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迎书友访问966小说
首页《生命的礼物》书诚实和超脱——《岁月与性情》二版序

诚实和超脱——《岁月与性情》二版序

        我的书一向是很安静地走向读者的,唯有这一本似乎是一个例外。初版之时,始则招来了媒体的一阵喧哗,继而又给我惹来了一场官司。它本来也是一本安静的书,却因为围绕着它的噪音而不得安宁了。四年半后的今天,这些噪音皆已沉寂,我把它重新出版,相信它可以在一种于它合宜的氛围中与读者见面了。

        本书初版之时,一位朋友对我说了两句话。第一句是:这本书出晚了。第二句是:这本书出早了。他的意思是:中国早该有这样的书了,但是中国现在仍缺少懂它的读者。当时,面对众声喧哗,我觉得他说得有理。有一个人在这里严肃地反思自己的经历,大家却只盯着其中的所谓隐私起哄。我的感觉是,我完全走错了地方,原以为是去和朋友谈心,听见了哄笑,才发现自己是走进了一个大娱乐场。在这个娱乐化的时代,人们不能容忍严肃,非把严肃化为娱乐不可,如果做不到,就干脆把戏侮严肃当作一种娱乐。好在媒体是不会在某一个话题上长久停留的,它必须不断制造新的热闹方可生存,从而使任何目标物都不会被纠缠得太久。我自己得到的教训是,不管出版方多么热情,我都不要接受用畅销书的方式做我的书,那样几乎必然会使它走错地方,走到不相干的人群中去。

        其实,对于人们所认为的那些隐私,我自己完全不觉得是什么隐私。比如性觉醒的风暴,哪个男孩没有经历过啊,当我事隔几十年回看这个在风暴中痛苦挣扎的男孩时,我的确觉得他不是周国平,而是世界上所有的男孩。男孩成长中一个如此普遍、如此重要的事情,我们为什么不去正视它、认识它,反而要忌讳?不止一位母亲因为书中的这个内容诚挚地向我道谢,感谢我帮助她们懂得了自己的孩子,她们的反应使我足可以藐视那些无知的起哄了。

        又比如书中对情爱经历的反思,舆论一时为之哗然。这个时代真是奇怪,人们容忍甚至欣赏一夜情、泡妞、养情妇等,可是,倘若你在情爱上认真,婚姻有过挫折,人们就叫嚷起来了,从道德上来评判你了。人们乐意听艳闻和风流故事,却忌讳你做诚实的自我解剖。有一些人(女性居多)表示对我失望,是因为她们原先把我想象成一个哲人,而哲人似乎应该是只有灵魂、没有肉体的,现在发现我也有肉体,甚至还有过婚变,于是感到震惊。她们原先是把我看错了,我的确不是一个抽象的哲人,而是一个有七情六欲的普通男人,对此我深感抱歉。还有一些人(男性居多)责备我作为一个学者,本应该好好做学问,不该拿自己的私生活做文章。我要告诉这些正经的人,所谓私生活是我生命中最重要的财富,如果为了当学者必须放弃它们,不许把它们变成一种精神产品,我就不当学者好了。对于我来说,有比学问更重要的东西,那就是生活本身。其实,做学问首先也是我的一种私生活,即一种个人的精神生活,如果它仅仅是公生活,我完全可以不做。

        如果我是一个读者,我会认为,知道一个叫周国平的人自幼及长经历了一些什么事,这没有丝毫意义。如果这本书中的确有一些对于读者有价值的东西,那肯定不是这个周国平的任何具体经历,而应该是他对于自己经历的态度,那是任何一个读者都可以采取的。我自己认为,这种态度有两个要点。一是尽可能地诚实,正视自己的任何经历,尤其是不愉快的经历,把经历当作人生的宝贵财富。二是尽可能地超脱,从自己的经历中跳出来,站在一个比较高的位置上看它们,把自己当作认识人性的标本。我相信,无论谁用这样既诚实又超脱的眼光看自己,他的眼光就会变得既深刻又宽容,在这样的眼光下,一切外部经历都可以转化成心灵的财富,一切隐私都可以还原成普遍的人性现象。

        作为中国社会近几十年巨大变迁的亲历者,我从自己的个人视角出发,对不同时期的时代实景也做了比较详尽的描述。其中,第二部《北大岁月》描述了“文化大革命”前和“文化大革命”中的思想文化专制,第三部《农村十年》描述了“文化大革命”后期的中国农村,第四部《走在路上》描述了改革初期的解冻。我只写我看到的实景以及与之关联的个人命运和心境,不用今天的理论去规范它们,在众多的集体回顾中,这或许另有一种价值吧。

        我在《北大岁月》中写郭世英时涉及一个人,因此惹来了官司。在写作时,我已估计到可能惹麻烦,为了对亡友和历史负责,仍决定说出自己所知道的情况。这场官司若从原告在媒体上宣布算起,到二审结案,持续了两年多,我为此耗费了许多精力,但并不后悔。主要的收获倒不是我胜诉了,而是在这个过程中,在世的当事人包括原告本人都发表了大量陈述,互相参证,使得事情的真相比以往任何时候都清楚。在本书中,对相关事情的记述基本准确,且不是重点内容,我就既不做修改,也不做补充了。排除了官司的干扰,对本书这些章节的阅读会更加纯粹。

        多位读者指出,第四部的内容跳跃、断裂、繁简失衡,不像前三部那样有正确的节奏,读起来也不如前面有快感。他们的批评是对的,这也是我自己的感觉。这一部肯定是要重写的,不过不是在现在,今后适当的时候,也许会把它独立出来,专写一本书叙述1978年后的历程。

        在本书香港三联版的自序中,我曾表示:我的作品从来仅仅是诉诸那些独立的读者的,我也仅仅看重他们的反应。我所说的独立的读者,是指那些不受媒体和舆论左右的人,他们只用自己的头脑和心来阅读。随着围绕本书初版的噪音逐渐平息,我越来越多地听到了他们的声音,包括赞赏和理解,也包括认真的批评。我向他们表示衷心的感谢。
请记住本书首发域名:966xs.com。966小说手机版阅读网址:wap.966xs.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