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迎书友访问966小说
首页三菱plc回原点梯形图海信吞“龙”:多品牌的困局

海信吞“龙”:多品牌的困局

        案例提示:在并购盛行的时代里,蛇吞象的故事早已不是传奇,只是这次,9亿的海信撬动84亿的科龙,除了数字上的巨大差异之外,更让人猜测不已的是并购主角本身的故事。对于科龙来说,4年之前,他已被另一条蛇吞过一次:当时的顾雏军以3.48亿入主资产至少在26亿以上的科龙,喧哗至今还未散尽,却马上又有了第二次嫁人;而对于海信来说,一个地方性的二线品牌吞食了冰箱界的一线老大,其如何消化“科龙”成了待解的谜;另外一点,收购了科龙以后,海信旗下拥有“海信、容声、华宝、康拜恩、雪花、伯乐”等七个品牌,如何整合这多品牌的局面,将成为“蛇吞象”案例的焦点所在。

        

科龙惊变



        入夜了,但对于48岁的周厚健来说,这又将是一个不眠之夜。几天以来,他一直陷在举旗不定的犹豫当中——在他的桌上放着一份集团关于科龙的调查报告,报告上显示科龙集团虽然处于巨大的资金灾难中,但其品牌及在中国白色家电领域里,依然拥有非常高的地位。而自从周厚健得知科龙董事长顾雏军出事以来,他知道这是海信历史的一个最好时机,如果能收购科龙,意味着海信将从此跨出地域的限制,从而进军“白电”一线领域;同时,他也多少能走出同城的另一个强劲对手——张瑞敏给他带来的那种挥之不去的压力。

        不过,报告最后的一句话让他犹豫不定:他知道,觊觎科龙的并非海信一家,与科龙同处广东的美的、格兰仕也都想得到科龙,而最近周厚健还得到一个消息,美国著名的投行高盛也会插手此事……与这些企业相比,他的海信一点也不占优势。令他喜出望外的是,他最近听说了顾雏军在监狱中的一个决定:虽然身陷囹圄,但顾雏军还是占有科龙20.6%股份的大股东,因此还有着决定科龙未来属于谁的“生死权”;而由于顾在白色家电征战多年,与“白电”的很多厂家结怨颇深,所以顾的决定,极有可能是海信!

        这个决定,几天来已在海信内部盛传,整个集团现正处于一种极度亢奋的情绪中,作为当家人的他自然也是高兴的,但一直静心于海信未来规划的周厚健却不得不考虑更多,他知道,拥有84亿产值的科龙绝不是简单吞下去就能了事的。周厚健与顾雏军并不是很熟悉,但发生在科龙身上的很多事情,他却非常清楚。

        2001年10月,顾雏军以5.6亿元人民币受让科龙电器20.6%的股份,成为其第一大股东。这件事亦成为当年中国财经界的最大事件之一,顾也因此成为著名的财经人物,显赫一时。周厚健至今还记得顾当初收购科龙后说的:有了科龙,顾的格林柯尔终于可以梦圆了,因为在顾的心里,一直梦想着建立一个制冷产业的王国,但个中关键便在于科龙,因为科龙曾是连续多年的中国冰箱销售冠军。

        但并购从来是一把双韧剑,在为顾雏军的制冷帝国添上厚重一笔的时候,关于科龙的巨额亏损,以及媒体对顾雏军入驻科龙用意的猜测,也成为科龙挥之不去的梦魇。直至2004年著名学者郎咸平在复旦大学的公开演讲,轰然置疑顾雏军收购科龙的行为。郎咸平指出,顾雏军至少犯有:“安营扎寨、乘虚而入、反客为主、投桃报李、洗个大澡、相貌迎人、借鸡生蛋”等七宗罪,其收购科龙的用意险恶,实质上是在侵吞国有财产,顾雏军是“国退民进”行动中的投机分子……顾雏军也迅速对郎咸平作出了回应,他通过香港律师向郎咸平提起诽谤起诉,还对郎咸平的指责一一回应……这场“口水大战”便是著名的“郎顾之争”,其后虽然不了了之,但影响深远却是始料不及的。

        2005年5月,顾雏军迎来了中国证监会的调查,因为科龙2005年中报显示,在顾的领导之下,科龙半年亏损达到4.86亿元。而此前的2004年年报上,科龙显示亏损6000多万元,而2005年第一季度却又奇迹般地回归到盈利——在明眼人看来,这里肯定有着不可告人的秘密。8月初,在结束了调查之后,顾雏军被国家公安机关逮捕,官方对此的解释是:自2002年以来,顾雏军等人在科龙电器采取了虚增收入、少计费用等多种手段,虚增利润,导致科龙电器所披露的财务报告与事实严重不符,涉嫌多项违反《证券法》有关规定的行为……

        对于顾雏军到底在科龙干了些什么,周厚健不得而知,但发生在科龙身上的事情,却已无人不知。顾雏军被捕后,科龙也陷入了万劫不复的境地。据有关数据称:发生重大变故后的科龙,遭到银行部门停止贷款的处罚,同时,其原有的经销商也纷纷表示将停止经销科龙品牌的家电——周厚健知道,这样的局面,对于一家正常运转的公司来讲,意味着失去维持生命的“输血线”,没了血,科龙必死无疑。

        

海信之痒



        正所谓“瘦死的骆驼比马大”。科龙虽然因为现金流的问题陷入死亡的危险,但笼罩在科龙身上的,依然是非常光鲜的光环。这家曾经是多年全国冰箱销售冠军的家电企业,在发生病变的2004年,依然保持着84亿元人民币的年销售规模:2004年,科龙冰箱的销售额是32.76亿元,居行业第二位,拥有容声、科龙、康拜恩三个品牌;科龙空调的销售额在44.52亿元左右,居行业第四位,拥有科龙、华宝、康拜恩三个品牌……光此两项,便足以保证科龙成为一只巨大而诱人的“馅饼”。所以在圈子里知道顾雏军出事后,马上就传出有众多公司纷纷准备收购科龙的消息。周厚健的海信也心动了。

        这家在1969年靠生产半导体收音机起家的家电公司,在诞生以后,一直靠电视机吸引着中国的关注——从黑白电子管电视机到如今的等离子彩色电视机,海信史的进程,渗透着中国彩电史的变迁。但在彩电领域里,海信亦无时不刻地感受着竞争的威胁。长虹、tCL经过多年的发展,现在规模与产值方面,均已走到了海信的前头。而一直到2005年,周厚健的海信,才进入业内五强。

        更为糟糕的是,身处青岛的海信一直便笼罩在同城海尔的压力之下。周厚健与张瑞敏既是朋友,也是对手。海尔在张瑞敏的领导之下,现已成为中国家电企业的翘楚,代表中国走向世界,甚至张瑞敏的管理经验,已成为走进哈佛教室的少数中国案例。

        三十多年来,海信便一直处于不断超越、寻找前进方向的过程中。海信的主业是电视机,但这几年的海信也不断在多个行业里寻找发展机会。现在,海信已涉足彩电、空调、冰箱、手机、It和地产六个领域,2004年的销售收入是273亿元,拥有20多个分公司。不过周厚健心里清楚的是:在这几个行业里面,海信的地位并不牢靠:上面说过的海信彩电现刚进行业前五,海信空调的唯一竞争优势是变频技术,海信冰箱与手机虽然占有一定市场份额,但行业地位远在五强之后,其他几个产业情况也不容乐观。

        因此在1995年以后,周厚健便推掉了很多日常的事务,而潜心于研究海信战略发展方向。这期间虽然也几度花明——海信研制出了中国第一块自主产权的芯片,其他也发现过一些战略机会——但总得说来,中年的海信还停留在地域的限制与二、三流规模的境遇里。

        周厚健知道:他若想有飞跃的发展,必须要等待一个天降的大机遇来临,同时又必须投海信所长才行。

        

“蛇吞象”的困局



        科龙无疑便是这样的机会!

        几天以来,随着科龙事件的不断变化,周厚健的心里也一直波浪起伏,难以平息。一方面,他始终有一种历史重大时刻即将来临的时代感,但同时,他又被一种看不透的烦恼所笼罩,而这种烦恼,即使是海信有幸收购科龙,但在很长一段时间里也将一直围绕的。

        没错,收购科龙的确是一个巨大的历史机遇。如果收购科龙,海信将一举迎来空调和冰箱两个领域里的重要突破,按照双方现有的2004年规模,这两个行业在合并后将具备争夺市场霸主地位的机会,而此前,周厚健连想都不敢想,这不是很诱人么?

        “历史不知要将我引向何方?”这是数天来周厚健一直疑惑的问题,或者更长远的说:从43岁起便潜心思考海信未来战略的周厚健多年来也一直疑惑于此,此刻亦然。下属带来的消息显示:海信极有可能“抱得科龙归”,但周厚健一直举棋不定:他的海信该如何消化科龙这位“美人”——科龙已长成了84亿的“大姑娘”,但他的海信还是一位刚成年的小伙子:2004年,海信冰箱的产量约为70万台,年销售额在5.2亿元左右;海信空调也只有约150万台的销量……这样的业绩放在科龙84亿的规模面前,实在不值一提。

        周厚健知道,如果海信能收购科龙成功,一定是三方面的因素共同所致,一是顾雏军本人的意愿;二是海信拥有国资的背景,能帮助科龙的系统重建信心,而最后一方面,是海信近年来一直赚着些现钱。周厚健清楚,海信近年来各产业最大收益一直来源于房地产,在2005年的全国房地产企业排名中,海信地产列48位,在全国房地产企业成长性十强中名列第七。海信在去年的房地产开发面积达到80多万平米,年赢利能力在7亿元以上。尽管在房地产业获利丰厚,但多年以来周厚健一直未重墨浓彩的宣扬过地产,甚至连提都很少提及,尽管这次收购科龙的钱还得来源于地产。因为周厚健康始终相信,一个家电企业去从事机会性质的行业,终究不是长远与核心所向,而他也需要在战火弥漫的家电市场崛起才算真正的成功。

        但收购科龙后的产业整合是个问题,因为收购势将消耗海信庞大的资金,而且还会占据海信众多资源,那是否意味着海信需要收缩战线,放弃诸如房地产这样的行业,以全心经营家电呢?放弃地产也意味着放弃资金来源,那万一海信其他也发生点变故,他该如何处理呢?

        不过这还不是他最担忧的,最令他犹豫不决的其实是海信的品牌整合问题。收购科龙之后,海信旗下将拥有“海信、科龙、容声、华宝、康拜恩、雪花、伯乐”等7个品牌,这些品牌的定位互有交叉、又各自蕴涵着品牌原属地的感情,代表着这些地方曾有的历史。对于品牌来说,海信面临着两种选择。一是保留现有的所有品牌,让他们继续各自征战市场,但这意味着海信将分散有限的资源,也将不合海信费心收购的最初用意。另一条路是只选择有成长性的品牌来经营,但这里却有着一个难舍的选择:虽然是看重科龙的品牌才想收购的,但科龙只是一个泛泛的大品牌,实用价值并不大。科龙有冰箱、空调,还有洗衣机,但它没有在任何一个产品种类占据主导地位。所以有人提议他放弃科龙,而专心经营科龙旗下的容声品牌,因为容声在1991年—1998年曾经是连续八年的全国冰箱销售冠军,只是后来在品牌维护方面缺少投入,才被海尔赶超,但其一贯的冰箱品牌形象,却保留了赶超海尔的可能性,这或会成为他赶上老对手的一张王牌,但如若如此,科龙又该怎样处理呢?……

        一想到这些问题,周厚健又陷入了迷茫的沉思中,他望向窗外,盛夏的青岛正笼罩在潮湿的海风中,而夜色下的青岛也隐约迷人……明天会怎么样呢?当这个问题再次出现在他脑海中的时候,天已近拂晓。
请记住本书首发域名:966xs.com。966小说手机版阅读网址:wap.966xs.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