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迎书友访问966小说
首页隋文帝杨坚简介300字辗转流离

辗转流离

        五二三年,六镇起义了。起义大军离开自己的军镇,滚滚南下,迅速地冲垮魏政权。我们刚才讲,六镇是为保护北魏设立的,是国家柱石,怎么会起义呢?

        这得从北魏的汉化说起。北魏虽然是鲜卑族建立的政权,但是非常有雄心。统一中原后,不想像此前的少数民族政权,只会打仗,不会治国,骤兴骤灭,想要建立稳定的政府,在中原扎根。可是,怎样扎根呢?在当时的历史背景下只有汉化。

        基于这样的雄心和见识,北魏孝文帝进行了大规模的汉化改革。积极学习汉人的先进管理经验,而且要求所有鲜卑人都穿汉服、改汉姓、说汉话、娶汉女、葬汉地,加速民族融和。另外,为了更接近中原地区,孝文帝把首都从山西平城迁到河南洛阳。孝文帝的汉化改革当然是非常伟大的变革,大大推进鲜卑族的文明进程,但与此同时,这场改革也埋下六镇起义的种子。为什么呢?

        简单来说,孝文帝的汉化政策损害六镇军人的利益。

        我们说过,六镇本来是保卫国家、保卫首都的桥头堡,可是自从孝文帝迁都洛阳,六镇的地位随之改变。从保卫首都的军事重镇变成远离首都的边镇,不再那么重要。随着六镇边缘化,六镇将士地位也大大降低,不仅升官愈来愈难,他们粗野豪放的生活方式也愈来愈不入那些汉化鲜卑贵族的法眼。

        又要吃苦,又不能升官,还被人看不起,哪个鲜卑贵族愿意到六镇?没办法,北魏只好征召附属部落、汉人百姓甚至罪犯过来戍边。这样一来更糟糕,本来的贵族子弟培训基地变成劳改农场,地位一落千丈。

        在这种情况下,有两股气氛在六镇弥漫开来。哪两种呢?第一是怨气,怨愈来愈汉化、愈来愈腐败、愈来愈跟他们格格不入的北魏中央;第二种是六镇内部的袍泽气,也就是哥儿们的义气。大家虽然来自五湖四海,有鲜卑人,有汉人,但是既然处境相同,也就不用把民族界限分得那么清楚,都是割头换命的好兄弟,都把各个军镇看成第二故乡,甚至比第一故乡还要亲切。

        这样,各个军镇和中央的关系愈来愈紧张,终于在五二三年,六镇士兵爆发起义,起义军犹如洪流般,一下子把北魏政权冲得七零八落。

        这场大变故随即改变了杨家的命运,确切地说,是改变了杨坚的爸爸杨忠的命运。

        在这场起义中,杨忠离开世代生息的武川镇,辗转流落到山东。在泰山脚下,杨忠和农家女儿吕苦桃成亲。显然,杨忠的本意,是想随遇而安,在山东开始新生活。但是,命运捉弄人,没过多久,杨忠又成为梁朝的俘虏,漂泊到了江南。

        这是怎么回事呢?

        当时,梁朝和北魏隔淮河对立,北魏内乱,梁朝趁火打劫,出兵山东,抓了不少俘虏,杨忠就是其中之一。按照史书记载,杨忠长得高大威猛,比南方人强壮得多,一看就是当兵的料,所以,很快又被吸收进梁朝的军队,成了梁朝军官。这样的日子过了五年,又过不下去了。

        五二八年,北魏的内乱尚未结束,梁朝便想插手北魏政治。

        当时,北魏皇帝去世,梁朝派了一支七千人的大军,护送早年投降梁朝的北魏王子元显返回洛阳,争夺皇位,想要建立傀儡政权。原本出身北方的杨忠被编入这支军队,进入洛阳。

        本来,梁朝扶植的这个傀儡皇帝如果能够坐稳帝位,杨忠也算是从龙功臣,会有较理想的安置。可是,好景不长,傀儡皇帝没当几天,就被一支少数民族军队杀了,杨忠再度成为俘虏。

        这时,北魏已是乱者为王,各种势力拚搏,争夺地盘,杨忠也就辗转在各种军事力量之间,如水中的浮萍一般。

        后来,他终于投到将军独孤信麾下。此人也出身武川镇,对杨忠这个小老乡很赏识。从此,杨忠成为独孤信的心腹,跟着独孤信到处转战,从洛阳到关中,从关中到荆州,再从荆州二度进入江南的梁朝,几乎全天下都跑遍了。

        就在杨忠颠沛流离时,中原地区的政局又发生重大变化。北魏最终分裂成东魏和西魏。西魏定都长安,东魏定都邺城。两边虽然都拥立一个北魏皇族当傀儡皇帝,但真正掌权的都是六镇出身的权臣。其中,西魏掌权者为宇文泰,是武川镇人;而东魏掌权者为高欢,是怀朔镇人。

        出身武川镇的宇文泰在西魏掌握大权,流落在各地的武川人纷纷向西魏靠拢,杨忠也不例外。五三六年,受宇文泰人才政策吸引,他又跟着老长官独孤信辗转从江南来到关中,投身宇文泰麾下。

        当时,西魏政权还是鲜卑人的天下,所有人都必须向鲜卑人靠拢。怎么靠拢呢?宇文泰赐姓给杨忠,叫普六茹。从此,杨忠变成普六茹忠。改换鲜卑姓氏,意谓着他已经被这个政权视为自己人。这一年,他三十一岁。

        古人说,三十而立,这个说法对杨忠来说一点不错。虽然早年坎坷,但是,从这时起,杨忠终于稳定下来,进入人生的快车道。当时,西魏和东魏战事频仍,杨忠屡立战功,在军队中的地位节节攀升,树立起骁勇的威名。

        史书中记载两则故事。

        第一、有一次,杨忠陪宇文泰打猎,忽然一头猛兽接近,杨忠一看情况紧急,“左手挟其腰,右手拔其舌”,赤手空拳把猛兽打死,足与打虎英雄武松媲美。

        第二、杨忠率领的军队和敌人大军隔河对峙,两边兵力悬殊,情况非常危急。士兵吓得两腿发软。杨忠一看,索性命令士兵全部下马,坐地休息,自己单枪匹马站立河中,宛如中流砥柱,瞪视敌人。敌人一看杨忠如此神勇,再看士兵如此放松,以为是计,居然害怕,不敢再追。这可比猛张飞当阳桥上一声吼还厉害!

        在战乱年代,这样的英雄当然会受到重用,就在杨忠进入西魏十四年后,西魏整顿军队,完善府兵制,在府兵的顶端设置了八柱国、十二大将军,杨忠便成为十二大将军之一。

        这个身分有多重要呢?在当时战火纷飞的状态下,西魏其实是军政合一,因此,这八柱国、十二大将军都算出将入相,不光是军队的统帅,同时也是国家的领导核心,还是当时关中地区最显赫的二十大家族,各方面都处于社会的顶端。

        这批军事贵族以武川镇军人为班底,定居关中,胡汉杂糅,文武合一,而且互相通婚,在中国历史上曾发挥重大作用,所以,史学界称其为“关陇贵族集团”。西魏、北周、隋、唐四代皇帝都出自此集团,其中,西魏、北周和唐朝的始祖都是柱国,而隋朝的始祖杨忠则是大将军。能够挤入这个集团,杨忠算是发迹了。

        杨忠已功成名就,但他还缺子嗣。半生奔波,转眼已步入中年,不能没人传递香火。老天往往喜欢锦上添花,就在杨忠事业日渐兴旺发达时,他的长子,亦即日后大名鼎鼎的隋文帝杨坚诞生了。这时,杨忠已经三十六岁了,三十六岁得子,即使在今天都不算早,何况是杨忠生活的那个年代。
请记住本书首发域名:966xs.com。966小说手机版阅读网址:wap.966xs.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