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迎书友访问966小说
首页你听懂了没辨才:教育的起点

辨才:教育的起点

        姚明退役是这两天媒体的头条新闻,是人们茶前饭后的热门话题。我不太喜欢看姚明打球,因为我性子太急,看他移动时总觉得有点笨手笨脚,但对他取得的成就仍然十分激赏。作为一个中国人,既为他感到骄傲,也对他深表感激:要不是出了个姚明,山姆大叔还以为中国人都是从中小人国里长出来的;要不是出了个姚明,山姆大叔还以为中国人只会证明勾股定理。篮球这种体育活动就是为姚明准备的,姚明也是为了打篮球而出生的,这才叫各得其所。试想一下,如果父母从小叫他去学国际象棋,他不仅身高的优势发挥不出来,优势反而成了他的劣势——两米多高的人要弯腰到与一米多高的人平齐,而且一弯腰就是几个小时,一局棋还未走完,人可能就昏过去了。

        从姚明我又想到了李娜,这是一对时下最火的男女明星。李娜那强壮的胸肌与臂肌,那粗壮的胳膊与大腿,那突出饱满的臀部与力量强大的腰部,那奔跑的速度和罕见的爆发力,以及那良好的身体协调性,是上帝特地为中国造出来打网球的,上帝要多仁慈有多仁慈,他不想让欧美人自大自满,还以为亚洲人在网球场上永远也进不了前四名。不过,要是按她父亲先前为她选择的羽毛球项目来培养,李娜肯定会辜负上帝的期望,错用了上帝赋予她的才华,肯定不会有今天这样的成就。据李娜网球的启蒙教练夏溪瑶回忆说:“李娜开始选择的是羽毛球运动,但她的羽毛球教练林书慧见到她在训练场上打球的风格和勇猛的作风,就认为她是一个十分难得的网球运动人才。”林书慧不只是小孩的体育教练,也是个天才的教育家,是李娜的再生父母,是她为李娜指明了发展方向,是她把李娜引到适合于她的人生道路上来。羽坛离开了李娜,中国还有许多羽毛球高手;网坛要是离开了李娜,中国离红土地冠军可能还要等待好多年。

        姚明和李娜这两个时代的幸运儿,多亏是出生在体育世家,多亏是生长在大都市,他们才能成功上演人生的喜剧。我国很多农村和小城镇的孩子则没有他们这么幸运,这些小孩就像陆游笔下生长于“驿外断桥边”的梅花,只能无奈地“寂寞开无主”,不管如何清香,不管如何高洁,照样无人发现,无人赏识。有些孩子本来禀有独特才华,可是他们的父母和老师都不能识宝,最后,天才被当作了蠢材。我家乡那个山村里,有一位叫尹贵民的老兄,他特别喜欢也特别擅长讲“笑话”,每次他讲笑话总是让我笑得肚子疼。他的举手投足无不滑稽,他的语言又极富幽默感。在我印象中,他的喜剧天才绝对超过赵本山、周立波之辈。赵本山的小品虽然很有幽默感,但都是别人事先帮他写好了台词,然后他再出色演绎脚本;周立波在台上表演时,更是时时离不开脚本,他的海派清口其实就是在朗诵和表演事先写好的台词。赵、周二人都算不上脱口秀,而我的这位老乡每次都是脱口而出,舌灿莲花,而且他的幽默都是冷幽默,听众当场笑得前仰后合,过后又能回味无穷。你要是听过他讲“笑话”,再听赵本山的小品,再听周立波的海派清口,你肯定想哭;不,你要是听过他讲“笑话”,你肯定不想再见到赵本山、周立波之辈了。可是,他身体比较瘦弱,砍柴、挑担、犁田样样不行,他讲的“笑话”引得村民大笑,他的笨手笨脚又使村民冷笑。大伙笑他“只会耍嘴皮”,可怜的乡亲从来就没有觉得“会耍嘴皮”是一种才华,而且还是一种难得的才华。当时即使让大家笑破了肚皮,也不能收人家一分钱。他在农村一分钱也没有,只能呼吸到清新的空气,找不到半个老婆——他终生光棍。前天听说他已经告别了人世,他留给世人的是笑声,世人回馈给他的是眼泪。

        像这样的悲剧,在神州大地上可能天天都在上演,这个被埋没的喜剧天才绝对不会是个孤例。

        从这三个人的悲喜命运,我发现教育的起点就是辨才——辨识不同人才的特点,识别不同人才的价值。我们常说“因材施教”,可是,不能辨才识才就不可能“因材”,这就像大家常说的“因势利导”一样,要是不能认清形势怎么可能利用形势呢?“辨别人才”是“因材施教”的前提。没有辨才识才这道功夫,后面的教育很可能是南辕北辙,培养人才变成了摧残人才——如果让姚明去学国际象棋,他肯定要跳楼;如果让李娜去学跳芭蕾舞,她也许会上吊;要是让我这种嗓子比老公鸭哭声还难听的人去学声乐,我宁可在墙上撞死。

        中央电视台有个收视率很高的栏目——,教人们如何鉴别那些发了霉、上了锈的老古董。中国人现在想钱想疯了,这个节目也看疯了。大家知道,鉴别古董需要专业知识,否则,你就可能错将赝品当正品,误把贱货当珍奇。

        这个世界上最大的宝贝就是人才,鉴别古董不易,识别人才更难。可是,许多人都不敢涉足古董收藏,但大多数人都觉得自己是个识才的伯乐,为此,父亲节那天,我写了一篇博文《不能让父亲“无证上岗”》。人们总是以为只要一生下小孩,自己天生就能做父亲母亲,其实,社会上不合格的教师固然不少,但每个家庭里不合格的父母更多。很多父母一生都不“认识”自己的孩子,遇上这样的父母真是不幸。

        白居易曾在《放言五首》之三中说:“试玉要烧三日满,辨材须待七年期。”可见辨才是多么困难,所以古人常常叹息说:“音实难知,知实难逢;逢其知音,千载其一乎!”天才与知音往往是千载一遇。天才遍地都是,知音古今所稀。那么,辨才需要具备哪些条件呢?

        辨识人才首先需要专业素养,我们必须具备教育学、心理学、生理学、社会学的知识,这样才能清楚地认识孩子生理上的长处和短处,了解孩子心理上的优点和缺点,然后才能发挥其特长,弥补其不足,肯定其优点,纠正其缺点。

        辨识人才还要有开阔的视野和宽广的知识面。世上有千行百业,人才更是千奇百怪,古人就曾慨叹“才难然乎,性各异禀”。要尽可能多地了解社会上有哪些专业,了解哪些专业需要什么样的人才,还要了解什么样的才华具有广阔的前景。如果一个人只知道自己所从事的专业,对其他专业知之甚少,那么遇上与自己才能不一样的人,他不仅不能认识到这种才能有什么用处,甚至根本就认识不到这是“才能”。在识别人才这个问题上,“只知其一,便一无所知”。如果知识面非常狭窄,同样也不能识别人才,因为他不知道从事什么样的创造性工作,需要什么样的才华。“操千曲而后晓声,观千剑而后识器”,要做发现人才和辨识人才的伯乐,需要的不是“专”而是“博”,也就是要有广博的知识结构,要有“宽广的知识面”,包括书本知识和社会知识。识别人才的教育家,不一定是某个领域的专家,最好是一个什么都懂一点的“杂家”,既知识杂博,又世事洞明,具备这些能力的人才会“看出”:什么人有什么才,什么才有什么用。

        辨识人才还要有敏锐的眼光和过人的眼力。俗话说,“三岁知老”,要能在风起于青萍之末,孩子尚在襁褓之中的时候,从孩子一个搞笑的动作,一个独特的眼神,一句俏皮的言谈,就能判断这个孩子的长处,从这些细枝末节中,捕捉到这个孩子所有而别的孩子所无的东西。有的孩子才华外露,聪颖早慧,有的孩子为人木讷,可能大器晚成。那些才华外露的孩子很容易得到人们的赏识,到处看到的是笑脸,到处听到的是恭维,而那些木讷的孩子,很可能被歧视和埋没。其实,很多孩子讷于口而敏于思,拙于行而巧于心,木讷笨拙其表,而聪慧敏捷其心,这就特别需要父母和老师,能够由表而识里,由粗而辨精。敏捷的孩子性格上多外向,木讷的孩子性格往往比较内向,前者的才华容易被人承认,后者的才华则很难被人发现。社会上对内向和木讷的孩子有很多偏见,有些人把内向当成一种性格缺陷,认为他们将来在社会上“吃不开”,把为人木讷当成思维迟钝。事实上,外向和内向性格都能取得巨大成功,美国很多总统小时候就性格内向;如今机智幽默的李娜,几年前还是个又倔又犟的刺丫头。敏捷和木讷更是各有所长,敏捷者可以七步成诗,木讷者可以成就大业。因为敏捷的人耐不住性子,守不住寂寞;木讷者能够深思熟虑,思入微茫,见人之所不能见,言人之所未尝言,最后写出流传千古的伟大杰作。人类两个最伟大的科学家牛顿和爱因斯坦,为人都木讷内向。爱因斯坦到八九岁时才会说话,小学、初中都被视为弱智,高中毕业典礼结束后,他父亲向学校教导主任咨询小爱因斯坦将来选择什么专业时,这位教导主任轻蔑地说:“你儿子选择什么专业都一样,因为他什么专业都学不好。”多亏爱因斯坦有好父亲好母亲,他们用自己的爱心、信心和细心,敏锐地发现这个看起来木头木脑的儿子是个天才,精心地呵护着这个饱受社会歧视的天才,并最终让这个奇特的天才成为大才。

        辨识人才还要有宽广的胸怀和丰富的审美趣味。聪明的孩子往往行为怪异,举止叛逆,如果对这样的孩子不能宽容和接纳,天天咒骂他、讨厌他,就可能把“好苗”当成了“坏坯”,把天才当成了蠢材。如果父母或教师趣味过于单一,对很多“另类”孩子的气质、言谈、举止没有办法欣赏,就可能将美当成丑,将好视为恶。

        社会上许多家长由于不善于辨识自己儿女的才华,今天看到郎朗弹钢琴成功了,就叫小孩去学弹琴,明天看到李娜打网球受人羡慕,马上又叫小孩学打网球。在教育孩子上,一直就是跟风走,自己弄得精疲力竭,孩子也被整得痛苦不堪。先要细心地发现自己小孩的所长和所短,然后再选择他的发展方向。

        我们的政府一直只是口头上重视教育,长期以来对教育的投入太少,不重视基础教育,不重视高等教育,尤其不重视学前教育。我们的幼儿园,我们的中小学,不是在发现人才,不是在培养人才,而是在摧残人才,在毁灭天才。小孩从幼儿园开始就磨平他们的个性,让他们统一步调、统一口径、统一思想、统一行动,最后千人一面,千口一腔,就像我们的城市和街道,东南西北都没有什么差别。说到这里我想起了和尚的一句口头禅:罪过!

        明初朱权在《太和正音谱》中说:“人皆为可上可下之才。”只要我们有辨才识才的眼光,每一个小孩都是天才,每一个小孩都可能成为国家未来的栋梁。

        这个世界上,没有不能成器的儿女,只有已不成器的父母;每所学校里,没有不可教的学,只有不会教的老师。

        天下的父母,学校的教师,我们一起来学会辨才、识才和护才吧!因为民族的未来,人类的未来,就在我们眼里,就在我们手中。
请记住本书首发域名:966xs.com。966小说手机版阅读网址:wap.966xs.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