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迎书友访问966小说
首页千年一叹康熙王朝音乐第二十九节

第二十九节

        “疑人不用,大王是不用我了……”

        泪水顺着周公清癯的面颊流了下来……

        成王亲政后,在周公、召公等的辅佐下,勤俭持政、努力耕作,使国家逐渐富强了起来,成王也得到了百姓赞扬。

        正是:

        这一天,天空晴朗,阳光灿烂,早饭后,成王和毕公、散宜生等人出城微服私访,大将军太颠微服暗跟护驾,他们一行穿着普通便服,骑着马儿来到了郊外。

        大路上,运粮的马车和挑粮的人,往来穿梭着,他们哼着小调,脸上挂着笑容,不时停足在路边,用毛巾擦脸上的汗水。

        田里,农人们正在挥镰收割,欢乐的歌声阵阵传来,成王下了马,走到田间,微风吹来,金黄的稻浪翻了起来。成王扶起了一把被压得低垂的谷穗,看着饱满的颗粒,面露喜色。

        不远处,树荫下,几个农人正在吃家里送来的午饭。成王他们便走了过去。一位老农见他们是城里来的人,便从饭篮子里拿出几个小饼请成王他们吃。成王笑着接了一块饼闻了闻说:“好香啊!”便咬了两口嚼着说道:

        “大爷,今年是个好年成啊!”

        老农笑道:“是啊,托周公的福啊,今年可不,又是一个好年成了。春天时候,周公给我们送来了好稻种,现在又颁布告示,减轻税赋,我们农民真感激他呀。”

        另一个老农也接着说:

        “是啊,是啊,要不是周公亲自给我们送来了耕牛,那也不会有这么好的收成啊!我们真不知道该怎样感激他啊!”

        成王听了口里“噢,噢”地应着,心里却暗暗吃惊,心想周公在臣民中的威望确实高过自己,毕公、散宜生他们的忧虑并非没有道理。于是禁不住皱起了眉头。

        毕公见状忙说:“周公是好,可大王更体恤民众,只是肩负着一国之重任,很难抽身出城,最近颂布的减税告谕便是大王下的旨令。”

        众农人听了忙说:“那是,那是,我王不愧年轻英主。”

        成王闻言,没有回答什么,只说了一声:“好,大家请吃饭吧,我们那边走走。”

        回宫的路上,成王闷闷不乐,老农赞扬周公的话一直响在他的耳边。

        这日成王升殿早朝,文武百官毕列于两侧,礼乐奏过后,周公出班奏道:

        “启禀大王,今年周原天下太平,五谷丰登。百姓丰收后,皆打算修整一下自家屋宅。所以,为减轻徭役,臣奏请大王暂缓修建显庆殿,明年秋收后再动工不迟。”

        成王听了,说道:

        “暂缓修建显庆殿,我也有此旨意,昨已和毕公等商议决定了;至于减轻民役的告谕,也已拟好,即将公布,丞相不必多虑。”

        周公忙说:“是。此旨意甚好,百姓必定欢迎。”

        成王又说:“丞相还有何指教吗?”

        周公闻言一震,略顿后答道:“卑臣不敢,卑臣如言有不当之处,还望我王赐教。”言毕行礼退回原处。

        众臣见状都不再言语,成王面带愠怒地宣布退朝。

        众官小声议论着散去……

        周公怔怔地站着。

        周公是个心细的人,其实,他旱已感到成王对他表面尊敬,实则越来越拒之千里,内心感到十分委屈和痛苦,他低着头一步一步地拾级而下……

        周公回到家里坐在几桌旁沉思,家人端来饭菜,周公摆了摆手,说:

        “先送回去吧,我现在不想吃。”

        “是。”

        家人只好端来药茶,退下。

        周公喝了一口,起身踱到窗口,凝视着屋外的松竹,陷入了沉思……还政成王已数年,可他对我仍然疑虑深重,洛邑大典后更是有加无减。尤其近半年来,他忽然对我格外礼貌,使人有拒人千里之感。以往无论私下或殿堂上,他都亲切地称我为叔父,现在却改口称我丞相,使人有些莫名其妙。以往无论大小事都和我商议,现在忽然只与毕公、散宜生等切磋,不但避开我,就连对我比较信任的召公也疏远了。

        想到这里,周公不禁叹了口气,然后喃喃自语着,踱步到桌几前坐下,两手交额,双肘撑着头,叹道:

        “疑人不用,大王是不用我了……如今,我上不能报先王以安社稷,下不能辅成王而益周民……”周公痛苦地思索着,最后决定避离远走,以减大王之积虑。

        泪水顺着周公清癯的面颊流了下来……周公仰天长叹……我早已北面称臣,政权已经完全交给成王了,成王还有什么疑虑呢?

        我已白发苍苍,难道还怕我夺权?真是苍天在上……

        周公又长叹了一声。

        正是:

        月黑风高的一个夜晚,镐京城外,一辆马车急速地向南驰去,车上坐着周公和从封地鲁赶来的儿子伯禽。周公神色凝重,一路无语。

        到了楚国界时,天已亮了,周公吩咐车夫停下来,周公下了车走到国界处,便驻足不动,他看了看界碑,又回头看了看后面的山川,不禁潸然泪下……

        伯禽见了也伤感地说:“父亲,您后悔了吗?”

        周公叹了一口气说:“不,我无怨无悔,我是舍不得离开我周原国土啊!”

        伯禽也深深地叹了一口气说:“父亲,您已经还政几年了,大王为什么还对您心存疑虑呢?”

        周公沉吟了一会儿,说道:“唉,苍天在上,只有天能知道姬旦的衷肠。其实,我姬旦看重的并不是王权,而是大周几代人立下的江山社稷、万千百姓的冷暖苦乐。为此,我死不足惜,又何惧我个人命运。”

        伯禽哽咽地说:“父亲,您受委屈了……”

        周公听了,语气沉重地对儿子说道:“伯禽,尔当牢记,为人臣者,当以国事为重,切勿患得患失于个人。现天子也已亲政,政局也已稳定,而我又年事已高,加之精力日益衰减。所以,也该离开朝廷了。”

        伯禽闻言失声恸哭。

        周公又说:“伯禽,你就送我到此吧!你回到鲁封地后,一定要以国家社稷为重,以解除百姓疾苦为要。尤其不要忘记大周的礼乐,切勿有负先祖之托。”

        伯禽哽咽道:“父亲,孩儿定牢记在心……”

        周公点了点头后,向车辇走去,忽然又驶了足,回过头来深情地凝视着周原那起伏无尽的山川……过了一会儿,周公弯下腰去,捧起了一抔泥土,两手高举过头,向天地拜了拜,说道:

        “大周天地在上,小臣姬旦在此辞别,有朝一日,望能再来此朝拜。”言毕,泪水夺眶而出……

        其余人也随周公一起拜别周土。拜毕,周公将泥土装入锦袋中,珍藏于胸襟。正要转身回辇,忽见不远处尘土飞扬,马蹄声急,随从大惊,请周公速上车。

        周公镇静地说:“别慌!成王还不至于要杀我,且看来者是何人。即使成王赐我死,纵死何憾?”言毕,吩咐众人恭候一旁。

        不多久,快马先至,只见这士卒飞身下马,朝周公跪拜于地,禀道:

        “周公请留步,我主召公车辇将到。”

        众人听是召公追来,都松了一口气。

        又过了一会儿,召公乘的车辇终于赶来了。

        召公掀开车帘,不及侍从相扶,便急步下车跌跌撞撞地朝周公走来,周公也急步前往迎接,两双手紧紧握在了一起……

        半晌,召公才垂泪说道:

        “旦兄此去,望多多保重,待成王回心转意时,兄弟定来远接。我知道兄长你是光明磊落的,但却有口难辩,只好暂时离避,这也是不得已之举。”

        周公感动地说:

        “知我者,惟兄弟爽耳。兄弟所言极是,只要成王还需要我,旦必将再返故土,为国效劳。如今,我上不能报先王以安社稷,下不能辅后主而益周民,乃弃宗室,离朝廷,远奔楚地,以减大王之疑虑。”

        召公也不无感叹地说:

        “旦兄一生忠先王,敬后主,笃行仁政。却不料屡遭小人妒谗以致如此,唉!做人难哪!”

        周公又说:

        “弟所言甚是。我走以后,兄弟你定要尽心辅佐成王,今后辅君的重担全落在你一人身上了。”

        召公闻言沉重地点了点头,道:

        “兄长放心,爽自当尽力而为之。”

        周公又说:

        “我这次远行,还放心不下伯禽,他虽忠厚,但毕竟年轻少经验。今后,他在东方鲁地如有危难,还望兄弟多多相助。”

        召公听了急忙点头应诺。

        周公又对伯禽说:

        “伯禽还不快快与叔父叩头。”

        伯禽慌忙对召公跪拜下去,召公一把拉起伯禽说:

        “伯禽快快请起,朋友之间尚且需要相助,而况叔侄之情乎!兄长尽管放心就是。”

        周公说:

        “时候不早了,我还需继续赶路,伯禽就和召公一起返回吧!我虽暂时栖身楚国,但终有相见之日,大家不必悲伤,我们就此告别吧!”

        于是兄弟、父子又分别行了辞行大礼之后,两队车马便分头驰去了。留下的是空旷的原野和渐渐远去的车马声……

        正是:

        有后人叹道:

        但愿君回首,肝胆再相照。

        


        周公走后的第二年,气候忽然变得十分恶劣,整个春夏大旱无雨,火辣辣的太阳,烤得田里的庄稼全都半枯焦了。老农们心焚如火,跪在田野里,顶着烈日向老天祈雨。

        这日,早朝时,众官都纷纷告急天旱情况,成王听了焦急万分,百官也都束手无策……

        散朝后,成王和毕公、散宜生在一起走着,三人都面带着忧色……忽然散宜生说:“有了。”成王、毕公忙停住脚,毕公说:“难道散大夫想出了妙计?”

        成王也转过头来,以询问的目光注视着他。

        已至耄耋之年的散宜生慢慢说道:

        “记得文王在位时,有一年天大旱,田里禾苗全被毒日晒死了,大家去求雨都无用,后来是文王写了祈辞相求,老天才降下了吉雨,我们不妨去看看先王用的是什么祈辞。”

        成王听了,说:

        “散宜生言之有理,我们且去看看。”

        于是,三人便急匆匆来到了收藏皇家档案的宫室,成王令史官打开了金匮,便开始逐一翻阅历代周族重大历史事件及先王、先祖们留下的卜辞、祈辞……

        成王翻着、读着,忽然读到了一条祈辞,内容是:

        “苍天啊,周族人一向替天行道,并无犯天之时,上天为何降怒于我们,而让成王得了重病。上天啊,若是我们犯了什么罪,上天真的要降罪周人,那就请上天惩罚我吧!成王还年轻,姬旦我甘愿替成王去死,请上天惩罚我,让我替代成王吧!”

        成王阅后大惊,忙问史官:

        “此事当真?”

        史官禀道:

        “此事千真万确。”

        成王怒道:

        “为何不早禀告?”

        史官忙跪禀道:

        “周公叮嘱密存不宣,所以卑臣不敢禀告。”

        成王听罢大为震动,心想周公不但对文王、武王诚意,对我也这样诚心,我却无端对他猜忌、冷落,以致使他流落他乡。我实在太有愧于他了,想到这里不觉滴下泪来……成王又想起了周公的许多好处,禁不住鼻子一酸,捶胸顿足掩面而泣起来……

        于是,成王传旨派人速去楚国接回周公。

        途中,周公得知母后已去世时,大哭了一场,他为未能参加太姒的葬礼而深感遗憾。

        使者又说:“太后临终前,还一直呼着大人的名字。”

        周公听了愈加嚎啕大哭起来。

        左右竭力劝道:“请大人节哀,不必太悲伤了,自古忠孝难两全嘛,大人奔楚也是出于无奈,太后为此还伤感了几次呢!”

        周公又追问了太后的安葬情况,来使回答道:“成王特为太后举行了隆重的葬礼,远近的织锦姑娘们感念太后太姒给她们传播技艺,便都把自己精织的白锦素罗披在太后的灵车上,哭泣着送行。老百姓闻讯也都悲痛万分,从四面八方赶来为这位德高望重的国母送行。墓地就选在文王旁边,大人回来后,可以去扫墓。”

        周公才渐渐止住了痛哭。

        一个风和日丽的早晨,周公被成王派去的人接回来了。成王和文武百官都在城外恭候,当周公的车辇快近城时,成王传旨奏起了迎天子的礼乐……

        周公在辇中听到乐后,慌忙命轿夫停下,自己赶忙下了车辇,远远看见城门口旌旗林立,黑压压一片人,待走近时,周公才看清了是成王亲自来接。周公大为感动,急步小跑过去,向成王行了君臣大礼,成王含着泪双手扶起了周公。看着周公愈加苍老的面容和满头的白发,成王不禁潸然泪下……

        流落他乡一年来,周公确实苍老了许多,在场的人看了都流下了热泪。

        成王没有多说话,只问候了一句:

        “叔父受委屈了。”便泣不成声。

        他挽着周公,要周公上天子的金辇,周公再三推辞,成王执意要周公同辇而返,周公执拗不过只好上了车。天子礼乐又起,成王和周公同辇缓缓进了城门,众大臣尾随其后。

        百姓闻讯都聚集在街道、城门迎接周公,当看到周公和成王同乘金辇进城时都高兴得山呼:

        “成王万岁,万万岁!”

        “君臣同舟,国泰民安。”

        正是:

        太阳出兮乌丢去,恶言多兮任鸦啼。

        同一辇兮同心结,同心结兮朝廷宁。

        以臣心兮换君心,一片情兮是忠情。

        多年冰兮今融去,冬去春来是新晴。
请记住本书首发域名:966xs.com。966小说手机版阅读网址:wap.966xs.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