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迎书友访问966小说
首页《明末农民战争史》txt第一节 大顺军攻克北京

第一节 大顺军攻克北京

        三月十五日,大顺军进抵居庸关,唐通和监军太监杜之秩投降,号称天险的京师“北门锁钥”,便在大顺军面前敞开了。

        大顺军的逼近京师,给明廷蒙上一片阴沉的气氛,朱由检和他的大臣们陷入了束手无策的境地。三月十六日,大臣们在朝房商讨对策,一个个“但相顾不发一论”。同一天,朱由检故作镇定,按照常例召对考选诸臣,以抵御满洲贵族军队和农民起义军以及筹措兵饷为题,挨次奏对。在厄运临头的时候,他做这种毫无实际意义的官样文章,只不过是借以安定人心。然而,就连他本人内心的恐惧也无法掩饰了。据时人刘尚友记载,朱由检在听取诸臣奏对时已经心不在焉:“上或凭几而听之,或左右顾而哂之,或斟茶,或磨墨,皆亲手自为之。如忽忽无绪然,非平时庄涖景象也。”“闻是日帝笑语颇失恒度。”奏对还没有结束,内官使忽然递进一件密封文书。朱由检一看,立刻面无人色,皇遽退入后宫。参加奏对的臣工们面面相觑,不知道是怎么回事,出来后一打听才知道是报告昌平失守,起义军即将兵临城下了

        就在这天的傍晚,大顺军先头部队到达京师北面的土城(即元大都北面城墙遗址)。十七日,义军进抵北京城下,开始攻城。京师里立即象开了锅一样乱作一团,“人人惶急,莫知所措。士大夫相见,唯唯否否,或曰无害,或曰奈何?惟议巡街闭门,无一胜算也。”有的官僚心怀侥幸,“犹谓城坚势重,外有大帅足倚,围三月未伤也。故城中多务积煤米,余无所问。”崇祯皇帝则“仰天长号,绕殿环走,拊胸顿足,叹息通宵,大呼:‘内外诸臣误我,误我!’仓皇召对,人人战栗无策,噤不发声。”守城的重任完全落到了宦官手里,被驱赶上城守垛的士兵平时既无训练,临事又缺粮饷,“守垛之兵,饥不得食。或母或子,携粥至城下狂呼,不知守之所在。一日再食者十无一二。”襄城伯李国祯所统京兵三大营屯扎于城外,大顺军一到立即全部投降,火炮等器械转手之间便成了义军攻城的利器。

        大顺军围攻北京的时候,李自成在昌平、北京之间的沙河巩华城设下临时总部,由大将刘宗敏担任前线总指挥,攻取北京。为了尽量减少攻城时人民生命财产的损失以及日后进兵中的阻力,李自成等义军领导人认为,争取朱由检投降是比较理想的。于是,派了在宣府投降过来的太监杜勋等人进入城内,敦促朱由检看情形势,及早投降。关于这次谈判的情况,史籍中言人人殊。根据原始材料来考查,可以大致确定谈判的经过如下:杜勋到城下后,由于当时的城守掌握在太监之手,没有遇到什么阻拦就被城守太监曹化淳、王德化等用绳索吊到城上。杜勋说明了来意,指出大顺军兵势浩大,明廷根本无力抵敌,转达了义军领袖要求朱由检“逊位”的意见。朱由检自知已成瓮中之鳌,除了接受起义农民的条件之外只有死路一条。这时,他处于贪生之念与博个“国君死社稷”的“美名”之间的矛盾之中。长期君临一切的至高无上的地位和极端的爱面子,阻碍了他接受杜勋转达的要求,而一口拒绝就无异于宣判自己的死刑。在这种两难之中,他指使亲信太监同杜勋继续谈判,希望通过讨价还价争取到一个比较可以接受的条件,或许还希望拖延谈判,等待各地勤王官军的到来。谈判一直延至十八日晚,即义军攻克北京的前夕。史料记载说,十八日晚,明兵部尚书张缙彦巡视城头,走到正阳门附近,见“其处之城上有酒筵,上坐者一人,旁坐者皆内官。则数人见缙彦起。缙彦问何人?内官曰:城下都督爷。缙彦惊问何以得上?内官出一纸,草纸也,其上墨写‘再与他谈’四字,帝之御书。缙彦默然。”清朝初年,张缙彦任职浙江布政司时,“有问以巡城事,无异词,惟帝之御书草纸谓是硃写非墨写。”

        朱由检的拖延不决,超过了起义农民的忍耐限度,大顺军开始了大规模的攻城,崇祯年间满洲贵族军队几次攻到京师附近,明王朝都是依靠各地勤王兵才守住京师的,这次却没有任何勤王兵参加守城,京营兵的腐败已经到了不堪一击的程度。朱由检欲战不能,欲和不愿,只有坐待灭亡。三月十八日夜间,大顺军将士爬城而入,占领了外城。朱由检感到火烧眉毛了,他“徘徊殿廷,忧懑计无所出。”内官张殷忽然跑上前来说道:“皇爷不须忧愁,奴辈有策在此。”朱由检忙问何策?答道:“贼若果然入城,直须投降便无事矣。”朱由检大怒,一剑把张殷砍死。直到这时,他还妄图突围逃命。他先要皇亲国戚巩永固、刘文炳等召集家丁护驾,得到的答覆却是人心已散,无法可想。他仍不死心,自己手持三眼枪带着一批内官象没头苍蝇似的向齐化(朝阳)、安定等门乱窜,但却碰壁而回。最后,他领着太监王承恩爬到煤山(今景山)顶上四处瞭望,看到城外烽火连天,已经插翅难逃了,才下了狠心上吊自尽。临死之前,他逼使皇后周氏自缢,对长女乐安公主朱徽娖怒喝一声“为何生我家?”挥剑砍去,朱徽娖举手遮挡,被砍断右臂,昏倒在地;又杀死幼女昭仁公主。他还念念不忘要同起义农民斗争下去,把太子、永王、定王叫来,让他们换上平民衣装,嘱咐道:“汝今日为太子,明日为平人,在乱离中匿形迹,藏姓名,见年老者呼之以翁,年少者呼之以伯叔。万一得全,报父母仇,无忘吾今日戒也。”说罢,派太监领去躲藏。朱由检的最后一道谕旨,是发给成国公朱纯臣的,命他总督内外诸军,且托以东宫。这道谕旨送到内阁还未及发出,就被大顺军缴获了。

        三月十八日深夜,外廷大小官僚们还在梦中,宫内已经乱成一团。皇帝不知去向,皇家的变乱又是那样怵目惊心,宫女和太监们纷纷夺门而逃,络绎道路,在一片惊惶骇乱的景象当中,紫禁城迎来了黎明。

        一六四四年旧历三月十九日,大顺农民军占领了北京,宣告了明王朝反动统治的覆亡。这天上午,大顺军迈着胜利的步伐由外城通过正阳门、崇文门、宣武门进入北京内城。史籍载,“刘宗敏整军入,军容甚肃。”大顺军纪律严明,进城后迅速地建立起革命秩序,有效地维护了社会治安。北京城里的居民热烈欢迎农民军,皆在门口设立香案,大书“大顺永昌皇帝万岁,万万岁”,有的人在帽子上也贴上“顺民”字样,“往来奔走如故”。

        李自成在得到京师已经攻克的捷报后,从巩华城来到北京,于中午时分由德胜门入城。

        在刘宗敏、牛金星、宋献策等文武大员的陪同下,李自成这个当年的驿站马夫,骑着高头大马来到了象征着封建帝国权威所在的皇城。立马承天门下,李自成抚今追昔,感慨万千。忽然,他拿起弓来,搭上一支箭,照着承天门的门扁上射了过去。“奉天承运”的朱明王朝垮台了。

        李自成等进宫时,明太子朱慈烺“跪迎于门左,遂仆地。”李自成叫人把他扶起来。接着又搜获了永王朱慈炯、定王朱慈焕。兄弟三人身“穿民间破衣,帽上亦贴顺民二字。”李自成命人给他们换下破衣服,吩咐他们不必害怕,“今日即同我子,不失富贵。”随即将明太子和二王交刘宗敏营内看管。不久,李自成封明太子为宋王,定王为安定公,永王也改封公爵。这在当时只是一种策略性的举动,目的是招徕原为明王朝效劳的文武官员。自成在官内看到被朱由检砍伤的袁妃和长公主,也为之叹息,“令扶去本宫,各调理之。”

        当时的头等大事是要查明崇祯皇帝的下落。宫中既找不到朱由检的踪迹,内官和宫女也说不清去向。尚玺卿黎志陞说:“此必匿民间,非重赏严诛不可得。今日大事,不可忽也。”于是,一面“令诸将南追”,一面出牌大书曰:“主上救民水火,克破京城。其崇祯逃出紫金城外,有能出首者赏黄金一千两;隐匿者诛其全家。”过了两天,有个内官在煤山发现了朱由检所骑的马,才寻踪找到了朱由检的尸体。吊死皇帝的衣袖上写着“因失江山,无面目见祖宗,不敢终于正寝。”又一行云:“百官俱赴东宫行在”,说明这个反动头子,直到葬身于农民革命的烈火中时,还寄希望于太子和百官同起义农民继续对抗下去。大顺政权把朱由检和周后的尸体移出宫禁,停在东华门外示众。那些不久前还在朝廷上争权固宠的明朝官僚们,这时皆树倒猢狲散,有的钻头觅缝,希冀改换门庭;有的藏头露尾,避之唯恐不及。总之,已没有多少人再去理会这具政治僵尸了。四月初,由大顺政权派员将崇祯帝、后葬入昌平县田贵妃墓
请记住本书首发域名:966xs.com。966小说手机版阅读网址:wap.966xs.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