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迎书友访问966小说
首页三十六计网页版精彩案例

精彩案例

        ●疑人不用,用人不疑——刘秀示信解疑

        东汉初年,刘秀手下战将冯异不仅英勇善战,而且忠心耿耿,品德高尚。当刘秀转战河北的时候,屡遭困厄,在一次行军途中,刘秀人困马乏,粮草断绝。饥寒交迫,眼看就要活不下去了,刘秀此时绝望到了极点。正在刘秀绝望之际,是冯异派人送来自己军队中仅有的豆粥麦饭,这才使刘秀摆脱困境。此后,刘秀的势力越来越大,冯异第一个建议刘秀称帝。冯异为刘秀政权的建立立下了汗马功劳。

        冯异此人治军有方,为人谦逊,每当将军们凯旋,各自夸耀自己的功劳时,他总是一个人躲在大树下休息,不和其他人争功。因此人们送他一个外号“大树将军”。可见这个人是多么的谦逊。

        后来,冯异长期转战河北、关中,在他所走过的地方,百姓们都十分爱戴他,他的军队既不抢劫百姓财物,而且还处处为百姓着想,帮助百姓解决困难。因而,在冯异所管辖的西部地区,人们安居乐业,北部边防也得到巩固。有冯异守护汉朝西北地区,刘秀十分放心。这自然引起了同僚们的嫉妒,他们不愿意看到冯异这样的威风,这样的深得皇帝信任。这时,一个名叫宋嵩的使臣,先后四次上书给刘秀,诋毁冯异,说冯异控制关中,擅自杀官吏,不把皇帝放在眼里,百姓都称他为“咸阳王”。如此下去,冯异迟早会举旗反抗,成为朝廷的心腹大患。

        刘秀看到宋嵩的奏折,并不以为然。可是这个宋嵩还不死心,一个劲地上书给刘秀,一心想要把冯异置于死地。刘秀本以为不理睬他,他就不再上书了,不想他却不肯罢手,刘秀于是严厉地责备了宋嵩,并警告他以后不准再送这样的诏书。

        冯异对自己久居在外,手握重兵,远离朝廷,心中也很是不安,担心刘秀猜忌。于是一再上书,请示要回洛阳。为了解除冯异的顾虑,刘秀便把宋嵩告发的奏折送给了冯异。说实话,刘秀的确对冯异不太放心,毕竟他掌握着朝廷的大部分兵权,控制着朝廷的西北边疆。这一招果然高明,既可以表明对冯异的深信不疑,又暗示了朝廷早有戒备,恩威并用,使冯异连忙上书表示自己的忠心。

        刘秀这才回书说:“将军您和我,从公义上说是君和臣的关系,从私下里说我们的关系就如同父子,您多次在我危难的时候帮助我,救助我,我怎么会对您心存猜忌呢?您尽管放心地治理西北,不必担心啊!”

        冯异收到刘秀的回书,心中感激不尽,从此对刘秀更加忠心,不敢有丝毫的怠慢。

        对于领导者说,掌握和完全控制属下是很难的一件事情,这除了要对属下有充分的了解外,还必须自己有缜密的判断。说是不疑,其实没有一个领导者对自己的手下是完全信任的。尤其是对冯异这样掌握重兵、位高权重的大臣,更是国君怀疑的重点对象。只不过,一个聪明的领导者会把他的“疑”表现为一种“不疑”的姿态。

        要做到真正的疑人不用、用人不疑不是一件容易的事情。一般的人才,都不是等闲之辈,能力与野心同在,也很容易受到上司的怀疑。作为上司,应该具有容人之量,既然把任务交给了下属,就要充分地信任他,放权放胆让他尽情施展自己的才能,只有如此,才能人尽其才。

        ●用人不疑,放手用将——刘伯承信任属下

        1948年7月,刘邓大军决定分兵攻打襄阳。襄阳自古乃兵家必争之地,与汉江对岸的樊城互成犄角,依山傍水,易守难攻。曾经横扫欧亚大陆的蒙古大军也在襄阳城下屡屡受挫。蒋介石深知襄阳的战略意义,派大特务头子康泽坐镇襄阳。康泽到襄阳后,采取“守襄必守山”的古训,大量修筑山头防御工事。

        刘伯承选定的攻擂手是6纵司令员王近山。出自红四方面军的王近山,外号“王疯子”。但是打襄阳仅靠一股疯劲是不行的,许多人对王近山心存疑虑。

        刘伯承对自己的学生充满了信心。1943年,刘伯承命令王近山从太岳军区率一个团回防延安,保卫党中央。旅长陈赓在为王近山送行时指示:“尽快赶赴延安,路上不要求战斗。”当王近山一行经过洪洞县的韩略村时,还是果断捕捉战机,一举歼灭由驻华北日军军官组织的“战地观战团”。敌少将旅团长以下120余名军官除3人漏网外,全部被歼。日军当时的全盘“扫荡”计划也因此被打乱。王近山到延安后,毛泽东紧紧握着他的手说:“我早就听说红四方面军的王‘疯子’现在成了吴下阿蒙了!”

        确实,经过刘帅的八年调教,王近山已经是集勇猛与智谋于一身的将领了。

        因此,刘伯承稳坐中军帐,放手王近山大闹襄阳城。王近山到襄阳外围后,决定打破常规,采取撇山攻城的方案,以小部队监视山头敌军,以主力直取襄阳城。方案报至刘邓处,刘伯承笑道:“襄阳已在我掌中了!”6纵从7月9日攻城,一个星期后就拿下了当年蒙古人花了多年才打下的襄阳城。战后,刘帅论功行赏:“在襄阳攻城中,王近山指挥的6纵起主导作用。”

        当然,在战争期间,还有不少其他干部经他放手使用,在战争中锻炼成为独当一面的指挥员。如陈赓在抗战中期就担任太岳纵队司令员兼军区司令员,坐镇晋西南;解放战争爆发后又向毛泽东毛遂自荐,以偏师强渡黄河,经略豫西,成为挺进中原的三把尖刀之一,又如传奇将军皮定均在抗战后期即被刘帅“放单”,孤军深入河南,后又带领部队成功千里突围至华东;建国后时而坐镇台海,时而坐镇西北,长期统率一个方面军。

        同历史上的岳飞、成吉思汗等许多伟大军事家一样,刘伯承元帅在其辉煌的戎马生涯中,坚决反对一枝独秀,注重在战争中培养优秀将领,因此麾下作战过的指挥员,无论建国后地位如何显赫,对刘帅无不以“师长”相称。“

        “不管黄猫黑猫,咬得到老鼠的才算好猫”,这是刘帅经常引用的一句口头禅。刘帅运用战术不拘一格,用将也是不拘一格,特别主张培养将领的独立思考能力和作战能力。
请记住本书首发域名:966xs.com。966小说手机版阅读网址:wap.966xs.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