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迎书友访问966小说
首页谋三国新区6、不拘一格

6、不拘一格

        建安十二年,袁绍死了,袁谭死了,袁尚死了,袁熙死了,袁氏家族的势力至此全部覆灭,曹操成为中国北方名副其实的霸主。当年九月,曹操从柳城班师回朝,途经碣石,策马上山,遥望渤海,意气风发,于是写下了《观沧海》:

        东临碣石,以观沧海。水何澹澹,山岛竦峙。树木丛生,百草丰茂。秋风萧瑟,洪波涌起。日月之行,若出其中;星汉灿烂,若出其里。幸甚至哉!歌以咏志。

        诵读这首诗,一种气壮山河、吞吐日月的雄浑气度就会扑面而来。由于诗作者在政治上的成就太过炫目,人们常常忽略了他在文学上的造诣,其实曹操对于中国文学的发展也作出了卓越的贡献。自汉武帝“罢黜百家,独尊儒术”以来,人们的思想受到束缚,文人提笔只会歌功颂德,既缺乏真性情,又没有独立的风格。曹操在诗中,直抒胸臆,慷慨陈词,一扫旧曲古辞的陈腔滥调,表现出爽朗刚健的清新风格,这种风格被后人称为“建安风骨”,曹操也当了一回引领建安文学的弄潮儿。

        文为心声,曹操的笔下之所以能够涌出如此深沉饱满、雄健有力的诗句,正因为他本人就是一个不拘一格、务实求真的人。

        曹操的务实在他的生活中处处有体现,首先他的婚姻就不随俗流,不拘虚名。曹操的第一任夫人丁夫人在长子曹昂死后,日日哭泣,责怪曹操,被曹操一气之下送回娘家,事后曹操后悔,就去接丁夫人,丁夫人却再不理睬曹操,曹操只好好言抚慰后离开。

        丁夫人走了,曹操就把他的妾卞氏扶了正。卞夫人出身倡家,以前是一个倡伎,此“倡伎”非“娼妓”,是卖艺不卖身的那种,不管怎么说,这种出身也够低微了。按照当时的门第观念,这样的女子是万万不能做正夫人的。但曹操根本不理会这一套,因为卞氏贤德明慧,为人非常好。

        据史料记载,卞夫人每次随军征行,遇到白发苍苍的高龄老者,总是会停下车来打个招呼,还会赐以绢帛,常常情不自禁泪流满面地说:“唉!只恨我的父母已不在人世了。”

        卞夫人的大儿子曹丕被立为曹操的继承人后,人们都来表示祝贺,开玩笑让卞夫人请客,卞夫人却非常冷静地回答说:“丕儿被立,只不过是因为他年长而已。作为母亲,我没有把孩子教坏,就已经心满意足了,又哪里敢居什么功啊!”面对这样的大喜事,还能够淡然谨慎地对待,不要说对于一个出身低微的女子,即便对于一个男子来说,也不是易事。曹操听到这件事,对卞夫人很是欣赏:“怒不变容,喜不失节,故是最为难。”

        对待家事,曹操能够不拘一格,讲求实际效果,处理政务的时候,曹操也秉承了同样的作风。曹操清楚,霸业是扬帆济远的船,人才则是船上的桨手,所以曹操曾于建安十五年、十九年和二十二年三下求贤令,公开向天下招纳人才。

        曹操招纳人才的标准更称得上特立独行、惊世骇俗。自古以来,人们都把“德行”、“名节”、“门第”作为选才标准,曹操却忽略这些,只提出一条——唯才是举。他要求各级官吏,不计微贱,不拘品行,不废偏短,把具有真才实学的人统统推荐上来。

        曹操的解释是“治平尚德行,有事赏功能”,就是说,天下太平的时候,可以把道德标准放在首位,然而动乱之秋是急需人才的时候,那么我们就要奖赏功劳和能力,把才干放在第一位。这就是不泥古法,不拘一格,在非常之时行非常之法。

        当然,曹操的“唯才是举”并不是排斥德行,而是“不得务虚名而处实祸”,不能为了一味追求德行,而忽略那些有真才实干的人。

        曹操当然喜欢德才兼备的人才,他手下的崔琰和毛玠就是这样的人。曹操每次谈起他们都肃然起敬,重用他们去做选拔官员的工作。

        看看对于德行上有瑕疵的人,曹操是什么态度呢?

        曹操有个老乡叫丁斐,字文侯,这个人喜欢占小便宜。曹操曾经分派他去管一群牛,结果他把家里的瘦牛牵出来,换成公家牛群里面的肥牛,后来这事被人检举了,丁斐就被罢了官。有一天曹操在路上碰见丁斐,就故意开玩笑说,文侯啊,你的官印上哪儿去了?丁斐知道曹操调侃他,也故意回答,我的官印我拿去换大饼了。曹操哈哈大笑,回过头来对身边的人说,毛玠多次要我重罚丁斐,我说算了吧,丁斐这个人对我来说,就像人家家里又会抓老鼠又爱偷东西吃的猫,即便小有损失,却能保护财物完整。曹操对待这种人的做法就是重用其才、不避小贪。

        郭嘉也是一个典型的例子。陈群常常当众指责郭嘉,郭嘉依然故我,从不悔改。曹操一边奖励陈群的清正,对陈群说,你这样做是正确的;一边又对郭嘉信任如故,既不处分郭嘉,也不指责郭嘉,更不要求郭嘉改变他的私人生活。

        曹操的这种行为不是和稀泥,也不是搞平衡。他明白,德行必须受到尊重和鼓励,否则小人就会横行,所以他表扬和肯定了陈群,认为陈群坚守道德底线,批评行为不检点的人的做法是对的。但是曹操又明白什么叫抓大放小,世上没有十全十美的人,既然每个人都有缺点有毛病,那么就不要求全责备了,尤其对待郭嘉这种非常之人,就要使用非常之法。曹操的态度就是,常规的该坚持还是要坚持,但也不要认死理,该实施权宜之计的时候还是要灵活处理一下。

        曹操在用人上着务实的精神,不仅不避小贪,不拘小节,也不计较前嫌。曾经有个叫刘雄鸣的蓝田人,年轻时住在覆车山下,以采药打猎为业,每天早晚出入云雾之中,却从不迷路,人们传说他能喷云吐雾。李傕、郭汜作乱时,很多人前去归附他,后来他去投曹操,曹操紧紧地拉着他的手说:“我刚进关中时,梦到一个神人,这神人就是你吧?”曹操对他以厚礼相待,还封他为将军,让他回去招揽部属。谁知刘雄鸣回去后,情况就变了,部属不肯投降曹操,还逼着他一起反曹,刘雄鸣无奈,只好从了部署,聚集了几千人,守在武关道口。曹操派夏侯渊去打他们,刘雄鸣败逃到汉中,后来曹操平定汉中,刘雄鸣无处可逃,只好又来投降曹操。曹操一见他,就上前拉着他的胡须说:“老贼,这回可把你捉住了!”曹操恢复了刘雄鸣的官职,把他调到渤海做事。

        从这些事情中,我们看到的是曹操的气魄和见识、务实和大气。鲁迅就曾经赞扬曹操说:“不忠不孝不要紧,只要有才便可以,这又是别人所不敢说的。”这种魄力和胸襟使天下人才一时尽归许都,曹操在世的时候,他的帐下共有谋士102人,人才阵容在三个国家中是最强大的。文臣武将齐心协力,各展神通,使曹操的战船乘风破浪,扬帆济远,在建安时期独领无限风骚,无人能出其右。

        不拘一格和务实其实是近义词,如果“格”代表的是没有生命力的规则的话,“务实”所摒弃的正是这些无谓的规则。曹操有着开拓进取、求真务实的精神,这种精神渗透在他生活的各个层面,从诗歌到生活,再到政治。

        “务实”的另一个含义是看见真相、承认真相。曹操不求全责备,是因为他洞察了人性的真相,知道光明和阴影总是如影随形,具有大智慧的人不会一边向往光明,一边回避阴影。

        接纳真相带来的结果就是心境上的平和博大。水至清则无鱼,人至察则无徒;峣峣者易折,皎皎者易污。成就大事的人必然是胸襟开阔的人。
请记住本书首发域名:966xs.com。966小说手机版阅读网址:wap.966xs.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