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迎书友访问966小说
首页前世今生轮回的唯美句子专家讲评:后台制度控制前台风险

专家讲评:后台制度控制前台风险

        

谁伤害了谁?



        芸芸众生里,打工的远比做老板的多,论人数,老板们似乎是绝对的“弱势群体”。入了商界,形势大转,端别人的碗,自然要听别人的管,老板的威慑力不仅来自于其控制的资产,也来自于组织赋予他的“公权力”,他以组织管理者的化身,影响甚至左右着麾下的职业生命与收益。企业中,老板与员工、上司与下属,似乎是一场并不平等的合作。

        以上观点,我想大多数老板和上司们,不会欣然接受。因为在人们不在意的另一面,老板比员工承担了更多的风险,上司比下属承担了更多的压力,并且其中有些风险和压力,就来自不良员工的行为,而非市场因素。就象客户资源的归属问题,在企业眼里,会认为是不必要的争论,因为,正是诸多企业资源的前期消耗,才换来客户资源的积累。对于成果,企业自然是所有者,员工只是执行人。而出现客户资源的人为流失,则应视作不良员工的恶劣行经。

        笔者倾向于客户资源的“公有”,但又不能不置疑,在我们周围,特别是内资企业中,为了维护“公有”、防止“侵吞”,管理者们所采取的种种“留”住资源的手段,是否真的体现了公平,还是成为对员工变相的伤害……

        

这么一种留法



        先举一例。刘先生是上海某中央空调制造企业的客户经理,负责华南地区的业务开拓,他日常的业务活动是市场走访、客户信息搜集、采购方拜访、产品方案提供、合同洽谈、货款回笼以及售后协调等等。象刘先生这样的销售骨干,自然是公司订单的主要获得者,客户关系也主要依靠这些人来维护,其工作态度与业绩水平的好坏决定了项目的成败。

        如何留住这些人、管住这些人、留住他们拥有的客户资源,是让企业主伤脑筋的事。

        刘先生在这家公司工作得并不愉快。入职第一天,人力资源部经理就告诉他,必须找一位有公司注册地本地户籍的亲友,担当刘先生的担保人,担保范围很笼统,总之让刘先生感觉,就是得找一个公司能够找到的人,对他未来的行为负连带责任。为了饭碗,刘先生找了一位朋友,但心里还是不爽,认为这明明就是建立在不信任基础上的用工嘛。

        上岗后,刘先生还知道了这家公司的另一条土规矩,“业务人员月度销售提成的15%,将作为职业道德保证金暂扣,无违规行为情况下,在年终统一发放。”,若干违规行为中,就有关于客户资源管理方面的,如:不得将公司客户信息(包括已成交和未成交)透露给竞争品牌,不得将潜在订单转让给竞争品牌、不得因消极或恶意的行为造成合同的人为流失等等。刘先生觉得,这些本就是干项目销售的人应具的职业素质,你用克扣销售奖金的做法,反而是对员工应得权益的变相伤害。公司说客户信息的“归公”,刘先生想:你的态度既然这么明确,可为什么招聘我们的时候,又把“有不少于三年的同业经验”和“有客户资源者优先”同时作为录用标准呢?作为企业,你真实的价值观到底是什么呢?

        具体业务操作时,刘先生也感到很多障碍,他常年在外跑市场,为了满足客户需求,常常需要及时、快速的得到公司相关部门的支持与响应,而事实上客户对这些部门的服务并不满意,最后还是他来化解冲突。公司的管理现状,常常造成了只有他一人在对客户真正负责,他成了一个孤独的战士、一个逃不掉的“替罪羊”。长期这样,在有些地区,也就难怪客户只认他,不认公司。“客户资源跟着我走,是你企业造成的!”刘先生这样想。

        

后台制度控制前台风险



        透过刘先生的遭遇,我们从起初 “客户资源究竟属于谁?”的思考转变到“企业如何留住客户资源?”。象刘先生所在那家公司的管理方法,长期延续,出现销售人员“外卖”客户信息或离职后带走客户资源的情况,自然不足为怪。并且可以预料,会产生更多争议和矛盾。

        如何留住客户资源?如何留住掌握客户资源的人?专注于企业营销领域问题研究的“合智咨询”给我们提供了一些建议:

        1, 招募具有良好职业道德记录的人员,以符合法律的方式录用,并给以尊重;

        2, 富有竞争力的薪资,并非留出销售精英的唯一方法,相反,内部的不公平比外部的薪资落差更伤害员工积极性;

        3, 执行合理且相对稳定的业务奖励政策和客户奖励政策;

        4, 为销售人员建立由产品、技术、财务、市场、销售服务、售后等多部门组成的“工作支持平台”,来整体分解销售人员面临的客户压力;

        5, 适合规模的企业建立电子化的“客户关系管理系统”,科学管理客户资源、分析客户价值、响应客户需求;

        6, 尽可能以多种方式表达对客户的重视和尊重,如专题研讨会、客户联谊会、市场联合推广、客户信用升级、中高层定期互访等等。地区销售人员的单打独斗,往往是未来造成客户资源流失的重要原因;

        7, 设立专门销售小组(项目组)服务关键客户和大客户,让客户适应与“销售小组”打交道的习惯。企业实际表明,签定“竞业避止”文件并不能避免员共离职后,可能给企业造成的伤害,特别对于行业性、专业性强的人员,在同业中二次就业几乎是其唯一选择。销售小组的存在,在一定程度上可以缓解个别成员离开后订单风险。

        对企业主而言,有些风险不可完全驾御,就象客户资源的流失,如果指望用非人性、有损公平合作的的制度来控制风险,只可能事与愿违。

        陈宁:营销管理专家,长期从事加电、家居、建材等耐用消费品行业的市场研究和销售管理,现任某外资电器公司西区总监。合著有《最糟糕情况下的营销》。
请记住本书首发域名:966xs.com。966小说手机版阅读网址:wap.966xs.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