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迎书友访问966小说
首页谋三国最新版本10、曹丕称帝

10、曹丕称帝

        曹操匆匆忙忙地从战场上赶回去,确实有着他的苦衷。他毕竟不是朝廷名义上的一把手,自然无法避免朝廷内部敌对力量的捣乱。为了防备后方有人给他使绊子,曹操在前方打仗也打得不安心。

        尤其赤壁之战后,当大家发现曹操也有失败的时候,一些敌对力量就纷纷冒头,甚至有人骂他,“托名汉相,实为汉贼”。公元218年,曹操被封为魏王,权力极大,是实际上的一把手,无论是代汉自立,还是篡夺帝位,对曹操来说都不是那么困难的事情,但曹操终其一生都没有当皇帝。曹操自己给出的解释是,“施于有政,是亦为政”,只要对政治产生影响就行,不一定非得要一个执政的名分,又说“若天命在吾,吾为周文王”,如果天命在我们曹家,那我就做个周文王吧。周文王的儿子周武王后来推翻了殷王朝,曹操的言外之意很明显了。

        这样一来,曹操的王位分量就愈重了,谁成为王位的接班人,竞争愈加白热化。曹操的长子曹昂在与张绣打仗的时候战死,最喜欢的儿子曹冲在13岁的时候得病死了,剩下来有希望接班的人选就是曹彰、曹植和曹丕。其中曹彰志不在从政,更喜欢扬刀跃马,做一名将帅,所以他也可以被排除了,嫡位的竞争事实上就在曹植和曹丕之间展开。

        曹植从小就很聪明,10岁的时候,就能够出言成诗,下笔成章,很得曹操喜爱。曹操曾经认为曹植在几个儿子中“最能定大事”,几次想要立他为太子。

        相比之下,一开始,曹丕在曹操心目中的印象就没有曹植好。曹丕和曹植的性格区别很大,曹植“任性而行,不自雕励”,曹丕“御之以术,矫情自饰”。曹植是性情中人,率性而为,是感性者;而曹丕工于心计,克制自我,是理性者。感性者随心所欲,理性者步步为营,前者就不如后者善于积累自己的优势。所以,在两个人的博弈中,曹操心中的砝码就由偏向曹植,慢慢改为偏向曹丕。

        曹丕有着自己的优势,他是嫡长子,在中国古代,嫡长子继承王位是约定俗成的事情,不按这个规矩办事的,大多下场都比较糟糕。曹操曾为选继承人的事向文武百官征求意见,大家都说,最好还是按照老规矩来。贾诩的回答就更有趣了,曹操问贾诩,这两个儿子,立谁合适呢?贾诩不直接回答,装模作样地在那儿想事。曹操就问,你想什么呢?贾诩回答,我在想袁绍和刘表的事。袁绍和刘表都曾经因为立幼子为接班人,导致儿子们纷争不休,政权削弱,走向失败。曹操一听,就明白他的意思了。

        前面我们说过,曹植非常有才,曹丕虽然比不上他,但也不弱,曹丕和曹操、曹植一起被称为建安“三曹”。曹丕是中国写七言诗的第一人,此外他还写了《典论·论文》,是为中国文学史作出过贡献的文艺理论家。

        除了文才之外,曹丕的武功也很厉害。曹丕有一天和将军邓展讨论剑术,讲得头头是道,邓展就说,你嘴上功夫这么厉害,实际怎么样呀?曹丕说,那我们比画比画,就取了两根甘蔗,丢给邓展一根,自己拿一根。两人比画起来,没几下,曹丕就把邓展打倒了。所以说,曹丕能文能武,曹植只能文,不能武。

        当然,仅仅具备这些砝码,还不足以让曹操偏向于他。曹丕还有王牌,他有高人在背后指点。在夺嫡之争的过程中,曹丕和曹植的身后都有自己的智囊团,曹丕这边主要是吴质,曹植这边主要是杨修。

        吴质为曹丕设定了两个基本原则,其一是输诚,其二是设疑,就是你要向你父王表达诚意,同时,还要让你父王怀疑曹植他们。而杨修呢,他为曹植定没定什么方针我们不得而知,但以杨修耍聪明成瘾的特点来看,他的王牌一定还是聪明二字。一个是诚意,一个是聪明,一个是道,一个是术,来看看这二者的角逐孰胜孰败。

        有一回曹操带兵远征,大家都送到城门外。在城门外,就有一个简单的告别仪式。曹植有备而来,拿出一篇专门写给父亲的文采飞扬、歌功颂德的文章朗朗念了起来。念完之后,大家都叹服,好文章,不愧出自才子手笔。

        曹操听了也很高兴,曹植自然也暗暗得意。唯一不安的是曹丕,大家都等着曹丕也来个诗歌朗诵什么的,可曹丕什么节目也没准备啊,呆住了。这时,吴质就在他耳边轻轻地说:“王当行,流涕可也。”父王马上就要远行了,你作为儿子不是舍不得吗?那你哭就够了。曹丕一下子醒悟了,马上就倒在地上号啕大哭,涕泪横流,这一哭哭得天地也同悲,哭得曹操也心酸,哭得众人都感动,大家都不由自主地在那里稀里哗啦地流起眼泪来。

        眼泪流完后,大家的感情都受到了一次透彻的洗礼,曹植的华丽文字早被忘到九霄云外了。世上最能打动人心的东西是最朴素的东西,华丽的文章怎么比得过真挚的感情呢?相比之下,曹植倒有作秀之嫌,不知道他到底是舍不得父亲,还是借机炫耀文才。在诚意和聪明的交锋中,胜败就很分明了。

        那么,杨修又是怎么辅佐曹植的呢?前面我们讲过,杨修喜欢耍小聪明,他喜欢揣度曹操的意思,估摸曹操会问曹植什么问题,事先把标准答案写好。可有一回,没有掌握好节奏,问题刚下来,答案就马上交出去了。曹操知道自己的儿子,即便聪明,也不至于聪明如此。于是去查,发现曹植作弊,就讨厌了他。

        吴质是曹丕的智囊,两人自然隔三差五要凑到一起嘀嘀咕咕,但曹操禁止自己的儿子和官员来往,害怕结党营私,所以吴质不敢光明正大地到曹丕家里。曹丕就弄了一个竹笼子,把他藏在里面,装在车子里运到自己府上。这事被杨修发现了,杨修马上就去报告了曹操,曹丕也知道了这事,就和吴质商量怎么应付,吴质就如此这般给他出了个主意。

        过了几天,曹丕的府里又运来了一个竹笼子,杨修马上不失时机地向曹操报告,曹操就派人去查。结果打开笼子一看,里面没有人,装的是一笼绸布。曹操就转而怀疑曹植,你这不是诬告人家嘛?这一回合,曹植又丢一分。

        连输几局,在曹操心中的天平上,曹丕这边渐渐上升,曹植这边渐渐下降。这个关键时刻,有人又为曹丕增加了一个砝码,这人就是贾诩。曹丕向贾诩请教,如何行为得当,贾诩说:“愿将军恢崇德度,躬素士之业,朝夕孜孜,不违子道,如此而已。”就是说,希望将军你弘扬道德,提升修养,履行一个士人的本分,勤勤恳恳,孜孜不倦,不要违背为人子的孝道,也就够了。

        很简单,你什么都不需要做,只需要做好你自己。这就是大音希声,大象无形。最大的谋略是磨砺为人的修养,不要谋略。对于任何人来说,感情都比聪明更加重要,曹操也不例外。在吴质和贾诩的帮助下,曹丕一点一点地赢得了父王的心,最终如愿以偿获得接班人的地位。

        公元220年,曹操病亡,曹丕即位为魏王。同年十月,汉献帝被迫让位,曹丕称帝,是为魏文帝。至此,延续196年的东汉王朝实亡名也亡。曹丕封刘协为山阳公,允许他使用天子礼仪,又追尊曹操为武皇帝,庙号太祖。在政治方面,曹丕恢复了“九品中正制”,官职世袭,一改曹操“唯才是举”的政策;在经济方面,继续实行屯田制,重视水利建设,魏国实力进一步增强。

        “做人”这两个字看起来简单,却是所有成功的根本。三国时代的英雄豪杰,无一例外都是做人成功的人。无论是做官、做学问,还是做生意,归根结底的一条就是做人。只要守住自己的本分,好好地做人,不需要玩弄花招,不需要耍小聪明,自然能赢得自己想要的东西。这是没有谋略的谋略,却是最大的谋略。
请记住本书首发域名:966xs.com。966小说手机版阅读网址:wap.966xs.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