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迎书友访问966小说
首页世界文学之都名单揭开战争的面纱——雷马克

揭开战争的面纱——雷马克

        死者的遗嘱不是说要报仇,而是说永远不再有!

        ——雷马克

        一个默默无闻的小记者,打算写他一次世界大战结束以来一直在酝酿构思的小说,他仅用6个星期就完成了,小说屡经坎坷终于在《福斯报》上连载,引起轰动。小记者雷马克也因此一举成名,一跃而成为世界闻名的大作家,这部小说就是后来被两次搬上银幕的《西线无战事》。

        雷马克于1898年出生在德国威斯特伐利亚的奥斯纳布吕克市。1916年11月从初等师范学校直接应征入伍,参加第一次世界大战。在战争中他5次负伤,战争给他的右腕节上留下一个无法消褪的疤痕。大战结束以后的20年代是一个十分艰难的时期,雷马克的日子很不好过。在那段时间里,雷马克干过各种各样的营生,有时候到处闯荡,拿着一只手提箱,贩卖零星什物。后来,他为《大陆回声报》撰写广告稿和评论文章,这些短小而幽默的文字初步显示了他的才能。到1927年下半年,雷马克开始写作他大战结束以来一直酝酿、构思的小说《西线无战事》。他完全利用业余的晚上,仅仅花了六个星期就把小说写成了,可是那手稿被搁置了半年。经过许多波折,到1929年1月全书才出版,在德国以及世界其他许多国家引起了轰动。意外的成功,使无名小卒雷马克一跃而成为世界闻名的作家。

        《西线无战事》以第一人称的叙事方式,再现了普通士兵保罗·博伊默尔眼里的战争,反映了第一次世界大战的惨烈战况以及战争给普通人带来的灾难。故事发生在第一次世界大战期间,高中生保罗·博伊默尔在民族主义情绪的煽动下,与同学们一起投笔从军。在兵气连云、白骨森森的前线,他们的理想和信念很快就被杀戮和死亡的现实全部摧毁。保罗的眼睛像摄像机的镜头一样,忠实地记录下20来个同学的毁灭过程,最后的镜头里还有主人公本人被子弹射杀的场面。

        小说没有精忠报国的万丈豪情,作者只是想讲讲他那一代人的故事。战死沙场的被毁灭了,而躲过炮弹的,仍然被战争的创伤毁灭了。作者对战争的反思是刻骨铭心的,他只是冷静地把战争的真实一面写给你看,让士兵的鲜血冲洗掉民族主义豪情的伪装,让那些指指点点的政客们能够亲手摸一摸士兵的白骨。通过小说,读者会看到在战争机器面前生命的脆弱与渺小。

        雷马克用冷静的笔触描绘了战争的恐怖。小说主人公保罗·博伊默尔的连队在参战之后,一次战斗下来只剩下80人,另一次战斗之后只剩下32人。冷酷的数字表现了人类最深沉的悲哀。在它的背后是第一次世界大战850万死者的缩影。在尸横遍野的战场上,要生存就必须杀戮,而杀戮则毁灭了同样渴望生存的其他生命。每个士兵就像风暴中的一星微火,随时都可能被扑灭。

        雷马克还借主人公保罗·博伊默尔之口,表达了对“敌人”这个概念的理解。保罗面对被自己刺死的法国人说:“你们跟我们一样是穷苦人,你们的母亲跟我们的母亲一样在担惊受怕,我们都同样怕死,也会同样死去,也有同样的痛苦。”面对成群的俄国俘虏他又想:“一道命令使这些默默无言的身影成为我们的敌人;一道命令也可能使他们变成我们的朋友。”当人性从残忍的相互杀戮中凸现出来时,所谓的民族主义不过是一层狭隘的面纱。

        1930年美国环球影片公司出品了根据《西线无战事》改编拍摄的同名电影。影片编导忠实而有力地再现出原着的主题,有力地谴责了帝国主义战争。正因如此,此片被德国纳粹党下令禁映。成名之后的雷马克却始终抱着置身事外的态度,他从来都不问世事。可是到了1930年,纳粹党还是找到他头上来了。他们攻击他在对待一战问题上的反对英雄主义态度,雷马克不得不逃离德国。1933年希特勒上台以后,雷马克的作品跟托马斯·曼、亨利希·曼、布莱希特等人的作品一样都被扔进了大火中。
请记住本书首发域名:966xs.com。966小说手机版阅读网址:wap.966xs.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