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迎书友访问966小说
首页《三十六计》全文精彩案例

精彩案例

        ●用人者要有不计前嫌的高风亮节——晋文公尽释前嫌

        晋文公大器晚成,62岁才做了晋国国君,后来成为历史上有名的晋文公。

        晋文公为了巩固自己的地位,派人杀了他的侄儿晋怀公,也就是晋惠公的儿子。晋怀公被杀,吓坏了晋怀公的随从吕省、郤芮。他们二人想:晋文公只是为了稳定军心、民心,才放过了他们,一旦地位巩固了还会杀了他们的。

        于是他们找到履鞮,商议谋杀晋文公。履鞮说:“晋文公刚一做国君,晋国百姓的生活就安定了下来,可见晋文公深得人心。而且也没有杀你们二位,可见度量很大,我们为什么还要杀他呢?”

        吕省说:“晋文公迟早会杀我们的,他连自己的侄儿都会杀,还会放过我们吗?我们三番五次追杀他,他忍辱而逃,在外漂泊整整19年,他会忘掉过去的恩怨吗?”

        郤芮说:“杀了晋文公,我们还有一条出路,不杀晋文公我们只有死路一条。”

        履鞮点头答应。

        这一天夜里三更时分,宫门突然失火,火光冲天,而又有风,火势越来越猛。宫内乱作一团。这火正是郤芮所放,吕省、郤芮各带一班人马在东西门口把守,准备杀晋文公。而晋文公这时早已安全地从南门口出来了,南门是履鞮把守的。原来履鞮早已告诉了晋文公。

        履鞮本是一位重臣,他两次追杀晋文公,都是受晋献公和晋惠公之命。而这一次,他想:晋文公已是国君了,我若再杀晋文公,岂不是杀君吗?天下之人岂不笑我不忠吗?于是履鞮没有听吕省、郤芮的话,而将二人的密谋告诉了晋文公。

        晋文公将计就计,命宫中的人从南门走。吕省、郤芮觉得很奇怪,原因是没有一个人从东门、西门跑出来,更不用说晋文公。正当二人还在指挥时,晋军大将上前将二人擒住,押到了晋文公面前。晋文公大怒:“我放了你们,不怪罪你们,你们却还想杀死本王,推出去,斩首!”

        履鞮这次救驾有功,而且对君王一心不二,得到了晋文公的重用。有人劝阻晋文公:“主公不要相信履鞮,他两次暗杀你,一次还斩断了你的一节袍袖,害得你四处奔走,您难道忘了吗?”

        晋文公说:“那都是过去的事了,我相信他。”

        当年晋文公逃跑时,管理财务的头领卷走钱财,害得晋文公差点饿死在路上。他一听说晋文公做了国君,心想:晋文公要怪罪下来,早晚难逃一死,我不如去请罪,晋文公豁达,或许还能饶我一死。于是那个头领前来向晋文公请罪。这可气坏了魏武子,他气呼呼地说:“主公你若不杀了这个可耻的头领,我就告老还乡。”晋文公说道:“这是为何,头领一时贪财,我们就原谅他一次吧!”

        魏武子始终咽不下这口气,执意要回老家,晋文公左右为难,心想:杀了头领,头领就没有改过的机会;不杀他,我的左膀右臂魏武子就要离我而去,要没有他的出生入死,岂有我晋文公的今天。

        正当晋文公胡思乱想之时,那个当年逃跑的头领,手拿宝剑,见到魏武子,说道:“大将军若不能容我,那就请杀了我,以免主公左右为难!”说着把宝剑向前一推,魏武子也深受感动,一为这个头领所为,二为主公如此爱惜自己,心想:主公不忘往日的情意,我虽老,仍舍不得我离去。想着想着,魏武子伸手相搀,扶起了头领,君臣合欢。后来晋文公又重用了头领,那个头领百般努力,几年后,把晋国的财务管理得井井有条。

        晋文公不计前嫌,重用履鞮,又重用当年逃跑的头领。众人见晋文公如此豁达大度,深感佩服,一时间,有才能的人纷纷投靠晋文公。晋文公爱民如爱子,很重视农业的发展。渐渐地,晋国的国势越来越强。百姓安居乐业,到处是一片太平的新景象。晋文公勤于朝政,广纳贤士,得到了天下人的尊敬。

        晋文公的择才态度是只要能共事,共谋大业,不管以前发生过什么恩怨、纠葛和不快,都过往不咎。晋文公能够原谅不断暗害自己的履鞮,卷走自己钱财的头领,还有什么人不可原谅。晋文公年过花甲始称君,经历了大半个人生的坎坎坷坷,他深切地懂得人的弱点,也悲悯人的弱点,能做到这样的高风亮节,实在是生活苦难磨炼出的。正是抱着尽释前嫌,原谅过去的宽容之心,晋文公择才方才海阔天空。普天之下,唯看到贤才,小人也被感化为放下屠刀、立地成佛,文中的头领不是最好的说明吗?

        我们说择才,总是强调对人才的要求,人才要具备哪些标准,才为人才,殊不知择才者自身的道德修炼也是重要的一环,唯有择才者以身作则,超越常人的私心、恩怨和得失,人才闻声而来。

        ●大胆用仇人——齐桓公称霸

        对于一个几乎把自己射死,又曾经保护和追随自己政敌的人,你敢用吗?春秋五霸之一的齐桓公则大胆地使用了这样一个与自己有“仇”,但确实能辅佐自己的良才——管仲。正是齐桓公能够忍住个人的恩怨,不拘小节,大胆重用人才,才使他在春秋战国时代首先称霸。

        春秋战国时代,首先称霸的是齐桓公,而齐桓公称霸,全靠他的参谋管仲。

        桓公名小白,原是齐国公子。管仲原本是小白之兄公子纠的师傅。齐国的君主僖公死后,各公子相互争夺王位,到最后剩下公子小白与公子纠争夺。管仲为了替公子纠争王位,还曾用箭射伤公子小白。争夺的结果是小白回到齐国继承了王位,是为齐桓公。帮助公子纠争王位的鲁国在与齐国交战中大败,只得求和。桓公要求鲁国处死纠,并交出管仲。

        消息传出后,大家都同情管仲,因为被遣送到敌方去无疑是要被折磨致死。有人建议说:“管仲啊!与其厚着脸皮被送到敌方去,不如自己先自杀。”但是管仲只是一笑了之。他说:“如果要杀我,当初就该和主君一起被杀了,如今还找我去,就不会杀我。”就这样,管仲被押回齐国。

        意外的是,桓公马上任用管仲为宰相,这连管仲自己都没有想到。

        齐国统治山东半岛一带,从整个中国来看,只不过是东边的一个小国。如何使这个小国登上天下霸主的地位,这是管仲日夜思索的问题。

        他决心要先整顿“法制”,谋求中央集权的强国富民政策。人性本是趋利避害的,因而必须实行以法为基准、赏罚分明的政治,以达成严格的君民统治。而富足民生,拉拢人心更是成为明君之大道。此外,还需同时致力于远播威名于四海的工作。这些思想不只是小国思想,也是称霸天下的统治思想。

        齐国与鲁国相邻,由于国界绵延相连,武力冲突不断。齐桓公五年,齐国打败鲁国,鲁国只得割让自己一块土地求和。鲁王与将军曹沫一起前往齐国谈和。议谈中,曹沫突然站起来举起短剑抵在齐桓公胸前,以必死的眼光逼视着桓公说:“我鲁国是个小国,如今由于大国的侵略,国土越发狭小,无论如何请齐王退回所夺去的土地。”

        “我答应。”桓公只得听命。

        “那么,就在这里订下归还土地的盟约吧!”

        由于短剑抵在桓公胸前,谁也不敢插手,于是签订了归还土地的盟约。

        桓公为了保命才归还土地,并非真的要归还,于是在鲁王离去后,立即向群臣说:“盟约另行书写,绝不退出占领地,原有盟约无效。”此时管仲劝谏桓公道:“主君的心情我理解,但那样做必定因小失大。轻易破坏既定的法则,失信于诸侯,将会失去天下最重要的后盾,千万不要迷恋于这样小的土地。”

        桓公立刻冷静下来,接受管仲的建议,收兵而返。这件事很快传到邻近诸侯的耳里,大家传颂齐王的果断,更敬畏桓公的英勇,齐国的信誉大大提高了。

        齐国北方的燕国受到异族山戎的攻打,因而求救于齐国。齐桓公出兵征讨山戎,燕王为了感谢,亲自把桓公送回齐国境内。这在当时是违反礼法的行为,因为越境送别只限于对待天子。桓公在自己与燕王之间挖了一道鸿沟,把燕王所到之齐地都给了燕国。

        桓公赠给燕王一部分领土,小小的恩惠却得到很大的利益,诸侯听说桓公所为,均归顺齐国,齐桓公霸业乃成。

        “一年之计,如植谷。十年之计,如植树。终身之计,如植人。”

        “一分耕耘一分收获是为谷,一分耕耘十分收获是为树,一分耕耘百分收获是为人才。”

        这是管仲留给后世的著作《管子》中的一节。

        管仲之所以能够当上宰相,这与他的好朋友鲍叔牙有很大关系。他们年轻时曾秘密约定辅佐齐桓公建立霸业。当时在公子纠处当师傅的管仲对当小白师傅的鲍叔牙说:“齐国必定是由纠或小白当上君主,其他公子不配继承。很幸运,我们在这两个优秀的公子旁边当师傅。不管谁继承王位,我们都要合力辅助君主。”

        结果,公子纠失败,桓公继位,因此鲍叔牙召来管仲,救了他的命,并且推荐他为宰相,遵守了彼此的约定。

        鲍叔牙年轻时就发觉了密友管仲卓越超凡的才智,彼此奠定了笃深的友情。有一次,两个人一起去做买卖,鲍叔牙将所得利益的3/4送给管仲。因为管仲穷困,所以鲍叔牙认为这是应该的。又有一次,管仲为鲍叔牙做了一件事情,反而使鲍叔牙陷入窘境,然而鲍叔牙并没有怨恨管仲。

        由这些事,可以看出鲍叔牙对管仲有如兄长一般。而鲍叔牙自己也是个有才略的人,深谋远虑,处事恰如其分,正确无误,推荐管仲为相只是他自己策略转嫁而已。在他们的共同努力之下,齐桓公平定乱世,成为开创霸业的先驱。

        桓公在位43年,管仲在桓公死后两年也去世,这期间管仲一直担负着重大的责任。

        “你无须负起任何责任,却把你的理想通过我来实现,没有性命之忧就实现了理想。但是能为天下做点事,也是应该无悔了。”管仲临终时对最好的朋友鲍叔牙说。

        “我感谢你所做的一切,因为你使我没有性命之忧就实现了理想!”鲍叔牙如此回答。

        鲍叔牙不因为管仲贪小财而看不起他,知道他是一个有大才干的人,而齐桓公也是要用人治国,不计较他曾射了自己一箭的小仇。正是这样,管仲才发挥了他的才能,齐国也得到了治理,成为强国。如果只是一味地考虑这个人的小毛病,那么这世界上哪有完人呢?用人就是要用他的大才干,不可纠缠于小过失,否则天下就没有真正的能人可用了。
请记住本书首发域名:966xs.com。966小说手机版阅读网址:wap.966xs.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