怎么除掉高颎呢?
独孤皇后的作法是在隋文帝面前挑拨、挑拨、再挑拨。从不同角度,挑拨隋文帝和高颎间的关系。
第一个角度,挑拨高颎不忠诚。独孤皇后藉高颎爱妾生子一事,对隋文帝说:
陛下尚覆信高颎邪?始,陛下欲为颎娶,颎心存爱妾,面欺陛下。今其诈已见,安得信之!
意思是,您要为高颎娶妻,他心里想着爱妾,才不肯娶,却骗您说什么吃斋念佛,无心再娶,这是公然欺君,您还能信任他吗?
独孤皇后这番挑拨对隋文帝有无影响?当然有。隋文帝和任何皇帝一样,最看重的就是大臣的忠诚,最不能容忍的就是心口不一。
高颎这事并不大,但是,一滴水可以反映整个太阳的光辉。当面欺君,这是最可怕的,于是开始疏远高颎。这样一来,独孤皇后的第一次挑拨成功了。
第二次挑拨从哪个角度入手呢?从高颎工作不尽力入手。
开皇十八年,高句丽侵略辽西地区。这样的蕞尔小国居然敢兴兵犯边,隋文帝当然不能容忍,马上以汉王杨谅为元帅,高颎为元帅长史,率领大军讨伐高句丽。
问题是,高句丽虽然是个小国,但因地处偏远,又有水道阻隔,运粮运兵都有困难,所以高颎并不同意出兵,也苦苦劝谏过隋文帝。
但是,隋文帝拒不接受,他只好和汉王杨谅一同前往。去了之后怎么样呢?果然因为河水氾滥,运输困难,最后无功而返。那这件事应该如何看待?
正常的看法应该是隋文帝承认这次决策失误,应该听高颎的意见。
但是,独孤皇后对隋文帝说:“颎初不欲行,陛下强遣之,妾固知其无功矣!”高颎本来不想去,陛下非要派他去,我就知道他会无功而返。
意思是,仗为什么打输了?还不是因为高颎根本不想打!这等于把战败的责任从隋文帝身上转嫁到高颎身上。
这样的解释,对隋文帝十分受用,不仅爱听,也非常愿意相信。当然,对高颎更加不满。这是第二次挑拨。
那么第三次挑拨又从哪个角度入手呢?从高颎骄横跋扈入手。
讨伐高句丽,由汉王杨谅挂帅。杨谅是隋文帝么子,少不更事,在前线难免发些不切实际的高论。而高颎是多年的老宰相,吃的盐比杨谅吃的米还多,也不怎么愿意搭理小王爷那些不经之谈。
高颎这么做固然是一心为国,不肯为了敷衍小王子而耽误国家大事,但是,杨谅不这么想,他觉得高颎轻视他,大伤他的自尊,回来后,杨谅哭着对母亲说:“儿幸免高颎所杀。”在前线我差点被高颎杀害。独孤皇后一听,立刻汇报隋文帝,说高颎对汉王不尊重。这又触动隋文帝的敏感神经。
隋文帝虽然对儿子要求很严格,但是,在大臣面前,倒是极力提高王子的地位。隋文帝为什么要这样做?
很简单,为了提升皇权、提升皇家的威严。但是现在,高颎居然拿汉王不当回事,这是典型的居功自傲、骄横跋扈,想要当权臣。隋文帝走的就是从权臣到皇帝的路,他当然不希望别人如法炮制。
就这样,因为独孤皇后三番五次挑唆,彻底颠覆了隋文帝对高颎的印象。以前,高颎是心腹重臣。现在,成了既不忠诚,又不做事,而且骄横跋扈的权臣。有了这种嫌疑,再加上在太子问题上不肯合作,隋文帝也和独孤皇后一样,对高颎必欲除之而后快。
请记住本书首发域名:966xs.com。966小说手机版阅读网址:wap.966xs.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