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迎书友访问966小说
首页谋明天下笔趣阁4、相权之争,杨宪被杀

4、相权之争,杨宪被杀

        李善长回乡后,中书省一时没有了主事之人,丞相一职一时还真没有合适的人选。按才能,刘伯温最为合适,可当下淮西勋贵当道,即使刘伯温出任丞相一职也很难有所作为。朱元璋知道处理起这些勋贵来,手段和方法一定要得当,绝不可一步到位,急于求成。汪广洋是高邮人,虽然说和这些淮西人走得不近,但也算半个淮西人。让其出任左丞相,这些淮西人应该不会反对。另外让杨宪出任右丞相,他上台可以牵制一下淮西人,让这些淮西人不至于太过分。

        这时刘伯温虽遭遣,但仍住在京城内。朱元璋很敬服刘伯温对人事的判断,所以隔三差五仍密召刘伯温议事。

        “伯温,你看咱这样安排如何啊?”一日,朱元璋对刘伯温道出了他心目中丞相的人选。

        刘伯温闻听此言很是诧异,道:“皇上,记得微臣曾经说过此二人均不适合为相。”

        “伯温难道不明白乱中取胜的道理吗?现在朝廷最大的威胁是来自勋贵们,只有乱咱才能趁机打压。”朱元璋道。

        刘伯温听完,不禁打了个冷战。我们的这位皇上真是旷世奇才,办事手段也让人不寒而栗。只是可惜了汪广洋、杨宪二人,他们终将成为皇上和勋贵们斗争的牺牲品。他一时心中很是不忍,于是道:“皇上高见!只是汪广洋生性软弱,而杨宪则戾气太盛,只怕汪广洋难以驾驭杨宪。”

        “哈哈,这个伯温就请放心吧。我们不是想打压勋贵吗?杨宪会成为一根很好的棍子。汪广洋和杨宪同坐中书省,杨宪肯定独揽大权,这也是我的目的。杨宪掌权,淮西勋贵肯定没有好日子过。当然,如果让杨宪直接出任左丞,那些勋贵也不会同意,所以只好安排汪广洋出任左丞。”

        刘伯温听罢又是一惊,他不得不重新审视眼前的这个皇上:胆大心细,一切尽在掌握。看来,那些居功自傲的淮西勋贵好日子已没多久了。有这么一个雄才大略,但同时做事又无所不用其极的皇上,做臣子的真不知道是幸运还是不幸。

        洪武三年(1370年),朱元璋以汪广洋为中书左丞,主导政事。以杨宪为中书右丞,协助汪广洋。

        杨宪聪明,把这一切看得通透。刚上任就仗着皇上的宠信而显得咄咄逼人,处处都让别人觉得他才是中书省的主事。

        一日,礼部尚书崔亮到中书省办完事,出门刚好遇到杨宪。

        “崔大人,见了本堂怎么匆匆忙忙,连个招呼也不打啊?”杨宪一脸不高兴地问道。

        “原来是杨大人,实在抱歉。因有要事忙着赶回去,还请杨大人见谅。”崔亮赶快赔礼道。他知道这杨宪如今是皇上身边的红人,又爱找别人麻烦,自己得小心些。

        “原来是这样,来我中书省有什么事啊?”杨宪看到崔亮战战兢兢的样子很是开心。

        “哦,礼部此次提拔的人选拟定了,前来呈报给汪大人。”崔亮道。

        “崔大人,难道你不知道我们中书省的规矩吗?这种事情应该先报给我才对啊!我看了再交给汪大人审定,难道你不知道吗?”杨宪很是恼怒。杨宪心想,这事幸好被自己遇到了,礼部人选提拔怎么能不走我这关呢?于是,他问道:“那名单现在何处?”

        “杨大人,那名单已呈给汪大人过目了。”崔亮不解为什么名单要拿给杨宪看,按道理应该交汪大人才对的。

        “赶快到汪大人那儿取回来,告诉他本堂要看看。”杨宪命令道。

        这汪广洋也是聪明之人,明白自己坐在这个位子上该干什么。淮西勋贵自己得罪不起,皇上当然更得罪不起。我汪广洋什么别做就对了,杨宪那么爱干事,干脆就把中书省放手给他,这倒也遂了皇上的意。于是崔亮来取,汪广洋就把名单还给了他。

        杨宪看完名单后,大声叱喝起崔亮:“崔大人,你这名单拟得太草率了,幸好被我看到了。这要是交到皇上那儿,我们都得跟着倒霉。”说着顺手改了几个名字,递还给崔亮。

        崔亮接过一看,杨宪竟把名单上淮西籍的人全部换成了他的亲信。崔亮敢怒不敢言,只得说道:“杨大人果然高见,以后还请多多指教!”趁着杨宪大笑的时机,赶紧告辞离开。

        这件事过后,杨宪更加有恃无恐,也越发不把汪广洋放在眼里。汪广洋虽然不管什么事,但他毕竟还是左丞,杨宪有什么事也得报请汪广洋批准才能生效。杨宪觉得自己应该搬倒汪广洋取而代之。于是派人整天盯着汪广洋,等他犯错。

        说也奇怪,什么事情都让杨宪做了,汪广洋即使想犯错也没这机会。一连数日,盯梢汪广洋的人都没有结果。

        这一日,负责盯梢汪广洋的一个人忽然来报告杨宪,说汪广洋原来怕老婆。昨天母亲和夫人闹别扭,汪广洋竟然出言训斥了母亲。

        杨宪如获至宝,立马进宫禀报皇上。他明白皇上如今罢免汪广洋,需要的只是一个借口。

        “皇上,汪广洋竟然对母亲如此不孝。臣建议罢了他这个左丞,另选贤才。”禀告完汪广洋的罪过,杨宪又说道。

        朱元璋听闻,感觉很是好笑,心想,咱知道你杨宪想当左丞相,但你也想得太疯了吧。我是想罢了汪广洋的左丞相,他也当得也太窝囊了。也罢,是时候试探一下淮西人的反应了,也趁此让你杨宪满意。

        于是,汪广洋因不孝,刚当上左丞没几日就被皇上赶出中书省,流放他乡。洪武三年(1370年)七月,朱元璋任杨宪为左丞相,同时将淮西人胡惟庸调入中书省担任参知政事,以安抚淮西人。杨宪取得了相权之争的初步胜利。

        但正如刘伯温所言,杨宪此人有丞相的才能,但没有丞相的气度。

        李善长曾经罢黜过杨宪的哥哥杨希圣。李善长虽然告病还乡,可皇上并没有免去他的官职。现在杨宪独揽大权,决心搬倒李善长这个淮西勋贵的代表。

        杨宪多次向朱元璋说道:“皇上,臣以为李相国近年来年老体衰,已显疲态。况且中书省在他的领导下各部门相互推诿,效率低下。微臣以为他曾经为皇上立过不少大功,现在该退下来享享清福了。”

        朱元璋想起刘伯温的话,心道杨宪你果然锱铢必较。李善长可是淮西派代表,不可能凭你几句话就能罢了他的,恐怕动他得付出点代价才行,你这样咬着他不放只怕会丢了性命。

        这时李善长不在朝中,淮西派的代表变成了中书省参知政事胡惟庸。他听到杨宪向皇上进言欲罢李善长的消息后,立即去见李善长。

        “李相,杨宪进言明摆着是想自己做大。杨宪是刘伯温的好朋友,若杨宪为相,刘伯温自然大权在握,那么我们淮西人士就别想再出头了。”胡惟庸道。

        “惟庸,你不明白。当今皇上是一代圣君,做事自有其深意。丞相职位不可贪恋,即使杨宪不参我,我也不准备继续做这个丞相了。”李善长说道。

        “可我们怎么办呢?”胡惟庸焦急地问道。

        “我所眷顾的还是你最了解,就是我们那些淮西的子弟。有杨宪这个小人在,恐怕没他们的好日子。”李善长愤怒地说道,“我们得把他搬倒。为官这么多年,难道他就没得罪什么人?”

        “汪广洋!”二人几乎异口同声道。于是,一个计划在他们中间形成了。

        回京后,胡惟庸立马觐见皇上。他向皇上禀报道:“皇上,微臣得报杨宪派杀手在流放的路上欲杀死汪广洋,刑部已经证实。”

        皇上明白,什么证实啊,肯定是李善长的主意。于是急召李善长,问李善长道:“善长,你病还没好吧?以后中书省就不要去了,那边的事交给胡惟庸,你应该放心了。杨宪他太过分了,不杀难平民愤。”

        李善长明白,皇上准备以杨宪的死和胡惟庸为丞相来换自己的归隐,心中很是不安,只怕自己影响太大,皇上终归不会放过自己。他赶忙道:“皇上,微臣何德何能!请皇上恩准臣回老家过几年太平日子。”

        “你不是喜欢杭州吗?咱在杭州给你修座府第,你到那享享清福吧。”皇上想了想说道。

        “臣领旨谢恩。”李善长明白,皇上让他去杭州并不是回老家,这是派人监视他呢。

        洪武三年(1370年)七月,就在当上丞相的当月,杨宪被处死,成了派系以及君臣斗争的牺牲品。

        杨宪死后不久,李善长告老隐退。朱元璋迈出了与淮西勋贵斗争关键的第一步。
请记住本书首发域名:966xs.com。966小说手机版阅读网址:wap.966xs.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