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迎书友访问966小说
首页秦腔人面桃花原唱完整版第二节

第二节

        到了午后,秀米刚想上楼去睡中觉,门外来了一个穿红袄的妇女,看上去二十来岁,脸上麻麻点点。她说她走了半天的路,连鞋帮都走得脱了线。这女人来自北里,距普济约有十二三里。母亲让她进屋喝茶,女人就是不肯,她说她只说几句话,说完了还要往回赶。她倚着院门,告诉母亲昨天发生的事。

        大约是傍晚前后,大雨已经下过好一阵子了,她才想起来,猪圈的屋顶上还晒着一筛子黄豆,就冒雨过去端。远远地就看见屋檐下缩着个人,拎着一只箱子,拄着手杖,正在那儿避雨。“我当时并不知道他是你家老爷,那雨下得又大又急,我就请问他是从哪里来,他说他是普济村人。我又问他去哪里,他只是不肯说。我就请他去屋里坐坐,等雨停了再赶路,他又不肯。我把黄豆端回去,把这事说给婆婆听,婆婆说,既是普济村人,也算是乡邻,你好歹借他一把伞。我打着伞再去找他,哪里还有他的影子?那雨下得又大又急。到了半夜,我家男人从二舅家吃完酒回来,说是普济村来了两个提马灯的人,寻访一位走失的老爷,我就知道躲雨之人定是你家老爷无疑,故而特地赶来报与你们知道。”

        麻脸女人说完这番话,就要告辞离去,母亲再三挽留她,麻脸只推说要赶回去收麦,连水也没喝一口就走了。

        那个女人刚走,母亲就催促宝琛赶紧找人沿路去寻。宝琛正待要走,隔壁的花二娘笑嘻嘻地领进一个人来。

        最后一个来到家中的客人与父亲的走失无关。这是一个四十来岁的男子,蓄着小胡子,头发梳得整整齐齐,一身白色的上装,戴着一副夹鼻镜,嘴里叼着一柄大烟斗。

        母亲一见他,脸上的阴霾一扫而光。她一边问长问短,一边将客人让进客厅。秀米、喜鹊和翠莲也都到厅堂与他相见。这人跷着二郎腿,在厅堂里抽烟,一副志得意满的样子。自从父亲变疯之后,她还是第一次闻到烟草的味道。这人名叫张季元,据说是从梅城来。母亲让秀米叫他表叔,后来又改口让她叫表舅。这时,那个名叫张季元的人忽然开口说话了:“你就叫我表哥吧。”

        母亲笑着说,“这样一来辈分就乱了。”

        “乱就乱吧。”张季元满不在乎,“这年头什么都乱,索性乱它一锅粥。”说完,旁若无人地哈哈大笑起来。

        又是一个疯子。他剔着指甲,抖着腿,说起话来摇头晃脑。秀米与他刚一见面,就不由得心里一怔。

        他皮肤白皙,颧骨很高,眼眶黑黑的,眼睛又深又细,透出女人一般的秀媚。虽说外表有点自命不凡,可细一看,却是神情阴冷,满脸的抑郁之气,似乎不像是活在这个世上的人。

        他是来梅城养病的,要在普济呆上一阵子。既是养病,他不肯呆在梅城,却偏偏要跑到乡下来干什么?外婆在世时,她也曾随母亲去过几次梅城,怎么从来也没见过这个人。据母亲说,这位表哥倒是颇有些来历,他去过东洋,长年滞留于南北二京,见多识广,写得一手好文章。张季元一来,母亲就在厅堂陪他说话,一直说到上灯时分,这才吩咐吃饭。她又让翠莲把后院父亲的那座阁楼打扫干净,预备让他歇脚。饭桌上,宝琛和喜鹊对他很恭敬,都称他为大舅。母亲叫他季元,只有翠莲对他爱理不理,不拿正眼儿看他。那张季元口若悬河,说起外面的情形,张口变法,闭口革命;一会儿“尸骨成堆”,一会儿“血流成河”,说得宝琛长吁短叹:“这世道,怕是要变了啊。”

        饭后翠莲一个人在厨下洗碗。秀米就悄悄溜进去与她说话。她们聊了一会儿疯婆子的手帕,又说起了宝琛和孙姑娘的事。翠莲说得津津有味,秀米听得似懂非懂。提起今天下午刚到的这位客人,翠莲也是一头雾水,摸不着头脑。翠莲道:“他姓张,你娘姓温,又没有姊妹,他算是你家哪门子亲戚,只怕八竿子也打他不着。我在你家这么些年,从来就没听说过这个人。说是来普济养病,你看他那样子,像是个有病的人吗?走起路来叮叮咚咚,震得家里的水缸都嗡嗡作响。最奇怪的――”

        翠莲伸出脖子,朝外瞅了瞅,接着说道:“最奇怪的一件事儿,你娘昨天刚从梅城回来,这小胡子既是拿准了要来普济养病,为何昨天不与你娘一起回来?再说了,老爷子前脚出门,小胡子后脚就跟了来,就像是两个人约好了似的,你说怪不怪?”

        秀米又问,表哥今天在饭桌上说起的“血流成河”可是真的?翠莲说:“当然是真的,如今,天下可要大乱啦。”

        秀米听她这样说,忽然沉默不语,一个人闷闷地想她的心思。翠莲见她站在水槽边痴痴发愣,就用手指蘸了水来弹她的脸。

        “你说,普济要是乱起来,会是什么样子?”秀米问。

        “嗨,什么事都可以预料,唯独这个‘乱’没法想见。”翠莲答道,“每一次‘乱’都大不相同,只有到它乱起来的时候,我们才知道它是怎样的。”

        透过卧室北屋的窗户,她可以看见后院的阁楼。在那些枝叶繁茂的大树的浓荫中,阁楼就显得低矮和寒碜。当年曾祖父之所以选择这片地方盖园子,据说就是因为看上了这几棵大树和树边的一条清澈的溪流,溪流的两岸长满了芦苇和茅穗。那时的普济还只是一个十几户渔民的小村落,曾祖父的园子把溪流揽了进来,这样一来,坐在庭院之中就可以钓鱼了。秀米小时候曾看到过一幅炭笔画,画中的小溪栖息着成群的野鸭,连垛墙,房顶上都落满了野鸭,还有那些飞往南方过冬的候鸟。据母亲说,当年她和父亲来到普济的时候,溪流已经干涸,只是在那些被太阳晒得发烫的大大小小的鹅卵石的中间,有一缕脉脉的水流蜿蜒而过。只是芦苇还在疯长。后来,父亲在溪流之上用太湖石叠了一座假山,山上修了凉亭和阁楼,并于假山旁辟了一处柴房。柴房的墙根种了一溜凤仙花。每到深秋花开,翠莲就会去摘一些花瓣,捣碎了来染指甲。

        张季元占据了父亲的阁楼,这使秀米多少产生了这样一个幻觉:父亲并未离开。阁楼的灯整夜整夜地亮着。除了一日两餐(早饭他是不吃的),他很少下楼。翠莲每天早晨都要去楼上替他收拾房间,每次从楼上下来,她都要主动向秀米通报最新的见闻。

        “他在睡大觉。”第一天,翠莲这样说。

        “他在剔指甲。”第二天,翠莲满不在乎地说。

        “他在马桶上拉屎呢,”第三天,翠莲用手在鼻前扇着风儿,“臭死了,呸呸呸。”

        到了第四天,翠莲的通报变得冗长而复杂:“这白痴看着老爷用过的那只瓦釜发呆。他问我这个瓦釜是从哪里来的,我告诉他,这是老爷从一个叫花子的手中买来的,这白痴就连声说‘宝贝,宝贝’。这瓦釜原是叫花子讨饭盛粥用的,老爷一直在用它来洗手洗脸,有什么稀罕的。我正待要走,他又叫住我,道:大姐慢走,我来向你打听一个人……”

        “我问他打听何人,那小胡子就嘿嘿笑了两声,低声道:在普济一带,大姐可曾听说有过一个六指的木匠?我就对他说,木匠村里倒是有一个,可惜不是六个指头。他又问我,邻近的村庄有没有?我回他说:夏庄有一个六指人,却又不是木匠。而且两年前就死了。他无端地找个六指人干什么?”

        到了第五天,翠莲从阁楼上下来,什么话也没有说。

        “今天那个白痴又在干什么?”秀米问。

        “他不在,”翠莲说,“可桌上还点着灯,人却不知道去哪儿了。”

        这是张季元第一次在普济失踪。母亲不着急,也不过问。翠莲问起来,母亲就把脸一沉,说:“他的事,你们不用管!他出去几天,自然会回来的。”

        这天中午,喜鹊正在教秀米做针,张季元却不知从哪里钻了出来,把她们吓了一跳。

        “这是谁的裤子?”秀米听见张季元在她们身后问道。

        秀米回头一看,他手里捏的,正是自己的衬裤。父亲出走的那一天,她把它忘在后院的篱笆上了。经过一场大雨,让太阳晒了好几天,衬裤已经板结成一个饼子了。她看见那白痴把裤子抖开,兀自在那儿两面细细观瞧。秀米又急又羞,气得浑身发抖,她跳起来朝他冲过去,一把抢下裤子,径自上楼去了。

        秀米刚刚上了楼,就听见了的马蹄声。循声望去,她看见官兵的马队在村外的大道上扬起了漫天的沙尘,正沿着河边,朝西边的什么地方疾走而去。在正午的阳光下,她看见那些官兵帽子上的缨络像猪血一样艳丽,随着骏马的奔跑,上下起伏,前后披拂。

        她又开始流血了。起先是一点点,棕色的,像朱痣那样。随后颜色加深,变为黑色,黏稠的血把她的大腿弄得滑腻腻的,她已经换了两条衬裤了,可是不一会儿血又透出来。整整一个上午,秀米躺在床上一动也不敢动,她担心稍一动弹就会血流不止,最终会要了她的命。前两次,血流了三四天突然停住了,可现在它又来了。腹痛如绞,睡思昏沉,就像是有一把灶铁在搅动着她的肠子。这一次,她不敢再照镜子了。她宁肯死掉,也不愿再去看一眼那处流血的、丑陋的伤口。

        她多次想到了死。如果必须一死,她也不愿意一丈白绫,一口水井,或者一瓶毒药了此一生,但除此之外她也想不出另外的死法。那应该怎么去死呢?“黄沙盖脸”是戏文中唱的,不知是怎样一种死法,每当她看到戏文中的杨延辉唱到“黄沙盖脸尸不全”的时候,就会激动得两腿发颤,涕泪交流,既然要死,就应当轰轰烈烈。昨天中午,她在上楼的时候,偶然瞥见从村中经过的官兵的马队,看到那些飞扬的骏马,漫天的沙尘,樱桃般的顶戴,火红的缨络以及亮闪闪的马刀,她都会如痴如醉,奇妙的舒畅之感顺着她皮肤像潮水一样漫过头顶。她觉得自己的脑子里也有这样一匹骏马,它野性未驯,狂躁不安,只要她稍稍松开缰绳,它就会撒蹄狂奔,不知所至。

        秀米从床上坐起来换棉花球。棉球已经变成了黑色。她忽然觉得屋里的所有的物件都是黑色的,连窗户外的阳光也是黑色的。她在马桶上坐了半天,又去绣花,绣了两针,忽而心烦意乱起来,一生气,就去抽屉里翻出一把剪刀来,把绣花用的红绸剪得粉碎。

        不行,得找个人去问问。

        她不愿意把这件事告诉母亲。当然,村里的郎中唐六师她也指望不上,这个糟老头平时给人治病总是不说话,号脉、开方、收钱,一声不响。倘若他冷不防说出一句话来,病人多半就没救了。他最喜欢说的一句话就是:准备棺材吧。他在说这句话的时候简直开心极了。

        家中剩下的三个人中,宝琛宅心忠厚,最让人放心,可惜他是个男的,这样的事怎能向他启齿?喜鹊是个没主意的人,胆子又小,而且懵里懵懂。想来想去,秀米决定向翠莲求救。

        翠莲原籍浙江湖州,父母早亡,八岁时即被舅舅卖到余杭,十二岁逃至无锡,栖身尼姑庵中。有一天晚上,她和师傅明惠法师去运河的船上偷蚕丝,没想到上了船,就下不来了。那条船一直把她们带到四川的内江,历时两年有余。明惠法师因祸得福,在船上怀了孕,生下一对双胞胎,从此名正言顺成了船主夫人,出没于风口浪尖之上。而翠莲则开始了更为漫长的逃亡生涯。她先后逗留过五家妓院,嫁过四个男人,其中还有一个是太监。当陆侃从扬州的一家青楼中替她赎身的时候,她已经游历了大半个中国,最远到过广东的肇庆。

        在扬州的那些年中,她一共逃跑过三次,每一次都功败垂成。她似乎对逃跑上了瘾。陆侃曾经问她:“你为什么总要逃跑?”翠莲回答说:“不知道,我喜欢跑。”

        “你打算上哪里去?”

        “不知道,先逃了再说。”翠莲答。

        陆侃罢官之后,曾把她叫到书房中长谈。他对翠莲说:“这次你用不着逃了,我给你一点银子,你爱去哪儿去哪儿吧。”

        谁知翠莲一听就叫了起来:“你这不是明着赶我走吗?”

        陆侃说:“你不是自己要走的吗,平时拴都拴不住?”

        翠莲说:“我不要走。”

        陆侃终于明白了:她不要走,她要跑。

        到了普济之后,她又偷着跑了一次。一个多月之后,她衣不蔽体哭着回来了,头发蓬乱,打着赤脚,这一次她是被飞蝗和饥荒逼回来的,差一点丢了性命,她瘦得连陆侃都差一点没认出来,两条腿都肿了。养好身体之后,陆侃端着一壶茶,到她房中来看她。陆侃抿着嘴,笑嘻嘻地问她:“这下你可不会跑了吧?”

        “这可说不定。”翠莲说,“有机会,我还是要跑的。”

        一句话当场让陆侃把嘴里的茶水喷了一墙。

        最后,孟婆婆给陆侃出了个主意。她献计说,要防翠莲逃跑,只有一个办法。陆侃赶紧问她是什么办法,孟婆婆道:“你们家再买一个使唤丫头。”陆侃大惑不解,“再买两个也成,可这也不能阻止她逃跑啊。”孟婆婆道:“老爷你想想,那翠莲从小就是跑惯的,你越拦她,她就越要跑,她不是嫌你衣食不周,而是管不住那双脚,就像那吸大烟的,管不住自己的手。你若要断她的烟,就得断她的瘾。”

        “怎么个断法?”

        “还是那句话,再买个丫头来。”孟婆婆说。

        “婆婆这话是怎么说的?”陆侃还是有点摸不着头脑。

        “你们一面把人买进,一面对翠莲说,我们新买了用人,你要走,随时可以走,我们再不指着你。这样一来,她必定再也不会逃了。老爷你想啊,她每一次要逃走的时候,就会想,人家告我随时可以走,又没人拦我,家里也新买了用人,逃起来就没意思了。老爷你再想想,每一次逃跑都是事先被允许了,她逃起来还有个什么意思。时间一长,这瘾就断了根了。”

        陆侃一听,连连点头。妙计妙计,佩服佩服,想不到这个目不识丁的乡村婆子还有这么一番见识。于是,当即着她帮着寻访,只要那手脚粗大,性格温顺的,如果价钱合适,相貌亦可不论,一旦找到,即可带来相看。

        孟婆婆嘻嘻一笑,道:“这人呢,我早已替你预备好了,至于钱呢,你们看着给点就成。”

        孟婆婆说完就回去了。不一会儿就把自己家中的一个什么远房外甥女拖了过来。

        秀米还记得喜鹊上门时的情景。她手里抱着一个花布包裹,走到天井中就站住了,低着头,咬着嘴唇,用脚磨着地上的青苔。孟婆婆过去拉她,她就是不动。孟婆婆一着急,就啪啪给了她两个耳光。喜鹊也不哭,亦不躲闪,只是死活不动脚。

        孟婆婆骂道:“你整日赖在我家,一人要吃三人的饭,让我一家老小去喝西北风啊,再让家里那个不要脸的老鬼上了你的身,到时候湿面粘了手,甩都甩不脱。我好不容易才说动了陆老爷,替你寻了这户好人家,你这狗娘养的东西,狗咬吕洞宾,不识好人心。”说完又是一巴掌。

        这孟婆婆看见父母从后院过来了,就满脸堆下笑来,又是替喜鹊理头发,又是替她抚背,嘴里道:“好丫头,你能修到这么一户人家,你那死去的爷娘,九泉之下有灵,在阴曹地府,也会笑得合不拢嘴的。”随后,孟婆婆又踮着小脚走到母亲的身边,轻声嘱咐说:“这孩子,性子温良,要打要骂,当牛当马,都不碍事,只有一样,老爷、夫人千万不能在她面前提起‘砒霜’二字。”

        “这是为何?”母亲问。

        “这话说起来就没边儿,等我有工夫,再慢慢说与你听。”孟婆婆说完,从母亲手中接过那袋钱,放在耳边摇了摇,就欢欢喜喜地走了。

        秀米来到东厢房的时候,翠莲正躺在床上睡中觉。她看见秀米痴痴地站在床边,脸红气喘,眼中噙满泪水,吓了一跳。赶忙从床上起来,扶她在床沿坐下,又给她倒了一杯茶,这才问她出了什么事。

        “我要死了。”秀米忽然大声叫道。

        翠莲又是一愣:“好好的,怎么忽然要死要活起来?”

        “反正是要死了。”秀米抓过床上的帐子,在手里揉来揉去。翠莲摸了摸她的额头,稍稍有点热。

        “到底是什么事,你说出来,我来帮你拿个主意。”翠莲说着,就过去把门关上了。这间房子四周没有窗户,关了门,屋里一下就变黑了。

        “慢慢说,天大的事我给你担着。”

        秀米就让她发誓,决不能把这事说出去。翠莲犹豫了一会儿,果真就闭上眼睛,发起誓来。她一连发了五个誓,而且一个比一个刻毒,最后,她连自己祖宗八代都给骂了个遍,秀米还是不肯说,坐在床沿大把大把地掉眼泪,把胸前的衣襟都弄湿了。翠莲本来就是个急性人,刚才在发誓的时候,无端地骂了几遍自己祖宗,心里想,自打记事的年头起,就从来没曾见过祖宗的半个人影。心里一酸,也流下泪来。

        她隐约记起舅舅来到湖州将她带走的时候,天下着大雨,雨点落在池塘里,就像开了锅的粥糊糊儿。这么说起来,自己家的门前原来也有一块池塘。她这一发誓,就记起了自己的出身来,她一直以为自己对于家乡的记忆是一片空白,现在她终于明白了,原来自己在湖州的确曾经有过一个家,门前也有一方池塘,她仿佛听见了许多年前的雨声。她的眼泪又流出来了。

        翠莲默默地哭了一阵,既伤心又畅快。“你不说也罢,”翠莲着鼻子道,“我来猜一猜,要是我猜中了,你就点个头。”

        秀米看了她一眼,就使劲儿地点了点头。

        “我还没猜呢?你乱点头干什么。”翠莲笑了笑,就胡乱猜了起来。她一连猜了七八遍,还是没有猜着,最后,翠莲就有点儿急了,道:“你要是实在不肯说,跑来找我干什么?我这会儿正累着呢,那腰儿痛得都快断了。”

        秀米问她怎么会腰痛的,是不是夜里着了凉。

        翠莲说:“还不是来那个了。”

        “‘那个’是什么?”秀米又问她。

        翠莲笑道:“女人身上的东西,你迟早也是要来的。”秀米又问她疼不疼。翠莲说:“疼倒是不太疼,可就是肚子胀得难受,坐在马桶上又什么也拉不出来,烦着呢。”秀米再问她,来的是什么?有没有什么法子治一治?翠莲就不耐烦地答道:“流血呗,三五日自然会好的,治它作甚?做女人就是这一点不好,一个月少不了折腾一次。”

        秀米这下不再问了。她扳起指头,一五一十地算起账来,算了半天,兀自喃喃说道:“这么说,老爷出走已经两个月啦?”说完又点点头,轻声道:“原来如此……”她从翠莲的枕边拿起一个发箍来,在手里看着,嘻嘻地笑了起来:“你这发箍是从哪儿弄来的?”

        翠莲说,那正是正月十五从下庄的庙会上买的,“你要喜欢,就拿去好了。”

        “那我就拿去用了。”秀米把发箍别在头发上,站起来就要走,翠莲一把把她拽住,狐疑道:“咦,你不是找我来说什么事的吗?”

        “我何曾要跟你说什么事?”秀米红了脸,嘴里只是笑。

        “咦,这就怪了,你刚才不是要死要活地直抹眼泪,还要我赌咒发誓,害得我无端骂起自己的祖宗来。”

        “没事儿,没事儿,”秀米咯咯地笑起来,朝翠莲直摆手,“你接着睡你的觉吧,我走了。”说完,拉开门就一阵风似的跑了。秀米一口气跑回楼上自己的卧室,长长地嘘出一口气来,然后伏在被子上哑声大笑。她笑得差一点岔了气。两个多月来憋在胸中的烦闷和担忧一扫而光。她觉得肚子也不像先前那么疼了。她舀来水把脸洗了洗,别上红色的发箍,换了一身新衣裳,搽了胭脂,扑了粉儿,在镜前照了又照,随后,咧开嘴笑了起来。她感到浑身有使不完的劲儿,像个牛犊似的在楼上走了几个来回,又咚咚地跑到楼下,满院子乱闯乱窜起来,她似乎从来没有这样轻松过。

        喜鹊正在厨房里收拾猪头。她用一把镊子拔着猪毛。秀米闯了进去,也不与她搭话,一把抢过那把镊子来,道:“你先歇一会儿,我来替你拔。”说完就像模像样地就着窗下的阳光拔起猪毛来。喜鹊说,“还是我来吧,小心弄脏了你的新衣裳。”秀米就把喜鹊一推,笑道:“我就是喜欢拔猪毛。”

        喜鹊不知道她今天怎么了,无端的怎么会爱干这活儿,只拿眼睛瞧着她,兀自站在灶下发呆。秀米胡乱地拔了一会儿毛,又回过身来对喜鹊说:“这猪的胡子拔不下来倒也罢了,连它的眼睫毛也是滑溜溜的,夹它不住。”一句话说得喜鹊“扑哧”笑了起来。正要过去教她,不料,秀米把镊子朝盆里一丢,说道:“算了,还是你来吧。”说完,身影一闪,立刻就不见了影子。

        秀米从厨房里出来,正愁无处可去,忽而听见院子里响起了噼噼啪啪的算盘声。

        宝琛正在账房里打算盘。他一只手打算盘,一只手蘸着唾沫翻账本儿,那头依旧一边歪着。秀米扶住门框,把头朝里探了探。宝琛道:“秀米今天没睡中觉啊?”

        秀米也不说话,径自走进房里,在他对面的椅子上坐下来,斜着身子看了他半天,这才说道:“你这头成天这么歪着,能看见账本上的字吗?”

        宝琛笑道:“头歪,眼睛却是不歪。”

        秀米道:“你要硬是把头正过来,那会怎么样呢?”

        宝琛抬眼看了她一会儿,不知她怎么会生出这样的怪念头。把那歪头摇了摇,笑道:“丫头,连你也来拿我开心,这头长歪了,能正得过来吗?”

        秀米说:“我来试试。”

        说完站起身来,把宝琛的头抱住转了两转,嘴里道:“当真转不过来。宝琛,你先不要算账,来教我打算盘吧。”

        宝琛说:“好好的,你要学算盘做什么,你看见哪个姑娘打算盘来?”秀米见他不肯,就索性把他的算盘拿起来一抖,害得宝琛一迭声地叫苦:“好好的账,被你一搅,全乱了。”说完仍是嘻嘻地笑。

        宝琛见秀米没有马上就走的意思,就拿出一锅烟来抽。“丫头,我来问你一件事,你来帮我拿个主意。”

        秀米问他什么事。宝琛说,他准备回一趟庆港老家,把他的儿子接过来一起住。“虎子已经四岁多了,他娘又瘫在床上,我怕他到处乱跑掉到塘里。把他接到这边来吧,又怕你娘不答应。”

        “接过来就是了,没事的。”秀米满不在乎地说。好像这事儿她已经问过母亲,而母亲已经答应了似的。过了一会儿,秀米像是想起什么事,问宝琛道:“你那儿子叫什么来着?”

        “叫虎子。他娘喜欢叫他老虎。”

        “他的头歪不歪?”

        宝琛一听,又气又急,又不好发作。心想,这丫头今天是吃错什么药了,大中午不睡觉,专拿我来开心。他又干.99lib?笑了两声,一本正经地说:“不歪不歪,一点也不歪。”
请记住本书首发域名:966xs.com。966小说手机版阅读网址:wap.966xs.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