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迎书友访问966小说
首页首届全国道德模范是谁〇九 大爱厚德为民报国——记第二届全国道德模范朱玉林

〇九 大爱厚德为民报国——记第二届全国道德模范朱玉林

        扶弱救孤,敬老爱幼,助人为乐,行善积德,是泱泱中华大国的传统美德,千百年来代代相传,生生不息。由此也决定了中华大地繁荣昌盛,中华儿女和谐团结。在滔滔的松花江畔,莽莽长白山脉就诞生了一位这样的大慈善家,全国道德模范——朱玉林。

        

        朱玉林,现任白山市育林孤儿福利集团总公司总经理,是位传奇式人物。他在家里兄妹七人中排行第四。在方圆数千里的长白山区,白山市的老百姓中,知道朱玉林名字的并不多,却都知道有个“朱老四”。这位“朱老四”放过猪,种过地,当过车把式,开过汽车,办过企业;他生不逢时,从小就挨饿受穷,遇灾难,挨批斗,三次死里逃生,却官至煤炭调运站站长、孤儿院院长、村书记、企业老总。他扶弱敬老,很多平民百姓、孤寡老人得到他的救助;他行善救孤,办大型孤儿院,救助抚养孤儿387人,直至他们有了工作;他投资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使他的家乡成了“小康村”、“国家级生态村”,荣获奖励30万元;他一生追求的慈善事业越做越大,形成良性循环,越来越有生机;他本人也越活越年轻,充满了激情和憧憬!这是大爱大善的结果,这是道德的力量!

        他年少时,家里人口多,收入少,家境十分贫寒。那时候是三年自然灾害最严重的1961年,全国闹饥荒,其父还在一起错案中被抓入狱,那时他年仅8岁,本应去上学,却因此不得不去放猪,要养活奶奶、妈妈,与其他兄妹一起肩负起家庭生活的重担。13岁在困境中挣扎的他,好不容易有了上学念书的机会,可好景不长,还是因为吃不上穿不上,仅念了三年小学,又不得不辍学回生产队种地。16岁的他在吃苦劳作中长大,上山种田,大人们背多少东西,他也背多少东西,大人们干多少活,他也干多少活,所有庄稼活他样样在行,别人干完了活都能休息,回到家里吃个午饭,可朱玉林不能,他还要趁休息的时候把生产队的牛赶到山上去放,为的是多挣一分工分!放牛时曾把他饿得趴在地上仰脖咂母牛的奶,而被母牛一蹄子踢出老远,还曾啃吃过马槽子里冰冻残留的包米粒,而嘴舌被沾得鲜血直流。寒冬腊月天,寂静的山林滴水成冰,大雪封山,崎岖滑险,朱玉林扛着200多斤的东西艰难地行走,又累又饿,他想停下来歇一会儿,可脚下一滑跌进雪窝子里就什么都不知道了,当他醒来的时候,他才知道是位躬腰拄棍的老人救了他!这是玉林第一次大难不死。他在生产队当车老板时,使用两匹老马,一匹马架辕,一匹马拉套。每当重载下坡的时候,心善的他都要替老马扛辕,每次扛辕到了坡底才停下来。出事那年冬天,马车拉了一车包米袋子,下坡时坡陡路滑,他又去扛辕子,一脚没踩实,横摔在辕马前面!那是下坡的重载车啊,横卧马前的他,不是让马踩死,就得让紧接着下来的车轮子轧死。千钧一发之际,只见那匹老马,不顾失了前蹄粉身碎骨的危险,猛探头一口咬住玉林肩上的棉袄,把他叼了起来!玉林趁势一划拉就抓住了那马的搭腰,把自己固定在马脖子下面。那老马既扬不起头来,又撒不开腿,就窝着脖子,四个蹄子往前撮,小步倒腿,支撑着下坡的马车直到坡底才稳稳停住。玉林安然无恙,老马却累得不行了,通身大汗,浑身发抖。回过神来的玉林,搂着老马的脖子,好一通大哭啊,这是玉林第二次死里逃生!那年月,农民们太苦了,生活的艰辛,贫困的煎熬,使他们萌生了搞点小生意改变困境的念头。于是,16岁的他就利用在生产队赶大车的机会为乡亲们拉些山货进城去卖,同时,自己也编些柳条筐拿去换点钱。在那个年代,这样做的结果还是被抓了“走资本主义道路”的典型,成了当地的“钱广”,在全公社与几个有共类“问题”的人被游斗了48天。这是玉林第三次大难不死。在明里暗里,他得到了众多父老乡亲们的支持、帮助,才使他活了下来!三次大难不死,他从内心感谢故乡这片神奇的土地和万物生灵,他热爱家乡,感谢父老乡亲们,感谢家乡故土,更加坚实的奠定了他自强扶弱的思想基础!

        

        让朱玉林真正有了转机的好日子,还是改革开放的年代,还是党的好政策改变了他自己和他的家庭。1981年几经坎坷的朱玉林,踏上了到城里创业的风雨历程。当时党的富民政策,让他看准了在工矿区搞煤炭运输可赚钱这个门道,就和妻子戚淑珍勤俭度日,一分一分地攒钱。到了1983年,经过几年的积攒,手里有了1000元,又四处向亲戚朋友们求借了5000元,购买了一辆旧的解放汽车开始搞运输,成了全村第一个运输专业户,奔上了他的创业之路。装车,开车,卸车都是他一个人,工作是苦了些,但收入却比在农村时增加了许多。生活刚刚好一点,帮助他人就成了他的乐事,乡亲们进城他热情款待,乡亲们有病他送钱送药,时间一长,乡亲们遇到大事小情都把他当成主心骨。他在农村的一位已多年失去联系的隔壁邻居,身患绝症,找到朱玉林住上了医院,先后花了玉林8000多元钱,在她弥留之际,拉着朱玉林的手说:“我家孩子他爸死得早,家里没一点儿钱,今生今世我是还不上了,下辈子我再还吧!我眼看就不行了,如今还有一件事要托付给你,别人我不放心,你还得先答应我,要不我死不瞑目!”看着奄奄一息的邻居,朱玉林心里十分难过,流着泪说:“大嫂,有什么事您就说吧,我答应。”邻居说:“老四啊,我现在最不放心的是我死后四个孩子没有人照顾,你无论如何要照顾他们,把他们拉扯大……行吗?”朱玉林说:“大嫂您放心吧,您的孩子就是我的孩子,我这就领回去,有我朱玉林吃的就有孩子们吃的,有我孩子穿的就有你孩子穿的,我孩子有学上,你孩子一定和我孩子一样有书念。”当时,这位邻居百感交集,热泪哗哗流淌。当她看到玉林把四个孩子亲亲热热地拉进怀里,终于放心地闭上了眼睛。就此,朱玉林一下子多了4个孩子,这个慈善、仗义、刚强的汉子痛痛快快答应别人的,实实在在做到了,这就是他收养孤儿的开始。此时在农村老家“朱老四”的名气也与日俱增。

        

        真正让朱玉林有大名气的,还是他办起了救孤事业!那是他有4台卡车的时候,一天夜里,他开车走在路上,灯光照处,见一团黑乎乎的东西横在大路中央,停车一看是一个11岁的男孩子,破衣烂衫,浑身是土,一脸绝望。他把孩子扶到路边问道:“孩子,你咋躺在这儿睡觉呢,不怕车轧着吗?”孩子伸着脖子喊:“轧死才好呢,我不想活了!”喊完,挣开朱玉林的手又往路中间跑。他再一次抓住他的胳膊说:“孩子,你到底咋回事儿?”当孩子说自己父亲死了让后妈给赶出来了之后,朱玉林骂了一句“狗娘养的,良心眼子不正!”,毅然抱起孩子上了车。就这样,在朱玉林1988年任砟子煤炭调运站站长时,他从垃圾旁、煤堆里、桥洞下、铁道边、车站前……收养和拯救了一个个幼小的生命和饱受创伤的心灵,先后收留了11名流浪着无家可归的孤儿。一个朴实无华的农民,自己的温饱问题还没有真正解决的时候,就开始收养社会孤儿,他这样做的本质,来源于他那身农民的筋骨,他那副朴实大爱的心肠。曾几何时,有人拿农民说三道四,其实,面朝黄土背朝天的中国农民,正是中华传统文化精华的伟大的创造者、继承者和传播者。这文化精华不仅是中国成就大事业的精神支柱,也是世界文明向前发展的精神动力。

        在党和政府的关爱下,1991年8月朱玉林同志光荣加入中国共产党,他的思想境界有了新的升华。这时候,他对党的认识,他对救孤事业,从朴素、感性上升到了理性认识;他庄严地宣誓:要为党的事业奋斗终生,他要用自己的实际行动,为党的事业尽忠。1994年当他有了64辆卡车和2个煤矿井口的时候,为了抚育更多的孤儿,便倾其个人所有,变卖了“凌志”轿车和其他房地产,加上原材料1100多万元,先后投资8500多万元,建起了一所占地2万多平方米,主楼建筑面积近3000平方米,集生活、中小学教育、娱乐于一体的现代化设施齐全的育林孤儿院。当地人都说,朱玉林这一着是大手笔。说对了,这是大善者大爱心的一着大手笔,这是一名共产党员以慈善事业为载体,来为人民服务的大手笔!

        在育林孤儿院中,供电、给排水、供暖、闭路电视等设施一应俱全,还有专供学生演练节目的多功能大厅、微机室、图书室、试验室、医务室、理发室、浴室等,满足孩子们生活学习等各方面的需要。在这个既是福利院又是学校的大院子里,前后一共生活、学习过来自省内外的387名孤儿。实际上,这里是集生活、学习、娱乐为一体的白山地区社会孤儿收养基地,他把孤儿院办成了社会主义孤儿大家庭。至今,它仍是亚洲规模最大、层次最高、供养时间最长的民办孤儿院。

        

        “孤有所养,养有所育,育有所成,成有所用”,建院之初,朱玉林就制定了孤儿院的办院宗旨,目的就是把孤儿院办成孤儿成长的摇篮。朱玉林几乎把全部的爱都给了孤儿,面对这些孤儿,他感到肩上的压力太大了。从开始破土修建孤儿院这个大院开始,玉林就让别人来全权管理他的企业了。他把自己整个腾了出来,全身心地投入到孩子们身上,投入到建院、管理上。对这些孩子们的一切,他一刻也不敢懈怠。建院初起,请的设计和施工单位都是全市一流的企业,工程监理也是一流的。玉林从打地基开始,一直到交工使用,他白天晚上不离工地,不管什么地方,一出了点儿问题,都毫不含糊,立即要求返工。他把孩子们的事当成了“了不得”的事。自此玉林就又当爹又当妈,又当校长又当员工了。一向粗心的他,几个月下来,就让孤儿院的孩子们逼得不粗心了,而且比当妈的还细心多了。他跟孩子一起吃饭,咸了淡了,干了稀了,营养搭配合不合理,都要亲口尝一尝,孩子们衣裳穿得薄了厚了,样式合不合适,都要亲手摸一摸,仔细端详端详。在社会上流浪过的孤儿,初到集体中来,对别人存有戒备心理,给药不吃,他就亲口吃给他们看。一年365天只要不出差,玉林每天晚上都要到孩子宿舍去查铺,其实,这是护理孩子睡觉。新来的孩子,刚刚失去父母,睡觉等方面大多恋父恋母,不适应集体宿舍里的睡眠。要让他们睡觉各方面都适应,得一点儿一点儿来。让他们先有跟父母同眠的感觉,先把睡觉安排好了,再让他们一点点地适应没有父母在跟前的睡法。有一天后半夜,玉林发现一个孩子睡不着。那孩子在来回翻身,左右抓挠。他用手电照照手表,看是下半夜两点了,这孩子还睡不着,就伸出手去,想拍一拍孩子的背,让他快点儿睡。不料那孩子一把抓住他的胳膊就不放了。玉林想,噢,他这是以前让自己的妈妈搂着睡惯了,想让人搂着睡呀。这么一想,就钻进了孩子的被窝儿,让孩子抓着自己的胸脯老老实实地睡着了。孩子睡着了,他却没有睡。不是睡不着,也不是想起了什么,而是不敢睡!怕自己睡着了,变了姿势弄醒孩子。就这样,玉林在那孩子的被窝里,瞪着眼睛到天亮。还有一个小男孩夜里睡不着,他更怪,这孩子要别人用被子搂着,拍着他的后背才能睡着。玉林这样做了,看着孩子睡着了,收回胳膊想撤,可刚一动,孩子又蹬开了,就只好重新再来。待孩子又睡着了,他再也不敢动了。就这样,他也一点点地睡着了,他睡得挺香啊。到了后半夜,小男孩一拨愣站起来,扳开他的胳膊他都没醒,就那么仰面朝天打着轻鼾。站起来的毛愣小子不干别的,哗哗地尿上啦,尿溜儿正浇在他的脸上,他的鼻子、眼睛、嘴哪个也没落下。

        孩子有病了,玉林更是丝毫不懈怠。这个不懈怠,就不是敢不敢的事了,而是出自为人父为人母的本能一样的感情。全院300多个孩子,有哪个生病,玉林都吓得够戗。眼睛盯着,手把着,吃药喂饭,寸步不离。14岁的女孩儿刘伟得了阑尾炎,他选实力最好的医院做手术,从推进手术室,就站在门口等,一直等到把孩子迎出来。这孩子更绝,穿衣服谁也不让动,就让“院长爸爸”一个人给她穿。这件事把玉林好个感动,湿着眼睛给她穿好了衣服,盖好了被子,便立马走了。他到市场上买了只农民拿来卖的本地老母鸡,20多公里送回家,让老伴儿给炖好了,再由别人开车,自己双手捧着砂锅,又20多公里送到小刘伟的面前。还有,小女孩儿梁富莉做口腔矫正手术时,玉林在手术室门口整整站了6个小时。

        最让玉林一刻不敢懈怠的,是孩子们的学习。只读了三年书的他,把一辈子读书的渴望,都寄托在了孩子们身上。跟孩子们唠磕儿时他说:“孩子们哪,可要好好念书啊。现在是信息时代,不使劲念书,没有高科技知识,就没贡献,没出息……你们都考上大学,都念研究生,都出国留学才好呢。只要你们都给我好好念,我就是砸锅卖铁,我就是卖了裤子当袄,我卖了房子出去住在窝棚里,也要供你们念!”不仅在这里他是这么说的,就是那年在给苇沙河镇的乡亲和镇中心小学学生的慰问演出中,玉林手拿话筒对乡亲和孩子们也郑重地说:“大叔大婶们、兄弟姐妹们,特别是上学的孩子们,一定要好好念书哇。不光你们,还有全镇各村的同学,考上高中和大学的,家里供不起的,我都供你们。你们好好念吧,念得越高越好,念到哪我供到哪!”

        不仅仅是说说而已,他一天到晚想的干的,全是孩子们的学习和深造。院里成立了自己的学校,是全日制的江源县实验学校育林孤儿分校。自从当上了孤儿院院长,只要一坐到桌前,他自然而然的就拿起了孩子们的学习成绩单。近在眼皮子底下的小学、中学的,远在长春、天津、北京等地上大学的,他们每个时期的学习情况,他都详细掌握。300多名孩子每次考试的分数情况,谁上去了,谁下来了,差的是几分,是什么原因,他都清清楚楚。即使出差在外,一天也往家打十几个电话,挨个问问情况。工作再忙,找学生的教师、辅导员谈孩子们的学习情况,他也从不耽误。在县城走读的高中学生,学习成绩不稳定,玉林分析,是走读中带来的问题,就和老师们商量解决的办法。从上早自习的安排到吃饭时间,以至2公里的路程用车接送等问题都解决了。所有的雨雪天气,他都是用车接送孩子们。又是怕雨雪天路滑摔着,又是怕天冷感冒着,又是怕走得慢了耽误上课。有一天,玉林去接他们,因临时有事,晚放学四个小时。他就在学校门口,坐在车里等,足足等了四个小时。羡慕得老师直咂嘴,说你们这些孤儿太幸福了,有这么好的人知疼知热,一点也不孤啊!

        别看朱玉林没读几年书,但却有着超乎寻常的记忆力,300多名孤儿的名字、从哪里来的、有什么习惯,甚至大多数孤儿的生日,他都记得清清楚楚。每逢孩子生日的时候,他都告诉灶房做几个孩子喜欢吃的菜,为孩子们举行小型的联欢会。而此时,常常忘记自己生日的他,看到孩子们高兴的样子,感到比自己过生日还要快乐!

        朱玉林多次嘱托身边孤儿院的老师和管理人员说:“孤儿们从破碎的家庭来到孤儿院,他们很不幸,咱们要多在孤儿的生活上留心,对孤儿的每件事要细心,对孤儿的教育成材要有耐心,对孤儿的感情要真心。”朱院长自己正是按照这“四心”去又当爹又当妈的悉心呵护着他的“宝贝”们。玉林对孩子们的慈爱“四心”,换来了孩子们的欢欣,换来了孩子们的成长和进步,也换来了孩子们对他的爱戴。孩子们都叫他“院长爸爸”。叫得亲切,叫得情深意切,叫得玉林忘了自己姓啥,忘了自己多大岁数。他跑了起来,追上孩子们,跷起三个指头去弹孩子们的后脑勺,挓挲着两手去胳肢孩子的胳肢窝儿。一时间,“院长爸爸”成了老顽童,孩子们一声声“院长爸爸”叫得更脆了。

        最有意思的是,他和孩子们玩东北特有的游戏“老鹞叼小鸡”。就是由他充当母鸡的角色,让一群孩子在他的身后,扯住他的衣衿,一个接一个地扯下去。玉林的对面,几个大孩子充当老鹞子——雀鹰——来叼小鸡儿的坏蛋的角色。老鹞子要越过母鸡张开的翅膀去抓后边的一群小鸡,母鸡就保护着它们,不让老鹞子抓到小鸡儿,几个大孩子忽进忽退,左右偷袭。玉林就分开两手上下翻飞,左拦右挡,把个队伍龙摆尾似的甩来甩去。一时间,大院子里左摔右倒,前仰后合,叽叽嘎嘎,笑声一片。仔细品味,原来这是他的护犊情结使然,是他从内心把这些孤儿当成了自己的亲生儿女看待!

        

        每个人的精力总是有限的,朱玉林也是凡人,他虽然是个既爱家又疼骨肉的丈夫和父亲,但他把自己的全部精力和时间都给了孤儿院,都给了那些最需要疼爱的无助的孩子们,却无形中少了对自己亲骨肉的疼爱和沟通,以致他最疼爱的年仅18岁的二女儿晓楠不能完全理解他的良苦、他的高尚,进而采用沉默和死亡来抗争父爱和亲情。她对姐姐说:“咱爸满脑子都是孤儿、孤儿,哪有时间关心咱们,我看,我们快成孤儿了!”1995年夏季的一个雨天,朱玉林和往常一样开着车去江源送几个读高中的孤儿。而此时的晓楠看见爸爸亲自去送孤儿上学又气又恼。第二天早上,或许是吓唬父亲,她喝了农药。同学和老师们发现得太晚了,当时,他正忙着研究招聘教师的事,突然接到电话,晓楠在学校服毒自杀了!“天哪!这是为什么?”突如其来的灾祸使这个刚强的汉子大脑一片空白,一下子靠在墙上,过度的打击使他怎么也站不住了。一到医院,他完全失去了往日的沉稳,大哭着扑向自己的女儿,扑向自己最疼最爱的骨肉:“孩子,爸爸对不起你呀,我的好闺女,你咋就这样想不开呀?……”

        他任凭妻子和亲属们的数落,一句辩解的话也不说,他能说什么呢?他也是血肉之躯啊,他也知道远近亲疏啊,可企业需要他,孤儿更需要他,他恨自己分身乏术。此时的他,仰望天空,欲哭无泪,心里却在流血。想着自己再也无法得到女儿的理解,再也无法弥补对女儿的愧疚,他的眼前一片漆黑……他病倒了,谁也不见,两天两夜没吃东西,妻子和女儿哭着喊着来敲门,怎么叫他也不开。当天,在院里的172名孤儿都来了,他们喊着哭着:“朱爸爸,您今天再不开门,我们也不吃饭,不上学,一直在这里等下去。朱爸爸,你要是有个好歹,我们可怎么办呀?”声声呼唤,撕心裂肺啊!

        “已经失去了一个孩子,再也不能失去更多的孩子了,我不能垮下去……”孤儿们一声声真情的呼唤,终于让他们的“院长爸爸”站了起来!门刚一打开,孤儿们不约而同地跪在他的面前哭着说:“朱爸爸,您要好好的,我们求您了……”孩子们一个个哭得死去活来,直哭得山河欲碎,大地含悲!而他泪水却早已哭干了,像个机器人一样,没有任何表情,机械地把跪在地上的孩子一个个拉起来……

        这是一个令他无法承受的沉痛代价,但他并没有因此而停下前进的脚步,而是更加坚韧不拔地继续着他的不平凡的事业。他还是领着孩子们出早操;他还是领着孩子们玩“老鹞子抓小鸡”;他还是坚持晚上到孤儿院查铺;他还是领着孩子们去春游、秋收;他还是领着孩子们去北京等地参观学习、汇报演出;他还是每到春节前,为所有的孤儿换一身新衣服、新鞋子。他继续毫不松懈地关爱着每一名孤儿的学习、生活、就业情况;他继续对社会上的困难群体伸出援助之手,资助10多万元,为他读过3年小学的苇沙河镇大松树小学修建校舍,资助从那里出来的6名大学生、3名高中生完成学业。不仅如此,他为了把孤儿们的学习教育抓得更紧更好,还在充分调查研究的基础上,加大了教育投资,从湖北著名的教育之乡——黄冈请来了专家任校长,聘用了那里优秀的教师当教员,以入股形式联合办学,从小学、中学、高中一条龙的,都能得到教育质量的保证。学校的口号是:给我一个白山孤儿,还你一个祖国英才!

        

        2002年夏天,正当朱玉林的企业办火了,慈善事业做大了的时候,党组织任命他为育林新村党委书记兼村主任,在这里,又开始了他人生的一段新路程。

        走马上任,他和班子成员多方谋划,提出了以增加农民年收入为中心,以发展产业化项目为重点,以加快农村基础建设为突破口,改旧村建新村,建设高标准小康村的具体目标。还请来了城市规划勘察设计部门对育林新村进行详细、科学的规划。行路难是困扰村民发展的一件大事,该村1996年公路遭受洪水被冲毁。道路不修村民难富,要想富,先修路。在村集体经济难以解决的情况下,他向上级政府和自己公司筹措了258万元,修通了长68公里,宽45米村村通的水泥板路;又卖掉自己在外地的一个煤矿井口,投资860万元建设了一条长27公里,双幅宽195米国家级公路,彻底解决了村民行路难和对外运输难的老大难问题,实现了村民多年没有实现的夙愿。接着,玉林又带领班子发动群众,在荒山野岭上植树造林500余亩,进一步绿化山林。统筹规划,合理动迁,利用老宅基地造田近200亩,投资260万元修筑了2542延长米的拦河坝,改造了杨木斜河,改河后造田270余亩,保护耕地1200余亩。再接着,又投资新修一条长7800延长米的自来水管道,使村民们都吃上了达标的自来水;投资160万元,装建了沼气罐、修建了外型美观的公厕;投资145万元,种植绿化带、建绿地、修花坛;投资45万元,安装工艺路灯,建村标;投资30万元,修建垃圾点,购垃圾清运车……同时还为村村舍舍的村民安装了电话和有线电视,使育林新村在奔小康的路上前进了一大步。

        育林新村的乡亲们在几年的光景中就富裕了,有种菜的,种药的,有养猪的,养牛的,有跑运输做生意的……村集体经济更是得到了极大的发展,养鸡场、多层板厂、饮料厂、果酒厂、洗煤厂、硅粉厂、黑木耳生产基地、中草药种植基地、轧钢厂、彩釉砖厂都纷纷建立起来。昔日贫穷落后的山庄沸腾了,在朱玉林率领的班子和广大村民的共同努力下,村庄彻底变换了模样。苍翠的山峦之间,一栋栋红顶白璧的农家小院,孤儿院别具一格的宽敞校园,宽敞整洁的水泥路面,美丽的人文景观,构筑了一个小康新村清新而明快的胜景。2005年育林新村被评为“省级小康村”。

        而这一切,都与朱玉林息息相关,脉脉相连。他不仅心里装着孤儿院那些孩子们,也装进了育林新村老老少少的乡亲们。他和党委会、村委会的同事们分片包干,每人负责一片,便于了解村民的疾苦和困难,掌握村民的意见和建议,便于为乡亲们做实事、干好事。朱玉林在走访中了解到部分村民年老体弱、疾病缠身等原因,日子还是过得很艰难,他就有些心里着急,睡不着觉了。他对这些困难户列出清单,自己拿出一笔钱来,领着一些人开着卡车去县城买回一车大米、面粉还有副食品,挨门挨户送到了贫困村民的家里。春耕时节,他又主动到家家户户联系备耕事宜,把农用物资、化肥、种子、农机具选好购齐送到村民家中。村民李兰友腿上股骨头坏死不能下地劳动,而他的老伴儿也疾病缠身,家里无人种地。正在他们一家人愁眉不展的时候,朱玉林和村干部来了,屯里屯外的乡亲们也来了,开动拖拉机翻地的翻地,点种的点种。只用了两天多的时间,李家的20多亩地就利利索索地播种完了。不管村里谁家有什么难事儿,只要玉林知道了,就一定会很快得到解决。一位满身泥土的村民来找朱玉林,他自己的老伴儿在得了急病后去世,无钱料理后事。玉林一边安慰这位满身泥土的村民,一边掏钱安排人,为这位村民的老伴儿办了一个完整的丧事。在朱玉林的心里头永远牵挂着全村老百姓,永远牵挂着孤儿院的几百名孩子们。这就是慈善家内定的责任,责任的力量——在朱玉林的心里永远重于泰山。

        转业老兵宫钦智年岁已高,患有脑血栓病,而老伴儿又是残疾人,朱玉林总把他的困难记在心里,平时他家里有困难,玉林总是自己个人掏钱帮助他。每年春天不用老人花一分钱就组织人帮他种上地,铲地施肥、夏护秋收全都承包了。这名转业老兵看在眼里,乐在心间,一个劲儿地说:“朱老四,你们这个班子好啊,共产党好啊,没有忘了我这糟老头子。”2009年重阳节,玉林办了4桌酒席,把全村19位80岁以上老人和他们的儿女请到了一起,让他们高高兴兴过了节,所有到场的老人还得到了他给的400元过节费。只要是对家乡有益,对老百姓有益,对党和国家有贡献的事他都想,他不仅在想,而且在用行动实践着一名共产党员、一名企业家、一名大慈善家的光荣事业。

        

        如今——由他白手起家创办的白山市育林社会孤儿福利集团总公司,已经是以煤炭生产、销售、运输一条龙作业为主的白山地区最大的煤炭销售、运输民营企业。所属的企业除运输分公司外,还有白山市育林孤儿院、白山市育林孤儿院葡萄酒厂、白山市育林孤儿院汽水厂、白山市育林孤儿院鸿秀源瓦厂等。他的企业就是孤儿们的就业基地,孤儿除了自愿外出工作外,他都优先安排在本企业工作。公司所属企业,除安排育林孤儿院的23名孤儿从学校毕业后直接就业外,还吸纳农民工546人、下岗职工159人、大中专毕业生37人、农村退伍兵32人就业。按玉林的情况,他的企业可以申请免税,但他不申请,为的是为政府和社会减轻负担。他的企业被吉林省人民政府、白山市人民政府、江源县人民政府授予优秀民营企业、明星企业;在1998年就被评为吉林省非公有制经济纳税大户;从2000年开始至2009年都被白山市人民政府评为个体私营企业纳税大户。“院长爸爸”那供养了387名孤儿的企业,始终挂着白山市纳税大户的奖牌!

        如今——育林新村“生产发展、生活宽裕、管理民主、乡风文明、村容整洁”,在进入“小康村”之后,又有47户人家住上了两层高的标准别墅。玉林他们将继续投资建设“温泉生态旅游项目”和“国家级生态村”建设,保证在水的质量、植被要求、空气指数、噪声指数等28项指标中都达到要求,使新村形成青山绿水、景色秀美、气候宜人的休闲度假游览胜地,促进全村收益出现新的利润增长点。

        如今——经过孤儿院培育的387名孤儿中,最小的7岁,最大的已经42岁,共有小学生、中学生244名,高中生41名,大学生79名,研究生11名,在外参军12名。已经就业101人,其中有78人进入党政机关工作;这当中成家结婚的25人,由玉林每人发给结婚费用4万元。玉林这回真的高兴了,孤儿们开始长高长大了,都出息了。考大学的,当兵的,工作的,单位领导见面就夸。这387个孤儿,玉林视为祖国的花朵,是自己的亲骨肉。让他们都吃好穿好,没病灾、体格好,让他们有知识有精神有理想有抱负,个个都健康成长。每年春节,外面的孩子都回来了,虽然出去工作了,可孤儿院和玉林的家,还是他们的家呀。工作都是玉林亲自跑上跑下安排的,婚事都是玉林亲自操办的。孩子们到处在唱“常回家看看”,这些在外面出息了的孩子们,大过年的赶回来,不就是回家看看,回来报答亲如父母的玉林来了吗。领着媳妇的,带着女婿的,抱着孩子的,都回来了。管玉林两口子叫爸爸妈妈,叫爷爷奶奶,叫姥爷姥姥。孙子外孙,孙女外孙女,扯着爷爷姥爷要新衣服,拽着奶奶姥姥要耍灯笼,跟着姑姑姨姨要看电影儿。忙得玉林全家团团转,乐得玉林心花怒放。他自豪地说:“现在走遍全国都有我的儿女,从孤儿院走出去的大学生在各地工作,还有25名结婚的,孙子外孙也有了21个。我认为我这一生中,孤儿们是我最大的财富。在今后的工作中,我还要继续以更高的热情投入到救孤事业中,这是我一生的愿望!”

        

        发展到现在,朱玉林——这位有毅力、有善心、有道德、讲党性的人,经过痛苦磨炼,终于为人们展现了一幅令人瞩目、异常壮丽的画卷。他搞企业、办孤儿院、建设新农村都成功了!而且,这三个方面形成了互相促进,良性互动。这不仅验证了玉林的才智、辛劳,更验证了他的厚德大爱,验证了他脚下的路,胸中的心。他是不爱讲大道理的人,却实打实地办事情,真诚宽容地待人,就连当年把他的父亲诬告进了大狱的人,过去批斗过他的人,吊打过他的人,他都安排到他的公司工作,他把善事做到了人们的心坎里,且毫不松懈,越做越大,因此他得到了父老乡亲们的真心爱戴和拥护。这一切,到底是只比讲大道理管用啊!玉林总是爱跟人说起过去的事情,跟孩子说,跟助手说,跟员工说,跟朋友说。他说,从来不是他给了谁什么,而是说都有哪些人曾经给了他什么,怎么帮了他,救了他,他要怎样去报答人家。他还说:“我朱老四何德何能啊?没有党的培养教育,没有改革开放,没有社会给我的机会,没有父老乡亲,能有我今天吗?”他念念不忘的是党的政策好,政府的支持多,父老乡亲的恩情大,朋友们的感情深!2010年,朱玉林将在办好企业、建设新农村的同时,形成相互促进的良性循环,倾其所有继续投资慈善事业,在教育基地、生活基地、就业基地3个方面迈出新的步伐。2009年他又投资2000多万元,新建一座综合教学楼,再经过精装修,孤儿院的孩子们,会在2010年下半年欢天喜地地走进新校舍。

        古老的“行善积德”名句,在共产党员朱玉林身上获得了新的含义。他以报国为民的大善厚德,向祖国和人民交了一份满意的答卷。他的行为成为率先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楷模,他是公民道德建设的杰出代表,他以无私奉献谱写人间大爱,以无畏义举彰显社会正气,以无限真情传播文明风尚。在他身上,集中体现了中国人民的优秀品质,集中表达了老百姓的道德追求,集中反映了社会进步的时代潮流,令人感动、催人奋进,给人以力量、给人以鼓舞。因此,得到了社会各界和广大群众的理解和赞赏。党和国家领导人及省市县各界名人,曾多次到育林孤儿院视察指导工作,到育林新村参观学习。他也获得了众多头衔和荣誉,他是中华慈善总会永久理事;被誉为“中华慈善总会创始人”、“中华慈善家”;获“中华名人扶贫杰出贡献奖”、“中华慈善特殊贡献奖”、“全国爱心捐助奖”、“百名中华慈善人物”;“吉林省优秀民营企业家”。2008年荣获“吉林省道德模范”称号。2009年荣获“全国道德模范”称号。这使朱玉林心里充满了感动和欣慰。面对一片片掌声,面对一声声感谢,面对很多很多赞誉,对于昔日的巨大付出,他总是无怨无悔;面对鲜花和掌声,别人也看不到他的得意和骄傲。他只是始终在义无反顾地默默地从事着他所钟爱的慈善事业,践行着党的全心全意为人民服务的宗旨。朱玉林感到的是:压力更大了,担子更重了。路无尽头,心比天宽,他对自己的要求也更加严格了!
请记住本书首发域名:966xs.com。966小说手机版阅读网址:wap.966xs.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