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迎书友访问966小说
首页四大野是哪四野第十三章 后来者的上乘表现

第十三章 后来者的上乘表现

        ——东野五纵、十一纵、十二纵(第四十二、第四十八、第四十九军)和解放军第五十至五十五军

        抗美援朝,在黄草岭独挡一面,四十二军大器晚成。

        血战塔山,四十八军一仗扬名。

        虎将钟伟,为四十九军磨牙利爪。

        曾泽生、张轸、陈明仁部起义官兵,改编造就成第五十、五十一、五十二、五十三军。

        第五十四、五十五军:四野组建的最后两个军。

        经过1947年夏季、秋季、冬季三次大规模攻势作战,东北敌我力量对比已经从根本上发生了改变。为适应最后战略大决战的需要,东北野战军又于1948年3月,组建了第三批野战纵队——第五纵队、第十一纵队、第十二纵队。这三个纵队以后依次发展成为中国人民解放军第四十二军、第四十八军、第四十九军。

        

五纵(第四十二军)



        中国人民解放军第四十二军的前身是东北野战军第五纵队。在东北12个野战军中,第五纵队是成立最晚的之一。

        1946年5月至1946年10月,东北民主联军为适应野战需要,首先组建了第一、第二、第三、第四和第六纵队,唯独立空缺着第五纵队;1948年8月,东北民主联军为适应大兵团作战之需,又组建了第七、第八、第九纵队,仍未使用第五纵队的番号。个中原因,就在于当时“第五纵队”已成为了一个专有所指的名称,且臭名昭著。“第五纵队”作为特有名词,起源于西班牙内战时期。1936年10月,当西班牙叛军和德、意法西斯军队向西班牙共和国首都马德里,准备发起联合进攻时,叛军将领摩拉在广播讲话中扬言,他的四个纵队正在进攻马德里,而第五纵队(指正在共和国后方活动着的地下军)已在首都等待着进行内应。于是从那以后,“第五纵队”便成为了帝国主义在其他国家中收买的叛徒和派入间谍的通称。

        正因为怕犯了政治忌讳,故而各战略区在成立野战军时,都避免使用“第五纵队”这一番号。随着时间的推移,“第五纵队”的恶名已渐被淡化。1948年3月,当东总着手组建第三批野战军时,鉴于东北野战纵队的数目日益增多,且编制序列上长期空缺着也不合适,这样五大野战军中唯一的一个第五纵队,虽说难产,但总算诞生。但是西北、华北、中原、华东野战军直至最后,也未使用过“第五纵队”这一番号。

        第五纵队是以抗战胜利后,从关内几个解放区进军东北的部分部队为骨干发展起来的。1945年9至10月,陕甘宁边区、晋察冀、华中和山东等解放区抽调部分部队和干部进至东北辽东地区。这些部队在辽东军区领导下,经过创建与保卫辽东革命根据地的斗争,配合主力部队参加“四保临江”战役和东北夏季、秋季攻势作战,不断得到发展壮大,有些已经发展成为各地警卫团、保安团等部队。

        在此基础上,1946年5月,以辽南军区警卫营、庄河保安团、安东军区保安一团、辽宁军分区警卫一团和从延安炮校调进的一部分干部,合编组建成辽东军区独立第一师;8月,以通化支队、靖字支队、山东和华中挺进东北部队一部,合编组建成独立第二师;1947年11月,又以安东保安司令部、辽宁军分区第三分区基干一团、第四分区独立第一团、安东保安第三团,合编组建成独立三师。三个独立师成立后,先后参加了东北冬季攻势作战,破袭国民党交通运输线,并配合主力部队攻克辽阳、鞍山等城市,独立第一师还攻克重要海港营口。

        1948年3月31日,上述三个独立师奉命在辽阳地区,合编组建成东北人民解放军第五纵队,万毅任司令员,刘兴元任政治委员,吴瑞林任副司令员,唐凯任副政治委员。独立第一、第二、第三师,依次改称为纵队下辖之第十三、第十四、第十五师。全纵队3.6万余人。9至10月间,第五纵队参加辽沈战役,先在彰武东南及西南阻击国民党廖耀湘兵团西援锦州,尔后协同兄弟部队围歼廖耀湘兵团千黑山以东地区,歼灭国民党军1.7万余,俘虏新编第一军军长文小山。

        1948年11月,根据中共中央军事委员会关于统一全军编制及部队番号的命令,第五纵队改称中国人民解放军第四十二军,万毅任军长,刘兴元任政治委员,吴瑞林任副军长,唐凯任副政治委员,参谋长缺(后廖仲符),郭成柱任政治部主任。所辖第十三师改称一二四师,徐国夫任代师长,李辉任政治委员;第十四师改称第一二五师,彭龙飞任师长,丁国钰任政治委员;第十五师改称第一二六师,王振祥任师长,何善远任政治委员;东北军区独立第九师调归该军建制,改称第一五五师,廖仲符任师长,钟民任政治委员。全军4.7万余人。

        1948年11月至1949年1月,四十二军参加平津战役,首先攻克昌平、沙河,切断了国民党军西逃要道,继而又在兄弟部队配合下,攻占国民党军供应基地丰台,同兄弟部队一道完成对北平(今北京)的包围。

        1949年4月,四十二军编入第四野战军第十四兵团建制。4、5两月,在第十三兵团指挥下参加安新战役,全歼国民党军安阳守军。6月,军部及第一二五、第一二六、第一五五师进到豫西和豫东南地区剿匪;第一二四师在洛阳整训。8月至1950年1月,军部及第一二五、第一二六师继续在原地区剿匪;第一二四师、第一五五师奉命参加鄂西战役,尔后在第二野战军指挥下进入川东作战,先后解放了奉节、万县、大竹、开江、达县、宣汉、平昌各县。完成任务后,第一二四师归建,第一五五师拨归中南军区运输司令部建制。1950年初,第四十二军奉命调驻黑龙江省执行生产建设任务,隶属东北军区。

        1950年6月25日,朝鲜战争爆发。7月,第四十二军与刚从中南军区调来的第十三兵团部队(第三十八、第三十九、第四十军),编为东北边防军,准备应付朝鲜战局的突变。四十二军立即将遍布于北大荒执行生产任务的部队,迅速集中,转入战前整训。10月,第四十二军作为首批出国部队赴朝参战。

        四十二军是一支新部队,东北军区司令部的评价是:“四十二军编成后,于1948年10月参加辽西战役。该部队为东北新编成之野战军,有朝气,由于参加战斗不多,部队的战斗作风尚未培养与发挥起来。”但四十二军却不甘落后,决心在抗美援朝作战中锻炼部队,打出军威。

        当志愿军四个军过江后,敌第一线兵力四个军共11个师13万余人在侵占平壤后,正分东西两路迅速向北推进,妄图在鸭绿江边对后撤中的朝鲜人民军完成钳形合围,一举结束朝鲜战争。志愿军司令员彭德怀当机立断,决定集中五个军全部和第四十二军之第一二五师于西线,运动歼敌,迅速稳定住朝鲜战局。在东线则只放第四十二军一二四、一二六两个师的兵力,利用黄草岭、赴战岭有利地形,阻住东线美军第十军(辖陆战一师、第七师)和南朝鲜第一军团(辖首都师、第三师)的北进,以保证西线战场作战的胜利。

        东海岸唯一的一条公路从元山向北经咸兴,在五老里分岔,分别经黄草岭、赴战岭,直达朝中边境的江界和朝苏边界。由于当时朝鲜中央机关正在江界当,因此敌人东线的主攻方向是黄草岭。志愿军司令部下达给四十二军的命令是:坚决死守黄草岭、赴战岭,保障西线作战,不准敌人合拢钳口。

        此时,伪首都师之先头部队已抢占了黄草岭南仅一河之隔的摩峰山,能否先敌占领黄草岭,将成为能否完成阻住东路之敌的关键。一二四师第三七零团、一二六师第三七六团的先遣分队,以每天夜行军180里的强行军迅速前进,终于在10月24日后半夜进至黄草岭以南前沿阵地烟台峰。 27日,一二四师主力到达黄草岭,一二六师主力到达赴战岭,分别接替了朝鲜人民军防御阵地。军长吴瑞林为抗击住数倍于己敌人的进攻,将兵力梯次配备,部署为一个前轻后重的锥形,越往纵深兵力越大。决心重重阻击,决不让敌人越过四十二军的防线。军政治委员周彪则代表军党委,向全军指战员下达了死命令:“据险坚守,与敌决一死战,把黄草岭、赴战岭变成鬼门关,除了敌人游魂和俘虏外,一个敌人也不准越过。”

        10月27日,向北推进的伪第三师、首都师,分别在黄草岭、赴战岭与一二四师和一二六师先头部队交战,其中黄草岭为敌人进攻的重点。黄草岭防御战的序幕就此拉开。

        第一天战斗就打得异常激烈。原以为不会受到任何抵抗的伪三师,遭到一二四师前沿部队的迎头痛击后,立即动用强大炮兵并出动十架飞机,向我军前沿阵地狂轰滥炸。顷刻间遍山大火,硝烟弥漫。随后,敌人出动了一个团的兵力,向该师三七零团二营四连、三七一团一营二连阵地,展开了集团冲锋。尤其是四连防守的796.5高地,曾连续四次被敌人突破,但均被四连指战员打退。从当日上午10时激战至下午4时,三七零团四连和三七一团二连终于坚守住了自己的阵地。四连杀伤敌人200余人,但自己也伤亡过半。

        当夜,二营向四连阵地增派了1个排之后,四连又坚守阵地数日,成功地阻止了美伪军的进攻,并且大量地杀伤了敌军。为表彰三七零团四连在黄草岭防御作战中所表现出的顽强战斗作风,战后,军部命名四连为“黄草岭英雄连”。

        美军第十军军长爱德华.阿尔蒙特少将,见伪三师久攻不下黄草岭,遂命令火力强大的美军陆战第一师部队也投入战斗。一二四师为保存实力,又采取了收缩前沿阵地,诱敌深入,进而聚歼的运动防御战术,予敌以大量杀伤。随后,又趁势发起反击,不仅夺回了放弃的阵地,而且向前扩展到上通里以北阵地。

        10月30日至11月1日,伪第三师以其全部兵力向一二四师据守的烟台峰、松茸洞阵地再次发动猛烈进攻。一二四师防守部队在粮弹不足、饮水极度缺乏的情况下,凭险据守,英勇奋战。我重点防守的阵地曾两次失而复得,但最终打退了伪三师的进攻,该师还趁黑夜派出小分队深入敌后,成功地捣毁了敌炮兵阵地。就在一二四师捣毁敌炮群的当夜,担负赴战岭一带防御的一。二六师部队,也乘势发起反击,歼灭美陆战第一师一部,并且夺回了失去的阵地。

        英勇的四十二军部队在黄草岭、赴战岭,连续激战13昼夜,以坚决的阻击和六次反击制止了敌人的疯狂进攻,并歼敌3600余人。粉碎了东线敌军迂回江界的企图,胜利地完成了志愿军总部交给的任务。

        志愿军司令部在通报中,对于四十二军在东线的英勇作战,给予了高度评价和通令嘉奖:11月1日晚,我三十八军以迅猛之势歼灭球场之敌,从敌右翼沿清川江左岸向院里、军隅里、新安州方向实施战略迂回,切断了清川江南北敌之联系,并歼灭美二师北援兵力一部。我四十二军一二五师协同三十八军向德川方向突击,歼敌一部控制德川,沿大同江北岸连续击败伪八师十六联队、二十一联队的进攻,有力地保障了三十八军作战。……四十二军一二四师、一二六师与朝鲜人民军一部,在黄草岭、赴战岭以南地区,在极艰苦的情况下,与敌激战8昼夜,堵住了敌人三个多师的连续进攻,有力地保障了主力于西线歼敌,再次受到通令嘉奖。

        在抗美援朝第一次战役中,四十二军以两个师的兵力独挡一面,成功地抗击住了一个美军师和两个伪军师的疯狂进攻。从而为四十二军的军史,写下了光辉的一页。

        第一次战役结束后,四十二军又先后参加了第二、第三、第四次战役和历时一年半的阵地防御作战。在整个抗美援朝作战中,四十二军共歼敌2.8万余,除“黄草岭英雄连”之外,还涌现出了“三八线尖刀英雄连”、“石城岘英雄连”和关崇贵、安炳勋、员宝山等一批英雄单位和个人。1952年11月,第四十二军回国。

        

十一纵(第四十八军)



        中国人民解放军第四十八军的前身是东北野战军第十一纵队。该纵队是由冀察热辽军区部分地方武装发展起来的。

        1945年11月,中国共产党领导在冀北地区的地方部队合编为晋察冀军区第九旅。1946年7月,晋察冀军区第九旅改称晋察冀军区独立第五旅。9月,在冀东、辽西地区的部分地方部队合编为冀察热辽军区第十七旅。这两个旅分别在热辽和冀察(今河北省西北部)地区冀察热辽军区领导下,发动群众,保卫和开辟根据地,先后进行了宁城、赵川等战斗。

        1947年4月,冀察热辽军区划归东北民主联军建制。5月,为配合东北夏季攻势,第五、第十七旅参加热河(旧省名,辖今河北省东北部及辽宁省西部)夏季作战。7月至10月中旬,第十七、第五旅分别改称冀察热辽军区独立第一、第二师;同时以热东、辽西地区部分地方部队合编成冀察热辽军区独立第三师。10月下旬至1948年2月,为配合东北秋季、冬季攻势,三个独立师先后参加了热河秋季作战,并向华北部分铁路线出击。

        1948年3月,冀察热辽独立第一、第二、第三师在辽宁朝阳,整编组建为东北人民解放军第十一纵队,贺晋年任司令员,陈仁麒任政治委员,周仁杰任副司令员,杨春圃任政治部主任。三个独立师依次改称为第三十一师(师长欧致富,政治委员谢镗忠)、第三十二师(师长詹大南,政治委员李光辉)、第三十三师(师长由周仁杰兼,政治委员陈文彪)。全纵队3.1万余人。

        纵队编成后,开展了新式整军运动和军事练兵。5月至6月,第十一纵队参加了华北军区发起的冀热察战役,先后进行象鼻子山、隆化、昌黎等攻坚作战,配合华北野战军钳制国民党军对东北的增援。第三十一师副师长李荣顺在隆化攻坚战中牺牲。共产党员董存瑞手托炸药舍身炸掉桥头堡,为部队扫除前进障碍,被迫认为战斗英雄、模范共产党员。

        1948年9月12日,辽沈战役打响。第十一纵队在热河骑兵师的配合下,奔袭北宁路昌黎至滦县段,翻毁滦县至古冶铁路,并攻占昌黎及其以西地区。

        随后又于30日,奉命从昌黎出发,昼夜兼程赶往锦州地区参战。全纵队指战员听说将有大仗打,一个个高兴得不得了。他们一路上所向披靡,沿途又顺手牵羊地拔除了山海关、石门寨、上庄坨、前卫等敌人据点。尔后经绥中,过兴城,于10月5日到达锦西地区。

        就在十一纵从昌黎出发的当天,蒋介石飞往北平亲自指挥东北作战。他命令华北第十七兵团司令官侯镜如,指挥由11个师组成的“东进兵团”火速驰援锦州,企图与沈阳西出的廖耀湘“西进兵团”东西对进,以解锦州之围,并相机在辽西与我东野主力决战。

        拿下了锦州,就等于关闭了东北大门。数十万东北敌军便成了瓮中之鳖。

        而能否攻克锦州,关键在于能否阻住华北、沈阳两支援军。阻击华北“东进兵团”的任务,就落到了四纵、十一纵和热河两个独立师的肩上。由于“东进兵团”的出发地锦西距锦州只有30公里,因而根本没条件进行运动防御,只能依托塔山一带的低矮丘陵阵地阻敌。十一纵的指战员抱定了与阵地共存亡的决心,寸上必争,坚决死守,不让敌人越过阵地一步,以确保锦州攻坚战的胜利。

        10月6日,十一纵第三十一师赶到塔山时,先期到达的四纵已同“东进兵团”激战数日了。该师第九十二团不顾长途跋涉的极度疲劳,立即投入战斗,配合四纵在葫芦岛与锦西之间的茨儿山、齐家屯、月亮山,歼敌暂六十七师一部,并从四纵十一师手中接过了月亮山至茨儿山一线的防御任务。

        华北敌军在督战队的枪口下,潮水般地向我阵地发起了一次次集团冲锋,战斗打得异常激烈。特别是九十二团八连坚守的月亮山阵地,更是险象环生。但该连却坚守阵地数日,未退一步。战后,受到上级通令嘉奖,被授予“月亮山上的钉子”锦旗一面。11日下午,十一纵第三十一师又奉命将月亮山、茨儿山等阵地移交给独立第六师,前往塔山、白塔山一线接替四纵的阻击阵地。四纵部队在撤离前把工事整修一新。第三十二团团长激动地说:“这里的阵地一寸也没有丢,现在全交给你老大哥部队了。”接防的九十二团王团长也握着对方的手,郑重地表示:“向劳苦功高的老大哥部队学习。你们用鲜血和生命保住的阵地,敌人休想从我们手中夺走。请老大哥放心吧!”

        十一纵指战员说到做到,顶住了十倍于已敌军的冲击,未使阵地丢失一寸。

        10月15日我军攻克锦州后,参加攻锦的东野主力开始转向辽西,准备围歼廖耀湘兵团。但蒋介石仍不死心,严令两兵团企图东西对进,重新夺取锦州。因此,华北“东进兵团”的攻击丝毫没有放松。

        26日,东野第二兵团司令员程子华分析判断,敌“东进兵团”在前一阶段进攻四纵阵地受挫后,其主要突击方向可能改向十一纵阵地。于是兵团确定各纵队阵地不变,并令炮兵旅野榴炮团随时配合十一纵作战。

        果然敌人频繁调动兵力,将其四个师调到了十一纵第三十三师防御方向。纵队副司令员兼第三十二师师长周仁杰,针对该师在兵力不足的情况下执行宽大正面防御,要求各团务必坚守要点,独立作战,不依靠援,坚决打退进攻之敌。并说:“从我这个师长做起,不完成阻击任务,没有命令谁也不准后退一步。”

        26日凌晨,东野主力在辽西战场以10个纵队全线出击,已将廖耀湘兵团分割、包围。为解救廖兵团,杜聿明亲自指挥锦西之敌向十一纵阵地发起拼死突击。阵地失而复得,得而复失,多次易手。但各部队及时投入二线兵力,使敌人迂回四纵侧后的企图始终未能得逞。

        27日上午8 时许,敌人发动了更为猛烈地进攻。这是十一纵防御战中最为激烈、最为残酷的一天,也是防御阵地遭到破坏最严重、人员伤亡最大的一天。敌军十来个炮兵群向我军阵地倾泻了上万发炮弹,轰击三十三师各团第一、第二线阵地达两个小时之久。特别是九十七团阵地已变为一片火海,炮弹的呼啸声,爆炸声连续不断,不少战士被整个埋在了沙土里。我一线阵地多次被敌军突破,但是三十三师各部队在周仁杰师长的指挥下,与敌人展开了激烈的争夺。

        在战斗最激烈的时刻,三十二师指挥所上空已全部被烟尘所笼罩。纵队司令员贺晋年打电话给周仁杰,征询他的意见:“要不要把指挥所的位置向后转移一下?”

        周仁杰考虑,在这样激战的紧要关头,指挥员是决不能后撤一步的。他向贺晋年表达了全师各级指挥员的决心:“我们一定要坚守指挥岗位,有进无退。请纵队首长放心!”

        东野总部前指也非常关心三十三师的防御作战情况,罗荣桓政委亲自打电话询问战况,要求三十三师坚决顶住敌人的进攻,以保证辽西会战的胜利。

        十一纵指战员凭借着高昂的士气和钢铁一般的意志,终于将敌人这一天的疯狂进攻最后击退。

        28日清晨5时,我辽西战场全歼了廖耀湘兵团后,使得敌“东进兵团”陷入孤军作战的窘境。虽然杜聿明为了应付蒋介石重占锦州的命令,于9 时许发起了最后一次进攻。但敌人进攻锐气较前两天已大大减弱。黄昏后,锦西战场的枪炮声逐渐沉寂下来。十一纵在锦西战场完成了21天的坚守防御作战任务,最后三天中又抗击住敌人四个加强步兵师的猛烈进攻,坚守住纵深阵地,歼敌2万余人,自己也为辽沈战役付出了近2万余人的高昂代价。经过塔山阻击战血与火的洗礼,十一纵这支年轻的部队终于锻炼成钢!

        1948年11月1日,根据中央军委关于统一全军编制和部队番号的命令,第十一纵队改称中国人民解放军第四十八军,贺晋年任军长,陈仁麒任政治委员,周仁杰任副军长,杨春圃任副政治委员兼政治部主任,何廷一任参谋长。第三十一师改称第一四二师,欧致富任师长,谢镗忠任政治委员;第三十二师改称第一四三师,李光辉任师长,刘禄长任政治委员;第三十三师改称第一四四师,周仁杰兼任师长,钟文法任政治委员,同时冀察热辽独立第八师番号撤销,部队编入第一四四师;冀察热辽军区独立第六师调归该军建制,改称第一六一师,韩梅村任师长,钟辉任政治委员。全军5.5万余人。

        1948年12月,十一纵入关参加平津战役,先后攻克密云、石景山发电厂,门头沟煤矿区,扫清北平(今北京)西郊国民党据点,会同兄弟部队完成对北平的包围。

        1949年4月,四十八军编入第四野战军第十五兵团建制南下作战。6月,该军第一六一师调归江西军区建制。7月上、中旬,参加湘赣战役。7月下旬至8月,该军单独进行赣南战役,以200余人的代价,歼灭国民党军1.7万人,解放县城22座,为野战军主力进军广东创造了有利条件。9月9日,四十八军军部兼赣西南军区。其间,军主力在赣西南,一部入粤北剿匪。

        1950年12月,四十八军第一四三师改为炮兵,另将原第三十八军第一五一师改为第一四三师,调归四十八军建制。

        1952年3月,第一四二师改编为公安第十一师,第一四三师调归中南军区荆江分洪工程部队司令部,第一四四师调归第二十一兵团。3月15日,第四十八军军部改为第二十一兵团部,该军番号撤销。

        

十二纵(第四十九军)



        中国人民解放军第四十九军的前身是东北人民解放军第十二纵队。该纵队的前身,是抗战胜利后进入东北的新四军第二、第三师和山东军区部分部队。

        1945年9月至12月,新四军第二、第三师和山东军区调往东北的一部分部队,分别进至哈尔滨以东、以南和肇东、肇州、肇源地区,与当地抗日联军、县大队合编成武装团队,分别在北满和西满军区领导下,参加当年冬至1946年10月的剿匪作战,建设根据地,并得到发展壮大。11月,以这些部队为基础组建东北民主联军独立第二师,1947年4月组建独立第四师,5月组建独立第五师。独立第二、第四师组建后,参加东北夏季攻势和磐石乌拉街等战斗。9月至1948年3月,三个独立师在东北秋季、冬季攻势中,先后参加陶家屯、新立屯、四平和法库等战斗。

        1948年3月,上述三个独立师奉命合编成东北人民解放军第十二纵队,司令员钟伟,政治委员袁升平,副司令员熊伯涛,政治部主任陈志芳。原独立第二、第四、第五师依次改称为第三十四师(师长温玉成,政治委员谭友林,副师长兼参谋长王亢)、第三十五师(师长王奎先,政治委员粟在山,参谋长姚克)、第三十六师(师长沈启贤,政治委员王建中,副师长郑贵卿)。

        组建后的第十二纵队,开展了新式整军运动和军事练兵。

        钟伟是由二纵五师师长调升十二纵司令员的。由师长直接提为纵队司令员,钟伟是全东野中唯一的一个。据说在此之前,“东总”曾想调钟伟到某纵队当副司令员,遭到拒绝。他说:要是看得起我,就让我当司令员。我是宁当鸡头,不做牛尾。钟伟要的是实权,不是虚名。没有实权,怎么有机会带出一支部队?!

        1948年6月7日,中央军委同意东野总部关于对长春实行长期围困的作战方案后,原准备攻打长春的第一、第六纵队后撤整训,围城指挥所司令员萧劲光、政委萧华、指挥第十二纵队和六个独立师执行围城任务。从6月25日开始,我军对长春正式实行围困,在长春城外方圆50里的地面上,形成一个封锁区。我10万大军在长春外围筑起一道坚不可摧的“城外之城”,使得城中的10万余国民党军成为了“瓮中之鳖”。

        在锦州之战最紧张的阶段,第十二纵队曾奉东野总部命令,三次撤离长春南下,回旋于铁岭、公主岭之间。十二纵虽然是一支刚刚成立不久的新部队,但在虎将钟伟的带领和训练下,又经过四个多月围困长春作战的锻炼,纵队战斗力已有了大提高,士气极为旺盛,已成为一支能攻能守的部队。

        10月19日,长春宣告和平解放。在此前后,正值东野九个主力纵队发起辽西会战之际。中央军委和毛主席估计廖耀湘兵团和沈阳之敌,很可能会走营口由海路逃跑。为此,于10月18日、19日、20日先后三次急电东野总部,令其立即调遣足够兵力,阻止敌人南逃,并迅速控制营口。20日4时,军委再次急电东野:“建议以十二纵及三个独立师由钟伟指挥,由四平以北上车,赶于24日以前全部运抵清原,以急行军开至鞍山、海城,堵塞敌向营口退路。此计划甚为必要,请即电高伍,照此速办,愈快愈好。”

        当钟伟接到军委命令时,十二纵正位于公主岭。但当时四平至清原的铁路已完全被我破坏,无法通车。钟伟只得率领部队开动两条腿,昼夜兼程奔往海城。经三天三夜和一个上午,行程650里,于29日下午两点抵达开原。

        正准备经沈阳以东直插海城时,突然又接到野司电令:“十二纵队以一个师围歼铁岭之敌,主力即向巨流河前进,坚决堵截廖兵团回沈阳的退路。”

        于是,钟伟留下第三十六师围攻铁岭,纵司率第三十四、第三十五两个师及王振祥独立师,分两路向巨流河奔进。

        此时,铁岭守敌一一六师已是惊弓之鸟,一发现我军兵临城下,立刻弃城而逃。三十六师则紧追不舍。是夜,天色黑得伸手不见五指。敌人溃不成军,只顾夺路而逃,没想到竟窜至行进中的十二纵队的两路队伍之间。钟伟历来善于捕捉战机,打主动仗,这块送到嘴边的肥肉更不会放过。于是两路纵队与三十六师前后夹击,四面堵截。三下五除二,将敌第一一六师全歼,俘敌7000余人。抵达巨流河后,钟伟又从捕获的沈阳逃敌口中得知,沈阳守敌虽然还未大规模外逃,但已处于极度恐慌之中,随时有逃往营口的可能。

        因此他的部队不仅要堵截廖兵团逃往沈阳,而且还必须作好堵截沈阳之敌逃向营口的准备。可手头兵力有限,任务相当艰巨。执行军委指示和东总命令刻不容缓,但以四个师的兵力,要想抵挡住这两支各10万余人的逃敌大军,又谈何容易!

        30日清晨,钟伟来到了巨流河东的辽河勘察地形。他发现辽河宽达百余米,水深二三米,敌人根本无法徒涉,只可能从一条铁路桥过河。于是当机立断,决定留下独立师据守辽河,必要时可将桥炸掉,以堵住廖兵团退回沈阳。自己则亲自率领十二纵踏冰徒涉浑河,直插沈阳以南的苏家屯。

        当日下午4时,十二纵队以迅雷不及掩耳之势攻占了苏家屯,全歼守敌一个加强团和一个地方保安师,共歼敌5000余人。这时钟伟得到报告,几个独立师已分别逼近了营口和占领了鞍山、海城,这样就解除了十二纵的后顾之忧。同时,他根据综合各方面的情况,感到在蒋介石的督促下,沈阳之敌突围的可能性更大了。在此分秒必争的紧要关头,不能坐等上级的指示,而必须当机立断,主动出击。他决定在沈阳之敌还未采取突围行动之前,就主动向沈阳之敌发起进攻。尽管靠一个纵队不可能攻下沈阳,但却可以抓住、拖住敌人,争取时间,以待东野主力部队赶到。随后,钟伟一方面将自己的行动计划向野司报告,一面率十二纵由南向北对沈阳发起猛攻。激战至11月1日凌晨5时,十二纵第三十五师拿下敌前沿阵地小郭庄;第三十六师扫除浑河铁桥北端全部守敌据点,乘胜冲过大桥直逼沈阳敌军防御中心——铁西区。

        铁西区是沈阳的重工业区、高楼林立,街垒重重,并由其最精锐的完全美械装备的第二零七师据守。但十二纵指战员发扬“有敌无我,有我无敌”的战斗精神,逐屋逐街地与敌展开激烈地争夺。从11月1日上午9时战至下午4时,经过七个小时的浴血奋战,十二纵部队终于占领了整个铁西区,全歼二零七师(欠装甲团)。共计俘敌师长以下官兵1.3万余人。

        十二纵占领铁西区后,一面用炮火猛轰敌东北“剿总”司令部,一面向敌发出最后通碟,令其无条件投降。此时,敌“剿总”总司令卫立煌早已于10月29日乘飞机逃离沈阳。留守的“剿总”副总司令周福成,却还想讨价还价,要求将其行动视作起义,而不算投降。我方代表当即驳回,命令他们立刻无条件投降。

        周福成凭借着一个装甲团把守其司令部,还妄图苟延残喘。但当天夜晚,刚刚围歼完廖耀湘兵团的一纵、二纵部队也已赶来,并且从沈阳西北角突破城垣。留在城中的敌军早已兵无斗志,巴不得早点投降。周福成见大势已去,只好接受我军的要求。顿时,沈阳全城纷纷竖起白旗,敌人一个个放下武器,举手投降。沈阳的解放标志着东北全境的解放。钟伟的当机立断,终于使新组建的第十二纵队在黑土地上的最后一仗上,作出了上乘的表现。

        1948年11月1日,根据中央军委关于统一全军编制及部队番号的命令,第十二纵队改称中国人民解放军第四十九军,钟伟任军长,袁升平任政治委员,熊伯涛任副军长,陈志芳任政治部主任。第三十四师改称第一四五师,温玉成任师长,谭友林任政治委员;第三十五师改称为第一四六师,王奎先任师长,栗在山任政治委员;第三十六师改称第一四七师,沈启贤任师长,王建中任政治委员。东北野战军独立第十三师调归该军建制,改称第一六二师,王兆相任师长,陈德任政治委员。全军5万余人。

        1948年12月,第四十九军入关参加平津战役。第一四五师配属兄弟部队攻克天津,军主力解放塘沽,尔后第一四五师、第一四六帅担负天津守备任务。

        1949年3月,四十九军编入第四野战军第十三兵团建制。4月,向华中、华南进军。7月,在宜沙战役中攻克沙市和江陵,并乘胜渡过长江追击国民党军。8月,第一六二师调归湖南军区建制。9至10月参加衡宝战役。11月由湖南邵阳地区进军广西,担负接收城市和维护交通安全任务。

        1950年1月,四十九军所属的三个师归广西军区领导,第四十九军番号撤销。1951年7月15日,以第一五四师师直为基础又扩建为第四十九军军部,原辖之三个师归建,归广西军区领导。

        1952年1月8日,第四十九军番号又撤销,军部改编为空军第三军军部,该军第一四五师编入第二十一兵团,第一四六师调归广西军区,第一四七师改编为公安第十二师。

        

第五十军



        中国人民解放军陆军第五十军是由原国民党第六十军起义后改编的。

        1948年秋,在东北的国民党军被人民解放军分割在长春、沈阳、锦州三个互不相连的地区内。人民解放军东北野战军第一兵团奉命从5月开始,对长春守军东北“剿总”第一兵团(指挥新七军、第六十军等部)共约10万人,采取“军事围困、经济封锁、政治瓦解”的方针,进行长困久围。国民党军第六十军军长曾泽生将军面对强大军事压力和政治攻势,又经过人民解放军的争取,毅然率部三个师于1948年10月17日宣布起义,这一果断行动,为长春和平解放及辽沈战役的胜利作出了重要贡献。

        第六十军起义后,立即开赴吉林省发台县及其附近。1949年1月2日,中共中央军委授予这支部队以中国人民解放军第五十军番号,并任命了领导人。军长曾泽生、政治委员徐文烈、副军长叶长庚、参谋长舒行、政治部主任王振乾。其所属原第一八二师编为第一四八师,师长白肇学,政治委员陈一震;原暂编第二十一师编为一四九师,师长龙耀,政治委员李桂林;原暂编第五十二师编为第一五零师,师长李佐,政治委员李冠元。全军2.3万余人,隶属东北军区。3月,遵照中央军委命令,东北军区将第一六七师(由1948年2月25日在营口起义的原国民党军东北保安暂编第五十八师改编而成),编入第五十军建制,师长王家善、政治委员张梓桢。全军共辖4个步兵师,1个直属炮兵团。

        第五十军成立后,按照人民解放军的建军原则,进行政治整训,建立各种制度,特别是政治委员制度和政治工作制度,建立和健全共产党的各级组织,实行党对部队的绝对领导;建立革命的官兵关系,培植革命军队的优良传统作风。同时,从东北军区所属机关,部队陆续抽调各级各类干部466名,从辽北学院,长春青年干校等单位招收青年知识分子600多名,从牡丹江教导团调来460多名改造较好的云南籍解放军官到该军任职;又从东北翻身农民中补入5400多人,使部队政治素质有了很大改善。该军也抽调2490名班以上人员和军官到东北军政大学和牡丹江教导团学习,调341名军官到教导队学习。通过整训,这支部队得到了“脱胎换骨”的改造,很快成为忠诚为人民服务、为中国革命彻底胜利而战斗的一支新型人民军队。

        1949年6月14日,第五十军奉命入山海关南下,归第四野战军建制。9月,到达湖北当阳地区,遵照中央军委和第四野战军决定,第一五零师所属部队按营、连建制,分别划入第一四八师和第一四九师;第一六七师改称第一五零师,师长王家善、政治委员李冠元。9月中旬,中南军区抽调部分干部到第五十军工作,送往东北军政大学学习的干部500余人也分配回军。10月,参加鄂西战役,俘国民党军第七十九军代军长萧炳寅,副军长李维龙以下官兵7000余人。11月下旬,奉命配属第二野战军进军四川。12月,参加成都战役,俘国民党军8100人,迫降1.77万人,缴获大批武器弹药。

        1950年2月,奉命归属第四野战军建制,回湖北沙市、钟祥一带参加农业生产和修筑汉江大堤工程。中南军区将补训第十五团、第十五医院调归第五十军建制。此时,加上在鄂西战役和成都战役中解放、收编的国民党官兵2.7万余人,以及在四川招收的青年知识分子1600余人,全军官兵已达5.8万余人。5月,遵照中南军区的指示,将收编的国民党军第二十兵团三个军的残部缩编为中国人民解放军第一六七师,师长方墩,政治委员秦振,归第五十军建制,并在天门地区进行整训。

        1950年9月下旬,第五十军奉命由湖北开赴东北,归东北军区指挥,在吉林西丰、辽原、磐石、海龙一带集结待命。在此期间,奉命撤销了第一六七师和军炮兵团,组建了三个师属炮兵营。

        10月25日,第五十军加入中国人民志愿军序列开赴朝鲜,参加了抗美援朝战争第一、第二、第三、第四次战役。在第三次战役中,全歼英军皇家重型坦克营,解放汉城。在第四次战役中,在汉江两岸顽强抗敌50昼夜,沉重打击和消耗了敌有生力量,保证了志愿军主力的休整、集结和粮食补充,为准备实施战役反击争取了时间。

        1951年3月15日回国整补。同年7月,第二次开赴朝鲜,担负西海岸防御以及抢修机场等任务。10月至11月,奉命执行渡海攻岛任务,在空军和炮兵支援下,先后攻占南朝鲜军盘踞的椴、炭岛、大和岛、小和岛、和艾岛。1955年4月,第五十军从朝鲜撤军回国。

        第五十军在入朝作战的期间,广大指战员发扬爱国主义、国际主义和革命英雄主义精神,胜利地完成了上级赋予的各项任务。涌现出二级战斗英雄、特等功臣鲍清芳,国际主义战士、二级模范王永维等功臣、模范1.4万人,有一个团、六个连、十一个班、七个组获荣誉称号,有7000余人获朝鲜政府授予的勋章或奖章。

        

第五十一军



        中国人民解放军第五十一军是由解放战争时期,在武汉以南贺胜桥、金口起义的国民党军第十九兵团改编而来的。

        1949年初,中共中央为了彻底推翻国民党的反动统治,于2月11日决定由刘伯承、陈毅、粟裕、谭震林组成总前委,指挥所属部队120万人,在汉口至江阴间实施渡江作战。4月20日,渡江战役打响,第二、第三野战军首先在华东地区强渡长江,一举解放南京。5月12日至6月2 日,人民解放军先后攻占上海、南昌、武汉等地。国民党白崇禧集团南撤。和中国共产党早有联系的国民党华中军政副长官、河南省政府主席兼国民党军第十九兵团司令官张轮,乘机率所属第一二八军军部及第三一二、第三一三、第三一四、第三零九师共2万余人。在湖北武昌以南贺胜桥、金口一带起义。6月,起义部队移驻湖北省汉川县。7月,中共中央军委发布命令,将起义部队改编为中国人民解放军第五十一军,张轸任军长,杨春圃任政治委员,李人林任副军长,杨焕民任政治委员,王亢任参谋长,罗通任政治部主任。以起义的第三零九、第三一二师合编为第二一一师,余景堂任师长,冷裕光任政治委员;第三一三、第三一四师合编为第二一二师,鲍汝沣任师长,杨进任政治委员。全军共8100余人,隶属第四野战军工兵司令部建制。

        1950年9月24日,第五十一军军部改编为中南军区空军领导机关,所属部队与湖北军区合并,第二一一师与黄冈军分区合编为黄冈军分区兼第二一一师;第二一二师与大冶军分区合编为大冶军分区兼第二一二师,第五十一军番号撤销。

        

第五十二军



        中国人民解放军第五十二军是由解放战争时期,在长沙起义的国民党军第一兵团一部改编而成的。

        1949年8月初,国民党长沙绥靖公署主任兼湖南省政府主席程潜和华中军政副长官兼第一兵团司令陈明仁,接受《国内和平协定》,于8月4日率领绥署司令部、兵团部和三个军共7 万人宣布起义。长沙宣告和平解放。中国人民解放军第四野战军和起义部队达成协议并经中共中央批准,起义部队在湖南省济阳县改编为中国国民党人民解放军第一兵团。国民党军第一九七、第二三二、第三零七师依次改编为第一、第二、第三师,并组成第一兵团下辖的第一军。11月,根据中国人民革命军事委员会10月2日命令及第四野战军10月20日命令,中国国民党人民解放军第一兵团第一军改编为第二十一兵团下辖的第五十二军。第二十一兵团副司令员王劲修兼任军长,杨树根任政治委员,吴林焕、张诚文任副军长,周志飞任参谋长,钟明彪任政治部主任。第一师改编为第二一四师,曾京任师长,蓝庭辉任政治委员;第二师改编为第二一五师,张景白任师长,江腾蚊任政治委员;第三师改编为第二一六师,余九成任师长,曹波升任政治委员。全军共1.5万人。

        1950年10月,第二一六师撤销,其人员补入第二一四、第二一五师。1951年9月2日,第五十二军军部撤销,所属第二一四、第二一五师归第二十一兵团直辖。

        

第五十三军



        中国人民解放军第五十三军是以解放战争时期在长沙起义的国民党军保安部队为基础改编而成的。

        1949年8月初,国民党长沙绥靖公署主任兼湖南省政府主席程潜和华中军政副长官兼第一兵团司令陈明仁率部起义后,在湖南省济阳县改编为中国国民党人民解放军第一兵团。国民党军第六十三师、湘东纵队、长沙绥靖公署警备大队等部改编为第二军,湖南省保安第一、第二、第三师改编为第三军。11月,中国国民党人民解放军第一兵团奉命正式改编为第二十一兵团,以第三军为主,将第二、第三军合并,改编为第二十一兵团下辖的第五十三军。军长彭杰如,政治委员王振乾,副军长王振祥,参谋长杨文模,政治部主任张太生。辖第二一七师,师长姜和瀛,政治委员段良辉;第二一八师,师长何元恺,政治委员萧德明;第二一九师,师长周笃恭,政治委员王恨水。第五十三军组建后,隶属第四野战军第二十一兵团建制。

        1950年10月整编,第二一八师撤销。1951年9月,第五十三军军部撤销,所辖第二一七、第二一八师改归第二十一兵团直辖。

        

第五十四军



        中国人民解放军陆军第五十四军,是1952年10月在广东惠阳地区,由原第四十五军军部、直属队、第一三四师(欠四零零团)、第一三五师和原第四十四军第一三零师、第一三一师第三九一团等部,合编组建而成。

        1952年10月,第四野战军奉命整编,将上述部队合编组成为第五十四军。丁盛任军长,谢明任政治委员,吴瑞山任副军长。原第四十四军第一三零师改编为第五十四军第一三零师,蒋润观任师长,姚国民任政治委员;原第四十五军第一三四师改编为第五十四军第一三四师,张晓冰任师长,蓝文兆任政治委员;原第一三五师改编为第五十四军第一三五师,任思忠任师长,韦统泰任副师长。

        该军组成后,即奉中央军委命令,准备入朝作战。经过两个月的抗美援朝动员教育和出征准备,于1953年1月21日,由广东惠阳北上,2月上旬,第一三零师进防朝鲜铁山半岛,担负抗敌登陆作战任务;军部和第一三四、第一三五师进防辽东半岛,担负守卫海防和作战训练任务。5月2日,军部率第一三四、第一三五师入朝,5月中旬各部先后进至平壤附近地区,接替第三十九军防务,担负西海岸抗敌登陆及平壤地区反空降作战任务。6月下旬,奉命由西海岸开赴金城前线,配属第二十兵团参加夏季反击战役。7月13日,战役开始,除第一三四师集结于洗浦里,为兵团预备队外,第一三零师配属第六十八军向梨实洞、北亭岭之敌发起攻击,第一三五师配属第六十七军由庆坡山向梨船洞、金城川之敌发起攻击。当日第一三零师即攻占424高地及866阵地;第一三五师攻占了梨船洞、芦洞里等地。尔后,各部队即转入防御作战。在阵地防御作战中,第四零四团第一营第三连二排长麻俊坤在自己三次负伤、双腿被打断的情况下,仍忍着剧痛趴在阵地上指挥,连续打退敌十余次进攻,直至献出宝贵的生命。战后,被志愿军总部授予“二级战斗英雄”称号。第三营第七连打退敌40余次攻击,出色地完成了坚守阵地、阻击敌人的任务,战后被授予“二级战斗英雄连”称号。在抗美援朝战争中,全军涌现出“国际一等功臣连”等先进集体和麻俊坤这样的许多英雄人物。

        朝鲜停战以后,该军即在西起桥田里,东至北汉江地段担负三八线前哨阵地的守卫任务。为防止美军和李承晚伪军撕毁停战协定重新挑起战争,部队投入了紧张的战备施工。

        1953年11月,第五十四军进行了一次大规模整编改装,增加九个营,部队在经较大扩充后,战斗力得到了大大加强。整编后,仍由丁盛任军长,谢明任政治委员,吴瑞山任副军长。第一三零师,蒋润观任师长,姚国民任政治委员;第一三四师,蓝文兆代师长兼政治委员。

        1954年4月中旬,奉志愿军总部命令,第五十四军将金城池地区防务移交朝鲜人民军,部队移防至元山北玉坪、文川、龙潭里、高原、永兴地区,担负守卫东海岸的任务。1955年3月,五十四军又将东海岸防务移交朝鲜人民军,调防守备西海岸。

        1958年5月和7月,第五十四军奉命分批回国。

        

第五十五军



        中国人民解放军第五十五军的前身,是第四十八军军部及第一四四师和第四十九军第一四五师、第二十一兵团第二一五、第二一九师等部。

        第一四四师的前身系1947年10月由冀察热辽军区乌丹分区直属部队和热辽军区独立第三师。1948年3月,东北人民解放军第十一纵队成立时,独立第三师改编为第三十三师,归第十一纵队建制,纵队司令员周仁杰兼任师长,陈文彪任政治委员。该师组成后,先后参加了隆化、平泉、昌黎、北戴河、绥中、锦西等战斗。1948年10月,参加冀东及北宁线作战。同年11月,改编为中国人民解放军第四十八军第一四四师,副军长周仁杰兼任师长,钟文法任政治委员。1949年4月,随军南下,参加渡江、赣南追击等战役,配合兄弟部队解放了湖北及赣西南广大地区。9月,该师兼宁都军分区,张书祥兼任司令员,李庭序、钟文法分别兼任第一、第二政治委员。担任宁都、零都、兴国、石城、广昌、寻邬、瑞金等地的剿匪任务。

        第一四五师的前身系抗战胜利后,在阿城成立的哈东保安司令部,何延川任司令员,下辖三个大队。1945年11月,温玉成率新四军200余名军政干部到达哈东后,以哈东保安司令部为基础组成哈东军分区,温玉成任司令员,董浩然任政治委员,并将原辖之三个大队改编为第一、第二、第三团。担任哈东地区的警戒和松花江地区的剿匪任务。1946年11月,为适应形势的需要,奉东北民主联军总部命令,以哈东军分区机关一部及第一、三团与哈北军分区之第四团合编为东北民主联军独立第二师,温玉成任师长,张池明任政治委员。该师组成后,先后参加了三下江南和东北夏、秋、冬三季攻势。

        1948年2月,东北人民解放军第十二纵队成立时,独立第二师改编为第三十四师,归第十二纵队建制。10月,参加东北最后一战。11月28日,第十二纵队改编为中国人民解放军第四十九军,第三十四师改编为第一四五师,温玉成任师长,谭友林任政治委员。同年12月,参加了天津战役。1949年4月,随军南下,先后参加了渡江、衡宝、广西等战役。1950年1月,兼管平乐军分区,执行剿匪任务。

        第二十一兵团第二一五、第二一九师,前身系1949年长沙起义之国民党军。11月28日,将起义中一部改编为中国人民解放军第五十二军第二一五师,张景白任师长,江腾蛟任政治委员,一部改编为中国人民解放军第五十二军第二一九师,周笃恭任师长,王恨水任政治委员。改编后,经过一段的教育和整训,使部队得到了脱胎换骨的改造。1951年1月,进入广西,参加桂林、柳州、南宁地区的剿匪作战。

        1952年3月15日,中南军区奉中央军委命令,将第二十一兵团部改组为中国人民解放军中南军区荆江分洪工程司令部,并将原辖之第二一四、第二一七师改为荆江分洪工程部队。另以第四十军军部及所属第一四四师,第四十九军所辖第一四五师和第二十一兵团第二一五、第二一九师组成新的第二十一兵团。第四十八军军部改组为第二十一兵团兵团部,第四十八军番号撤销。陈明仁任司令员,王振乾任政治委员,欧致富任第一副司令员,钟文法任第二副司令员,高起任参谋长。原第四十八军第一四四师仍为第一四四师;原第二十一兵团第二一五师仍为第二一五师;原第四十九军第一四五师与第二一九师合编为第二一九师,第一四五师番号撤销。

        5月初,遵照中南军区的指示,在全军普遍开展了文化教育,该兵团和各师均组织了专门的文化速成学校,调集大批干部离职学习。同时,在各级机关中成立了文化补习学校,用以提高在职干部的文化水平,部队以营为单位,按照战士的文化程度编成若干级327的教学班进行学习,经半年多的文化教育,在全兵团基本上消灭了文盲,提高了部队的文化素质。

        10月8日,根据中央军委命令,第二十一兵团改编为中国人民解放军第五十五军,陈明仁任军长,王振乾住政治委员,仍辖第一四四、第二一五、第二一九师。

        1953年2月,第五十五军奉中南军区命令,由广西桂林地区移防广东湛江地区,担任守卫雷州半岛的任务。
请记住本书首发域名:966xs.com。966小说手机版阅读网址:wap.966xs.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