级鉴定,评为二等奖。此外还进行茶树地方品种资源调查、幼龄茶园速成丰产栽培技术、茶小绿叶蝉的防治措施等方面的研究。该所编印不定期内部刊物《果茶科技》。

        (俞永明)

        13.台湾省茶业改良场

        该场位于台湾省桃园县杨梅镇,纵贯路埔心站东南方1.2公里,是台湾省主要茶区之中心,其前身为台湾总督府殖产局平镇茶业试验场,成立于1903年,至1968年为加强台湾茶业的发展,经批准改组为台湾省茶业改良场,隶属台湾省农林厅领导。

        场设有茶作、制茶、机械、推广4科,总务、人事、会计3室,负责全场业务、行政管理。茶作科设有茶树育种、土壤肥料、茶树生理、茶树保护、茶园管理等研究项目;制茶科包括茶叶加工、贮存包装及化学品质鉴定等研究内容;机械科有茶园机械与灌溉方面的研究;推广科负责茶苗及产制技术等服务。总场下设文山、鱼池、台东三个分场及冻顶工作站。内设有各种新颖试验设备、试验大楼、制茶工厂、专用仪器及茶业图书期刊等,为国内茶业界较完善的研究机构之一。

        (俞永明)

        (二)世界茶叶研究机构据统计,全世界有9个国家设有茶叶研究机构34个,现按国家分别简要介绍如下:

        1.印度有茶叶实体研究机构2个:

        (1)托克莱茶叶试验站(TocklaiTeaExperimentalStaBtion)。

        1912年建立,由印度茶叶协会(IndianTeaAssociation)领导,是一个半官方、半民间的研究机构,地址在印度阿萨姆邦(Assam)。现有科技人员和管理人员共250余人,其中研究人员150余人,技术人员50余人。下设10个研究室(农艺学、土壤与气象学、植物学、真菌和植物病理学、昆虫学、茶叶审评与工艺、生物化学、工程学、统计学、农业经济学)和推广咨询部。除托克莱本部外,还有1个分站和6个咨询中心。出版有《一芽二叶》(TwoandaBud)双月刊和研究年报(陈宗懋)(2)南印度联合种植者协会茶叶研究所(UPASITeaReBsearstitute)创建于1893年,是南印度联合种植者协会下设的一个民间研究机构,主要为南印度的茶场成员服务,也向个体茶叶种植者提供咨询和服务,另有少量国家下达的任务。地址在南印度柯因巴托邦(batore)的辛柯那(a)。下设有分站1个和咨询服务部门5个。研究人员不足20人。出版有《种植者记事》月刊(Planters’icle)和研究年报,每2年还举办一次学术讨论会。

        (陈宗懋)

        2.斯里兰卡现有研究所1个和5个分站。斯里兰卡茶叶研究所在1925年创建,是一个半官方半民间的研究机构。地址在塔拉瓦坎莱(Talawakele)的圣·柯姆勃(St.bs)。现有280余名工作人员,其中120余名科技人员。下设昆虫学、线虫、植物病理、农业化学、土壤物理、育种、生理、繁殖、生物化学、加工工艺等8个研究室。有茶园面积130公顷,归茶叶理事会领导。5个分站中中地试验站位于卡迪(Kandy)的海塔司(Hantance),低地试验站位于拉塔那普拉(Ratnapura)的圣·约契姆(St.Joachim)。南部推广中心位于加利(Galle),高地推广中心在乌伐(Uva)的巴图拉(BadulBla),低地推广中心位于谭尼牙耶(Deniyaya)。研究所出版有《茶叶季刊》(TeaQuarterly)杂志,1988年后改名为《斯里兰卡芽叶科学》杂志(SriLankaJournalofTeaSce),季刊。每年还出版有研究年报。

        (陈宗懋)

        3.印度尼西亚印度尼西亚茶叶和金鸡纳霜研究所

        建立于1911年。现有工作人员100名左右。全所设栽培、土壤、害虫、病理、杂草、育种、社会经济、有机化学、生理、加工、中心实验室和情报等12个研究室。此外还有推广部、品质控制部和数据处理室,附有350公顷茶树种植场和年产100万公斤的茶叶加工厂。地址在万隆(Bandung)的加蓬(Gambung)。出版有《茶叶和金鸡纳霜研究通报》(BuletiianTehdanKina),每年2~3期,发表研究论文。另出版有《茶叶和金鸡纳霜研究所通报》(WartaBalaiPeianTehdanKina,简称Tk),每年2~3期。

        (陈宗懋)

        4.日本

        日本国现有茶叶研究机构10个。日本农林水产省茶叶试验场为政府办的全国性茶叶研究机构,建立于1919年,场部设在静冈县榛原郡金谷町。1950年改为东海近畿农业试验场茶叶部。1961年与九州农业试验场茶叶部合并,改名为农林水产省茶叶试验场,1988年又与农林水产省野菜试验场合并,改名为农林水产省野菜、茶叶试验场。现有职工100余人,下设栽培部(包括茶树遗传生理、品种改良、栽培技术、物质代谢、病害、虫害、土壤肥料等7个研究室)和制茶部(包括鲜叶品质分析、加工、机械改良、茶叶生化等4个研究室)。出版有《野菜、茶叶试验场研究报告》,一年1期。在枕埼设有支场。

        除了农林水产省茶叶试验场外,还有县级茶叶研究和其他开展茶叶科研工作的机构24个(见表)。

        5.孟加拉国

        有茶叶研究所1个,前身为巴基斯坦茶叶研究站,由巴基斯坦茶叶商会投资于1952年建立,1958年起开始研究工作。1972年孟加拉国建立,研究站改名为孟加拉茶叶研究站(BangladeshTeaResearchStation),地点在苏尔海特(Sylhet)的斯里孟格尔(Srimengal)。现有研究人员10余人,下设生化、栽培、育种、植保等4个研究室。出版有《孟加拉茶叶》杂志(TeaGournalofBangladesh),每年1~2期。

        (陈宗懋)

        日本茶叶研究机构名称机构名称地

        址农林水产省蔬菜、茶业试验场埼玉县茶业试验场神奈川县园芸试验场津久井分场长野县南信浓农业试验场静冈县茶业试验场岐阜县农业综合研究中心—地域营农部茶业科爱知县农业总合试验场丰桥农业技术中心三重县农业技术中心—茶业中心滋贺县茶业指导所京都府立茶业研究所奈良县农业试验场茶业分场岛根县农业试验场山口县农业试验场香川县农业试验场满浓分场高知县茶业中心德岛县立农业试验场池田分场福冈县农业总合试验场茶业指导所佐贺县茶业试验场长崎县总合农业试验场东彼杵茶业支场熊本县茶业试验场大分县农业技术中心蚕丝茶业部官崎县总合农业试验场茶业支场鹿儿岛县茶业试验场鹿儿岛县茶业试验场大隅支场冲绳县农业试验场名护支场静冈县榛原郡金谷町金谷2769埼玉县入间市上谷ケ贯244—2神奈川县津久井郡桐模湖町寸沢岚620—2长野县下伊那郡高森町下市田2476静冈县小笠郡菊川町仓沢1706—11岐阜县揖斐郡池田町般若畑631—11爱知县丰桥市饭村町高山11—48三重县龟山市椿世町992—2滋贺县甲贺郡水口町波涛ケ平6750京都府宇治市白川中町薗奈良县奈良市矢田原町乙470—1岛根县出云市芦渡町2440山口县山口市大内御堀1419香川县仲多度郡满浓町大学炭所西2253—1高知县高冈郡仁淀村森2792德岛县三好郡池田町三ン乜マ3649—1福冈县八女郡黑木町大字本分3296—1佐贺县藤津郡嬉野町大字下野字三坂原1870—5长崎县东彼杵郡东彼杵町中尾乡1414熊本县熊本市健军町小峰2614大分县大野郡三重町大字赤岭2328—1宫崎县儿汤郡川南町川南17070鹿儿岛县川辺郡知览町永里3964鹿儿岛县曾于郡有明町野井仓946冲绳县名护市名护4605—3(陈宗懋)6.土耳其现有研究所1个。1973年建立,前身是种植柑橘和苹果等果树的试验场。1973年改为茶叶研究所。土耳其茶叶研究所隶属茶叶商会(CAY—KUR)领导。地址在里泽市(Rize)。现有20名工作人员。下设8个研究室(农业植物学、土壤、生化、加工、病虫防治、栽培、实验统计、资料)。

        (陈宗懋)

        7.前苏联

        1991年12月解体前拥有研究所1个,分所2个和实验站2个。全苏茶和亚热带作物研究所创建于1930年,当时名为全苏茶叶研究所,1938年又增加柑橘和其他亚热带作物的研究,改名为全苏茶及亚热带作物研究所。1988年前还设有全苏茶叶工业研究所,1988年并入全苏茶和亚热带作物研究所。位于前格鲁吉亚加盟共和国马哈拉茨(CDEDFDGDUVD)、柯尔希达(XNEOG)等地设有4个分所,还在依密列齐(YQIFZOK)、阿得盖衣(A[Se])、阿得捷尔斯克(JG^DFLU)、德盖司塔恩(_DSILZDK)四地设有试验站。此外在前阿塞拜疆加盟共和国的菱柯兰和克拉斯诺达尔边区的索契(PX`O)设有实验站。出版有《亚热带作物》

        (PMaZFXbONdMZMFD,一年6期和《茶叶文摘》刊物tD]eIVIFDZOdK](fXFKOU)一年6期。

        (陈宗懋)

        8.肯尼亚肯尼亚茶叶研究基金会(TeaResearchFoundationofKenya)的前身是东非茶叶研究所,1951年建立。1959年乌干达和坦桑尼亚两国入股,并在两国设立茶叶试验站。1980年东非茶叶研究所解体,将原东非茶叶研究所改名为肯尼亚茶叶研究基金会。地址在基里柯(Kericho),并在提姆比利(Timbili)建立总试验站。有研究人员30余人。下设5个研究室(植物学、化学、作物环境、农艺、作物保护)、1个咨询服务部和1个茶场。该所出版有《茶》(Tea)杂志。一年2期。每年还出版研究年报。

        (陈宗懋)

        9.马拉维有1个茶叶研究机构:中非茶叶研究基金会(TeaReBsearchToundatioralAfrica)。地址在马拉维的米兰萨(Mulanje),最早由马拉维政府管理,现由中非茶叶研究基金会控制。其服务范围不仅包括马拉维,同时对罗得西亚、南非等非洲国家也起着技术指导作用。在米莫萨(Mimosa)和巧罗(cholo)设有实验站。出版有季刊(QuarterlyNewsletter)和研究年报。

        (陈宗懋)
请记住本书首发域名:966xs.com。966小说手机版阅读网址:wap.966xs.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