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迎书友访问966小说
首页蒙曼跌下神坛是怎么回事玄宗逼战:杨国忠支持兵出潼关应战,意在置哥舒翰于死地

玄宗逼战:杨国忠支持兵出潼关应战,意在置哥舒翰于死地

        有人不让他守潼关了。谁呢?唐玄宗。唐玄宗为什么不让哥舒翰守潼关?因为天宝十五年六月,他得到一个情报,说就在潼关的东边——陕郡,当年高仙芝驻军的地方,安禄山的前锋崔乾佑驻扎在那里,他的兵非常少,才四千人,而且没什么防备。如果派兵攻打,可以一举收复陕郡。要想知道唐玄宗对这则情报是什么反应,那我们就得先分析一下唐玄宗当时的心境了。唐玄宗当时已经当了四十多年太平天子,一贯骄傲自负。临到晚年,忽然闹出一个安史之乱,连东都洛阳都丢了,这对他可是一个巨大的打击。正因为如此,他特别急于赶快结束战争,找回自己的威望和尊严。他杀高仙芝和封常清,不就是这种情绪支配下的结果吗?这时候,唐玄宗的急躁病又犯了,他沉不住气,马上给哥舒翰发布命令,说,我让你当兵马副元帅,可不是让你守关的,是让你消灭敌人的!根据可靠情报,现在敌人兵少无备,正是我们的取胜之机,所以,别再死守潼关,赶快出兵,收复失地,然后一鼓作气,打到东都去!

        唐玄宗的命令到达潼关,主帅哥舒翰是什么反应呢?哥舒翰真是郁闷啊!心想,皇帝也太没有经验了,这不明摆着是安禄山的诱敌之计吗,怎么能上这个当呢!哥舒翰赶紧上奏玄宗,说:“禄山久惯用兵,今始为逆,岂肯无备!是必羸师以诱我。若往,正堕其计中。且贼远来,利在速战;官军据险以扼之,利在坚守。况贼残虐失众,兵势日蹙,将有内变;因而乘之,可不战擒也。要在成功,何必务远。今诸道徵兵尚多未集,请且待之。”意思是说,安禄山也是个老兵骨了,经验丰富。再说,他如今刚刚开始反叛,正是最慎重的时候,怎么可能全无防备呢!这一定是他的诱敌之计呀!如果我们真的出兵,不就中了他的圈套吗?况且敌兵远来,利在速战速决;而我们官军据险,则利在坚守。而且敌人残暴,早已失去民心,兵力也在衰落之中,可能马上就有内讧了。到那时候,我们就可以不战而胜,何必争这一朝一夕呢?总之一句话,不同意出兵。不光哥舒翰不同意出兵,这时候,远在河北前线的郭子仪和李光弼听说玄宗想让哥舒翰出关,也赶紧上表劝阻。他们说,哥舒翰已经年老昏聩,让他驻守潼关还可以,让他出征,可绝对不行。只要他能守住潼关,我们很快就能直捣范阳,胜利指日可待,陛下千万不要着急。

        皇帝想攻,将军想守,现在关键就看协力厂商的意见了。这关键的协力厂商是谁呢?宰相杨国忠。一看前方将士和自己意见相左,唐玄宗马上来征求杨国忠的意见。杨国忠此刻倒是相当清醒。他知道,潼关利守不利攻,他也知道,唐军只要一出关,就凶多吉少。但是,正因为如此,他决定,一定鼓动唐玄宗,让哥舒翰出关作战。为什么呀?因为他想借机除掉哥舒翰。

        杨国忠为什么要除掉哥舒翰呢?本来,因为哥舒翰和安禄山不和,根据敌人的敌人就是我们的朋友这一原则,在很长一段时间里,杨国忠都相当看好哥舒翰。但是,自从哥舒翰率领大军驻守潼关,杨国忠就开始怕他了。为什么?这还得从一个叫安思顺的人说起。安思顺是安禄山的继父的侄子,因此也算安禄山名义上的堂兄。虽然有这么点关系,但是,安思顺并不是安禄山的同党,安禄山起兵之前,安思顺就曾经上书朝廷,提醒玄宗要防备安禄山。正因为他提醒在先,所以安禄山叛乱后,玄宗并没有治安思顺的罪,还让他在长安当了一个官。可是,虽然唐玄宗饶了安思顺,哥舒翰可不想饶他。因为哥舒翰和安思顺早有矛盾,现在大权在握,他就伪造一封安禄山给安思顺的信,假装在潼关抓住信使。然后上书朝廷,说安思顺通敌,要求处死。唐玄宗当时正倚重哥舒翰,虽然觉得事情不靠谱,但还是把安思顺给杀了。安思顺一被杀,杨国忠可害怕了。原来哥舒翰现在能量这么大,想杀谁就杀谁呀!万一他哪天看我不顺眼,也上书朝廷把我杀了怎么办呀?心里就开始顾忌起哥舒翰。

        那哥舒翰到底想不想杀杨国忠呢?他也确实想杀。我们说过,自从杨国忠当政之后,就没办过什么好事,天下人早就对他恨之入骨。特别是他一次次地激怒安禄山,逼安禄山造反,更是让世人痛恨。正因为如此,安禄山打出杀杨国忠、清君侧的旗号,好多人都挺认可的。就在哥舒翰的部队里,这样的情绪也相当普遍。当时,哥舒翰手下的马军指挥王思礼就曾经秘密游说哥舒翰,劝他上表朝廷,逼迫玄宗杀掉杨国忠,但是哥舒翰没有答应。后来,王思礼又请求哥舒翰派三十名骑兵把杨国忠劫持到潼关杀掉,哥舒翰又拒绝了。他说,我真要是劫持杀害宰相,那造反的就是我哥舒翰,而不是安禄山。虽然哥舒翰屡屡拒绝将士们的请求,但是,消息传到杨国忠耳朵里,可把他吓坏了。要知道,哥舒翰手握重兵,万一哪天真想杀他,岂不是像碾死蚂蚁一样容易。怎么办呢?杨国忠就开始想办法。他对玄宗说:“潼关大军虽盛,而后无继,万一失利,京师可忧。请选监牧小儿三千于苑中训练。”玄宗一听有道理,就同意了。可是,这由养马的人组成的三千人的武装还是不够,怎么办呢?杨国忠又构筑第二道防线,他招募一万人,让自己的一个亲信杜乾运率领,屯驻在灞上,名义上是再构筑御敌防线,其实还是防范哥舒翰。

        杨国忠在那儿招兵买马,哥舒翰是什么反应呢?哥舒翰气呀!他是个军人,最看不得背后玩这些阴损的把戏。心想别人都想杀你,我还拦着,没想到你倒来防范我,我在前方辛辛苦苦地守关,你倒玩这个心眼儿。哥舒翰也不是好惹的,他马上上表朝廷,说为了统一指挥起见,请求把灞上的一万士兵也划归他的统帅之下。唐玄宗不明就里,当然没有意见。等到朝廷的批覆一下来,哥舒翰马上就以召开军事会议为名,把杜乾运叫到潼关。杜乾运一到潼关,哥舒翰就给他安了一个治军不力的罪名,杀了,把他那一万人的军队也给吞并。这样一来,杨国忠可就更慌了,整天担心哥舒翰杀他。怎么办呢?政治斗争就是你死我活,要想不被哥舒翰杀掉,就得先杀哥舒翰。可是,老将军没犯错误,朝廷正倚仗他,怎么杀呢?正在杨国忠着急的时候,玄宗居然向他征求意见,问要不要让哥舒翰出兵,这不是机会嘛!杨国忠心里真是乐开了花,一定要撺掇皇帝,让哥舒翰出兵。他知道,只要出兵,就必败无疑,这样,哥舒翰不是战死疆场,就是被玄宗砍头,反正不管怎样,不都把他除掉了吗?这就叫借刀杀人啊!至于说哥舒翰兵败,国家会面临什么样的问题,那就不在杨国忠的考虑范围之内。这样一来,杨国忠就对玄宗说,现在敌人没有防备,正是反攻的大好时机,而哥舒翰手握重兵,逗留不进,别是有其他的想法,朝廷得严加敦促,一定让他出征。唐玄宗一看,二比一,少数服从多数吧!派了一批又一批的宦官去催哥舒翰出兵,频率高到什么程度?按照的说法是“项背相望”。君命难违啊!哥舒翰痛哭失声,终于在天宝十五年六月七日这天,率领大军离开潼关,向东进发了!

        面对着一批又一批使者的催促,哥舒翰万般无奈,含泪离开潼关。从老将军的表现可以看出,这场即将到来的战斗凶多吉少。尽管如此,哥舒翰毕竟是身经百战的老将军,他能不能用军事经验来弥补决策方面的失误呢?冲出潼关的哥舒翰大军,又会面临什么样的结局呢?
请记住本书首发域名:966xs.com。966小说手机版阅读网址:wap.966xs.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