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迎书友访问966小说
首页《三十六计》全文精彩案例

精彩案例

        ●真心话最动听——本田宗一郎激流勇退

        本田宗一郎的成功是有目共睹的,这与他恰到好处的用人有着密不可分的关系。

        本田深知,他的事业能够有如此辉煌的成就,与他周围有一大批得力助手和公司里的员工的辅助和努力是分不开的。因此,看到公司里有拼命工作的人才,他就会悉心加以培养和扶植,对于其中的佼佼者则进行提拔,以此能够使公司得到更好的发展。而在本田的一生当中,表现最突出的优秀品质就是他接受西田通弘的建议,激流勇退,并能使这一传统在本田公司的内部代代相传下去。

        西田通弘在本田公司工作了30年,公司里所有部门的经理他差不多都相继担任过。他特别的精明能干,足智多谋,为本田先生和藤泽先生出了很多有关工作上的好点子,因此被誉为公司的“最高参谋”和“出谋划策者。”

        1971年年初,有一天,他和本田先生在闲聊时,提到他对公司前途的看法时说:“我认为公司的人都已经成长起来了,您是否该考虑交班了?”他认为本田先生与其说是在履行董事长的职权,倒还不如说他是一个活跃在技术开发现场的人物。从培养接班人的大局出发,他认为本田先生从第一线退下来更有利于公司的发展。当然,他说这话时有点战战兢兢。

        但是本田立即握住西田的手说:“你说得非常的对!今天我就辞了。”因为涉及问题太多,马上就进行交班是不可能的。1971年4月,本田先生便把本田技研所董事长的职位让给了河岛喜好。

        作为一个领导者,要善于从不同的层面发现特色人才,注重多渠道、多角度、全方位地选拔“复合型”人才;要敢于摒弃一些吹毛求疵、求全责备的选人观念,避免“孔子错失子羽”问题的发生。其次,在选拔人才上要不拘成法。选贤任能,不能拘泥一种方式,而应知人善察,扬长避短,多一些可发掘、可量化、可比较的综合因素,少一些表面的、武断的偏见,不断创造良好的人才环境和机制,确保有潜力、有能力的人才脱颖而出。此外,在识别人才上要不囿已见。对一些“有评论”、“有争议”的人才要辩证地识别和了解,绝不可凭个人好恶形成思维定势而误人子弟,也不可被外界不确定因素所左右而错失良才。

        得人才者得天下。一个企业要想兴盛不衰,领导者必须放下自己的身段,多与下属交交心,从而延揽人才,尊重人才,重用人才,不要错失一个优秀的人才。

        ●“老虎”也能低头——毛泽东感化许世友

        1936年冬,红一、红二、红四方面军在甘肃会宁、静宁胜利会师,极大地壮大了陕甘宁边区的红军队伍,也使新当选为中央军委主席的毛泽东同志,需要考虑和处理的问题更多了。但是,就在这种情况下,红军内部却发生了一件令人震惊的事情:1936年年底,中共中央在延安对张国焘在长征途中另立中央、阴谋分裂红军、分裂党的严重错误,展开了声势浩大的批判。当时刚刚30岁的许世友,血气方刚,性烈如火,第一个站出来大唱反调。他还串联了一批正在红军大学学习的原红四方面军中的中高级军官,观察了周围环境,进行了秘密策划,决定从红军大学北门城墙根下的水沟里爬出去,重返大巴山打游击。当时的延安,对张国焘分裂主义行为正批得如火如荼,突然出了这样一件大事,岂不是火上浇油?

        正当许世友等人在密谋逃跑之时,其中曾参与密谋策划但已幡然悔悟的王建安,却秘密将此事报告了中央。于是,由中央保卫局局长周兴亲自率领中央警卫团,在傍晚过后,以迅雷不及掩耳之势,冲进红军大学,逮捕了许世友、洪学智、陈锡联、詹才芳等三十多名红军将领,作为“反革命武装集团”全部投入了监牢。

        许世友作为这个“反革命武装集团”的首犯,自然受到了最严厉的惩罚,他被戴上脚镣手铐,轮番接受审讯。许世友是一个连命都不顾的人。此时他像一只关在铁笼子里的猛虎,烦躁不安,经常暴跳如雷。而且,他把这一切灾难,全部归咎于毛泽东。他故意大骂毛泽东。毛泽东得知许世友在牢房里的表现后,十分震惊。一天上午,毛泽东同志把红军大学校长林彪、中央宣传部部长兼批判张国焘运动的组织者凯丰、延安最高人民法院院长董必武等同志召到了他的窑洞,详细听取了他们对“反革命武装集团”的情况汇报。听了董必武等同志的汇报和分析,毛泽东问董必武:“他们有多少人想跑?”董必武回答:“一共三十多人,现在都抓起来了。”毛泽东扔掉手中的烟头,问:“凯丰同志,你是怎么搞的?弄得这么多红军高中级干部都反对我们,我看是你把他们逼上梁山了嘛!”凯丰一听毛主席批评自己,感到很委屈,随即辩解道:“主席,我可是按中央精神部署的呀!”毛泽东显然生气了,说:“什么中央精神?中央精神是批判张国焘,你却不分青红皂白,一竿子扫倒一大片!”

        毛泽东知道,许世友爱酒如命,断了他的酒,简直是要了他的命。送走客人,他就叫警卫员给许世友送去了两瓶当时在延安非常珍贵的茅台酒,想先让他过过酒瘾,消消气。其实,在长征途中毛泽东与许世友第一次见面时就结下了“改名”之情。那是在1935年6月。毛泽东想,这样一名为革命出生入死,久经考验的红军将领,怎么会反党、反革命呢?

        谁也没有料到的是,许世友对毛泽东给他送去的酒,甚至对毛泽东在百忙中亲自来看他,并不领情。茅台酒他喝了,但是,他一边喝酒还一边骂毛泽东。当毛泽东出现在他面前时,披枷戴锁的许世友居然气势汹汹地几步窜过去,要和毛泽东拼命。吓得负责保卫毛泽东安全的罗瑞卿冷汗直冒,火冒三丈,立即命警卫人员把许世友五花大绑,摔在地上。然而,已经绑得像个粽子一样再也动弹不得的许世友,仍未停止破口大骂,甚至极其嚣张地冲着毛泽东大吼:“我要有枪,马上就一枪崩了你!”

        毛泽东特意给许世友送去两瓶茅告酒,本是为着安慰安慰他,使他消消气;现在又好心好意来看他,也是想和他推心置腹好好谈一谈,结果却挨了一顿骂,心中的气便也不打一处来,顿时脸都气白了。同去的工作人员更是个个咬牙切齿,气愤难耐,都要求枪毙许世友,以示惩戒。毛泽东在气愤中也点了头。

        很快,中央就下达了对许世友的死刑命令。毛泽东同志知道后,心神却极为不安。恰在此时,罗瑞卿向毛泽东报告,许世友要求再见他一次,否则拒绝在执行书上签字。

        令罗瑞卿惊愕的是,毛泽东想也没想就答应让许世友来见他。

        罗瑞卿把消息告诉许世友后,许世友居然异想天开地要求带上他已被缴掉的手枪去见毛泽东,否则不来凤凰山。当时毛主席就住在凤凰山上的窑洞里。

        谁也想不到的是,罗瑞卿把许世友这个荒唐透顶的无理要求报告毛泽东后,毛泽东居然对罗瑞卿说:“把手枪还给许世友,告诉他,还可以装上子弹。”

        这回轮到许世友惊愕了。他做梦也没有想到,毛泽东竟然会答应他带着手枪去见他,还叫他装上子弹,这简直不可想象,天下竟然有这样的统帅。当他从罗瑞卿手中接过那支心爱的驳壳枪时,他这个以刚烈著称的武林高手、红军骁将的手,也止不住发抖了。他的心在战栗,血似乎已经凝固,热泪也夺眶而出。他强烈地感受到了毛泽东光明磊落、坦荡无私的博大胸怀和无与伦比的高尚情操。

        许世友更没有想到的是,当罗瑞卿把他带进毛泽东那间简朴的窑洞后,毛泽东立即快步迎了出来,亲切而诚挚地说:“许世友同志,你受委屈了。你打了很多仗,吃了很多苦,辛苦了,我对你表示敬意。”

        此时的许世友,听到毛主席这几句话,感动得热泪盈眶,只见他“咚”的一声,双膝跪地,双手将那支心爱的驳壳枪举过头顶,激动地说:“毛主席,他们要我交枪,我不给,被他们缴了,现在我把它交给你。能在死前见您一面,够了。我许世友只有一句话,姓许的不是反革命,王建安、洪学智、詹才芳、陈锡联、陈再道他们都不是反革命……”

        不待许世友说完,毛主席已伸出双手,一把将他扶起,动情地说:“四方面军的干部,都是党的干部,党的宝贝,不是他张国焘个人的干部。张国焘是中央派去的,他的错误归他自己负责,与你们这些同志没有关系。”

        “毛主席呀,要是早一点听到您这句话,我们就都不会干傻事犯错误了。”许世友呜咽着说。

        毛主席望着许世友,诚恳地说:“你有错,我们也有错。把你许世友打成了反革命,是我们的错;你许世友受了委屈,就想往川北跑,是你的错。都有错,我们都改,好不好?”

        就这样,毛泽东同志以无产阶级革命家的博大胸怀、伟大气魄和胆略,一下解救了许世友和红四方面军中的一大批党和军队的优秀干部。他们后来都成了党和军队的栋梁之材,为革命作出了巨大贡献。

        在以后几十年的战斗和革命生涯中,无论遇到什么风浪,许世友始终如一、坚定不移地执行、捍卫着毛泽东思想和毛主席的革命路线,为建立新中国,保卫社会主义建设,立下了卓越的功勋。

        毛泽东同志对许世友,也格外垂青和信任。据传在所有军队干部中,许世友是唯一一个可以带枪晋见毛主席的军人。

        1984年,许世友病重以后,连下床都困难了,但他心里仍在日夜思念着已经逝世近十年的毛泽东同志。他特意让身边工作人员在病室的四面墙壁和天花板上,全满毛主席像,这样,他无论何时醒来,只要睁开眼睛,就能看到毛主席。

        临终前,许世友喃喃地一连三声念叨:毛主席、毛主席、毛……主……席……然后,安详地合上了双眼。

        毛泽东的领导艺术是多方面的,但是,在对待许世友的问题上,可以说是以心换心“交”出来的艺术,同时,也有“豁”出来的艺术。
请记住本书首发域名:966xs.com。966小说手机版阅读网址:wap.966xs.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