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迎书友访问966小说
首页世界首富排名前十位是谁第八章 瑞士 埃内斯托·贝尔塔雷利:钟表匠精神的典范

第八章 瑞士 埃内斯托·贝尔塔雷利:钟表匠精神的典范

        在欧洲,没有哪个富豪比埃内斯托·贝尔塔雷利更迷人了。

        他出生于富豪世家,祖父的公司在20世纪初创办,并且早早成为了欧洲最有声誉的生物制药企业;他10岁开始跟随其父亲接触商界,被周围的人认为前途无限,17岁时帮助公司制作年度预算,31岁时正式接替父亲成为整个家族企业的国际公司的CEO;他富有才华,先后取得哈佛商学院工商管理硕士学位和波士顿大学理学士学位,一份欧洲华尔街期刊把他称为“瑞士产业王朝的皇储”;他第一次率领内陆国家的帆船队参加世界上最知名的美洲杯帆船比赛就赢得冠军,不仅让该项赛事在150多年后第一次重返欧洲,还把它从吞噬金钱的无底洞里拉了出来,改造成一场赢利丰厚的赛事……

        年轻,英俊,而且风度翩翩,埃内斯托·贝尔塔雷利在世界富豪排行榜上显得异常光彩夺目。现年只有40岁的他是欧洲最大药品生物技术公司、全球三大生化企业之一——瑞士雪兰诺公司的首席执行官。埃内斯托·贝尔塔雷利的个人净资产为58亿美元,在2005年《福布斯》全球富豪排行榜上列第77位。

        没有人知道,这个拥有优秀的瑞士企业家品质的富豪还将创造怎样的奇迹,或者说他还将创造怎样色彩斑斓的生活。

        

“做事情的是我自己”



        埃内斯托·贝尔塔雷利于1965年9月22日在意大利出生,但国籍属于瑞士。

        在瑞士,除了享誉世界的罗氏制药集团外,埃内斯托·贝尔塔雷利的雪兰诺公司是另外一家非常著名的医药公司。1906年,埃内斯托·贝尔塔雷利的祖父获得了这家公司的控制权,从而开始了整个家族的事业。雪兰诺公司初期主要是抽取蛋白作医药用途,1978年,雪兰诺公司所开发的药物协助全球首名试管婴儿诞生,令公司声名大噪,从此奠定了在受孕药物方面的领导地位。

        在埃内斯托·贝尔塔雷利出生的时候,他的父亲已经接替祖父成为雪兰诺公司的首席执行官。

        “当我还是一个孩子的时候,我记得他(父亲)让我坐在他办公桌前的椅子上,告诉我说:‘总有一天你会坐在我这把椅子上,你将(在这儿)作出决策。’那给我留下了深刻的印象。”贝尔塔雷利回忆说。正是在父亲的有意栽培下,年仅10岁的埃内斯托·贝尔塔雷利就开始和父亲一起去见各种客户。到17岁,贝尔塔雷利就帮助父亲的公司制作年度预算,并在20岁时正式加入雪兰诺公司。不过即使贵为公司首席执行官之子,埃内斯托·贝尔塔雷利却做过普通的销售员,也担任过公司项目经理的职务。

        1994年,贝尔塔雷利赴美国哈佛大学深造,并获得了工商管理硕士学位。当同学们都急着出去面试找工作的时候,他却忙着翻阅父亲每周发给他的一堆堆公司文件。

        1996年,埃内斯托·贝尔塔雷利接替因患癌症去世的父亲,当上雪兰诺公司的副主席兼行政总裁,这一年,他才31岁。

        如果说雪兰诺公司内部或外部的任何人可能对这一继任产生任何怀疑的话,他们的疑虑很快就消散了。贝尔塔雷利迅速干出了一番成绩,他大大增加了公司在研究与发展方面的投入,2001年公司的研发费用达到惊人的3亿美元,占当年销售额的24%,大大超过了1993年的1.14亿美元。由于成功开发出畅销全球的新药,雪兰诺公司的销售总额从1996年的8.09亿美元增加到了2002年的15.46亿美元,纯利润则从5000万美元增加到3.21亿美元。

        除了管理雪兰诺公司外,早年,埃内斯托·贝尔塔雷利还投资房地产、高级度假酒店,另外又与友人合资投资阿根廷农场。

        虽然是祖父和父亲为这个公司奠定了基础,并创造了财富,但贝尔塔雷利利用自己超人的智慧和出色的管理才能,使雪兰诺公司年收入翻番,并发展成全球领先的生化企业之一。他在全世界45个国家设立了雪兰诺的分支机构,树起了雪兰诺品牌,也建立起了一种现代企业的集中管理模式。

        用埃内斯托·贝尔塔雷利自己的话说:“父亲创造了一个平台,但做事情的是我自己。”

        

他是前途无量的领航员



        埃内斯托·贝尔塔雷利是让人惊讶的,在他的头顶上不仅有耀眼的哈佛商学院工商管理硕士头衔,还有波士顿大学理学士学位,一份欧洲华尔街期刊甚至把他称作“瑞士产业王朝的皇储”。

        雪兰诺公司最早设在意大利罗马,1977年,贝尔塔雷利的父亲将雪兰诺公司总部迁往瑞士日内瓦。早在20世纪80年代,开始致力于生物技术研究的雪兰诺公司就已经研制出超过10种的基因重组药物,其中大部分已经上市。在埃内斯托·贝尔塔雷利成为公司首席执行官后,他下定决心要拓宽公司的产品范围和治疗领域。为此,贝尔塔雷利加大了在研究与发展部门的投入,公司每年平均有销售额的25%投入在研发方面。

        2000年,雪兰诺公司全世界的销售收入达到11.40亿美元,2001年销售收入13.8亿美元,增长速度为21%,成为《福布斯》公布的世界500强中发展最快的公司。

        也在这一年,在埃内斯托·贝尔塔雷利的带领下,雪兰诺公司的股票在美国纽约证券交易所上市。股票在美国上市为雪兰诺筹措资金达10亿美元,但贝尔塔雷利并没有利用那笔钱去做盲目的并购。相反,他采取了一个更慢但更合理有序的步骤,把目标瞄准美国市场。“我们可以在欧洲成为生物技术的桥梁,但我们的未来在美国。”贝尔塔雷利说。

        他的想法没有错,在进入美国市场第一年,雪兰诺公司在美国市场的销售额就占到了雪兰诺公司总销售额的35%,贝尔塔雷利计划5年内将这一比例提高到60%。为了实现这一个目标,埃内斯托·贝尔塔雷利还努力把公司利用DNA重组技术开发的治疗多发性硬化的王牌药物推进美国市场——Rebif在美国以外市场的销售额已达到3.8亿美元,并占据美国以外市场份额的38%,不过Rebif却被阻挡在美国市场门外——经过努力,雪兰诺公司终于在2002年获得了美国食品和药物管理局的许可,获准在美国经销Rebif。分析人士预计,到2005年,Rebif将控制全世界多发性硬化药物40亿美元市场的35%。

        除了美国市场外,雪兰诺公司在全球寻找着更宽阔的空间,到2004年,雪兰诺公司已在45个国家设立了分支机构,产品销售100多个国家和地区。在1994年进入中国后,雪兰诺公司的众多药物已经纷纷通过审查,开始进入中国市场,并且在一些领域获得了成功。

        德国商业银行的一位生物技术分析家说:“雪兰诺的转型非常成功,而该公司的引航员贝尔塔雷利更是前途无量。”

        

让百年大赛赢利的人



        真正让埃内斯托·贝尔塔雷利显得与众不同,并成为媒体宠儿的事件是他组建的帆船队夺得美洲杯冠军,并为这项赛事推广做出的杰出贡献。

        组建船队的机遇同样是相当偶然的。在2000年美洲杯赛事结束后,埃内斯托·贝尔塔雷利认识了新西兰队当时的队长Russell Coutts, Coutts曾经获奥运金牌和三夺美洲杯。在这次会面后,自小就渴望在大海中乘风破浪的埃内斯托·贝尔塔雷利有了自己组建船队的构想。在第二次会面后,Coutts表达了愿意加盟一支新船队的想法——有传闻指出,当时新西兰队人员正因薪金过低闹不满,而贝尔塔雷利却以250万欧元薪酬,即市价的5倍,与Coutts签下三年合约,之后他又顺利挖走新西兰队的战术专家Brad Butterh及其他帆船赛精英。

        与其他一些纯粹爱出风头而参加美洲杯赛事的富豪不同的是,埃内斯托·贝尔塔雷利本身就是纯粹的帆船迷。尽管居住在没有海岸线的瑞士,但他从小就在法国南部的地中海学习帆船,并先后参加过多个大大小小的帆船比赛。因此,这次组建帆船队是他非常慎重的选择。在开始组建自己的船队的同时,他还发挥自己的影响力提出了“为了方便各船队购买船只和招募队员,取消对船员国籍的限制,废除禁止与船体同时出售工程技术和性能资料的规定;把赛事移往欧洲并让各城市争夺主办权,推动各船队想出更多花招来取悦赞助商,同时也使各船队获得更多筹集参赛资金的机会”等种种想法,并获得了大赛委员会的支持。

        在成功招募了Russell Coutts数个月之后,一支名叫阿林奇的帆船队终于诞生,并随即展开各项筹备工作——包括在瑞士设计和建造新船。阿林奇是一个由贝尔塔雷利凭空想像的新名字,声称会带来好运。除了十分重视帆船的设计和性能,找来顶级工程师外,他还非常注重船身的颜色,以红色代表取胜决心,煤灰色则代表帆船的各种尖端科技。据说,整个阿林奇帆船队的设计经费高达惊人的9000万欧元,其中贝尔塔雷利自掏腰包达5500万欧元,另外获得瑞士银行及I各自赞助1000万欧元。

        阿林奇帆船队在2001年开始进行练习,队员来自15个国家。而和这支联合舰队在一起的贝尔塔雷利不但出钱,而且身体力行,他在帆船队中担当导航员。他每天早上都花时间在健身室锻炼身体。参加美洲杯,需要付出大量金钱、精力和时间,贝尔塔雷利认为十分值得,他说:“能够聘请到一批顶级帆船工作人员,是一生中只可遇到一次的机会。”

        充足的财力和优秀的选手带来的是最高级别的胜利。2003年在新西兰奥克兰举办的第31届美洲杯帆船赛上,由贝尔塔雷利领导的瑞士阿林奇队在决赛中成功击败两届冠军新西兰队,捧走美洲杯,使得瑞士成为这个世界上最古老的体育比赛自1851年创办以来首个获胜的欧洲国家。瑞士队也创造了一支内陆国家队伍夺取奖杯的历史。

        当贝尔塔雷利带着他的队伍从新西兰返回瑞士时,他们在日内瓦机场受到了“阿林奇”迷们国家英雄般的热烈欢迎,就连瑞士总统库什潘也亲自赶到机场向他们表示祝贺。当贝尔塔雷利手捧银光闪闪的奖杯走下飞机时,他激动地说:“我是这个世界上最快乐的人。”

        比赛的胜利仅仅是开始,拥有巨大的财富创造力的埃内斯托·贝尔塔雷利产生了另外一个想法:他要把这项赛事办成一个巨大的赢利机器。于是埃内斯托·贝尔塔雷利开始和另一位亿万富翁埃里森合作,并一起与下届比赛的挑战队签署了一项史无前例的协议,即下届比赛的转播权的出售将由专门经营美洲杯的管理公司全权负责,避免了为分割电视转播权收入的细枝末节争吵不休的混乱局面。而且他认为将比赛时间缩短,天气情况稳定,帆船赛的推广工作将更容易进行,因而也将赢得更多现场和电视观众。

        另外,埃内斯托·贝尔塔雷利还精心安排了五个欧洲城市争夺2007年美洲杯帆船赛的举办权,让它们竞相抬高竞标价码。最终西班牙城市瓦伦西亚以6亿美元的标价获得了举办权。

        除此之外,埃内斯托·贝尔塔雷利还专门出资成立了美洲杯管理公司,并获得了2007年美洲杯帆船赛的管理权,他将从每个参赛队手中收取一定费用。参赛队还必须购买一份125万美元的债券,然后向美洲杯管理公司的关联机构“捐赠”将近10万美元。美洲杯管理公司承诺从赛事电视转播和广告收入中提取一定比例的分红给参赛队——当然美洲杯管理公司将事先从赛事利润中提取10%。

        埃内斯托·贝尔塔雷利似乎很快就可以将其投入的1亿多美元从这个比赛中收回了。

        媒体透露的信息显示,在未来几年内,埃内斯托·贝尔塔雷利很有可能将体育作为自己重要的产业之一。作为在意大利出生的瑞士人,虽然七岁时便移居瑞士,但他一直对自己的出生地表示出浓浓的热爱,他非常希望能够在意大利拥有自己的足球队。据说已经有数支意甲劲旅正在和他洽谈,如果成功的话,他将是世界富豪中第一个拥有帆船队和足球队的富翁。

        

从埃内斯托看瑞士企业的特质



        要评估埃内斯托·贝尔塔雷利的财富智慧,就不得不说瑞士这个世界上最富有的国家。瑞士位于欧洲中西部,距中国约8000公里,国土面积仅4万平方公里,700多万人口,相当于上海的一半。虽然地少人稀,但瑞士人均年收入高达3.4万美元,远远高于美国和日本。该国最富有的数百名富翁财产均在10亿瑞士法郎以上(1瑞士法郎约等于6元人民币),不仅在欧洲首屈一指,还是名副其实的“世界首富之国”!

        另外,这个小国还拥有世界上许多知名的企业,除了埃内斯托·贝尔塔雷利的雪兰诺公司外,雀巢、罗氏制药、瑞士航空、瑞士银行、劳力士、瑞士皮克泰银行、斯沃琪等机构在世界范围内都享有声誉。

        埃内斯托·贝尔塔雷利在掌控企业中所表现出来的能力,可以说正是数百年来瑞士企业家特质的集中显现:严谨、执著,并且富于创新精神。

        2000年,瑞士计时公司就被选定承担当年度几乎所有世界杯速度项目(滑雪、游泳、雪板等项目)比赛的计时重任。这一共包括65项竞赛,举办地点从上海到Garmiskir,从美国盐湖城到Kranjska Gora。与此同时,瑞士计时公司还负责世界各地的国际锦标赛、欧洲杯等重要体育活动的计时。凭借着瑞士的高新技术,瑞士计时的精确度现已达到了千分之一秒,可以极为准确无误地裁定到达终点顺序,分析数据,显示成绩,并在瞬间传送到世界各地。除此之外,今天世界一半以上的钟表产自瑞士,也就是说世界上一半的人是在看着瑞士表,确认准确的时间。

        这几乎就是瑞士企业严谨意志的标志化体现。

        体现瑞士企业的严肃态度的还有两个产业:银行业和机械业。银行业毋庸多言,而瑞士这样一个几乎没有资源的国家在机械领域所处的地位,则更好地说明了这一点。

        机械工业一直是瑞士的支柱产业,最早是在16世纪起随着钟表业发展而兴起的,经历了几个世纪的努力,目前瑞士在高精度机械和机器人领域均处于世界领先地位。在机械制造的各种门类中,瑞士几乎均处于世界领先地位,仅在机器、电子技术和金属加工业领域,每年的科研经费就高达30亿瑞士法郎,其效果是年出口额达500亿瑞士法郎。在纺织机械领域,瑞士纺织机械占据了30%的国际市场,稳坐世界第三把交椅,除了世界知名的Rieter公司、苏尔寿公司和Arbon城的Saurer公司这几大巨人公司外,还有40个左右的高度专业化企业,为纺织业生产专门设备、系统配置、控制装置、机械和电子配件。在机床领域,第二次世界大战后,瑞士率先进入了自动化流水生产和不同机械之间连接作业这个现代工业基础领域。瑞士特别擅长制造小型和微型组合机床,用于精密度极高的小型零部件的多工序多重加工,该行业世界头号制造厂商就是瑞士的Mikron公司。

        除此之外,瑞士还是世界第二造纸机械大国,世界第四包装机械大国,世界第五印刷机械大国。对一个仅700万人口的小国,这无疑是极难得的记录。

        世界上第一个测量精度达到百万分之一克的微天平秤由瑞士于1952年开发制造,世界上第一个一级天平秤(一级为世界最高水平)由瑞士制造,世界上第一块精确到千分之一秒的手表由瑞士制造……就瑞士的企业而言,正是严谨而准确的态度才是他们不同于欧洲企业之处。

        埃内斯托·贝尔塔雷利几乎是目前世界范围内打破富不过三代神话的最好典范,但在瑞士,富不过三代却被大多数人认为是笑话,因为似乎所有瑞士人都会把一件事情很好地执行到最后。

        瑞士皮克泰银行是瑞士最大的私人银行,占瑞士信贷总额的15%,同时也是欧洲最大的私人银行,已有200多年的历史。它的第八代传人皮克泰对媒体表示,正是自己和自己的父辈始终执著于银行业的发展才使得财富不断增加。他说:“我是个新教徒。新教徒在生活上十分俭朴。我就是用这种作风管理金钱。我没有司机,银行没有公车。我每星期工作7天,每天工作15小时,并且每天抽出半天见客人。职员信任银行,客户信任银行,确保了银行的发展。”

        正是大量和皮克泰一样的瑞士人的执著和稳健才使得瑞士的银行业成为世界范围内的翘楚:目前,瑞士信贷集团(尚不包括与之联盟的丰泰集团)管理着全球1万亿美元的资产,瑞士联合银行管理着1.7万亿美元的资产。

        另外一个有趣的数据是,在瑞士和银行业一样出名的保险业,自从19世纪瑞士开出第一家保险公司来,还没有一家破产。他们对于自己产业的执著程度,由此可见一斑。

        世界最知名的食品公司雀巢则是瑞士执著的企业文化在全球传播的另外一个范本,在这家企业内部,他们称这种执著精神为笨拙精神。

        笨拙精神的提法最早来自瑞士著名的钟表师马修,当人们问他,为什么他造的钟表总是那样准确,马修总回答说,或许因为我比较笨拙的缘故吧。他的这种态度也被雀巢公司借鉴着,并把这种充满哲学味道的商业精神带到全球。雀巢早在1979年就来到了中国,先后成立了14家独资企业、19家控股的合资企业和一个研究中心,但直到两年前,公司才实现了可观的赢利。对此雀巢的一位高层却表示:“可口可乐带来的是一个绝密的配方,大众汽车带来的是图纸和技术,而我们不仅要把这些带到中国,还要帮中国的农场改良奶牛,教中国的农民种植咖啡豆,我们甚至试图改变中国延续千年的饮食习惯,而做到这些只有执著、坚持。”

        事实上,和那些只进行工业化流程生产的跨国公司不同,雀巢在中国的确是从改变农民开始:雀巢在1979年4月派员来中国讨论合作事宜,1982年正式谈判与中国的第一个合作项目——合资建立黑龙江双城牛奶制品厂,但由于该工厂供奶区奶产量低,质量不高,严重影响了品质,为了解决奶的供应问题,雀巢从欧洲派来一支专家队伍,不仅建立了一套鼓励奶农积极性的牛奶采集网络和收购制度,而且还向农户传授照顾奶牛的技术和采奶技术。而到了1989年,东莞雀巢有限公司开始制造和销售速溶咖啡及相关产品。在开始的时候,雀巢无法获得满意的原料,当时中国咖啡豆的种植既不得法又没销路。为了在中国获得咖啡豆的本地货源,雀巢再次耐心地帮助中国农民种植咖啡豆,不仅保证每年收购咖啡豆的总量,明文规定了咖啡豆收购的质量标准和基价、付款方式和将产品运往工厂的方法,还同意帮农民支付咖啡种植贷款的利息,并且派资深农艺师传授农民种植技术。

        就是这个笨拙的从源头开始做起的企业,却成为了瑞士公司执著精神的最好典范。

        

创新:瑞士企业长盛不衰的唯一秘密



        正如埃内斯托·贝尔塔雷利在成为首席执行官后迅速扩大公司在研究与发展方面的投入,提出每年投入研发金额必须超过当年销售额25%一样,瑞士企业从来就是世界上最具创新精神的企业群落之一。

        瑞士是盛产名牌产品的国家,而这些名牌产品的背后,正是瑞士企业对创新精神的近乎痴迷的追求。瑞士的企业为广揽科技人才,增强自身科研实力,纷纷跳出本国人才资源的圈子,广揽各国精英。瑞士为保证本国人员能优先就业,对企业招聘外国人实行了种种限制,但对科研人员却广开绿灯。企业可以不必考虑科研人才的国籍以及他们是否在瑞士定居等,只要他们有能力就可以聘用,如有必要还给其办理定居手续。有些企业则干脆到美、德、法等科技人才云集的国家兴建实验室,在当地招聘专业科技人才,从事科研活动。

        同样是上文所说的雀巢,在美、英、法、德、瑞典、马来西亚及新加坡等11个国家建立了22个技术开发中心,每个开发中心均专注于适应本地区消费特点的食品开发研究。如德国的技术中心主要开发肉类食品,英国的技术中心主要开发奶类食品,低温、冷冻食品的技术开发中心设在瑞典,面类食品技术开发中心设在意大利,而大豆系列食品的技术开发中心则设在新加坡。雀巢公司用于开发的经费每年竟高达4.9亿瑞士法郎,当然巨额投资换来的则是雀巢公司每年高达5454亿瑞士法郎的销售额。

        瑞士最富有的制表商是海耶克,他也是斯沃琪手表企业的最大股东,拥有资产15亿—20亿瑞士法郎。在20世纪80年代瑞士钟表业遭受冲击、行将覆灭之际,正是他推出了塑料时装手表斯沃琪,并创建了瑞士微电子与钟表联合会,挽救了瑞士钟表业。他认为,作为企业家,就应该有义务创造新产品并解决失业问题。1970年,石英科技开始主宰手表工业,但瑞士公司推出的古董表系列风靡全球,到80年代后半期,瑞士公司开始生产多种豪华机械表,这一倾向随后进一步发展、加强,复杂的上发条或全自动机械手表日益受到青睐。今天,瑞士拥有世界手表顶级品牌中的绝大部分,正是瑞士钟表巨匠们的不断创新,才使得瑞士的钟表产业获得了百年的盛誉。

        瑞士的药物领域同样成为了最具创新意义的国家支柱产业。瑞士是世界上拥有药物研究中心最多的国家之一,每年该行业20%的营业额都投入到科研业务中,鼓励创新,不断开发出尖端新药。另外瑞士医药行业在全球有8万个合作者,每年投入超现代化设备的经费近40亿瑞士法郎。

        另外,在世界范围内,也没有任何一个国家在化工行业的科研投资上能超过瑞士,瑞士在化工领域的科研投资占营业额的10%(日本是8%,美国和德国是6%),即每年30多亿瑞士法郎。现在,瑞士化工行业中32%的员工从事研究发展和创新,而瑞士化工业在国外公司和研究机构每年的科研费用也高达36亿瑞士法郎。

        瑞士人是富于创造力的:瑞士人Julius Maggi在1883年就发明了速冲汤,其后就出现了速溶咖啡、无咖啡因的咖啡和不含酒精的啤酒。此外,挤管芥末、密封小盒奶油(添加在咖啡中)、玻璃杯装儿童食品、奶酪火锅、酸奶、含杂粮的巧克力棒,这些都是瑞士食品行业首先开发制造的。

        从大型的机械设备到速溶咖啡,瑞士人只要进入一个领域就会在这个领域实现新的创造。“做事情的是我自己。”埃内斯托·贝尔塔雷利的这句话,也许早就已经铭记在每一个富于创新精神的瑞士人的心中了。
请记住本书首发域名:966xs.com。966小说手机版阅读网址:wap.966xs.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