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迎书友访问966小说
首页沈南鹏的妻子是谁第一章 中国的“蓝色资本家”

第一章 中国的“蓝色资本家”

        他们中的哪一个人出现在纽约、中国香港、东京或者世界任何一个繁华的地方,除了肤色,你根本找不出他们与投资大腕的区别。他们是中国自由市场经济资本市场的代表,他们是未来资本市场的领导者。这样的投资者,善于寻找“蓝海”,并在其中进行投资,因而被称为“蓝色资本家”。

        

“沈南鹏在哪儿投资,就买哪家公司的股票”



        “他能够点石成金,3年间,他的‘魔法石’两度让传统的大众服务业公司颠覆纳斯达克的中国概念。”在2006CCtV中国经济年度人物颁奖典礼上,评委们对当时的年度经济人物沈南鹏做了如此的描述。

        2006年的颁奖盛典上,主持人王小丫向沈南鹏称赞如家有多么好:干净整洁,还有免费的新书阅读,又没有骚扰电话。而事实上,这时的沈南鹏已经从如家隐退,不再参与日常管理,他的身份已经转变为红杉资本中国基金的负责人,每天的工作是寻找创业企业,进行投资。

        回顾过往,沈南鹏创造了一个又一个的“传奇”。1999年,沈南鹏作为最大股东参与创建了携程网;2003年,作为携程的总裁兼首席财务官,他带领携程成功登陆美国纳斯达克;2002年,在携程发展之余,沈南鹏又参与创建了如家;2006年,在携程上市3年后,沈南鹏作为如家的联席董事长,再度叩开了纳斯达克的大门。

        所有了解携程和如家发展历程的人,无不称赞沈南鹏为“神仙手”。早期的携程只是一个以酒店订房为主要业务的旅游网站,却因为沈南鹏在这个传统的旅游产业中添加了互联网,而使其市值超过10亿美元;而经济型酒店如家的上市,更激起了人们的创业热情。作为2006年纳斯达克表现最好的IPO(首次公开发行股票)之一,如家上市一夜之间市值暴涨至8亿美元,高出证券界人士估值的两倍多。

        最近的几年间,他以个人身份投资的分众传媒、易居中国又相继成为纳斯达克、纽交所中国概念股成员;而在2007年,他率领的红杉中国投资的亚洲传媒成为日本上市中国第一股……沈南鹏的“金手指”,已经让他成为上市公司的专业“制造户”。

        其实,自从1992年在投行工作以来,沈南鹏至少已经在投资界做了16年。无论从投资银行到个人创业,还是2005年走上风投的职业化道路,沈南鹏的“成绩单”如同他学生时代几近满分的中考卷一样,堪称优秀。

        沈南鹏的个人投资包括易居中国、分众、中华学习网、一茶一坐、好耶、岩浆数码,以及他与伙伴联合创立的公司携程和如家。其中,除岩浆数码已经被华友世纪收购、好耶被分众收购外,已经上市的公司市值分别为分众60亿美元、携程33亿美元、易居20亿美元、如家12.5亿美元。沈南鹏是携程、如家的联合创立者,是分众、易居的最大个人投资者,他在这四家市值皆在10亿美元之上的公司出任董事,还是其中一家的董事长。

        2005年下半年,在如家已经走向正轨,一步步地朝着上市迈进的时候,总是喜欢挑战的沈南鹏却开始与做投资的张帆频繁接触。很显然,他又有了新的想法。亲自创建企业并带领着海外上市似乎仍不能满足他的雄心,他想搭建一个专业性的创业投资平台。

        张帆曾在投资过百度的德丰杰投资公司工作过,有着丰富的投资经验,是沈南鹏合作的最佳人选。这时的国内经济势头被很多人看好,国外的热钱也纷纷涌入,美国的红杉资本也正试图进入中国。双方试探之后,沈南鹏选择和张帆一起加入红杉。2005年9月,红杉中国正式成立。

        随后,他带领红杉在互联网、农业、科技、餐饮、消费品等领域展开新一轮发掘……沈南鹏继续在投资界“闪耀明星般的光芒”。启明创投的合伙人甘剑平说:“在这个圈子里,投资一个成功案例的就非常不错,有两个已经非常了不起,3个以上的几乎是屈指可数。”与许多投资者屡败屡战不同的是,沈南鹏几乎是次次成功。

        在过去的几年间,大家一遍又一遍地重复着沈南鹏的简历:耶鲁MBA,8年的海外投行经历,携程、如家的创始人,还有红杉资本创始合伙人,等等。2004年,沈南鹏因携程、如家的上市被Asiaure Journal杂志评为“亚洲年度企业家”。而仅仅过了两年,在2006年,他又成功摘得了最受中国企业家看重的荣誉之一——“CCtV中国经济年度人物”的桂冠。相对于媒体给予的荣誉,股民们的认识更“现实”,许多人说,“沈南鹏在哪儿投资,就买哪家公司的股票”,言外之意,沈南鹏俨然已成为点石成金的“神人”。

        

携程上市,是创富,更是历练



        1992年从耶鲁商学院拿到MBA后,沈南鹏一直在国外著名的投资银行工作。1999年,天生富有激情的沈南鹏决定要改变生活,就在这一年,他放弃了优厚的外资待遇,回国创业。

        和许多留学归国精英不同,沈南鹏没有选择高科技领域,而是选择了看起来技术含量不怎么高的“帮人订房”的业务。沈南鹏的理由很简单,当时中国的旅游市场潜力很大,而其中的关键环节“订票”与“订房”,又可以发挥互联网工具的优势。

        1999年,沈南鹏和好友梁建章、季琦创办了携程网,沈南鹏以最大个人股东的身份出任总裁兼CFO。沈南鹏利用自己出色的融资本领,让携程平安度过了2000年的互联网低潮。2001年10月,携程开始赢利,沈南鹏的优势再度发挥,他要利用自己的资本运作能力,带领着携程踏入美国纳斯达克。

        2003年12月9日,沈南鹏成功了。携程在纳斯达克正式挂牌交易,股票发行价为每股18美元,上市首日以33.94美元收盘,一举成为美国资本市场3年来首日表现最好的网络股IPO,2006年底携程价格更是飙升到了120美元。

        携程的上市,不仅掀起了继新浪、网易、搜狐之后中国网络企业的第二波海外上市热潮,更让沈南鹏和他的创业团队身价倍增。携程上市,除了增发270万股新股外,还出售了150万股公司内部股票。其中,沈南鹏一人就收获958万美元,而其账面财富更是逼近4000万美元。

        携程的上市给沈南鹏带来的不仅仅是财富,更多的是历练。携程的发展并非一帆风顺,沈南鹏说,早在2000年3月,自己从软银获得400多万美元资金的时候,更多的不是轻松,而是压力。当时的沈南鹏,还看不到携程到底能长到多大,甚至也无法从外界借鉴商业模式,除了酒店预订外,还不知道携程能做哪些服务。

        像所有早年创立的互联网公司一样,携程最初也不知道该如何推广品牌。沈南鹏曾试图依靠线下广告拉动网站流量,但效果并不显著。在意识到自己的错误后,沈南鹏把纯粹的市场营销变为业务拓展,用销售手段来拓展品牌,比如在机场发携程的卡片,以及后来跟国航、招商银行的合作。

        沈南鹏回忆起这些过往的细节时,认为携程的经历像是对电子商务商业模式的一种学习:怎样获取客户,又怎样留住客户?

        在携程创业过程中得到加强的,还有沈南鹏对于组织架构和业务流程的重视。

        “如果公司管理不好,很可能是因为管理者对组织架构和业务流程的掌握有问题。在携程的时候,我和梁建章就两张图画得最多:组织架构图和业务流程图。”在这一点上,携程的经历很值得回味,它特殊的创业团队有着特殊的经验:当时公司有4名创始人,如果每人都对下面发布不同的命令,执行力可想而知。

        在痛苦磨炼中的成长,收获是巨大的。直到2001年,沈南鹏看到携程每月做到10万间房的业务量时,他确定携程是可以赚钱的。这个时候,他看到的已经不单是酒店订房一项业务,携程会有更多能赚很多钱的业务。比之投行的工作时光,沈南鹏再一次成长了。

        携程的成功,让沈南鹏完成了个人的一次“升级”:他不仅创立了一家市值曾达到45亿美元的公司,更让自己过往的正确或错误的决策都沉淀为宝贵的经验。

        作为携程的创造者,沈南鹏见证了携程的发展以及一路上携程获得的荣誉:

        1999年10月,携程旅行网开通。

        2000年6月,携程在“2000年度百家优秀网站”评选中,获得“编辑推荐奖”,是唯一一家入选的旅游网站。

        2000年11月,携程并购北京现代运通订房中心。

        2002年3月,携程网上酒店预订量位列国内酒店分销业榜首。

        2002年3月,携程并购北京海岸航空服务有限公司。

        2002年5月,携程正式启动全国中央机票预订系统。

        2002年10月,携程月交易额首次突破1亿元人民币。

        2003年4月,携程获“2002年度中国旅游知名品牌”称号。

        2003年10月,携程网上机票预订网络覆盖国内35个城市。

        2003年11月,携程被推选为2003年度“中国企业信息化500强”,并获“最具发展潜力企业”单项奖。

        2003年12月,携程在美国纳斯达克上市,创纳市3年来开盘当日涨幅最高纪录。

        2004年2月,携程与上海翠明国际旅行社达成合作,进军度假市场。

        2004年9月,携程与招商银行联合推出国内首张双币种旅行信用卡。

        2004年10月,携程网入围“2004年中国商业网站100强”、“2004年最优服务5佳网站”。

        2004年11月,携程建成国内首个国际机票在线预订平台。

        2004年11月,携程宣布分红,成为美国纳市首家分红的中国网络股。

        2005年8月,携程被评为“2005年中国500最具价值品牌”,品牌价值达人民币12亿元。

        2005年9月,携程网上注册会员数突破1000万人。

        2006年3月,携程宣布进军商旅管理市场,并获“2005年中国旅游服务领航者”奖杯。

        2006年9月,携程荣获“全国用户满意最佳旅行单位”称号。

        2006年11月,携程获“中国上市公司成长100强”及“中国最大旅行服务公司”称号。

        2007年1月,携程入选2007《福布斯》中文版“中国潜力100榜”。

        2007年3月,携程推出在线商旅管理系统。

        2007年4月,携程获“2007年度最佳发展策略企业奖”。

        2007年5月,携程推出国内首张商旅精英信用卡——中行携程卡。

        2007年8月,携程获“2006年最具影响力中国海外上市公司”。

        2007年11月,携程单月机票销售突破100万张。

        2007年12月,携程获“福布斯亚太最佳中小上市企业”。

        2008年1月,携程牵手旅游卫视,联手打造携程环球DIY。

        2008年3月,携程旅行网英文网站全新上线。

        2008年5月,携程度假体验中心登陆各大机场。

        2008年8月,携程入选2008《胡润》“中国品牌榜50强”。

        

打造如家宾馆,再次敲响纳斯达克开市钟



        2006年10月27日,北京时间晚9点30分。在如家董事会联席主席、首旅集团总裁梅蕴新敲响纳斯达克开市钟之后不久,如家在纳斯达克的交易正式启动。尽管在纳斯达克开盘后一个半小时,如家才正式启动交易,但刚一亮相如家便交出了一份漂亮的成绩单:在IPO中,如家共发售了790万股美国存托凭证,融资1.09亿美元。

        在之后的几天里,如家股价保持着强劲的上升势头。在上市的第二个交易日,其股价再上扬13.07%,报收25.44美元。此后六天,如家股价一直处于震荡上扬之中,连续攀升至2006年11月8日27.10美元的高位。尽管收盘时略有回落,但26.29美元的价格已经比发行价上涨了九成。

        在缔造了携程的“传奇”后,沈南鹏带领着同一个团队打造的如家再次登陆美国。如家的股价当天就以65%的涨幅位居2006年纳斯达克涨幅的第二名,在不到20天的时间内涨幅更是超过100%。

        从创建之初,沈南鹏就请来了普华永道的专业人士为如家服务。满怀雄心的沈南鹏,剑指纳市。从2003年携程上市,到2006年,3年内两家赴美国纳市上市的“企业神话”就此缔造。

        作为中国第一家以纯消费概念登陆纳斯达克的股票,如家也让国内酒店业看到了经济型酒店的巨大潜力。同时,作为如家创始人之一的沈南鹏再一次成为焦点。

        随着如家股价的飙升,沈南鹏的身价也水涨船高,占公司股权8.34%的沈南鹏持股市值达到7072万美元。

        如家的创建,在旁人看来有些偶然。那源自南鹏的一次出差,偶然的发现让他有了创建经济型酒店的想法。随后的一切发展,因为有了沈南鹏,似乎都成为必然。

        如家进入酒店业时,当时的全国酒店数量已经远远供大于求,中低端酒店的市场份额甚至已占了总量的80%~90%。沈南鹏却看到了别人没有发现的竞争点。

        创办如家之初,沈南鹏清楚地认识到,中国快速增长的消费市场,令经济型酒店具有投资价值。2006年,市场供应前10名的经济型品牌平均增长速度为74%,国内经济型酒店的市场潜力可见一斑。

        当时市场上虽然有数量众多的中低端酒店,然而中低端酒店却意味着中低端的服务。而沈南鹏要打造的如家,竞争力就体现在“服务”上。中国的商务旅行者正在日益增多,而酒店相应的服务却仍然滞后,沈南鹏抓住了这个“空白地带”。如家出身“中低端”的经济酒店,但它提供的服务却是“高端”的。成功抓住核心竞争力的沈南鹏,带领如家迅速成长起来。

        随着经济型酒店市场竞争的日益激烈,如家的龙头地位却在不断巩固。上市之初,如家的连锁开业酒店数量已经突破100家,签约酒店达到150余家,遍布全国40多个城市,成为中国经济型连锁酒店开业数量最多的经济型酒店品牌。

        沈南鹏将如家的目标直接瞄准了100个人口超过400万的城市,努力巩固如家的市场领先地位。2006年,如家仅仅在100个城市中的近50个开展业务,增长的空间十分巨大。因此,作为中国酒店业海外上市第一股,如家才会受到投资者的追捧,有了纳市的传奇一幕。而这一切,似乎早在沈南鹏的预料之中。

        让我们回过头来,看看沈南鹏是如何带领着如家走向辉煌的:

        2001年8月,携程成立唐人酒店管理(香港)有限公司,计划在国内发展经济型连锁酒店项目,并以“唐人”(tang''s Inn)作为品牌名,重点发展三星级以下的宾馆作为唐人品牌的连锁加盟店。

        2001年12月,品牌名改为“如家”(home Inn)。

        2002年6月,携程与首都旅游集团正式成立合资公司,定名为“如家酒店连锁”,“如家快捷酒店”是核心品牌。

        2003年1月,如家第一家特许经营店签约,同时也成为国内酒店品牌第一个真正意义上的特许经营案例。

        2003年2月,如家酒店连锁荣获2002年“中国饭店业集团20强”。

        2003年4~6月,由于SARS的影响,中国旅游业损失惨重,在众多酒店入住率跌至10%以下的低迷时期,如家快捷酒店创造了平均入住率50%以上的业绩,部分连锁店出租率甚至高达70%。

        2004年3月,如家酒店连锁率先在上海成立了“如家酒店管理学院”,给全体如家人提供了一个良好的学习平台,严把酒店质量关,保持品牌的一致性。

        2004年7月,如家作为唯一的经济型酒店,获得“2004中国饭店业民族品牌先锋”。

        2005年1月,如家酒店管理平台正式使用。

        2005年7月,开通网上预订支付系统。

        2005年10月,如家采购平台正式投入使用。

        2006年4月,如家在第三届中国酒店“金枕头”奖评选中,获得“中国最佳经济型连锁酒店品牌”。

        2006年5月,如家荣获中国旅游饭店业协会主办的“2006中国经济型酒店品牌先锋”。

        2006年10月26日,如家正式在美国纳斯达克证券交易所挂牌上市。此次上市,如家在纳斯达克上市共发售了790万份美国存托凭证,总计募集资金1.09亿美元,堪称纳斯达克当年表现最出色的IPO股票之一。

        2007年1月,如家酒店连锁被美国投资公司Renaissance Capital的首次公开招股(IPO)研究委员会评为“2006年度IPO”。如家是第一家获此奖项的非美国公司。

        2007年4月,如家再获第四届“中国酒店‘金枕头’奖”,同时获得年度“中国最佳经济型连锁酒店品牌”,如家是所有经济型酒店品牌中唯一一家获得“金枕头”奖的品牌。

        2007年5月,2007全球酒店论坛在三亚颁发了全球酒店业界权威奖项——“五星金钻”奖。如家酒店连锁在多个连锁酒店参选品牌中脱颖而出,获得年度“中国先锋品牌酒店连锁”。

        2007年5月,如家再次荣获中国旅游饭店业协会主办的“中国经济型酒店品牌先锋”。

        2007年7月,如家酒店连锁覆盖全国近70个城市,酒店数达250多家。

        2008年2月,如家签约第500家连锁酒店。

        2008年3月,如家商标被评为中国驰名商标。

        2008年4月,如家在第五届“金枕头”奖评选中获得“中国最佳经济型连锁酒店品牌”。

        2008年12月,首家和颐酒店(上海漕宝路店)开幕,如家酒店集团成立;如家酒店集团荣膺荷兰CRF集团主持评选的“2009中国杰出雇主”。

        

参天“红杉”,转做纯粹投资人



        2005年9月,沈南鹏与合伙人张帆共同成立了红杉资本中国基金。沈南鹏放下了以前的创业者身份,开始做起了纯粹的投资人。

        8年的投行经历,成功创办过两家上市公司,从2002年以来作为个人投资者成功投资过多家公司。沈南鹏的过往经历,让他有足够的资本加入强大的红杉资本。

        创始于1972年的红杉资本,共有18只基金,超过40亿美元资本,共投资超过500家公司。作为全球最大的VC,红杉资本投资的公司总市值甚至超过纳斯达克市场总价值的10%。

        作为一家运营三十多年的风投公司,红杉战胜了科技跃迁和经济波动,拥有一长串令人惊叹不已的优秀投资项目:在大型计算机横行的时代,红杉发掘了PC的先锋苹果电脑;而当PC大肆发展的时候,红杉又培养出网络设备公司3、思科;而当电脑被广泛应用,互联网时代即将来临时,红杉又投资了雅虎和Google……

        投资基金讲究的是回报率,让我们来看看红杉的一组数据:1992年设立的红杉6号基金,年内部回报率为110%;1995年设立的7号基金的内部回报率为174.5%;即使设立较晚的8号基金,在1998年到2003年初之间的内部回报率也达到了96%。这一系列数字足以令风投业的任何人为之侧目:风投行业内部回报率的平均水平,一般是在15%~40%。

        在一个充斥着才智之士的高竞争行业取得如此成就,让红杉成为诸多投资者的“圣殿”。

        爱默生曾说:“一个机构就是一个人影响力的延伸。”在红杉,这个人就是创始人唐?瓦伦坦。曾成功投资过苹果、甲骨文和思科的唐?瓦伦坦是投资界的教父级人物,而他的合作者则是曾投资过雅虎、Paypal和Google的迈克尔?莫瑞茨。莫瑞茨对于投资和创业有着深刻的认识,他说过:“衡量创业公司的成功标准只有一个,活下去;而投资者的成功标准,就是最大限度帮助创业公司活下去。”

        很明显,红杉的成功,不仅仅依据一系列正确的方法,更注重合伙人的选择。红杉资本的合伙人之间,往往会形成一种互补、默契,然后共同成长,这是保持红杉资本竞争力的根本方式。比如,在美国,红杉除了创始人唐?瓦伦坦,还有5名19世纪80年代加入的合伙人。这群占总合伙人数量1/3的“资深人士”,每个人都拥有二十多年的投资经验。

        红杉在选择合伙人时,是谨慎细致的。在进入中国的问题上,红杉已考察中国市场多年。红杉曾考虑过收购、合资、合作等多种方式,但迟迟未做推进,主要原因就是没有找到有共同价值观的合伙人。红杉最终选择了沈南鹏,也不只因为他有着辉煌的“履历”,还因为双方能在一些基础价值上一拍即合。

        这一最终合作,看起来似乎有些空泛,沈南鹏却有自己的见解:“首先,成功不取决于我今天是否投资了Google,获得了多少回报。其次,红杉中国的成功甚至不是一期基金、两期基金的成功,而应该像红杉在美国一样,是个多年的发展平台。所以,当前最重要的工作是建立一个很强的投资基金的文化,不仅要扶植创业者,还必须让这个投资团队在运作中获得最大提升。”

        即使在投资银行时,他也不盲目与同行争夺大单,而是找到了利润率更高、更适合其所在投行操作的“垃圾债券”。随后携程、如家的创业经验,则让其切身体会在市场低潮时期的艰辛开拓过程。

        从创业者到投资者的转变,沈南鹏能否适应?

        很多人会认为“海外投资者并不了解中国国情,意见不值一提”,而沈南鹏则希望能够多接触红杉的文化精髓,总结出其成功投资的经验,“毕竟它(红杉)投过500家,有130个IPO项目绝不是偶然,投资很多东西是跟着经验来的,我们更应该听听投过500个项目、曾经投过雅虎、Google的合伙人的意见”。

        沈南鹏很清楚,与那些转瞬即逝的VC相比较,三十多年一直屹立不倒的红杉基金一定有着很强的文化传承。

        在沈南鹏眼中,与携程的运转相比,基金对人的依赖性反而更强,因此他才会一再观察红杉的决策机制。在很多基金的决策机制中,沈南鹏发现多数是合伙人拍板,但很少有合伙人会去鼓励下面的人提出自己的观点。这一点其实非常重要,因为在讨论项目的时候,基金的中层人员如果能够说出自己的看法,而这个看法又是合伙人没有想到的,合伙人是否能够花时间去验证这一点,并考虑把其作为投资决策的一部分,在这一点上就直接决定了基金文化的优劣。而红杉基金是非常注重中层人员的意见的。

        除了有着突出的团队文化,以及对投资企业的深度参与外,红杉还有着投资前瞻性的特点。在美国,红杉有专门负责帮助企业招聘的人员,并建有人才数据库,这些都对其投资的企业有切实的帮助。红杉的这些特点,也促使了沈南鹏的加入。

        而在成立红杉中国之后,沈南鹏也一直与红杉的创始人唐?瓦伦坦等人保持着联系,“有时是讲他们在美国投资的案子,有时是讲我们在中国投资的案子,关键是学习他们思考分析的方法与理念”。相互促进与学习,也是沈南鹏在红杉的最大收获。

        在接受红杉文化的同时,沈南鹏也有着自己的特点。作为土生土长的中国人,沈南鹏认为自己做投资是保守的,并不愿意冒险,他曾多次表示自己手中如果只有100元钱,那他只会拿出20元去投资。不过,在加入红杉之后,沈南鹏的每一次不同尝试,都能将各种可能发挥到极致。

        在美国,红杉曾宣称从不投资距离硅谷40英里半径以外的公司,因为美国的高科技企业大多集中在硅谷所在的加州,对硅谷企业的精心投资就足以让红杉获益丰厚。但在中国,沈南鹏不仅打破红杉投资地域的界限,更打破了其投资领域的界限。

        从2005年9月加入红杉,到2006年10月,短短一年间,沈南鹏带领着红杉中国投资了奇虎、51.、大众点评网、利农、宏梦卡通、众合保险、穗彩、高德等二十多家企业,涉及领域从互联网到农业、卡通、保险、福彩等。

        在沈南鹏看来,“不一定非要投一些尖端技术,也可以是领先技术的应用和商业模式的创新。关键是要通过一种新的技术、新的商业模式,去建立足够高的商业壁垒。公司能够高速成长,才是最主要的投资考虑”。

        在沈南鹏的投资思路中,由于投资对象所处的行业不同,红杉中国不会有一个僵化的量化标准,只是“投资精髓是一致的”。

        沈南鹏所做的一切,只为了一个简单的目标,那就是把红杉中国做好。“我个人的兴趣就在于,运用自己在携程等企业任职期间所积累起来的经验,去帮助更多的中国企业快速、健康地成长。我觉得只有作为投资者才能最大限度地发挥我的才智。”也许这就是沈南鹏的成功,“能够在细节上有很好的观察,但也能够退回到宏观层面去把握”。

        虽然在2005年才正式踏足投资领域,沈南鹏完全称得上是投资界的“新兵”。但兼具创业者和投资者双重身份的沈南鹏,投资项目的成功概率相当高。正像他所说的那样,“在携程和如家之后我还会成为纳斯达克的常客,但身份会变成‘创业者背后的创业者’”。

        看来,沈南鹏有心要将红杉中国栽培成一棵枝繁叶茂的“大树”。

        

甩开“红海”,做“蓝海”中的佼佼者



        无论是创业还是个人投资都非常成功的沈南鹏,最终选择了专业做投资。

        沈南鹏有自己的解释,他需要学会更科学的判断,这样他才能不断投资行业内最有前景的企业,能及时地甩开“红海”,踏足“蓝海”。

        早年的中国资本市场,创业投资者、外来投资者和国有资本投资者这三类投资人比较活跃。但在近几年,投资者的身份与以前发生了很大的变化。

        如今的投资者,年龄多在30~40岁之间,曾成功地做过很多企业,很有实力,对新兴的产业市场,对于高科技、It互联网市场及传统市场都很熟悉。他们的优势是对资源的整合能力很强,与国际资本对接能力很强。

        他们中的哪一个人出现在纽约、中国香港、东京或者世界任何一个繁华的地方,除了肤色,你根本找不出他们与投资大腕的区别。可以说他们是中国自由市场经济资本市场的代表,就自由市场而言,他们是未来的领导者。这样的投资者们,又善于寻找“蓝海”,并在其中进行投资,因而被称为“蓝色资本家”。

        毫无疑问,沈南鹏是其中的佼佼者。

        蓝色资本是投资到“蓝海”里的资本,作为一种新兴的产业资本,蓝色资本席卷了经济生活的各个领域。“不是没有蓝海,而是缺少发现蓝海的能力。”沈南鹏以敏锐的嗅觉和独到的眼光,在不同的领域中从“红海”走向“蓝海”。

        2006年,沈南鹏投资了中国最大的动漫企业——宏梦卡通,以及最大的农业企业——福建利农;2007年,他又投资了中国最大的篮球体育市场领先者——匹克;2008年,他再次出手,注资国内首家“独立理财规划机构”——诺亚财富管理中心。沈南鹏再一次将“触角”伸向了刚刚起步的理财服务市场,看起来,沈南鹏在中国的“蓝海”之路走得得心应手。

        当大家都疯狂地涌向热门行业时,沈南鹏让自己成为一个冷静的旁观者。“人弃我取”,他“悄悄”向冷门处进军,往往能得到意想不到的收获。甩开“红海”,与“蓝海”同行,既可远离“红海”的“腥风血雨”,又能赢取更大的成功,这正是沈南鹏在全球化经济时代的一条博弈良策。

        “蓝海”并不太多,当然不太容易发现。不过,其实在“红海”之中,只要能独辟蹊径,也能找到“蓝海”。沈南鹏就是能够找到“蓝海”的人,他能够挑战“二八法则”,用“长尾智慧”将成功最大化。在别人都忽略那个“长尾”的时候,沈南鹏把它“拾”了起来,胜利自然属于他。

        比如,沈南鹏的携程和如家。最初的酒店订房业务本来是个传统旅游产业的概念,沈南鹏在这其中却增加了互联网的参与,另辟蹊径,携程才能在纳斯达克声名大噪,市值更是超过10亿美元;如家酒店的经济型连锁,似乎也很传统,沈南鹏却立足于“服务”,让酒店“犹如家庭”。沈南鹏这一系列的应用,正是规避了红海式的同质化竞争。

        同时,身为“蓝色资本家”的沈南鹏不仅有着“蓝色”的资本,更有一种激情、勇往直前的投资策略。外表儒雅,能够埋头做实事的沈南鹏,在加入红杉之后,给我们带来了一系列的大手笔:

        2005年9月,红杉投资Asia Media(亚洲传媒)旗下公司宽视网络。

        2005年12月,红杉和Susqueernational Group投资央视IPtV的合作伙伴UUSEE(悠视网)公司。

        2006年,点视传媒获得红杉的风险投资200万美元。

        2006年,红杉投资卓胜微电子(上海)有限公司。

        2006年1月,红杉与几家投资者共同投资Gtel中国绿线1000万美元。

        2006年3月,红杉率先投资专注于论坛搜索的奇虎网。

        2006年3月,红杉领投穗彩公司。

        2006年4月,大众点评网获得第一轮融资,主要来自红杉资本。

        2006年4月24日,51.获得了红杉总计400万美元的风险投资。

        2006年4月27日,红杉、DCM、联想投资联合投资国内、欧美软件外包领域的领头羊——文思创新软件技术有限公司(orksoft)。

        2006年5月,红杉向福建的利农集团投放了500万美元。这是红杉在中国投资的第一个非科技项目。

        2006年5月,康盛创想获得了红杉的数百万美元投资。

        2006年5月18日,红杉投资湖南宏梦750万美元,成立宏梦数码(湖南)有限公司,进行“虹猫蓝兔”卡通延伸产品的开发、生产和经营。

        2006年6月,红杉投资Bitet。

        2006年6月20日,红杉中国基金以1000万美元的风险投资入注中国众合有限公司,支持众合旗下保险代理机构的发展。

        2006年7月18日,红杉投资占座网500万美元。

        2006年9月,红杉注资100万美元设立北京万普世纪传媒技术有限公司。

        2006年,红杉、KPCB、华登、联想投资共同注资高德软件有限公司2000多万美元。

        2006年11月15日,红杉第二次注资奇虎网。

        2006年11月,红杉和SIG共同投资上海蓝雪数码科技有限公司150万美元。

        2006年12月11日,红杉、高盛等联合投资亚申科技2500万美元。

        2007年3月,红杉对悠视网追加投资。

        2007年5月,红杉投资51.,投资金额1200万美元。

        2007年5月24日,红杉再次联合多家投资者投资点视传媒800万美元。

        2007年6月14日,红杉联合海纳亚洲共同投资重庆小天鹅,金额高达2000万美元。

        2007年7月,红杉资本联手SIG投资保利博纳1000万美元。

        2007年8月,红杉投资匹克运动,占股达7.8%。

        2007年8月,红杉资本和金沙江创投联合投资网秦120万美元。

        2007年8月23日,红杉资本等投资我乐网2000万美元。

        2007年9月,红杉资本与海纳亚洲、IDG等联合投资彩票网500万。

        2007年9月30日,红杉等第二轮投资大众点评网。

        2007年10月,红杉联合海纳亚洲、联讯、晨兴投资占座网800万美元。

        2007年10月23日,红杉资本投资诺亚财富500万美元。

        2007年11月,红杉资本与海纳亚洲投资乡村基2000万美元。

        2007年12月,红杉联合数家第二轮投资我乐网2000万美元。

        2007年12月28日,红杉投资人和商业1.8亿元人民币。

        2008年1月,红杉联合hBM基金投资诺康生物1700万美元。

        2008年2月,红杉投资天有教育2000万美元。

        2008年2月,红杉第二轮投资众合保险1500万美元。

        2008年2月5日,红杉与高盛、新天域资本等联合投资天骏传媒8300万美元。

        2008年2月22日,红杉与联想投资共同投资万学教育1000万美元。

        2008年2月28日,红杉注资麦考林8000万美元。

        2008年3月,红杉投资壁虎科技1000万美元。

        2008年4月17日,红杉投资网页游戏平台51wan.250万美元。

        2008年5月13日,红杉首轮投资东方风行。

        2008年6月,红杉与盈富泰克联合投资卓胜微电子800万美元。

        2008年7月,红杉投资赛尔新概念(校园梦网)1000万美元。

        

沈南鹏有话说



        中国既不缺聪明的人,也不缺勤奋的人,而你判断对了,早领悟早进入这个行业,再多些努力,幸运之神总有一天会找到你。

        中国目前有太多的机会,中国的投资者在欢欣鼓舞的同时,也要付出巨大的劳动,通过学习来了解更多的行业机遇。在美国,可能有潜力的企业就在那若干个行业里,但中国不是,任何行业都有可能诞生伟大的公司。我们要以开放的态度去了解新的领域,才能在适当的时候及时做出反应。
请记住本书首发域名:966xs.com。966小说手机版阅读网址:wap.966xs.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