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迎书友访问966小说
首页七年级课文《春》原文论诚意

论诚意

        论诚意

        诚伪是品性,却又是态度。从前论人的诚伪,大概就品性而言。诚实,诚笃,至诚,都 是君子之德;不诚便是诈伪的小人。品性一半是生成,一半是教养;品性的表现出于自然, 是整个儿的为人。说一个人是诚实的君子或诈伪的小人,是就他的行迹总算帐。君子大概总 是君子,小人大概总是小人。虽然说气质可以变化,盖了棺才能论定人,那只是些特例。不 过一个社会里,这种定型的君子和小人并不太多,一般常人都浮沉在这两界之间。所谓浮 沉,是说这些人自己不能把握住自己,不免有诈伪的时候。这也是出于自然。还有一层,这 些人对人对事有时候自觉的加减他们的诚意,去适应那局势。这就是态度。态度不一定反映 出品性来;一个诚实的朋友到了不得已的时候,也会撒个谎什么的。态度出于必要,出于处 世的或社交的必要,常人是免不了这种必要的。这是“世故人情”的一个项目。有时可以原 谅,有时甚至可以容许。态度的变化多,在现代多变的社会里也许更会使人感兴趣些。我们 嘴里常说的,笔下常写的“诚恳”“诚意”和“虚伪”等词,大概都是就态度说的。

        但是一般人用这几个词似乎太严格了一些。照他们的看法,不诚恳无诚意的人就未免太 多。而年轻人看社会上的人和事,除了他们自己以外差不多尽是虚伪的。这样用“虚伪”那 个词,又似乎太宽泛了一些。这些跟老先生们开口闭口说“人心不古,世风日下”同样犯了 笼统的毛病。一般人似乎将品性和态度混为一谈,年轻人也如此,却又加上了“天真”“纯 洁”种种幻想。诚实的品性确是不可多得,但人孰无过,不论那方面,完人或圣贤总是很少 的。我们恐怕只能宽大些,卑之无甚高论,从态度上着眼。不然无谓的烦恼和纠纷就太多 了。至于天真纯洁,似乎只是儿童的本分——老气横秋的儿童实在不顺眼。可是一个人若总 是那么天真纯洁下去,他自己也许还没有什么,给别人的麻烦却就太多。有人赞美“童心” “孩子气”,那也只限于无关大体的小节目,取其可以调剂调剂平板的氛围气。若是重要关 头也如此,那时天真恐怕只是任性,纯洁恐怕只是无知罢了。幸而不诚恳,无诚意,虚伪等 等已经成了口头禅,一般人只是跟着大家信口说着,至多皱皱眉,冷笑笑,表示无可奈何的 样子就过去了。自然也短不了认真的,那却苦了自己,甚至于苦了别人。年轻人容易认真, 容易不满意,他们的不满意往往是社会改革的动力。可是他们也得留心,若是在诚伪的分别 上认真得过了分,也许会成为虚无主义者。

        人与人事与事之间各有分际,言行最难得恰如其分。诚意是少不得的,但是分际不同, 无妨斟酌加减点儿。种种礼数或过场就是从这里来的。有人说礼是生活的艺术,礼的本意应 该如此。日常生活里所谓客气,也是一种礼数或过场。有些人觉得客气太拘形迹,不见真 心,不是诚恳的态度。这些人主张率性自然。率性自然未尝不可,但是得看人去。若是一见 生人就如此这般,就有点野了。即使熟人,毫无节制的率性自然也不成。夫妇算是熟透了 的,有时还得“相敬如宾”,别人可想而知。总之,在不同的局势下,率性自然可以表示诚 意,客气也可以表示诚意,不过诚意的程度不一样罢了。客气要大方,合身份,不然就是诚 意太多;诚意太多,诚意就太贱了。

        看人,请客,送礼,也都是些过场。有人说这些只是虚伪的俗套,无聊的玩意儿。但是 这些其实也是表示诚意的。总得心里有这个人,才会去看他,请他,送他礼,这就有诚意 了。至于看望的次数,时间的长短,请作主客或陪客,送礼的情形,只是诚意多少的分别, 不是有无的分别。看人又有回看,请客有回请,送礼有回礼,也只是回答诚意。古语说得 好,“来而不往非礼也”,无论古今,人情总是一样的。有一个人送年礼,转来转去,自己 送出去的礼物,有一件竟又回到自己手里。他觉得虚伪无聊,当作笑谈。笑谈确乎是的,但 是诚意还是有的。又一个人路上遇见一个本不大熟的朋友向他说,“我要来看你。”这个人 告诉别人说,“他用不着来看我,我也知道他不会来看我,你瞧这句话才没意思哪!”那个 朋友的诚意似乎是太多了。凌叔华女士写过一个短篇小说,叫做《外国规矩》,说一位青年 留学生陪着一位旧家小姐上公园,尽招呼她这样那样的。她以为让他爱上了,哪里知道他行 的只是“外国规矩”!这喜剧由于那位旧家小姐不明白新礼数,新过场,多估量了那位留学 生的诚意。可见诚意确是有分量的。

        人为自己活着,也为别人活着。在不伤害自己身份的条件下顾全别人的情感,都得算是 诚恳,有诚意。这样宽大的看法也许可以使一些人活得更有兴趣些。西方有句话,“人生是 做戏。”做戏也无妨,只要有心往好里做就成。客气等等一定有人觉得是做戏,可是只要为 了大家好,这种戏也值得做的。另一方面,诚恳,诚意也未必不是戏。现在人常说,“我很 诚恳的告诉你”,“我是很有诚意的”,自己标榜自己的诚恳,诚意,大有卖瓜的说瓜甜的 神气,诚实的君子大概不会如此。不过一般人也已习惯自然,知道这只是为了增加诚意的分 量,强调自己的态度,跟买卖人的吆喝到底不是一回事儿。常人到底是常人,得跟着局势斟 酌加减他们的诚意,变化他们的态度;这就不免沾上了些戏味。西方还有句话,“诚实是最 好的政策”,“诚实”也只是态度;这似乎也是一句戏词儿。

        (原载1941年1月5日《星期评论》第8期)
请记住本书首发域名:966xs.com。966小说手机版阅读网址:wap.966xs.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