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迎书友访问966小说
首页社交牛逼是什么意思第一章 摆脱当众讲话的恐惧

第一章 摆脱当众讲话的恐惧

        

好口才体现心理素质



        口才好的人其心理素质都比较好。良好的心理素质不是天生的,需要后天的锻炼和培养。以口才素质和需要来说,演说家的心理素质训练和培养包含很多方面的因素,我们主要介绍以下三个方面。

        1.自信

        我们以演讲为例来看看自信时说话口才的影响,有些自信心弱的演讲者,在一次演讲中遇到失败,就一蹶不振,形成自卑和压抑心理,这对演讲是很不利的。其实,对演讲中的有利和不利条件应该辩证地看待并作具体的分析。

        有的演讲者常常为自己的容貌、服饰、年龄、性别而惴惴不安;有的演讲者以自己的职业“不高尚”而自惭形秽;有的演讲者为自己演讲的内容过于平淡而认定难以成功;有的演讲者又以听众的文化教养、理论素质、欣赏水平不高或过高而感到忧虑、畏惧,等等。

        其实,这些不利因素,只要演讲者能够正确对待,想方设法加以改进,是可以变不利因素为有利因素的,大可不必把问题看得过于严重。特别是一些客观原因造成的不利因素,即使对演讲造成了某些干扰,听众也是可以理解的,演讲者完全可以放下思想包袱,全身心地投入到演讲上去,不要为一些小事影响了自己演讲水平的发挥。

        《演讲与口才》杂志有一期上登载了这样一篇文章:

        一位大专女生有一回接到同学的电话,问她愿不愿意做家教。她很惊奇,以为是天方夜谭,疑惑地问:“我能行吗?”同学说:“行不行,你去试试看嘛!”家长认为她平时做事总是缺乏信心,就鼓励她去做。被教的是个初中女生,智力稍弱,经她一番细心辅导,学习有了明显进步,不久又参加了“高中—大学”的一体化考试,结果初试告捷,顺利进入复试。初中生的家长很高兴,对女儿说:“能考上一体化,多亏了这位小教师,往后啥时候也不能忘了你的启蒙教师。”这位大专女生方才惊喜地发现自己的家教才能。她找到了自信,勇气倍增,打算毕业后不要等分配,自己去南方闯闯。这说明放弃实践,不敢试验,自信就找不到基石与支点;抓住机会,投入你的实践,找到的不只是自信,还有你人生的起跑线。

        2.自控、冷静

        只有在头脑冷静的情况下,人们才能迅速认准并抑制引起消极心理的有关因素,同时认准和激发引起积极心理的有关因素。例如,社交中演讲者在遇到听众不愿听或提出责难的情况下,要想对恐慌和不满情绪加以抑制,就只有通过冷静的分析,找到真正的原因是在听众方还是在自己方面,具体原因是什么。脑子不冷静,不知道怎样控制自己,就发现不了问题,场面就会失控。所以,交际中不论出现什么情况,首先需要的是沉稳、冷静。

        只有冷静,才会有适当的自控。

        英国首相威尔逊在一次群众大会上演讲时,反对者在下面鼓噪,其中一人高声大骂:狗屎、垃圾!面对听众可能产生的误解和骚动,威尔逊首相沉稳地报以宽厚的微笑,非常严肃地举起双手表示赞同,说:这位先生说得好,我们一会儿就要讨论你特别感兴趣的脏乱问题了。捣乱分子顿时哑口无言,听众则报以热烈的掌声。

        3.自强

        对于一个语言表达能力强的高手来说,其自强表现为不怕失败,不怕打击和挫折,敢于和善于从口语交际失败中一次次崛起,敢于和善于从挫折中一次次挺直腰杆走上讲台,有意识地在顺境、逆境、胜利、失败等各种情境中经受锻炼和考验,以此来培养自己坚强的韧性。古代的思想家孟子说过:“天将降大任于斯人也,必先苦其心志,劳其筋骨,饿其体肤,空乏其身,行拂乱其所为,所以动心忍性,增益其所不能。”宋代大文豪苏轼也说:“古之所谓豪杰志士,必有过人之节,人情有所不能忍者。匹夫见辱,拔剑而起,挺身而斗,此不足为勇也。天下有不勇者,猝然临之而不惊,无故加之而不怒;此其所持者甚大,而其志甚远也。”这些古训,对于今天人们训练坚韧的意志和坚强的品德,仍有很强的借鉴意义。

        培养自强不息的精神,关键是要正确地看待失败。一次演讲的失败是人生的一杯苦酒,但不是人生的彻底失败。一个人难免会有失败的时候,只要他不甘于失败,不气馁,以积极的态度分析原因,吸取教训,坚持不懈地讲下去,就会从失败走向成功。法国思想家蒙田说过:最勇敢的人有时是最不幸的人。因此就有傲然抗衡胜利的意气扬扬的失败。戴尔·卡耐基说:一个人要善于从失败中培养成功。障碍和失败,是通往成功的两块最稳靠的踏脚石。若肯研究它们、利用它们,便没有别的因素更能对一个人发挥作用。且回头看看,难道你不见失败在那里帮助过你吗?他还说:是失败使骨头坚硬;是失败化软骨为肌肉;是失败使人不可征服。这些话对人们培养自己的自强心理,是很有启发的。

        

了解说话时的心理类型



        人们说话水平的高低与心理状态的不同,在说话时便有不同的表现。心理状态主要有以下几种类型。

        1.冲动型

        冲动是指不顾后果,率性而为,情感强烈,缺乏理性的心理状态。这种类型的人,情绪往往处于高度兴奋状态,好似打开的煤气灶,一遇火星就会燃烧起来。其表现是遇事不够冷静,易动肝火,急于表态,喜说好讲,轻易决策。发言大都脱口而出,不求周密,不讲策略,不计后果。要么噎得听者受窘而无法与其沟通交流;要么将自己全都暴露给听者;要么惹恼甚至激怒听者,使听者奋而对其反击。

        但是,这种人心底坦荡,说话肆意。就像竹筒里的豆子,啪啦一下倒出,倒完了,他就没事一般,转趋平静,往往也不存在怯场现象,兴致所至,常常滔滔不绝。

        梁山好汉中多有此类人物,如鲁智深、李逵、阮小七等。李逵与燕青外出,投宿一庄院,听庄主太公说宋江抢了他女儿,当即对燕青大叫道:“小乙哥,你来听这老儿说的话,俺哥哥原来口是心非,不是好人了也!”燕青劝他:“大哥莫要造次,定没这事!”李逵说:“他在东京兀自去李师师家里,到这里怕不做出来。”然后不顾劝阻,一口气奔回梁山,砍倒“替天行道”的杏黄旗,指着宋江大骂:“我平常把你做好汉,你原来却是畜生!你做得这等好事!”待后来事实弄清,原来是一强盗假冒宋江之名,他才醒悟认错。他的这种心理素质不仅不影响他在读者心中的地位,反使人们更加认识了他的憨厚、坦荡,愈发可爱。但在当众讲话时,此类型的人需控制自己的情绪,仔细斟酌再发言,以免不仅达不到表达的效果,还惹来不必要的麻烦。

        2.理智型

        理性是一种从理智上控制行为的能力表现。这种人情感内敛,不轻易表达,并善于控制情感。遇事不急不躁,冷静处理;不轻易作出肯定或否定的表态;言辞常常深思熟虑之后才出口,较为周密、策略。这种言辞听者易于接受;即使不能接受,也不致产生很大抵触。但是,这种人在需要当机立断的紧急关头,有时也会误事。有些机会是稍纵即逝的,机不可失,失不再来,等你深思熟虑下来,为时晚矣。并且,过于理性,会让人觉得虚伪、城府很深,没法获得听众心理上的认同。

        同项羽相比,其对手刘邦就属理性型。秦始皇出巡,刘邦也看到了,可他只悄悄叹息:“嗟乎,大丈夫当如此也!”在本意上他与项羽是一样的,都想当皇帝。但他不像项羽那样冲口而出,剑拔弩张地要夺取皇位,而只是悄声赞叹,即便旁人听到,也无关系。他屯兵垄上,明明就是欲攻关中,与项羽抗衡,可在不利于己的鸿门宴上,却俯首帖耳地对项羽说:“臣与将军戮力攻秦,将军战河北,臣战河南,然不自意能先入关破秦,得复见将军于此。今者有小人之言,令将军与臣有却。”不仅博得项羽的信任,而且诱使项羽将告密者说出。后刘邦与项羽两军对阵,当项羽推出他的父亲要烹杀而逼他退兵之时,他竟说:“吾与项羽俱北面受命怀王,曰‘约为兄弟’。吾翁即若翁,必欲烹而翁,则幸分我一杯羹。”在他灭了项羽后,群请其由汉王尊为皇帝,他还说:“吾闻帝贤者有也,空言虚语,非所守也,吾不敢当帝位。”经三让,不得已才勉为其难。

        对说话者来说,理性型心理是优于冲动型心理的。只要在紧急关头能够显出果断的气魄,恰当表达自己内心情感,便会受听者欢迎,于当众讲话是很有利的。

        3.优势型

        优势型是指讲话者凭借其在职位、能力等方面的优势条件在当众讲话过程中居于高位。如自己是领导、专家、教授、名人,而听众只是普普通通的人;或者自己是大国、强大集团的代表,而对方代表的是小国、弱小组织。

        这种人当众讲话时往往会发表一些非同寻常的居高性言辞,或有意,或无意。如果是有意,他会高标自置,旁若无人;如果是无意,但由于其身份特殊,在听者听来,也会产生一种由上而下的压力。这在单向交流中,听者无从与之理论,只得任你去说。如系双向交谈,对方虽有应答之责,但会显得拘谨。在一定程度上会影响双方沟通交流的效果。

        居高型的人有两种不同表现:一种是唯我独尊、自负固执,我怎么说,你就怎么听。另一种是敷衍塞责、不痛不痒,你听也可,不听也可。

        沈剑虹在他的《使美八年纪要》中记述这样一件事:沈在担任蒋介石的英文秘书兼翻译时,蒋一次宴请来访的外宾,请其中学时的英语老师董显光作陪。席间,外宾问蒋是否曾学过英文,蒋说:“学过,但老师不好,所以没学到多少。”外宾问:“谁是您的老师呢?”蒋扬手指着坐在旁边的董显光说:“这就是我的老师。”董显光窘极,在整个宴会中都显得神色不安,如坐针毡。蒋介石凭其高位,盛气凌人,全然不顾中国尊师的传统美德,这是优势型的典型表现。

        对讲话者来说,优势型的心理类型是要不得的,如不将自己摆在与听众平等的位置,或提高个人素质,加强自我修养,是百害而无一利的。

        4.综合型

        这是一种既没有无谓冲动,又不着意抑制,居高而不自傲,位低而不自卑的综合性心理状态。其言辞不卑不亢,不偏不倚,让人听来如沐春风,如饮甘霖。

        这种心理状态的人当众讲话时是必然受听众欢迎的。即使在某种场合,某个时间会让人不快,暂时影响交际效果,但时间一久,那不快的人大多会醒悟,自然会觉得还是这种人好。

        为我国科学事业献身的中科院沈阳自动化所所长、“中国机器人之父”蒋新松院士,就是这种心理状态的典型。他逝世后,《人民日报》和《中国科学报》记者作了这样的报道:作为上级,他会与你平等相待,友好合作。他的老同事说:“新松作风民主,绝不独断专行。有不同意见争论时,你甚至可以跟他拍桌子、摔帽子,外人这时搞不清谁是领导;但事后,他从不记恨别人。如果你坚持你的正确意见,他倒很欣赏你的执着。”

        作为下级,他敢讲真话,敢作敢为。一个“863”项目要调整,但领导同志犹豫不决。蒋新松会上批评说:“在这个问题上,你朱主任应该负责。”时任国家科委常务副主任的朱丽兰教授,今日谈及此事仍十分感叹:“蒋新松是科技帅才,有时我和他也争论,我觉得他这个人很有人格魅力,坦诚直言。一定程度上他帮我下了决心,我非常感谢他。我觉得每次跟他交谈都很有启发,在争的过程中,就得出结论了。”

        身为前中共中央总书记、前共和国主席的江泽民,在这方面为我们树立了一个很好的典范。他虽位尊权重,但与人交际时毫无居高临下的架势,说话非常平易近人。

        1991年12月25日,江泽民视察贵州民族学院时,亲切询问一个苗族女学生是哪里人。女学生回答他后,他和蔼地告诉女学生:“我是扬州人。扬州你去过吗?”女学生回答没去过。他微笑道:“啊,有机会请到我家乡扬州看看,三月最好,李白不是说‘烟花三月下扬州’吗?”本来颇有些拘谨的女学生,一下轻松了。在当众讲话时应努力保持这种平和的心态,在平时讲话也要努力培养这种心理,以达到最佳的讲话效果。

        

说话时的自卑心理调节



        在一个人的成长过程中,自卑感总是不同程度地存在着。奥地利著名心理学家阿德勒认为,自卑感起源于在幼年时期由于无能而产生的不信任、不自信、胆怯和痛苦的感觉。从普通心理学上说,自卑感一般指个人由于某些生理缺陷或心理缺陷及其他原因(如智力、记忆力、判断力、气质、性格、技能等欠佳)而产生的轻视自己、认为自己在某个方面或几个方面不如他人的心理。自卑心理容易使人孤独、离群、抑制自信心和荣誉感。当人的某种能力缺陷受到周围人们的轻视、嘲笑或侮辱时,这种自卑心理往往会大大加强,甚至以畸形的形式如嫉妒、暴怒、自欺欺人等方式表现出来。

        调节和克服自卑感首先要培养自我意识。即通过直接和间接的自我认识,进而对自己心理和身体特征的研究而形成自我意识;或者通过自我监督和自我教育而形成自我意识等。

        其次要自我强化,即通过自己的行为结果来控制自己的行为。

        古希腊的演讲家德摩西尼从小有口吃的毛病,而且讲话时的姿态也不好,老是一个肩高一个肩低,还爱不停地耸动。在崇尚口才的古希腊,像他这样的自然条件要成为一个出类拔萃的演讲家是很困难的。因而他十分苦恼,心中有很强的自卑感。不过,他并不气馁,没有被自卑压垮。相反,他以超常的毅力和吃苦精神进行刻苦训练,每天清晨站在海边口含石子练习演讲。回到家中在两肩的上方悬挂两柄利剑,面对一面镜子练习演讲,以避免两肩抖动。经过几年的勤学苦练,德摩西尼终于练就了一口滔滔不绝的好口才,名列古希腊“十大演讲者”之首。

        最后要进行自我暗示和自我激励,即不断在心里提醒自己不要自卑,要相信自己行,且不比别人差。纵使是处于不利的地位,也要鼓励自己增强自信。

        

说话时的羞怯心理调节



        人都有羞怯感,在某些交际场合中,由于各种原因“羞于启齿”是很正常的。但是社交活动中,说话是人们传情达意、交流思想的主要手段,如果“羞于启齿”就会造成交际障碍。

        美国的一个心理调查表明,在宴会上与陌生人相处时,有四分之三的成年人会感到局促不安,至于在一些演讲场合,由于羞怯心理造成的演讲失败更是屡见不鲜。所以,我们不能因为说话时的羞怯感是正常的心理现象,而任其发展。

        因此,只有克服交谈羞怯的心理障碍,说话才能轻松自然,达到自己想要达到的效果。为此首先要提高认识水平,克服“无知”,勤于说话训练和实践,不断总结经验,保持心理平衡;其次要进行自我暗示,不断鼓励自己增强自信。另外要精心准备。林肯说:“即使是有实力的人,若缺乏周全准备,也无法做有系统、有条理的演说。”精心准备至关重要,只有精心准备才能胸有成竹。

        有一位英国演讲新手要去向一群教养水平很高的听众讲话,尽管他做了很充分的准备,但还是不放心,就去请教英国著名的演讲大师法拉第先生,什么是听众已经知道了的东西。法拉第干脆利落地回答道:“他们一无所知!”

        

说话时的表现欲调节



        人都喜欢表现自己,从某种意义上讲,演讲活动也就是一种自我表现。一个演讲者往往需要有一定的自我表现意识,因为适当地表现欲能激励演讲者的自信心和上进心,成为推动演讲者崭露头角、自强不息的内在动力。但表现欲过于强烈,超出自己的实际能力和公众接受的限度,就会把崇高的演讲活动变成纯粹的自我表现,这样的演讲者,在演讲前会显得跃跃欲试,急于想赢得听众的掌声和喝彩声,对自己的期望值很高。如果演讲成功,赢得了掌声,他会得意忘形,忘乎所以,大有“普天之下,舍我其谁”的自豪感;而要是听众不买账,会场掌声稀疏,会后评价不高,颇高的期望值和一己的虚荣心得不到满足,他又会气急败坏,恼羞成怒,或自轻自贱,悲观丧气,成了泄了气的皮球。

        由此可见,过分强烈的表现欲是一种十分有害的心理障碍,而要克服这种障碍,我们主要得从以下三个方面做起。

        端正演讲动机,明确说话目的;

        正确看待荣誉、看待成功,不要急功近利,不要对荣誉产生过分奢望;

        正确评价自己,不要对自己作过高的估计,更不要打肿脸充胖子,千方百计在众人面前表现自己,那样反而会让人瞧不起。

        

正确控制怯场的方法



        在公众场合讲话,感到恐惧和怯场是一种很普遍的现象。

        美国的心理学家曾进行过一次有趣的测验,题目是:“你最害怕的是什么?”测验的结果竟然是“死亡”名列第二,而“当众演讲”却名列榜首。有41%的人对在公众面前讲话比做其他事情感到恐惧,可见,在大多数人看来,当众讲话是一件令人害怕的事情。

        一位即将毕业的研究生,作为见习老师第一次登上讲台,当学生起立,师生互致问候时,他想好的开场白不知跑到哪儿去了。惊慌中,他用颤抖的声音说了句:“同学们,再见!”同学们莫名其妙,面面相觑,见老师满脸通红,不知所措,不由得哄堂大笑。他努力让场面安静下来,但换来的不是镇静,而是脑门上涔涔的汗珠。当他下意识地掏出“手帕”揩汗时,台下又是一阵哄堂大笑。这是为什么?经一位学生暗示,他才发现自己手里拿的不是手帕,而是一只袜子——啊?真该死!大概是昨晚洗脚时,鬼使神差地把袜子装进衣兜了。他想避开几十双眼睛的注视,抓起黑板擦擦黑板,整个课堂闹得翻了天。他窘得无法自控,无地自容,只好跑下了讲台,慌乱中一抬脚又踢翻了讲台旁的热水瓶……

        很多政治家、演说家最初都有过怯场的经历。就拿林肯来说,他初登演讲台时窘迫不已,恐惧得连一句话都说不出来,直到被轰下台去。但他并未就此消沉下去,而是勇敢地面对现实,勤讲多练,绝不放过每一次讲话机会,演讲水平日益提高。后来他的总统就职演讲被誉为最精彩的就职演讲之一。

        又如雅典著名的演讲家狄里斯。在最初走上演讲台时,尽管经过周密细致的思索,做了充分的准备,但仍然遭到了失败。极度的恐惧让他语无伦次,别人都不知他在说什么。但他并没有就此灰心泄气,丧失信心,而是比过去更努力地训练自己的讲话胆量。他每天跑到海边,朝着大海呐喊,向着浪花抒怀;回到家里对着镜子做发声练习,反复矫正,坚持不懈。经过几年的努力,功夫不负有心人,他终于成功了,被誉为“历史的雄辩家”。

        那么,如何破除怯场这个心理障碍,拥有卓越的口才呢?可以考虑用下面的办法。

        1.豁出去了

        任何人都不是天生敢在公众场合自如说话的,都有一个艰难的“第一次”。美国前总统罗斯福说过:每一个新手,常常都有一种心慌病。心慌并不是胆小,而是一种过度的精神刺激。古罗马著名演讲家希斯洛第一次演讲就脸色发白、四肢颤抖;美国的雄辩家查理士初次登台时两个膝盖不停地抖;印度前总理英·甘地首次演讲不敢看听众,脸孔朝天。可见,只要抱定豁出去的心态,管他三七二十一,整个人也便放开了。

        2.视而不见

        自己在发言前,心中有听众,但在发言时,眼中不能有听众,只顾按自己的意图去表达。一位教师第一次登台讲课效果就不错,有人向他请教经验,他说:“备课时我心中一直想着学生,可一上讲台,我眼中所见,只有桌椅而已。这样,我就放松自如了。”

        3.加强训练

        加强训练可以采用如朗诵、自言自语,大胆与陌生人交往、与亲近熟悉的人交谈,多听别人当众讲话等。

        这里特推荐美国著名魅力专家都兰博士发明的抗怯场练习的几种方法,供你选择使用。

        (1)追蝴蝶练习

        在登台前最后一刻做,效果最好。

        ①双脚开立,与肩相齐,膝微屈,挺背,双臂放松垂于身体两侧。

        ②不必刻意呼吸,边叫“呜”边做蹦跳,一共10次,尽量用力,“呜”声要短、急、用力。每次说完“呜”,双拳向下猛砸。

        ③放松闭嘴,缓慢深呼吸。

        ④嘶嘶吸气,微张嘴,弯腰至膝,蹲于地。重复3遍,做缓慢深呼吸。

        (2)蒸汽机练习

        ①双脚与肩齐,站在那里,屈膝,将头抬起,闭嘴,右臂后拉,左臂前伸,尽量用力,同时深呼吸。

        ②左右臂换个方向,重复上述动作。节奏要平稳。

        ③开始要慢,随后要越来越快,持续做3~5分钟。记住闭着嘴。

        (3)劈柴动作练习

        ①两腿分开30~45厘米,脚尖向前,两膝轻松放直,攥紧双手。

        ②吸气,摆动紧握着的手,高抬过头。

        ③把举起的手摆下来,猛向前屈,吐气。再屈膝大叫一声“哈”。

        ④吸气,再举手。

        ⑤重复上述动作,做上10~20次。

        注意:吸气时要闭着嘴,直到你摆手时叫“哈”,这样就可吸进更多氧气,练习就更有效。

        (4)摇来摆去练习

        ①双腿分开站立(与肩相齐),同时摆动身躯、脖子和头,先向右,再向左。

        ②让双臂自由摆动,随身体转来转去,最后双臂放松地围住双肩。

        ③在摆动时,尽可能大声叫:“我不在乎!”

        ④如此反复,也可叫“不,我不在乎!”或“你奈我何?”重复几十次。

        身体摆动时,保证头随身子转。

        尽可能轻松自在地去做。

        (5)减压练习

        ①站在门槛上,手掌挤着两边门框,鼓气用力,面部、头部、脖子会有热血上涌。尽量多坚持一会儿。

        ②突然完全放松。

        ③深呼吸。

        ④重复3遍。

        (6)心怀世界练习

        ①吸气,感觉你像是在扩张,张开双臂,拥抱整个世界。伸展四肢,感觉你的心脏是世界的扩充与展开。你不再是单纯的一个生命体。

        ②至少坚持1分钟以上,让世界置于你的怀抱中,手放胸前,双手轻抵。

        ③如此做上4次,把消极的意念都去掉。努力去喜欢它,把它容纳进来,放在心上,化恨为爱。

        

沉着处理冷场的情况



        冷场分为两种情况:一种是单向交流中,听的人毫无兴趣,注意力分散;另一种是双向交流中,听者毫无反应,或者仅以“嗯”、“噢”之类应付。

        冷场的根本原因在于说话人的话没有吸引力。听者仅仅出于纪律的约束或处世的礼貌而扮演一个“接受”的角色。因此冷场完全应由说话人负责。

        冷场的出现,是发言者的失败,因为它不能达到彼此沟通交流的目的。发言者要发言,就必须实施控制,避免冷场的发生。控制的办法是:

        1.发言简短

        单向交流中那种应景式讲话,越短越好。如华达商场举行开业仪式,邀请了市内各方面的人士参加。总经理只说了两句话:“女士们,先生们:热忱欢迎各位光临!现在我宣布:华达商场正式开业!”

        双向交流中,任何一方都不要滔滔不绝地包场,要有意识地给对方留下发言的时间和机会。自己一轮讲完,应待对方有所反应后再讲,不要一轮就讲得很长。

        2.变换话题

        当众讲话时遭遇冷场可通过暂时变换话题的办法吸引听众的注意力。目的达到后,仍要回到原有话题的轨道。比如教师在讲课过程中发现学生注意力分散,东张西望、打瞌睡、窃窃私语、在桌上乱画,可以暂停讲授,穿插几句应景、时髦、诙谐的话;或者简短地讲个与教学多少相关的掌故、趣闻,学生的精力便会一下集中起来。之后,再继续教学。

        双向交流的话题变换是不定的,根据现场情况随时进行。比如你与别人谈今日凌晨看的一场世界杯足球赛电视直播,可别人并不喜欢足球,也没有在半夜里爬起来观看,对你所议显得毫无兴趣,出现冷场。这时,你就应及时转移话题。

        3.中止交谈

        任何发言者都不愿碰到冷场。当这种情况出现后,自己又采取了诸如压缩发言、变换话题、加强语气等控制手段,仍然不能扭转冷场的局面,那就应中止交谈。长时间的冷场对交流双方都是残忍且浪费时间的。比如你同他谈足球他无兴趣后,变换话题他仍无兴趣,就不可再谈下去。这叫做“话不投机半句多”。

        另外还有一种情况就是搅场,搅场就是恶意破坏现场秩序,使发言者不停被打断,甚至被迫终止。这种情况主要出现在单向交流中。如上课、作报告、大会发言、演讲等场合,听众开小会、串座位、随意进出、喧哗、嘲笑、喝倒彩、吹口哨、瞎鼓掌。

        搅场原因有三种:一是听者本就对发言者有成见,是反对派。之所以来听,就是想来钻空子、找岔子,不管你怎么说,他都要搅。二是发言者思想、学术、业务等水平不高,听者觉得言之无物,听下去纯粹是浪费时间。三是听者对讲话内容不感兴趣。

        作为发言人,只能自己去控制搅场。那种依靠与听者有利害关系的他人出面干预、压制,或者自己愤而退场之举,都不是最终解决问题的办法。那样做,产生的负面效果可能会更差。因此,发言者必须正视搅场,主动实施控制。

        控制场的办法要区分不同原因。

        对第一种原因的搅场:坚定信心、置若罔闻。

        1860年2月,林肯第一次竞选美国总统,在纽约库钥学会作演讲。他到纽约时,当地报纸已发表了许多攻击他的文章。在他登台时,还未开口,台下便掀起一片嘲笑起哄声浪。演讲开始不久,台下已十分混乱,一些共和党人高声叫嚷要他滚下台去。但林肯全然不为所动,十分镇静地按事先准备的讲下去。渐渐地,会场安静下来,除了林肯的声音,只有煤气灯的燃烧声,听众都听得入迷了。第二天,报纸又纷纷发表了赞扬林肯演讲异常成功的文章。

        对第二种原因的搅场:谦虚谨慎,自剖自责。

        1986年菲律宾大选,竞选者科·阿基诺夫人曾被人指责成什么也不懂的家庭主妇。她上台发表竞选演说,不少人以这种眼光看待她。反对派则公开叫嚷说她只配围着锅台转,要她回去烧饭菜。她一开口便说:“我只是一个家庭主妇,对政治和经济都不甚了解,也没有经验。”这诚恳、真挚的大实话使听众一下静了下来。接着她又说:“对于政治,我虽然外行,但作为围着锅台转的家庭主妇,我精通日常经济!”听众旋即爆发出热烈的欢呼。

        对第三种原因的搅场:幽默风趣,生动活泼。

        某厂宣传部长按总厂的宣传工作计划,到一分厂宣传时事政策。分厂一些工人正为下岗问题忧虑。但在这节骨眼儿上又不敢不来听。当分厂厂长讲了部长要宣讲的时事政策内容后,台下一下炸开了锅,吵吵嚷嚷,闹得不可开交。部长扯开喉咙大喊道:“报告大家一个好消息。”台下顿时静了下来。部长故意停了一下才说:“我爱人下——岗——了!”台下先是一愣,随即响起一片热烈的掌声。接着部长就从自己爱人如何主动要求下岗讲起,将夫妻的对话、儿女反对的言辞惟妙惟肖地描述一番。待听众情绪完全调动起来后,才简要讲了讲为什么要下岗、当前下岗的形势等问题。事后,大家都说部长真会讲话。

        

敢于应付各种责难



        责难就是责备非难。这有两种情况:一种是对所谈有疑问或不同意见而提出问题和反对意见。一般来说,这是善意的。另一种则是恶意的,故意刁难,搞恶作剧,以达到让发言者难堪、出丑的目的。

        对责难的控制办法,也要区别对待:

        1.对善意的责难应尽己所知,认真、负责地阐述自己的观点或解答对方的问题

        只要不是涉及国家、组织机密和有伤风化等内容的,都应有问必答,不可用“无可奉告”之类的外交辞令搪塞。如果确实回答不了,应当老老实实地表示歉意,或者留下另行探讨的话语。

        前面所举宣传部长到分厂宣讲时事政策,一女工站起来问道:“你老讲形势好,为什么全国到处都在下岗?”部长说:“下岗是社会发展的正常现象,是社会进步的表现,恰恰说明形势好。现在一些地方、部门人浮于事,有人没事做;而一些地方、部门又事多没人做,这正常吗?一个工厂技术落后、设备陈旧,产品没市场,大家都发不出工资,还不如让一些人下岗转行,去干社会需要的事。这样,既满足了社会的需求,大家又都有钱可挣,不比要死不活地吊着好吗?”

        2.对恶意的责难应针锋相对,坚决、果断地予以驳斥或揭露

        手法上可以多样化:或反唇相讥,或以牙还牙,或幽默风趣。总之,不能让其企图得逞。在这种情况下,不予理睬、拒绝回答,或者发火、生气,或者令其离开或自己离开,都是不恰当的:一是会助长其气焰;二是混淆其他听众的视听;三是有损自己的形象。

        美国前总统布什在一次演说时,台下递上一张纸条,他打开一看,写的是“傻瓜”。他若无其事地笑道:以往别人递纸条都是提出问题,而不落姓名;而这位只落了姓名却没有提问题。巧妙地将本想辱骂他的恶语,转移到辱骂者身上。

        

让自信推动你的说话能力



        有人曾作过调查,想搞清楚人们进行口才训练的原因和内心愿望是什么,调查的结果惊人的一致。大多数人的中心愿望与基本需要是一样的,他们是这样回答的:“当人们要我站起来讲话时,我觉得很不自在,很害怕,使我不能清晰地思考,不能集中精力,不知道自己要说的是什么。所以我的最大愿望就是可以在公众面前自信、泰然地发表自己的观点,且逻辑清晰,内涵丰富,让人折服。”

        有强烈自信心的人,一般来说是能言善辩的人;能言善辩的人,一般来说又都具有强烈的自信心。

        自信可以促进说话能力的提高;说话能力的提高又可以进一步增强自信,两者是互相作用的。

        自信,是提高说话能力的推动力,是事业成功最重要的力量;说话是自信能力的外在表现,是提高自信最有效的方法之一。

        林肯说:“不论人们如何仇视我,只要他们肯给我一个略说几句的机会,我就可以把他们说服。”这是何等自信!

        我们不妨从别人的经验开始我们的信心训练。

        卡耐基是一位享誉全球的当众讲话训练大师,在他的一生中所收到的感谢信堆积如山。他的学生各行各业、三教九流都有。所有这些人都感到需要自信,需要有在公开场合中表达自己的能力,好让别人接纳自己的意见。他们在达到目的之后,就满怀感激地给卡耐基写信,以表示谢意。

        看一看成功的范例,或许可以让我们从感性上认识到获得出色的当众讲话能力并非什么很难的事情,他们的经验可以让我们“从战略上藐视敌人”!

        有一位叫彼得森的医生,是位热心的棒球迷,经常去看球员们练球。不久,他就和球员成为好朋友,并被邀请参加一次为球队举行的宴会。

        在侍者送上咖啡与糖果之后,有几位著名的宾客被请上台“说几句话”。突然之间,在事先没有通知的情况下,宴会主持人突然宣布说:“今晚有一位医学界的朋友在座,我特别请彼得森大夫上来向我们谈谈棒球队员的健康问题。”

        作为一位已从医30余年,有丰富卫生保健知识的人,按说对这类问题是小菜一碟。他可以坐在椅子里向坐在两旁的人侃侃谈论这个问题谈一整晚。但是,要他当众,即使面对很少的人讲这个问题,那却是另外一个问题了。这个问题令他不知所措,他心跳加速,而他每一沉思,心脏就立即停止跳动。他一生中从未作过演讲,而他脑海中的记忆,现在全飞到爪哇国去了。

        结果呢?宴会上的人全在鼓掌,大家都望着他,他摇摇头,表示谢绝。但他这样做反而引来了更热烈的掌声,纷纷要求他上台演讲。“彼得森大夫!请讲!请讲!”的呼声愈来愈大,也更坚决。

        他心情非常矛盾,他知道,如果他站起来演讲一定会失败,他将无法讲出完整的五六个句子。因此,他站起身来,一句话也没说,转身背对着他的朋友们,默默地走了出去,深感难堪,更觉得是莫大的耻辱。

        他不愿再度陷入脸红及哑口无言的困境了,他开始进行当众讲话训练。他有极为迫切的需要。他希望拥有演讲的能力,他锲而不舍地练习自己当众讲话的能力和信心。

        通过努力练习,进步简直是一日千里,他紧张的情绪消失了,信心愈来愈强。两个月后,甚至开始接受邀请,前往各地演讲。他现在很喜欢演讲的感觉及那份成就感,以及所获得的荣誉,更喜欢从演讲中结交到更多的朋友。

        一次,一个公司的董事长找到卡耐基。他对卡耐基说:我这一生每逢要说话时都很紧张。身为董事长不能不主持开会。董事们个个都已熟悉多年,大家围桌而坐时,我同他们对答如流,一点困难也没有,然而一旦起身说话,我竟然一个字也说不出。这种情形已有多年。我不奢求你的训练有帮助,这个毛病已经根深蒂固了。卡耐基说:你既然认为我帮不上你的忙,干吗还要找我?只为了一个原因,他答道,我有一个下属以前内向腼腆,每次见我都眼观地面,很少说话,但最近每次进办公室时,他都显得神采奕奕,信心十足,头颅高昂,还主动和我打招呼,甚至有一次开会时竟然当众作了10分钟发言,我惊讶于他的变化,后来才知是因为他参加了当众讲话的训练。

        卡耐基告诉他,定期来上课,并照课程的要求做,不出几星期,就会喜欢在听众面前讲话了。

        这位董事长果然来参加课程,并且进步神速。3个月后,卡耐基邀请他参加阿斯特饭店舞厅里的3000人聚会,并谈谈自己在训练中所获得的收益。为了以自己的故事激励更多的人去除讲话的恐惧,他推掉了自己的其他约会,如约在聚会上发言,卡耐基说让他讲两分钟就行,结果对着3000人,他足足讲了10多分钟。

        类似的奇迹还有很多,许多人因此而改变了自己的命运。其中,有好多人在自己的岗位上获得了远远超过自己所希望的擢升,在商业上、事业上和社会上达于显赫的地位。也正因为如此,我们可以肯定地说,在正确的时刻,一场演说就足以使大功告成。因为在这样一场演说中,人们可以以别人的经验为梯,摘取当众讲话的信心、勇气和技巧。

        

时刻保持你的热情之火



        要想获得自信心、勇气以及能力,以便在向人们发表谈话的同时能够冷静而清晰地思考,这并不像大多数人所想象的那般困难。就像你完美地完成其他事业一样,任何人只要对它充满火山熔岩般的热情,并肆意释放出其潜在的能力,就一定能成功。

        你一定要具有果敢的决心,并把这种决心转化为一个单词,一段讲话,一步行动,倾尽全身心地训练培养。

        有位商界的传奇人物,在大学时代,他初次起立讲话时,老师指定的五分钟讲演,他讲不到一分钟,便脸色发白,匆匆下台。

        但他坚强地承受了那次失败。他立下决心要做个优秀的演说家,片刻不懈,最后终于成为政府的经济顾问,令人瞩目,他就是蓝道尔。谈到当众讲话时他说:“我的讲演排得满满的,现身的场合有厂商协会的午、晚餐会,还有商务部、扶轮社、基金筹募会、校友会等。我曾经在密歇根州的艾斯肯那巴发表爱国演说,于慷慨激昂中投身一次世界大战;我曾与米基·龙尼下乡做慈善讲演;与哈佛大学校长柯南和芝加哥大学校长胡钦斯下乡宣导教育;我甚至曾以极蹩脚的法语做过一场餐后演说。

        “我想我了解听众要听的是什么,以及他们希望它被怎样地讲出来,对于堪当事业重任的人而言,这其中的窍门是:只要他愿意去学,没有什么学不会的。”

        蓝道尔的经历说明,在努力成为有效的说话者的过程中,坚强的意志是成败的关键所在。坚强的意志和明朗的思想决定了在当众讲话技巧上的进步会有多快。因此,要想成功,必须具备的条件就是:用毅力来磨平高山,并且相信自己一定会成功。

        无论何时何地都不会有天生的演讲家。历史上有些时期,当众讲话是一门精致的艺术,必须谨遵修辞法与优雅的演说方法,因而,要想做个优秀的大众演说家那是极其困难的,是经过漫长的学习才能达到的。现在我们却把当众演说看成一种扩大的交谈。以前那种说话、动作俱佳的方式,如雷贯耳的声音已经永远过去。我们需要的是言简意赅,常人可以理解的真挚的思想和话语,而非华丽的辞藻、严谨的修辞和泛泛而谈。

        当众讲话不是一门闭锁的艺术,并不像在学校那样容易学到知识,必须经过多年的美化声音,以及苦学修辞学,多年以后才能成功。平常说话简单易学,只要遵循一些简单的原则就行。对于这一点,口才大师卡耐基的经验可以证明。1914年,他在纽约市青年基督协会开始教授学生时,讲授那些低年级的方法,同他在给大学新生演讲的方式大同小异。但是他很快发现,把商界中的大人当成大学新生来教是一种很大的失误。因为学生们所需要的并不是这些,而是在面对听众时有足够的勇气直起腰来,做一番明确、连贯的报告。于是他抛弃教条,用一些简单的概念和那些学生互相交流和切磋,直到他们的报告辞达意尽、深得人心为止。事实证明,这一方法可以让学生在轻松的气氛中学到他们所需要的东西。

        可见,当众讲话并非是古代那样精致的艺术,这是必须认识到的一点。在训练的过程中,要保持轻松与乐观的心态,这种心态将引领你体会到训练的快乐,并最终走向成功。
请记住本书首发域名:966xs.com。966小说手机版阅读网址:wap.966xs.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