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迎书友访问966小说
首页隋末之万钧之势一、乱起三方

一、乱起三方

        北周宣帝暴崩,杨坚凭借国丈的身份,在刘昉、郑译的推戴下矫诏辅政,准备改朝换代。他这么一搞,北周的元老大臣可就不干了。

        魏晋南北朝时期改朝换代的事情太多了,元老大臣倒未必特别忠于北周。问题是,就算北周气数已尽,要改朝换代,那也轮不到杨坚。杨坚算什么?手里既没有武装,又没有地盘,就凭国丈的身份,就凭皇帝死的时候他恰好在京师,就凭几个小臣矫诏推戴,他就想改朝换代?这也太便宜他了!就在杨坚就任左大丞相之后不久,三个既有实力又有资历的老臣,也是北周的三个大军区司令,马上发作了。

        第一个,相州总管尉迟迥,治所在今天河北临漳。

        第二个,郧州总管司马消难,治所在今天湖北安陆。

        第三个,益州总管王谦,治所在今天四川成都。

        这三个总管为什么格外和杨坚过不去?因为他们的身份都比较特殊。

        先看尉迟迥。此人当时已经七十多岁了,是杨坚父亲一辈的人物,他有两重身份非常重要。第一个身份,他是北周实际开创者宇文泰的外甥;第二个身份,他是北周宣帝的爷爷丈人,也就是当时小皇帝北周静帝的太爷丈人。这个身份又是怎么回事呢?

        宣帝宇文赟立的五个皇后中有位尉迟皇后,曾经是宣帝的侄媳妇,后来被宣帝看中,强行留在宫里当了皇后,那位尉迟皇后就是尉迟迥的孙女,这样一来,尉迟迥就成了宣帝的爷爷丈人,当然也就是北周静帝的太爷丈人了。把宇文泰外甥和北周宣帝爷爷丈人这两个身份综合起来看,尉迟迥跟北周的关系比杨坚还亲,不能眼看着杨坚成了北周的当家人。

        再看郧州总管司马消难。此人也大有来头,他是北周当朝皇帝静帝的老丈人。北周静帝七岁的时候,娶了司马消难的女儿司马皇后。若是杨坚篡夺了北周的天下,司马消难的女儿往哪儿摆?再说了,按照司马消难的意思,就算篡权,也得他这个当朝国丈篡,哪轮得上杨坚这个前国丈!

        接着看益州总管王谦。王谦的情况就比较不同了。他不是哪个皇帝的老丈人,但是,他对北周的感情深。他的爸爸是西魏十二大将军之一,也是北周著名烈士,他就是因为烈士子弟的身份才当上益州总管的。正因为如此,王谦格外忠诚于北周,总觉得自己世受国恩,无论如何都要尽忠报国,怎么能够容忍杨坚谋权篡位。

        这三位总管既有实权,又都不满意杨坚谋权篡位,就决定起兵清君侧,誓把杨坚拉下马。其中,最先起兵的就是相州总管尉迟迥。

        尉迟迥率先起兵,有两方面的因素。

        第一,他实力强,野心也就格外大。

        第二,也正因为他实力强,杨坚是最先拿他开刀的。

        先看第一点。尉迟迥有什么实力?他当时的身份是蜀国公,相州总管。

        杨坚不是随国公吗?看起来和尉迟迥实力相当。但是,杨坚这个随国公是从爸爸手里继承来的,而尉迟迥这个蜀国公可是因为自己带兵征服蜀地打下来的。

        众所周知,四川是关中地区的大后方,关中只有和四川联系在一起,才是进可攻、退可守的宝地。所以,能够把四川并入北周的版图,这当然是莫大的功劳,这样得来的蜀国公岂是杨坚能比的?

        另外,尉迟迥担任相州总管,镇守原来北齐的都城邺城。这可是极其重要的职位,也是北周所有的总管之中实力最强的一个,有这样的身份和实力,尉迟迥难免有点儿非分之想。

        据中记载,杨坚在五月二十二日给北周宣帝发丧,各地都要为皇帝举哀。正好有一个朝廷派出的巡视员叫杨尚希,当时就在相州,于是就和尉迟迥一起给宣帝举哀。但是,举哀完毕之后,这个巡视员连夜就从相州往长安跑了。

        他说:“蜀公哭不哀而视不安,将有他计,吾不去,将及于难。”什么意思呢?我看蜀国公尉迟迥哭得一点都不伤心,明显是假哭,而且一边哭,一边眼珠子乱转,像是有什么心事。我觉得他恐怕是图谋不轨,我要是再不跑,恐怕也得卷进去。

        这样看来,北周宣帝死后,尉迟迥自己也想趁机大显身手,怎么可能让杨坚大权独揽?

        再看第二个因素。什么叫杨坚拿他开刀?杨坚在五月二十五日当上左大丞相,他知道,肯定有人对自己不服气。在所有人里,杨坚最担心的就是尉迟迥。

        既然尉迟迥不是盏省油的灯,与其等他造反,不如自己先下手为强。所以,五月二十七日,杨坚就以小皇帝的名义发布诏令,征召尉迟迥回京参加北周宣帝的葬礼。同时,派了一个和尉迟迥资历相当的老将军韦孝宽前往相州,接替尉迟迥的职务。

        杨坚的意思非常明显,他这就是在跟尉迟迥摊牌:我知道你是个厉害角色,你要是愿意服从我,就乖乖地回来,如果你不想回来,那韦孝宽也不是吃素的。这不是在逼尉迟迥吗?

        尉迟迥本来就对杨坚辅政不忿,一听这个消息马上火了,我还没把你怎么样,你杨坚倒先来夺我的权力了,是可忍孰不可忍!在这种情况下,尉迟迥磨刀霍霍,准备造反了。

        可是,造反是件大事,不能说打就打。在没准备好之前,尉迟迥可不想贸然行动。所以,虽然打定主意要开战,但表面上,尉迟迥还是高高兴兴地接受了杨坚的安排。

        杨坚派了韦孝宽来接替尉迟迥,尉迟迥就派了自己的一个心腹贺兰贵去迎接韦孝宽。就在朝歌(今河南淇县),贺兰贵和韦孝宽两个人碰上了。韦孝宽政治经验相当丰富,跟贺兰贵一交谈,他就觉察出来,尉迟迥那边恐怕有变!自己若是贸然前往,没准儿刚到就被祭旗了。

        怎么办呢?先了解一下情况吧。于是,韦孝宽就开始装病了,走得比爬得还慢。一边拖延时间,一边派手下以求医问药为名,先到相州打探消息。

        就这样进三步退两步地到了汤阴(今河南省汤阴县),尉迟迥又派人迎接他来了。这次派的是韦孝宽的侄子韦艺。此人虽然是韦孝宽的侄子,但是,长期在尉迟迥身边工作,在政治上也是坚定地拥护尉迟迥。

        正因为如此,尉迟迥才叫他来迎接韦孝宽,也是想进一步麻痹韦孝宽。叔侄两个坐下来聊天,韦孝宽就问韦艺尉迟迥那边的动静。结果这个侄子一句真话都没有,可把韦孝宽给气坏了,你小子胆敢向着外人,给我推出去斩了!

        韦艺胆子本来不大,又受制于当时的宗法观念,一看叔叔发火,赶紧跪地求饶,承认尉迟迥确实要造反,现在正在加紧准备。一听韦艺这么说,韦孝宽也就证实了自己的猜测。这时候再去相州纯粹是把脑袋往老虎嘴里塞,赶紧给朝廷送信,同时,自己往回跑。

        不过,韦孝宽可是战神级别的人物,紧要关头,他可不是一味地傻跑。每经过一个驿站,他都跟驿卒交代两件事。

        第一,这个驿站的所有马匹他一律征用,一匹都不能留。

        第二,蜀国公尉迟迥马上就要过来,请他们竭尽所能,准备美味佳肴。

        韦孝宽为什么这样做?他是防着尉迟迥追他。果然,一发现韦孝宽叔侄逃走,尉迟迥马上派几百骑兵追过来了,想要半路截杀。可是,走到任何一个驿站,都找不到能够换骑的马,倒是有一桌桌的好酒好菜等着。追兵也是人,难免受到诱惑,就地大吃大喝起来。这样一来,就把追兵拖住了。

        就这样,韦孝宽平安脱险,杨坚那边也接到了尉迟迥要造反的消息。

        听说尉迟迥要造反,杨坚什么表现?应该说,这事早在杨坚的意料之中。他先想了一个智取的法子。

        杨坚赶紧派一个使者到邺城去安慰尉迟迥,告诉他自己并没有改朝换代的意思,请他不要激动,这是明面上的工作,但是,在暗中,杨坚则是让这个使者把一封秘信交给了尉迟迥的副手——相州总管府长史晋昶,请他协助朝廷暗算尉迟迥。

        杨坚这个想法不错,问题是,尉迟迥也不傻,当即就发现了朝廷的阴谋,二话没说就把两个人的脑袋都割了下来。杀了朝廷的使者,这也就是与朝廷为敌了。

        这时候,尉迟迥把官兵和百姓都召集到城楼下,自己登上城楼,做起战争动员。

        他说:“杨坚以凡庸之才,藉后父之势,挟幼主而令天下,威福自己,赏罚无章,不臣之迹,暴于行路。吾居将相,与国舅甥,同休共戚,义由一体。先帝处吾于此,本欲寄以安危。今欲与卿等纠合义勇,匡国庇人,进可以享荣名,退可以终臣节。卿等以为何如?”什么意思呢?杨坚本来没什么本事,只不过倚仗自己是皇后的父亲,就要挟制我们年幼的天子,作威作福,不臣之心,已经昭然若揭。我是太祖文皇帝的外甥,与国休戚。先帝让我镇守相州,就是让我在关键时刻维护国家利益。现在,我要与你们一起纠合义勇,拯救国家,你们同意吗?

        他这番动员效果相当好。要知道,相州是原来北齐的中心,百姓对北周的征服本来就没有好感,现在尉迟迥挑头造反,他们当然乐意响应了。

        就这样,大象二年(580)六月十日,尉迟迥首先举起了造反的大旗。紧接着,七月二十五日司马消难起兵,八月七日,王谦也起兵了。这就是历史上所谓的三总管之难。

        这三位总管都是实力派,他们一造反,大半个北周都骚动起来了。

        其中,尉迟迥很快就控制了北起河北、南到安徽的大片领土,而司马消难和王谦则分别占据了湖北和四川,对关中形成了合围之势。

        杨坚怎么办?没办法,赶紧迎战。既然是三个总管起兵,杨坚就任命了三位行军元帅去迎战。其中,派韦孝宽讨伐尉迟迥;老将梁睿讨伐王谦;另一位将领王谊则讨伐司马消难。
请记住本书首发域名:966xs.com。966小说手机版阅读网址:wap.966xs.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