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迎书友访问966小说
首页明朝那些事读后感二、死亡之谜

二、死亡之谜

        分析一段历史,自然要依据以下原则:第一,史料;第二,时间;第三,逻辑。

        先看史料。说隋文帝是自然死亡,最主要的史料来源是《隋书·高祖纪》,《隋书》作为正史,准确率应该很高。但是,说隋文帝是被人谋杀的,同样也可以从《隋书》中找到依据,比如,《隋书·后妃传》就记载了杨广调戏宣华夫人陈氏的事情,《隋书·杨素传》和《隋书·张衡传》则暗示两个人和隋文帝之死有牵连。这样看来,仅仅从史料对比,并不能分析出哪个是真,哪个是假。

        再看时间。两种记载在时间上有没有冲突?原则上也没有。因为说隋文帝是自然死亡的史料,只记载了两个关键时间,第一个是仁寿四年(604)七月十日,隋文帝和百官诀别;第二个就是七月十三日隋文帝去世。而说隋文帝是被谋杀的史料,其实强调的就是隋文帝死亡当天的事情。这样一来,就完全可以理解为隋文帝本来已经病入膏肓了,七月十三日又发生了一系列突发事件,最后导致杨广谋杀了隋文帝。事实上,的记载本身就隐含着这个意思。换句话说,两种记载在时间上并不矛盾,也不能据此判断孰真孰假。

        接着来看逻辑判断。

        前面讲过,在讲隋文帝死亡之前,交代了两个背景,第一个是密信误送事件,第二个是陈夫人被调戏事件。

        这两个事件哪个更重要?毫无疑问是陈夫人被调戏事件更重要,也更具有直接意义。因为老皇帝还没死,太子就提前准备接班事宜,虽然在情感上可能让人不好接受,但从理性的角度还是可以理解的,不至于激起隋文帝那么大的愤怒,甚至产生改换太子的想法。而调戏隋文帝妃子的性质可就完全不同了,它不仅触及了人伦底线,也暴露了杨广的真面目。

        当年,隋文帝为什么废杨勇,立杨广?就是因为杨勇任性好色,而杨广则表现得道德高尚,不近女色。现在看来,这些优点全都是伪装的,这就彻底颠覆了杨广当太子的依据,所以隋文帝才会大叫:”认为是独孤皇后判断失误,把自己害苦了!

        既然发现了杨广的真面目,隋文帝也就产生了对杨勇的悔过之心,以前觉得大儿子不行,现在看来,二儿子的毛病比大儿子严重得多,既然如此,还是让大儿子回来接班吧,所以才有接下来让柳述、元岩起草诏书,召回杨勇的事情。召回杨勇,当然也就意味着杨广这些年的努力付诸东流,而且恐怕还要死无葬身之地。

        杨广是个有本事的人,当然不能坐以待毙,只能狗急跳墙,先行把爸爸结果了。所以说,陈夫人被调戏,这是整个事件的核心,也是隋文帝死于非命的直接原因。如果此事为真,那么,隋文帝的死亡几乎就可以定性为人为原因造成的了。

        既然陈夫人被调戏事件如此关键,就要仔细分析一下,这个事件本身有没有问题?事实上,这件事的真实性太有问题了。

        第一,杨广的行为不合情理。老皇帝临终,新皇帝登基之前,是政治最敏感的时期,绝对容不得半点差错。杨广是一个有着高度自制力的人,当年,为了得到太子之位,杨广能够十年如一日,维护自己不近女色的美好形象,现在,在皇位更替的最敏感时期,就算杨广内心再好色,他又怎么会忍耐不了这几天,非要冒着巨大的政治风险对陈夫人下手?

        另外,隋文帝要死,而且是死在大兴宫以外,身为太子的杨广有好多问题需要处理,以确保朝廷不会生变,在这种情况下,给他三头六臂恐怕都忙不过来,又怎么会有时间、有心情去调戏父亲的爱妃?这样的事情,这样的做法,完全不符合我们对杨广性格的判断和当时形势的判断。

        第二,陈夫人的行为不合情理。按照有关史书的记载,陈夫人是去更衣的路上,被杨广截住的,然后杨广强行调戏,陈夫人奋力反抗。换言之,恐怕是陈夫人长得太漂亮了,让杨广乍看之下,不由得兽性大发。似乎两个人此前根本没什么关系。

        是不是这样?完全不是。据《隋书·后妃传》记载,陈夫人和太子杨广早有瓜葛,事实上,杨广能够当上太子,陈夫人也是出了力的。这是怎么回事?

        陈夫人是亡国之君陈叔宝的妹妹,因为小心懂事,很是讨人喜欢,属于八面玲珑型的人物。即使在独孤皇后活着的时候,也特许她侍奉隋文帝,成了隋文帝时期少数能够吹得进枕头风的女性。

        当时,身为扬州总管的杨广,正在积极图谋当太子,整天琢磨怎样扩大支持者队伍,对这位能干的陈夫人当然也不敢掉以轻心。扬州金银器很有名,杨广就经常送一些黄金制品给陈夫人。陈夫人审时度势,也都笑纳了。

        按照《隋书·后妃传》的记载,就是“规为内助,每致礼焉。进金蛇、金驼等物,以取媚于陈氏”。陈夫人拿人钱财,替人消灾,在杨广和前太子杨勇斗争的过程中也没少替杨广说话,算是杨广的功臣。换句话说,两人早有瓜葛。

        这个瓜葛当然主要是政治盟友关系,但是,当时陈夫人刚刚二十多岁,比杨广还小,因此也不排除有某种情感关联。无论是哪一种关系,晋王杨广和陈夫人都是老熟人,绝非初次见面,一见钟情,所以,杨广完全犯不着在陈夫人更衣的仓促之际去非礼她。

        第三,就算是杨广当时丧心病狂,真的非礼了陈夫人,陈夫人恐怕也不会到隋文帝面前去告状。为什么?陈夫人是个在政治上很成熟的女性。当年,她能够在杨广还没当太子的时候就甘冒政治风险,替他说话,说明她非常擅于未雨绸缪,为自己在新皇帝手下谋一个合理的位置,这恐怕也是亡国贵族的自保本能。既然如此,她又怎么可能在老皇帝气息奄奄、朝不保夕的时候得罪即将接班的太子杨广?

        所以说,所谓陈夫人向隋文帝告状说的描述并不合理。既然这个故事的两大关键人物的行为都完全违反常理,那么只能认为这个故事本身有问题了。

        如此说来,隋文帝算是正常死亡了?并非如此。

        虽然陈夫人被非礼事件可能并不存在,但是中所描述的其他事件,具体说来,就是密信事件,还有太子杨广囚禁隋文帝事件恐怕都是存在的,只不过,把这两件事联系在一起的不是陈夫人,而是隋文帝的两个心腹,柳述和元岩。

        这个事情的大体轮廓可能是这样的。仁寿四年(604)七月十三日,宰相杨素给太子杨广回密信,讨论隋文帝死后的安排问题,不料密信却被误投给隋文帝本人,引起隋文帝极大反感,肯定是怒形于色。当时,柳述和元岩以心腹的身份陪在隋文帝身边,他们本身都是反对太子杨广,同情废太子杨勇的人,一看到老皇帝对太子杨广和宰相杨素表示不满,忽然感觉这件事可以利用。

        怎么利用?最好的方式就是趁着隋文帝糊涂烦恼,矫诏召废太子杨勇入宫!可能有读者会觉得,这冒的风险也太大了吧?有一个成语叫利令智昏。柳述和元岩都属于隋文帝晚年提拔的少年新锐,跟太子杨广和宰相杨素的关系并不好,如果太子即位,他们的权力肯定难以继续下去。如果能够矫诏成功,让已经废黜多时的杨勇重新接班,他们可就是佐命大臣了。这种心态跟当年北周宣帝病危的时候刘昉和郑译矫诏让杨坚辅政是一个道理,都是在为自己打算。既然成败对比如此明显,两个人也就愿意冒一次险,于是就操控了基本处于弥留之际的隋文帝,矫诏起草敕书,打算让废太子杨勇入宫。

        但是,他们的密谋还没有实现,就被杨素知道了。这对杨素来说也是事关生死的大事,所以杨素马上禀报太子杨广,迅速采取措施,把柳述、元岩二人抓了起来,顺便把隋文帝也软禁起来了。

        问题是,软禁隋文帝之后,杨广是否会让人把他毒死或者打死?我认为这种可能性不大。因为根本不值得。隋文帝在三天之前已经和大臣诀别,这就意味着他本来已经来日无多,现在,只要把他看住,不让别人操纵他就可以了,反正他也活不了一两天。在这种情况下,杨广还有什么必要杀他,然后再去背负弑父弑君的千古骂名呢?

        既然如此,为什么隋文帝当晚就死了呢?这恐怕是一系列事情连气带吓的结果。所谓气,当然是指密信事件;所谓吓,则是指杨广派兵软禁他。隋文帝本来就已经处于弥留之际了,就算没有这些变故,也未必能活过十三日,何况又经过这么一番折腾,当然会死得更快了。

        分析到这一步,终于要得出结论了,隋文帝到底是怎么死的?大概率的情形,是介乎正常死亡和非正常死亡之间。

        所谓正常死亡,是指他并没有真正遭到外力的侵害,既没被投毒,也没被打死。所谓非正常,则是指七月十三日的一系列事件,也确实对他的精神构成了重大打击,从而加速了他的死亡。

        这样看来,历史上所谓的隋炀帝弑父其实并不完全正确,杨广真正做的只是用软暴力加速了隋文帝的死亡而已。如果他以后干得好,人们很可能会慢慢忘掉这件事,只可惜杨广后来亡了国,人们也就开始把各种各样的帽子都扣到了他的头上,在这种背景下,所谓淫母弑父的说法也就纷纷出笼,直到最后被写进史书中。

        就这样,一代英主隋文帝在这种半昏、半明,半自然、半被迫的状态下走完了自己的人生。在他身后,留下了一个统一强大的隋帝国,这是他无上的功业。但是,从隋文帝临死前惊心动魄的宫廷斗争也可以看出,他也留下了一个矛盾重重,并不怎么稳定的政治局面。事实上,就在隋文帝死后不久,太子杨勇全家被杀,兰陵公主和柳述也都死于非命。这些动荡不安、血腥暴力乃至骨肉相残又给隋文帝的统治蒙上了一层阴影。

        那么,到底应该怎样评价隋文帝波澜壮阔的一生?
请记住本书首发域名:966xs.com。966小说手机版阅读网址:wap.966xs.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