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迎书友访问966小说
首页企业家的基本特质第二十二章 创新思维:创新缔造竞争力

第二十二章 创新思维:创新缔造竞争力

        创新是我们这个时代的口头禅,综观当代企业,唯有不断创新,才能在竞争中取胜,才能立于不败之地。

        海尔集团CEO张瑞敏说“每个人都是创新的SBU(战略事业单位)”,才有了海尔有效的技术改革、快速的产品更新、全员的客户服务意识,以及世界名牌“海尔”的诞生。

        华为公司在经营状况一片大好时,任正非高呼“华为的冬天就要来了”,给安于成功的员工当头棒喝,树立了只有不断创新才能度过冬天、迎来春天的理念。

        而许多公司之所以崩溃破产,就是因为这些企业缺乏创新意识。

        曾经如日中天的美国彭尼公司,因为不能立足市场需求进行创新,最终被沃尔玛后来居上,丧失了零售业霸主地位。

        曾经令人称羡的金融帝国德隆,因为没有依靠改革和创新建立起应对危机的完善体系,几乎在一瞬间便轰然倒塌,它描绘的资本神话也顷刻化为乌有。

        无数的企业案例告诫企业家:这是个优胜劣汰的世界,无论多么优秀的企业,只要它停止创新,离死亡就只有一步之遥;无论多么卓越的企业,只要它缺乏创新,就会走向衰竭。没有创新的企业,必将不能持久;没有创新思维的企业家,只能黯然退场。因为缺乏创新,所以构想消失了;因为缺乏构想,所以产品消失了;因为缺乏产品,所以顾客消失了;因为缺乏顾客,所以生意消失了;因为缺乏生意,所以公司消失了。

        

创新就是创造一种资源



        什么是创新、创新思维?

        管理大师彼得·德鲁克说:“创新是企业家精神的特殊手段。创新行动赋予资源一种新的能力,使它能够创造财富。事实上,创新本身创造了资源。”

        德鲁克为创新找到了三个条件,这三个显而易见但常常被人们忽略的条件是:

        1.创新是工作。它需要知识,而且往往需要大量的聪明才智。显而易见,创新者比一般人更聪明。另外,创新很少涉足多个领域。

        2.要想成功,创新者必须立足自己的优势。创新者需要在气质上与创新机遇合拍。

        3.创新是经济与社会双重作用的效果,创新是人们工作或生产方式的变化,因此,创新必须与市场紧密相连,专注于市场,而且由市场来推动。

        对于企业家而言,要创新就必须利用知识,利用自我优势,并立足市场才能成功。为此,德鲁克指出了“创新的必要之举”和“创新禁忌”。

        1.创新的必要之举

        (1)有目的、有系统的创新从分析机遇入手。

        (2)创新既是概念又是感知的。

        (3)创新若要行之有效,必须简单而专一。

        (4)有效的创新都是从不起眼处开始的。

        (5)成功创新的目标是领导地位。

        2.创新禁忌

        (1)首先就是不要太故作聪明。

        (2)不要过多花样,不要分心,不要一次做过多的事情。

        (3)不要为未来进行创新,要为现在进行创新!

        德鲁克关于创新的研究和论断启示企业家:创新是创造一种资源,这就要求企业家必须立足市场,立足现在,立足企业管理的现实,以积极的态度面对市场竞争和风险。

        德鲁克是企业创新研究的集大成者,他敏锐的洞察力和思维深度,为企业家创新提供了思路。

        创新行为背后体现的是一种思维角度、一种认识世界的方式、一种理念和文化。作为企业家,重要的不是怎么去创新,而是如何认识创新,如何构建创新思维模式。创新思维也叫创造性思维。我们常说:思路决定出路,格局决定结局。思维、思路最能体现一个企业家的思维内涵和深度。

        创新思维就是不受现成的常规的思路约束,寻求对问题进行全新解读和独特解决的思维过程。人人皆有创造潜能,人人都能创新,关键在于如何发挥和发掘这种潜能。人们考虑问题,都应有一条正确的思路以有利于寻找、发现、分析、解决问题。然而,通常情况下,人们通常总是用经验的办法来解决新问题,所以创新思维就要求我们打破传统观念的束缚,尽可能地变革思路。

        创新思维使人能突破思维定式思考问题,从新的思路去寻找解决问题的方法。它通常会结合逆向思维、求异思维、联想思维、综合思维、发散思维、创意思维等思维方式来认识和解决问题。

        创新思维相对于传统性思维而言,具有灵活性、流畅性、独创性的特点。

        灵活性反映出创新思维的广度。敢于突破思维定式,善于从不同角度考虑问题,就容易找到解决问题的方法。

        流畅性指创新思维的速度。由于重视思维的发散,重视联想和想象,重视从不同角度思考问题,因而思维过程中少有阻滞,善于扩散,在很短时间内就能产生大量新的观念、设想和方案。

        独创性反映了创新思维的深度,它是创新思维最重要的特征,也是创新思维的最高层次。由于能突破传统思维的束缚,不重复使用过去的方法解决问题,也就能获得过去未有的新成果,表现出独创性。

        对于企业家而言,了解创新思维,是为了更好地将创新思维应用到企业实践中,因此,企业家要提高创新思维水平,必须善于学习,具有广博的知识,还要勤于思考,灵活运用,有意识培养、锻炼自己的思维能力。

        我们生存在市场竞争异常激烈的企业战国时代,企业家只有改变思维方式,才能更好地进行企业管理,加强资源整合,通过思维创新,提高企业的竞争力。创新思维就是要创造一种资源,要将这种理念融入企业的管理活动中。

        

谭鱼头:创新思维打造“数码火锅”



        众所周知,麦当劳和肯德基是快餐业的代表,他们连锁经营的模式,历来为饮食业所称道。然而,我们却很少看到中餐馆连锁经营成功的案例,难道是中国的饮食不如西方吗?当然不是,关键是我们的企业缺少创新思维,缺少资源整合意识,而谭鱼头却能独树一帜,把一个火锅店打造成行业的领导者,其老总谭长安运用创新思维,改造传统行业的做法,的确值得企业家思索。

        1997年,成立谭鱼头火锅店,它的第一家火锅店开业后,因为做工精细、味道鲜美,所以餐厅门庭若市,天天爆满,门口经常有几十个人排队等位置。

        就在此时,一件意想不到的事引起了老板谭长安的注意:

        由于每天用餐的人太多,客人经常要等很长时间。一天,有个客人等了2个小时,还没有排到。他很生气,当时就叫来了谭鱼头的老板谭长安。

        不管谭长安怎么解释,怎么表示抱歉,那个客人还是怒火中烧,气急之下,抬手就给谭长安一拳头。

        然而,谭长安却能忍人所不能忍,那一拳头不但没有让他恼羞成怒,反而让他开始了深刻的反省。

        他想,为什么那个客人会那么愤怒呢?是因为等了太长的时间。而导致客人等待时间长的主要原因是上菜速度慢。餐厅都是采用手工写菜单传菜,效率很低。

        想到这一层,谭长安萌生了求变的念头,常言道:“变则通,通则久。”要提高效率,由餐饮业的小虾米转变为鲸鱼,必须首先提高效率。于是经过一番研究,谭长安在自己的各个连锁店开始建设It系统。

        这个It系统的操作流程是:餐厅使用POS机点菜,后台厨房的打印机同步提交顾客点菜信息,库存管理员根据点菜系统中的物料消耗随时补货,财务系统根据点菜系统和结账系统的数据,对每天的销售状况进行精确统计。

        这样一来,从前台点菜的到厨房准备,再到给顾客上菜的时间都可以用系统记录下来。哪些菜必须在几分钟内提交给顾客,谭长安根据难易程度提具体要求。如果执行不到位,服务员、店堂经理就要受罚。

        谭鱼头第一次改变了中国式餐饮的粗放式管理,实现了精细化。

        谭长安说:“从传统管理到数码管理的转变原因是因为企业需要,企业长大了,管理也必须随之变化。不是我们想要这么做,是市场要求我们这么做。”谭长安正是直面现实后,谋求变革并获得了成功。

        近年来,谭鱼头餐饮公司快速发展,谭长安决定代表中国餐饮走向国际市场,而走出国门、走向世界的一个重要前提就是实现“数码火锅”的企业目标。

        谭鱼头从It系统建设之初,就选择了IBM作为自己主要的合作伙伴,在各个门店的硬件设备上和应用环节上,充分吸收了IBM在国际餐饮领域的系统建设经验,并希望在IBM的协助下,名副其实地实现“数码火锅”的梦想。

        在It应用非常落后的传统餐饮行业里,谭鱼头不仅独树一帜地最先开始It建设,并且选择了与IBM携手。通过与国际最知名的It公司紧密结合,谭鱼头迅速成长为行业的领导者。

        如果是一般的老板,无缘无故挨别人打,一定会怒火中烧,失去理智,谭长安却能忍辱负重,发现问题的症结所在;如果是一般的老板,企业门庭若市,一定会满足现状,不思进取,谭长安却能透过现象认识本质,从而直面市场,冷静地自我反思。正是他的这种反思精神,使他认识到上菜效率低的原因,并毫无犹豫地进行创新,从而成为行业中的佼佼者。

        谭鱼头的创新经验告诉企业家,任何市场都需要一双发现的眼睛,网络经济的发展,为改造传统行业提供了广阔的天地,企业家只要不被思维定式所拘泥,就能发现机遇,抓住机遇。

        

海尔靠什么国际化



        中国家电行业的领头羊海尔提出要实现国际化,那么海尔靠什么实现国际化呢?海尔首席执行官张瑞敏认为海尔要实现目标只能靠创新。

        海尔一直坚持创新,一直以创新思维引领企业发展。海尔的创新就是彻底颠覆原有的观念,不断打破原有的平衡,重塑自我,超越自我。海尔的创新思维核心是观念创新,最典型的是砸冰箱事件。

        1985年张瑞敏接到顾客来信说海尔产品有缺陷。经调查发现库内还有76台质量有缺陷的冰箱。当时冰箱是非常昂贵的家用产品,一台冰箱的价值相当于一名企业员工2年的工资,很多人希望把冰箱处理给大家,但张瑞敏认为要改变大家的观念,就宣布谁干的就由谁把冰箱砸掉,同时宣布:这次是我的责任,扣我的工资,以后谁出问题就扣谁的工资。这一砸砸醒了海尔人追求质量、追求卓越的思想意识,从此激起了海尔人“要么不干,要干就争第一”的雄心壮志。

        海尔的企业文化更是充分体现了创新思维。

        海尔的核心价值观只有两个字:创新。

        张瑞敏对此的解释是:企业不断高速发展,风险非常大,好比行驶在高速公路上的汽车,稍微遇到一点屏障就会翻车。而要想不翻车,唯一的选择就是要不断创新。创新就是要不断战胜自己,也就是确定目标,不断打破现有平衡,再建立一个新的不平衡;在新的不平衡的基础上,再建一个新的平衡。

        张瑞敏提出的创新思维,成就了海尔,也激励了很多成长中的中国企业。

        在海尔自己创造的“海尔词典”中,有一个“斜坡球体定律”,讲的是:斜坡球体定律

        企业好比斜坡上的球体,向下滑落是它的本性,要想使它往上移动,需要两个作用力——一个是止动力,保证它不向下滑,这好比企业的基础工作;一个是拉动力,促使它往上移动,这好比企业的创新能力。此两力缺一不可。止动力是企业发展的必要条件,不能保证企业在市场竞争当中一定会获胜;创新是企业发展的充分条件,有了止动力再有创新,就会在市场上获胜。

        “斜坡球体定律”在海尔被称为“海尔发展定律”。由此可见,创新思维已经深入到每一个海尔人的头脑中,使得他们在工作中积极进行创造性思考,主动为企业解决发展中遇到的各种各样的问题。

        一次,生产出口到澳大利亚的洗衣机,由于客户的特殊要求,生产工艺变得极其复杂,出现了不少问题。全班人员主动利用下班后的时间进行研究,人多方法多,最后把一项项复杂程序分解简化,果真彻底解决了瓶颈问题。

        空调事业部在安装空调外机外壳时发现,所用螺丝的螺纹个数对固定的牢固程度起着决定作用。一般国际标准要求是10~12个,但空调事业部的人想,如果把标准提高到14个,不就超出国际标准了吗?但螺纹数提高,螺钉的内应力就会提高,要解决这个问题,就必须更换螺钉材料并做特殊的热处理。内机车间的几个班组长一商量,大家分头行动,很快有了结果。这种看似很小的改革,使海尔空调不论在什么恶劣的环境下,都能做到外壳绝不松动。

        海尔的可贵之处在于,它树立了创新无止境的观念,强调创新的空间存在于每个地方、每个人、每件事上。

        多年来,海尔一直致力于企业文化的建设。创新是不容变更的核心。张瑞敏说,创新也有风险,但并不是说不创新就没有风险,不创新风险会更大,等待只有死路一条。正是因为海尔人运用创新思维,建立了一种创新文化氛围,所以海尔才能不断地创造奇迹,不断地超越自我,成为一个国际知名品牌。

        

3M公司:创新之王的思维模式



        美国明尼苏达矿业制造公司,也就是人们常说的3M公司,以其为员工提供创新的环境而著称,走进它总部的创新中心,最吸引人的是橱窗里陈列的各式3M产品。从医药用品、电子零件、电脑配件,到胶布、粘贴纸等日常用品,逾5万种的产品表明,该公司在产品创新方面的强大优势。该公司起初是个名不见经传的小公司,依靠创新精神,成为令人尊敬的“创新之王”。

        3M公司视创新为其成长的方式,视新产品为生命。公司的目标是:每年销售量的30%从前4年研制的产品中取得。每年,3M公司都要开发200多种新产品。3M公司的创新思维是,创新就要创造一种环境,创新不是简单的投入,而是一种持续的过程。这种思维使它们在各个层面都重视创新。

        1.鼓励创新,容忍失败

        3M公司从各个方面鼓励员工不断创新。从鼓励研究人员发展新构想的“15%规则”、设立资助创新计划的辅助金,到创造容忍失败的环境,3M无处不显示出对创新文化的重视。

        在3M,创新不局限于产品的研发,任何改进先前做法的行为都被视为创新。一个简单的例子是,一位刚刚进入公司不久的小姑娘,在看到快递公司下单的同时,会给一个追踪号码,以此来追踪邮件到达的位置,这被她建议用于3M产品的到达供应商的位置的追踪上,后来,这个建议被采用并广泛运用于物流追踪。在3M公司看来,这种移植也是一种创新。

        3M公司内任何一位员工都不用担心自己的研究没有价值。任何一个员工的新想法都会受到重视。如果你的上司不认同你的研究,那也没关系,你坚信自己的新构想终会开花结果,那么你可以利用15%的工作时间继续实验自己的构想,直到成功为止。3M的许多产品就是得益于“15%规则”而诞生的。

        3M公司还营造了一种容忍失败的工作环境。不论你提出何种想法,都不会遭到其他人的嘲讽。3M认为不成功并不代表失败,对3M的员工而言,失败并不可怕,只要你不是毫无建树。只有毫无建树的员工才会遭解聘。

        2.重视知识创新

        对于一个以知识创新为生存依托的公司而言,3M公司有强烈的创新意识和创新精神。他们认为,知识型员工是实现公司价值的最大资源,是3M赖以达到目标的主要工具。因此,3M的管理人员相信,建立一种适应知识型员工的创新文化氛围非常重要。

        尊重个人的尊严和价值,鼓励员工各施所长,提供一个公平的、有挑战性的、没有偏见的、大家分工协作式的工作环境。尊重个人权利,经常与员工进行坦率的交流。主管和经理要对手下员工的表现与发展负责。鼓励员工发挥主观能动性,为其提供创新方面的指导与自由。

        3.善于聘任创新人才

        要延续3M公司的创新文化,必须聘用最具创意的科研人才。3M非常重视这方面的工作。他们在招聘人才时,会专门成立调查小组。调查小组找来公司里最具创新力的科研人才,询问他们在进入公司前做过什么。最后,调查小组发现,创造力强的人都有兴趣广泛、好奇心重、喜欢问问题、自主性强、新点子多、拥有强烈的道德观等特性。这些人有“先实验后解释”的作风。由此,3M知道今后它需要的应该是有勇气、不怕犯错误、拥有良好技能和创新特质的科研人员。3M公司就是依靠这样的标准去招聘人才,并取得了巨大成功。

        3M在海外聘用当地人才时,也很有特色。例如在日本,许多优秀人才都会跑到日本的著名公司去,3M似乎很难再挑到优秀人才。但3M却用逆向思维分析这种问题,它认为传统的日本人才会加入传统的日本企业,而剩下的人正好是3M要找的人,因为他们不会遵循传统,而喜欢独辟蹊径。这些不满足现状的人,才是具有创新精神的人。

        3M公司在创新方面的经验,是其他企业学习和借鉴的宝库,在知识经济时代,企业只有不断地改变思维方式,坚持观念创新,思维变革,以创新的精神去经营企业,以创新的思维去认识管理,以创新的态度去落实执行,才能缔造强大的战斗力!

        创新缔造竞争力,对于企业家而言,运用创新思维为企业注入新鲜的血液,会成为企业生命力常青的源泉。

        创新思维已经成为企业与员工共同生存和发展的生命锁,成为企业提升竞争力的关键所在。这种思维意识应该在每一个人的头脑中生根、发芽,这种行为应该贯穿于每一项工作的始终。创新并不神秘,任何人都可以通过学习掌握基本的创新方法,但更重要的是我们要实践,要在企业管理过程中逐步领会创新的内涵和价值。

        古往今来,人们提出了各种各样的创新思维方法,比较有名的有三种,即奥斯本的稽核问题表法、美国陆军的51h法和中国的“和田十二法”。

        奥斯本稽核问题表法

        奥斯本认为:针对一项任务或一个新的产品,应事先确定很多提问要点,通过对这些要点逐个进行讨论、核对,就可以引导创新者全面系统地考虑各种解决问题的方法和可能性,有目的地扩展人们的思维,获得创造性设想,进一步选定、改进、创新认定的目标,探求自己所需要解决问题的新观念,实现创造性解决问题的目的。其稽核问题表包括75个激励思维活动的问题,按具体内容可归纳为9组问题:

        (1)有无新用途?是否有新的使用方式?可否改变现有的使用方式?

        (2)有无类似的东西?利用类比能否产生新观念?过去有无类似的问题?可否模仿?能否超过?

        (3)可增加些什么?可附加些什么?可否增加使用时间?可否增加频率、尺寸、强度?可否提高性能?可否增加新成分?可否加倍?可否扩大若干倍?可否放大?可否夸大?

        (4)可否减少些什么?可否密集、压缩、浓缩、聚束?可否微型化?可否缩短、变窄、去掉、分割、减轻?可否变成流线型?

        (5)可否改变功能、颜色、形状、运动、气味、外形、外观?是否还有其他改变的可能性?

        (6)可否代替?用什么代替?还有什么别的排列?别的成分?别的材料?别的过程?别的能源?别的颜色?别的音响?别的照明?

        (7)可否变换?有无可互换的成分?可否变换模式?可否变换布置顺序?可否变换操作工序?可否变换因果关系?可否变换速度或频率?可否变换工作规范?

        (8)可否颠倒?可否颠倒正负?可否颠倒正反?可否头尾颠倒?可否上下颠倒?可否颠倒位置?可否颠倒作用?

        (9)可否重新组合?可否尝试混合、合成、配合、协调、配套?可否把物体组合?把目的组合?把特性组合?把观念组合?

        奥斯本稽核问题表法系统而全面地解决了创新过程中的问题,适用于任何领域。

        美国陆军的51h法

        美国陆军提出“51h”法,这种方法是一种较为简明的稽核问题表法。它提出了六个具有广泛实用价值的问题:

        (1)为什么(hy)?

        (2)什么()?

        (3)谁(ho)?

        (4)何时(hen)?

        (5)何处(here)?

        (6)怎样(how)?

        比如要建一所学校,就可以按“51h”法进行论证:

        (1)为什么要建?

        (2)做什么用?

        (3)谁使用?

        (4)何时使用?

        (5)在什么地方建?

        (6)怎样建?

        这些问题主要从用途方面考虑,如果需要从建设角度考虑,则应分析如下问题:

        (l)为什么要建?

        (2)做什么用?

        (3)谁来建?

        (4)何时建?

        (5)在什么地方建?

        (6)怎样建?

        “51h”法简便实用,创新者从不同角度思考问题,论证的问题就有所不同,利用“51h”法要因事、因地、因人而变,灵活变通,方能奏效。

        “和田十二法”

        “和田十二法”又叫“和田创新法则”,是我国学者许立言、张福奎在奥斯本稽核问题表基础上,借用其基本原理,加以创造而提出的一种思维技法。它既是对奥斯本稽核问题表法的一种继承,又是一种大胆的创新。比如,其中的“联一联”、“定一定”等,就是一种新发展。同时,这些技法更通俗易懂,简便易行,便于推广。这种方法要求人们在观察、认识一个事物时,应该从不同的角度去思考和认识。

        (1)加一加:加高、加厚、加多、组合等。

        (2)减一减:减轻、减少、省略等。

        (3)扩一扩:放大、扩大、提高功效等。

        (4)变一变:变形状、颜色、气味、次序等。

        (5)改一改:改缺点,改不便、不足之处。

        (6)缩一缩:压缩、缩小、微型化。

        (7)联一联:原因和结果有何联系,把某些东西联系起来。

        (8)学一学:模仿形状、结构、方法,学习先进。

        (9)代一代:用别的材料代替,用别的方法代替。

        (10)搬一搬:移作他用。

        (11)反一反:能否颠倒一下。

        (12)定一定:定个界限、标准,能提高工作效率。

        创新者按照这十二个方法进行核对和思考,就能启迪思维,诱发人的创造性设想。
请记住本书首发域名:966xs.com。966小说手机版阅读网址:wap.966xs.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