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迎书友访问966小说
首页隋文帝杨坚的妻子统一大业

统一大业

        先说统一,这可是隋朝对中国历史非常伟大的贡献。这个贡献大到什么程度?和秦始皇统一中国一样,甚至比秦始皇统一还不容易。

        有人说,秦统一六国,而隋朝只是平定江南,为什么说隋朝统一比秦朝还不容易呢?因为,虽然说秦灭六国,但是总的说来,齐、楚、燕、韩、赵、魏、秦这七国都属于华夏民族,秦朝建立的主要还是华夏民族的大统一。但是隋朝统一不一样,它把很多少数民族都整合进中原政权,是真正建立在大范围民族融合基础上的统一。

        哪些民族呢?匈奴、鲜卑、羯、氐、羌。这些民族于西晋末年进入中原,纷纷建立政权,号称十六国(其中除成汉外,都是少数民族政权),与偏安江南的东晋对峙。后来,鲜卑族于群雄混战中崛起,统一北方,建立北魏;再后来,北魏又分裂成东魏和西魏,东魏和西魏又演化成北齐和北周,和南方的汉族政权对峙。这就是中国历史上最混乱的两晋南北朝时期。

        在将近三百年的时间里,民族矛盾非常尖锐。汉人和少数民族互相鄙视,南方人和北方人也互相鄙视。南方人管北方人叫索虏,嘲笑他们脑袋后面拖着绳索般的辫子;北方人管南方人叫岛夷,嘲笑他们困居小岛,施展不开。当然,这些词现在都过时了,不特别解释,人们都已经不知道是什么意思。

        有个带有民族歧视的词却一直沿用到现在,只是涵义和性质已经发生根本的变化。什么词呢?汉子。现在管男人又叫汉子,比如说西北汉子、红脸汉子,是中性词,甚至略带褒义。其实,这个词即出现于魏晋南北朝时期,当时可不是中性词,而是北方少数民族对汉人的蔑称,是二等公民的代号。

        北方是少数民族的天下,南方是汉人的天下,当时好多人都以为,这两部份可能就这么永远分开,可是,隋朝就有本事把这两个部份捏在一起,也把北方少数民族和汉人整合在一起,这才是真正意义上的统一多民族国家。这样的统一,当然在深度和广度上都超过秦朝。

        再说富强。什么叫富强呢?通观今天的世界我们知道,所谓富强,至少包含两个指标:第一、经济富;第二、军事强。这是古今通则,隋朝也不例外。

        先看经济。说到古代的经济状况,人们通常考虑两个指标:第一是人口,第二是粮食。隋朝的人口有多少呢?将近五千万,接近西汉末年的水准。有人说,过了好几百年,还没达到汉朝的数字,这说明隋朝不行。

        要知道,从西汉后期开始,中国的人口数量就开始走下坡。到了西晋,更是衰落到一千六百万的最低值。西晋之后五胡入华,战乱不已,大量人口被迫寻求豪门庇护,成了世家大族和豪强的私有财产,国家能够控制的人口也没有多大起色。而隋朝仅用三十年的时间就让国家可控人口重新达到五千万,这是何等了不起的成就!

        干活的人多了,隋朝又实行均田制,耕者有其田,耕者缴其税,不仅使百姓的劳动意愿空前高涨,政府的税收也有了保障。在这样的情况下,隋朝存粮量无与伦比。隋朝一共有六大粮仓。粮仓大到什么程度呢?

        举一个例子。河南巩县的洛口仓,周长二十余里,粮窖三千个,每个粮窖储存粮食八千石,整个仓库储米两千四百万石。唐太宗李世民曾感慨,他说:“计天下储积,得供五、六十年。”储存的粮食够吃五、六十年,这恐怕是中国历史上存粮量最高值。

        这样看来,把隋朝称为中国历史上最富裕的时代,当之无愧。除了粮食储备量大、人口规模大之外,隋朝的物资流通也很便利。这有赖一个重点工程,那就是大运河。

        大运河北起涿郡,即现在的北京,南到余杭,即现在的杭州,沟通海河、淮河、黄河、长江、钱塘江五大水系。这条水路一通,北方的政治中心和南方的经济文化中心便牢牢地拴在一起。大运河经过修修补补,一用就是一千年,有的河段甚至今天还在使用。唐朝诗人皮日休有一诗云:

        尽道隋亡为此河,至今千里赖通波。

        若无水殿龙舟事,共禹论功不较多。

        一代暴君隋炀帝,在唐朝人眼里甚至能与大禹相提并论,为什么?因为唐人深受其惠。

        再看军事实力。隋朝实行府兵制。府兵都是均田的农民,农忙种田,农闲练兵,有战争则随时奔赴战场。只要杀敌立功,即可享受各项优惠政策,分到更多的田。因为生活有保障,又有良好的激励机制,府兵作战非常英勇。再加上隋朝统一后国内战争结束,枪口一致对外,隋朝在国际舞台上的地位快速提升。

        本来,隋朝建立以前,整个东亚的霸主是突厥。当时,北方北齐和北周并列,两个政权争相向突厥进贡,使得突厥非常傲慢,大言不惭地说:“我在南两儿常孝顺,何患贫也!”

        隋朝建立后,两代皇帝励精图治,南北关系逐渐颠倒过来。隋朝愈来愈强,突厥倒分裂成东西两部。没过多久,东突厥便在隋朝的军事压力下投降隋朝。

        大业三年,隋炀帝率领五十万大军,北巡蒙古草原,东突厥启民可汗率领本部和附属民族恭恭敬敬地跪迎隋炀帝。为表臣服,启民可汗甚至要求放弃本民族的服装,改穿汉家衣冠,当大隋王朝的百姓,这让炀帝喜出望外。

        慑于大隋皇帝的威风,西突厥与其控制的西域胡人纷纷前来朝贡。北方的威胁彻底解决了,这可是西汉以来从未有过的盛事。

        我们都知道,唐太宗李世民号称天可汗,意思是说,他不仅是大唐的皇帝,还是这些北方少数民族的最高首领,比现在的联合国秘书长还厉害。其实,此一称号始自隋朝,当时,东突厥启民可汗感于隋文帝的扶助之恩,为隋文帝上了一个尊号——“圣人可汗”,和天可汗同义。在圣人可汗的领导下,以隋朝为中心的东亚秩序重新构建。这就是强盛。

        最后说文明。要知道,从五胡十六国开始,中原地区弥漫着重武轻文的风气。少数民族统治者或本身非常轻视文化,或心有余而力不足,整个社会粗野凶暴、无法无天,对于文明发展相当不利。

        隋朝虽然也出自军人世家,但难得的是,文帝和炀帝父子两代都知道,马上打天下,不能马上治天下。那到底怎样治天下呢?文治。

        统一战争刚结束,隋文帝便颁布命令,“武力之子,乃可学文”。铸剑为犁,让将士放下武器,学习文化。他还创立大名鼎鼎的科举制,通过考试选拔人才。虽然这时科举制仍不完善,但是,既不凭背景,也不是凭拳头,而是凭借自身文化素质谋求自身社会地位的标准一旦确立,便显示出极为强大的生命力。科举制在中国一直实行到清朝末年,而且极大地影响西方文官制度的形成,这不是隋朝对全世界的伟大贡献吗?

        除了科举制,隋朝在制度方面另一重要贡献是三省六部制。所谓三省六部,是中央政务机构的总称。其精髓是三省间相互分权与制衡,共同对皇帝负责。这个制度使得皇帝的权力大大加强,皇帝专制下的宰相集体议政的制度也正式形成,这可是中国传统行政体制的一大变革。三省六部制经过变革,也一直沿用到清末,用了一千多年。按照古代人的说法,也算是万世良法了!

        统一、富强和文明让隋朝在中国历史上留下难以磨灭的印象,可是,这也和我们开头说的短命、暴虐和造反形成强烈的反差。一个王朝怎么会有如此截然不同的两面呢?真让人百思不得其解。事实上,后世不仅对王朝的评价反差强烈,对皇帝的评价也同样反差强烈。
请记住本书首发域名:966xs.com。966小说手机版阅读网址:wap.966xs.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