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迎书友访问966小说
首页青蛙王子电影完整版1905第三部分:一咏三叹《红灯记》故事片《白毛女》造就了田华

第三部分:一咏三叹《红灯记》故事片《白毛女》造就了田华

        歌剧《白毛女》的风靡一时,使得在建国时最早成立的东北电影制片厂,在1950年年底决定将之改编拍摄成故事影片《白毛女》,以趁热打铁在全国造成更大的声势和普及性典型教育。同在延安“鲁艺”工作的张水华、王滨、杨润身三人,根据贺敬之、丁毅的同名歌剧,再重新改编“回炉”,以求更加符合电影艺术的表现手法。

        故事影片保留了歌剧中的主要唱段和故事情节的脉络发展,并加重了喜儿和大春淳朴的恋情,以引起广大观众情感的共鸣。由王滨和张水华联合导演。同样是来自于延安鲁艺的著名艺术家王滨,1938年就奔赴革命圣地延安,入抗日军政大学学习,后担任延安总政治部宣传队副队长。第二年就担任鲁迅艺术学院实验剧团副团长,参与导演了话剧、《带枪的人》、歌剧《白毛女》。自1947年起在东北电影制片厂担任专职电影导演。早在1930年就已从影,编写过、《重归》等电影文学剧本并拍成电影,1949年导演了新中国第一部故事影片的王滨,以杰出电影导演的独特眼光,慧眼识珠地挑选到当时在华北军区政治部文工团当演员的田华,来主演电影中的喜儿。

        可是,作为新人出现的田华,并没有得到剧组主创人员的首肯,因为相貌朴实的田华,并不具备一个电影演员上镜头的脸。所以剧组许多人态度坚决地主张仍由王昆扮演喜儿,有人还提出质疑说为什么整个剧组非要改换女主角。但王滨认为,尽管王昆扮演喜儿条件非常好,舞台表演经验又日渐成熟,拍摄电影自然是同其他人一样,顺理成章地各就各位,但这部电影并非舞台歌剧的纪录片,它要符合“来源于生活,高出于生活”的电影表现要求,多年来舞台表演的固有模式,是王昆一时难以适应电影生活加艺术化表演的致命硬伤,所以,同名的故事片电影,非常需要一个适合角色的全新面孔,以完全打破歌剧的局限性和完全区别于歌剧的固有表演格局,通过非常生活化、真实性和艺术感染力的故事片片种和类型,去打动和征服全国乃至国外的成千上万的广大观众,通过电影自然让广大观众融入剧情,最终达到感召观众的目的和效果。王滨力排众议,他从田华天真无邪的眼神之中,看出了一个未来之星的可以挖掘的内在潜质。王滨调动资深摄影师吴蔚云,再让他带上新徒弟钱江,从摄影指导到具体拍摄,再加上王滨和张水华对田华的耐心指导,循循善诱,颇具表演才能的田华心领神会,渐入佳境。

        原名刘天花的田华,1928年的夏天出生于河北唐县一个贫农家庭,生不逢时的田华,正赶上村子里闹天花,田华的父母听人说,如果赶紧给出世的孩子取个名字叫“天花”,那就可以避免传染,还可以避邪去病,逢凶化吉,田华的原名即由此而来。在残酷战争岁月里成长起来的田华,1940年,她年仅11岁,就参加了晋察冀军区政治部抗敌剧社儿童演剧队,从此便开始了长达60余年的演艺生涯,原名“刘天花”就此被艺名“田华”所替代。

        经过自身艰苦的努力和潜在的表演才能,已经演戏10年、党龄6年的田华,在她22岁初上银幕时,就成功地塑造出了一个纯真、勤劳、刚毅、为理想不屈不挠进行坚决斗争的中国农村劳动妇女的形象。影片上映后,名不见经传的田华的出色表演,博得了国内外广大观众的热烈赞扬和一致喝彩。田华也由此一炮走红,影片《白毛女》不但在1951年第六届的卡罗维?发利国际电影节上,荣获了“特别荣誉奖”,而且在1957年该片又获得文化部授予的1949—1955年优秀影片一等奖。

        故事片《白毛女》秉承了已经取得成功的歌剧题材精髓,并发扬光大了电影表演崭新的艺术形式,同样博得了广大观众的深情注目和由衷喜爱。参加演出的主要演员如饰演王大春的李百万、饰演杨白劳的张守维、饰演王大婶的胡朋、饰演黄世仁的陈强,还有参加演出的其他配角,基本上是当年延安“鲁艺”的“原班人马”。此片在20世纪70年代末文艺复苏之后重新复映时,由于当时形势的需要,原版本的喜儿遭到黄世仁凌辱之后,逃到深山里,出于对黄世仁的仇恨,在山洞里将自己生下的孩子——酷似黄世仁的婴儿,狠心掐死之后埋在乱石堆里的一个情节,给从原版中删剪。

        田华在主演这部《白毛女》之后,又回到了原单位的华北军区文工团。在1955年参加了中央戏剧学院举办的表演干部训练班学习,并在毕业之后,分配到沈阳军区抗敌话剧团继续当演员,接着相继主演了《花好月圆》、《党的女儿》、《风暴》、《江山多娇》等影片,尤其是在根据王愿坚小说《党费》改编的《党的女儿》中,田华出色地塑造出了优秀女共产党员田玉梅的光辉形象,成为她继《白毛女》中的喜儿之后,又一个光彩照人的银幕代表作。田华于1959年正式调入八一电影制片厂,1962年获得文化部评选出来的新中国“22大明星”之一的特殊荣誉。后又在八一厂主演和参演了《江山多娇》、《夺印》、《碧海丹心》、《白求恩大夫》和《秘密图纸》等著名影片。

        在田华的家中,有一段多年来被田华奉为自己演艺生涯中努力去探索表演技巧的座右铭,那就是中国古代著名的哲学家庄子所说的“何为真,客曰:真者精诚之致也。不精不诚不动人,故强哭者虽悲不哀,强怒者虽严不威,强乐者虽笑不和。在内者神动于外是所以贵真也。”田华质朴、自然的表演风格,由此可见一斑。

        只可惜的是,著名导演王滨在1959年与胡苏、吴天合作编写电影剧本《换了人间》,并亲任导演时,突患重病,于次年年初不幸辞世。倒是该片的另一导演张水华,后来又陆续独立执导了、《革命家庭》、《烈火中永生》、、《蓝色的花》等根据名著改编的影片,其影片多以深沉含蓄、精致凝练见长。

        影片自1951年在全国公映之后,在原同名歌剧已经家喻户晓的基础上,进一步产生了强烈的轰动效应,当时全国总人口5亿,按观看人数统计,平均每人都进入影院观看过此片,所以,毫不夸张地说,《白毛女》一片创造了中国电影有史以来的票房最高记录!该片于1951年荣获第六届卡罗维?发利国际电影节“特别荣誉奖”,1957年当之无愧地获得了文化部1949—1955年优秀影片一等奖。

        1960年,四川省成都市话剧团进京汇报演出,在首都的舞台上也演出了他们团根据真实生活中罗昌秀的悲惨故事改编而成的话剧《四川白毛女》,在学习民族形式与艺术形式相结合方面,做出了有益的尝试。
请记住本书首发域名:966xs.com。966小说手机版阅读网址:wap.966xs.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