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迎书友访问966小说
首页孙子兵法和三十六计哪个实用第十二篇 火攻篇

第十二篇 火攻篇

        

原文



        孙子曰:凡火攻有五:一曰火人,二曰火积,三曰火辎。四曰火库。五曰火队。行火必有因,烟火必素具,发火有时,起火有日。时者,天之燥也;日者,月在箕、壁、翼、轸也;凡此四宿者,风起之日也,凡火攻,必因五火之变而应之。

        火发于内,则早应之于外,火发而其兵静者,待而勿攻;极其火力。可从而从之。不可从而止,火可发于外,无待于内,以时发之。火发上风,无攻下风,昼风久,夜风止。,凡军必知有五火之变,以数守之。

        故以火佐攻者明,以水佐攻者强。水可以绝,不可以夺。

        夫战胜攻取,而不修其功者凶,命曰费留。故曰:明主虑之,良将修之,非利不动,非得不用,非危不战,主不可以怒而兴师,将不可以愠而致战;合于利而动,不合于利而止,怒可以复喜,愠可以复悦;亡国不可以复存,死者不可以复生,故明君慎之,良将警之,此安国全军之道也。

        

译文



        孙子曰:凡是火攻有五种:一是烧毁敌人的军马营寨,二是烧毁敌人的粮秣积蓄,三是烧毁敌人的随军辎重,四是烧毁敌人的物资仓库,五是烧杀敌人的运输车队。实施火攻必须具备一定的条件“烟火”平时要准备好,发火要选择有利的气候,起火要选择有利的日期,所谓有利的气候是指天气干燥,所谓有利的日期,是指月亮运行到箕、壁、翼、轸四个星宿的位置的时候,就是直风的日子,凡是火攻。必须根据前面说的五种火攻后所引起的敌情变化机时用兵策应。

        如果从敌人营内放火,就要及时从外面用兵策应,火起后敌军安静不动,应等待观察不要急于进攻;在火力很旺盛的时候,根据情况可以攻就攻,不能攻就停止,火可以从外面放,就不必等待内应,时机一到就可以放。从上风放火,不要从下风进攻。白天刮得时间长了,晚上就容易停下来,凡是指导军队作战必须懂得这五种火攻的方法及其变化,等待时机加以运用。

        所以,用火助攻的效果明显,用水攻的威力强大,水只可以阻绝敌人,而不能像火那样浇毁敌人的军需物资。

        凡是战胜攻取,不举有功者而赏的就很危险,这就叫“白费”所以说,明智的君主主要慎重考虑它,良好的将帅也要认真研究它,不是有利就不要妄动,不能得胜就不要用兵,不到危险的时刻就不要打仗,君主不能因一时的愤怒而兴兵,将帅不能因一时的怒恨而交战;对国家有利的就行动,对国家不利的就停止;愤怒还会重新欢乐,怨恨还会重新喜悦,国亡了不能再生存,人死了不会再复活,所以,明智的君主对战争必须慎重,优良的将帅对战争必须警惕,这就是安定国家保卫军队的原则。

        

按语



        说到火攻,人们马上就会联想到“赤壁之战”,周瑜一把大火烧掉了曹操的80万大军,不能说不厉害呀!孙武说这五种火攻的方法,在后来的战争中,都被将帅们反复地使用过。三国时代。蜀国先生刘备率军伐吴,吴将逊发兵攻打蜀营,第一战便败了下来,陆逊问败下来的士兵:“你们看到蜀军的大营是什么做的了吗?”一名老兵说:“我们看到了,全是木栅。”陆逊一听哈哈大笑,众人不解不何打了败仗主将还笑,几天之后,陆逊派人到蜀营放火,大火一连烧了好几天,蜀军40里大营全烧光了,刘备大败,急火攻心吐血而死。

        孙武在火攻篇里还讲到了一个重要的军事思想,那就是要“慎战”。因为火攻的破坏性很大,无论是人还是物资,一把火烧光,就再也没有了,诸葛亮虽然几次用到过火攻,但是他还是说,不到没有办法的时候,是不用火攻的,可见那时他就看到了火攻的害处,因此,孙子说:“火攻”不过是“兵攻”的辅助手段,这就是“借助”的思想,借助一切可以为我所用的客观条件,发展自己,打击敌人。大家所熟悉的三国中,曹操挟天了以令诸侯,就是借助于汉王朝的声威,到处发号施令的,孔明刚出山时,就是看到了刘备的力量太小了,才力劝刘备先取荆、益二州作为自己发展的基地,这就是借力,借助于刘表和刘璋的势力。

        1991年美国和伊拉克之间的海湾战争,美国就是借了联合国安理会的决议,又借了多国部队的力量,这才出兵来打伊拉克。朝鲜战争时美国入侵朝鲜,也是借了联合国安理会的幌子来出兵的,可见“借助”是兵家经常使用的兵法计谋,正义的一方可以用,非正义的一方也可以用。

        1914年7月28日,人类历史上爆发了第一次世界规模的大战,这场战争一连打了4年又3个月,一直到1918年11月11日才结束,这场大战中,有38个国家参加,参战人数7000万人,战火烧遍了400多万平方公里的土地,战线长达2500到4000公里,有1000万人死战争,有2000万人受伤。

        这场战争是以德、奥为首的同盟国和以英、法、俄为首的协约国之间为争夺世界霸权的一场大血战,双方全都投入了大量的新式武器,如机枪、加农炮、榴弹炮、飞机、坦克、毒气等,战争的方式出现了重大的改变,第一次进入了现代战争的大搏杀,对此后的第二次世界大战有着重大的影响。

        第一次世界大战是如何引起的呢?实际上挑起战争的德、奥帝国,也是搞了一次“借助”行为,只不过德、奥两国早已做好了战争的准备。

        1914年6月28日,强大的奥匈帝国在塞尔维亚的边境波斯亚举行了一次军事演习,这一次演习的敌人当然是塞尔维亚。前来观看演习的有奥匈帝国的皇位继承人斐迪南大公和大公夫人索菲公主。

        演习的场面十分壮观,一队队的炮车,和一队队的进攻的步兵手里使用的武器,都是斐迪南大公所没有见过的,所以他特别兴奋,对手下的将军们说:“什么时候我们才能使用这些新式武器,去对付我们的敌人,让他们知道一下我们的厉害。”

        “是的,我想很快就会使用的,不过,我们还人有一个机会,”帝国陆军参谋长扎拉德信心十足地说。

        “是一个什么机会呢?”斐迪南大公很感兴趣地问。

        “这个,比方说失约什么的……”扎拉德一时也说不上来了。

        斐迪南大公得意地笑了:“我们将等待机会。”

        十二分不幸的是,这个机会很快就来了,不是在别人身上,而在斐迪南大公和他夫人的身上。

        这场子演习使斐迪南大公兴奋不已,演习之后,他提出要去看看萨拉热窝。

        萨拉热窝的市政厅马上就接到斐迪南大公在来巡视的通知,正在市政厅看门的一名公差米哈伊洛·普萨拉最早看到了通知,真是大喜过望。

        原来,这个米哈伊洛·普萨拉是当地一位歌手,用现在的话说说是一名“歌星”。他在市政厅任职不过是一种掩人耳目的行当,他的真正身分是当地一民族主义的秘密团体“青年波斯尼亚”的成员。

        听到消息,米哈伊洛·普萨拉马上找了一驾马车,跑到了“青年波斯尼亚”总部。

        “弟兄们,机会来了,斐迪南大公和他的夫人来了,我们马上行动吧!”

        “好,马上分两路行动,一定不能把他们放回去。”

        这个团体的领导人察布里诺维茨马上召开了秘密会议,会上通过了刺杀方案。

        这天上午10点多钟,天气温暖,是外出游玩的好日子,皇室的汽车队排成一队开了出来。街道上人头攒动,到处都是看热闹的人群,可是马路上卫兵却不太多,多数是卫兵参加大演习,队伍已经拉到野外去了,一时半刻回不来的,余下的少数宪兵全都派了出来,他们一个个懒洋洋的,把枪背在身上。

        在斐迪南大公和他的夫人要经过的路上,埋伏着7名塞尔维亚的暗杀者,为首的就是察布里诺言维茨 。

        10点多钟,斐迪南大公和夫从出来了,他们坐在汽车上一边走,一边向欢呼的人群招手,朝阿佩尔码头开来。

        察布里诺维茨看到斐迪南大公的汽车,便向他的同伙发出了暗号。

        当汽车来到跟前的时候,察布里诺维茨大叫一声:“弟兄们,快扔炸弹!”说着第一个把手里的炸弹扔了出去。

        炸弹没有落到车里,而是在车边上响了。“轰”地一声,接着三名卫兵倒下了。

        斐迪南大公的司机听到响声,一加油门,汽车“忽”地开了过去。开出老远之后,斐迪南大公在车上听没有了动静。

        这时司机转过身来,一看卫兵一个也没有了,便说道:“殿下,是不是马上开回去?”

        “不,不回去,马上到医院去,我要看一看我的随从伤得怎么样?”

        “现在,太这安全了!”

        “不要紧,危险已经过去了,咱们走吧!”

        当察布里诺维茨把炸弹投出去的时候,米哈伊洛·普萨拉正在东正教的一个教堂里参加演唱呢,他没有直接参加暗杀,唱了一半,就有点等不及了,跑出来跳上一驾马车,向阿佩尔码头跑去。半道他已经听到暗杀失败的消息,心里十分着急,正在这个时候,他看到斐迪南在公的汽车迎面开了过去……刚巧这里还有另一名刺客普林齐普,他就在米哈伊洛·普萨拉的身边,普林齐普看到了斐迪南大公,一下子愣住了,可是他马上就意识到,这是动手的好机会呀!想到这里,他马上端起枪,正要扣动扳机,一名警察发现了他:“不好,有刺客!”

        警察勇敢地一下子冲了上来,抓住了普林齐普的手臂,就在这一刹那间。米哈伊洛·普萨拉冲了上去,犹如一道闪电,朝警察的下腭就是一拳,警察一个趔趄倒在地上,普林齐普手中的枪也响了,斐迪南大公连中数弹倒下了。

        米哈伊洛·普萨拉跳上马车跑了,他跑到了市政厅的歌舞厅,那里正在举行一个演唱会,米哈伊洛·普萨拉跑上台去,引吭高歌,唱起了德国作典家韦伯的《森林少女》,有几个长发少女为他伴唱,米哈伊洛·普萨拉好不得意,而对一阵阵的掌声,有谁会想到,他就是挑起世界大战的人呢,当然,战争的爆发是后来的事情了。

        斐迪南大公被暗杀的消息,马上就传到了德国,德皇威廉二世大叫起来:“这真是千载难逢的机会,我们还要等什么?”

        第二天,奥匈帝国的参谋长扎拉德说:“现在就开始军事动员,我们要用武力来解决塞尔维亚的问题。”

        1914年7月23日晚上6时,奥匈帝国向塞尔维亚政府发出了最后通牒,塞尔维亚还没有反应过来,7月28日奥匈帝国正式向塞尔维亚宣战,这天下午,奥匈帝国向贝尔格莱德开炮了,这隆隆炮声标志着第一次世界大战爆发了。

        “嬉皮士”之“火”引发的财运

        正如孙子所说:战争的成功不可能不借于外力,而外力是很多的,借助什么样的外力,这就要慎重地加以考虑了。一旦决策错误,就会带来不可挽回的损失。

        1958年,中国商人刘文汉在美国还是一个普通的商人,没有什么大的资产,他只能做一些汽车配件生意,当时在美国做这种生意的人很多,他的生意很不晾气,他早就有一种要开拓一个新行业的想法,可是干什么好呢,他一直拿不准。

        这年的夏天,他到美国克里富兰市做一次商务旅行,这天晚上,他的一个美国朋友请他去吃饭,当时刘文汉的心情很不好,他一直不想去,可架不往这个美国朋友的热情,只好去了。

        他们吃饭的地方是一个不太大的餐馆,刘文汉走进去,看到不少黑人青年,男男女女地围地一块,又喊又打又叫,他的心里又是一阵烦躁,“汉斯先生,我真的不想到这里来了,我对这里很不习惯。”

        当时去美国的中国人,很多人经济地位不高,大家总是想着如何做好生意,很少到玩乐的地方去。

        “刘文汉先生,不要紧,很快你就会习惯的,美国就是这样的。”

        过了一会儿,汉斯的朋友来了,他有一头长长的黑发,开始的时候,刘文汉还以为这是一位小姐,坐下来说了几句话才看清是个男人。

        刘文汉只好在心里暗暗叫苦,来到美国,自己连男人和女人也分不清了。

        大家坐下谈了一会儿,汉斯看到刘文汉的情绪不高,便半开玩笑地说:“这是我朋友刘文汉先生,是专门在美国做流行生意的,美国人需要什么,他就卖什么。”

        那个长头发的男人叫了起来:“那可真太好了,!”说着一下子把自己肩上的头发扯下来:“你看看吧,这就是目前美国人最需要的。”

        刘文汉吃了一惊:“你的头发是假的?你为什么要戴一头假发?”

        汉斯的朋友笑了起来:“我是一个推销商,我卖得就是这个!”

        “假发在美国很流行?”

        “那当然了,有多少就可以卖多少年来啊!”

        “这是真的?”刘文汉还是有点不相信。

        汉斯说:“现在美国的假发工厂很少,生产不出来,主要是从法国进口的。”

        “为什么美国人一下需要这么多的假发?”

        “这个,这个……我们也说不清楚。”汉斯笑了,“只有你们中国人,什么事情都要问这是为什么。”

        从饭馆里出来,刘文汉走在大街上,一边走一边想:美国人为什么需要假发呢?正想着,耳边传来了一阵双鸣声,一群摩托车疯一般地开了过来,车上是一群美国青年,女人全都是光头,男人则是长发,他们对刘文汉大叫一阵,接着几个男青年将长发脱下来,难那些光了头女人戴上,女人成了长发,男人全是光头了。

        “太好了,太好了!”刘文汉叫了起来,他找到了美国需要长发的根据了。

        那些嬉皮士听到他叫好,高兴地把他围起来,又唱又跳……

        当时美国的国内反越战情绪十分高涨,美国黑人争取平等的斗争也是一浪高过一浪,这时候社会上出现了一批对现实不满的专披长发的青年,这就是人们所说的“嬉皮士”运动。男人的头发不可能一夜之间长到披肩,再说这些人连脸都不洗,哪里有时间梳长发,所以假发一夜之间成了美国最时髦的商品。

        刘文汉回到香港之后,发现香港市场上有人用从印尼进口的真发做成伺发出售。那主要是为脱发者和演员用的,生产的成本很低,做一个只有一二百港元,到美国可以卖到500港元,可是美国市场很大,这点假发根本不够卖的,刘文汉便自己下功夫研究了一种做假发的机器,产品直接卖到美国。

        60年代,香港的假发业成了香港繁荣的四大产业之一。到了1970年便超过了电子工业,外销总额达到了10亿港元,刘文汉在香港组成了300多家假发工厂,每年有20万副假发销往美国,刘文汉成了真正的“世界假发之父”。

        许多年之后,刘文汉说:“如果1958年不到美国去。如果没有碰上汉斯的朋友,没有看到那些‘嬉皮士’,也就没有今天的假发大王刘文汉了。”

        决战之时毛泽东抓住战机“合利而动”

        孙子说的“合于利而动,不合于利而止”,可以说是指导战争的名言了。毛泽东在解放战争之初,正是抓住了合于国家利益而动这一原则,同时抓住了苏军出兵东北日本投降这个时机,抓住了蒋介石假和谈的机会,选派林彪前往东北。

        1945年7月,延安的黄山坡岭全都披上了绿装,到处是沉甸甸的谷子和红灿灿的高粱,一片丰收的景象,田间,地头和村口,赶着毛驴的汉子和放羊的娃,人人脸上都挂着笑容。

        在一片绿树丛中的杨家岭,仍是一派欢庆的气氛,这儿刚刚开完“七大”,来自全国各解放区的700多名代表欢聚一堂,选出了中国共产党的主席,人民的领袖毛泽东,这些日子,在陕北,在各个解放区,山山水水都高唱起了“东方红,太阳升,中国出了个毛泽东……”

        吃过晚饭之后,毛泽东照旧来到窑洞后边的菜地劳动,他看到自己种的辣椒已经结了一大片,南瓜也长得不小了,就弯下腰,摘了起来,不远处的山坡上,有一片桃林,桃子已经挂满了枝头。

        毛泽东站在那儿看了一会儿,他自言自语道:“看来,到了摘桃子的时候了,桃子已经熟透了。”

        太阳渐渐地落山了,天地间变得模糊了,对面山上已经看不清人,毛泽东双手捧着收获的辣椒,兴冲冲地回到他的住所,他一抬头看到,朱德和周恩来正坐在门前的石头椅子上,等他。

        “让你们久等了,我请你们吃辣子。”

        主席,现在可顾不上吃你的辣子了,这个月16日,美英苏三国召开了波茨坦会议,看来,形势要有很大变化,周恩来拿出一张报纸给毛泽东看。

        “尽管还不晓得啥子内容,苏联出兵,日本投降问题,一定是要商量的,”朱德一边谈了自己的看法。

        毛泽东一边用毛巾擦脸,一边说:“我刚才在菜在里,看到山上的桃子已经熟了,有人要来摘桃子了。”

        机敏而睿智的周恩来,马上明白了毛泽东的意思,说道:“是啊,蒋介石是要来摘桃子了,这个时候,他是不会按兵不动的。”

        毛泽东会意笑了,他放下了手中的毛巾说:“走,到屋里去谈。”

        来到屋里,毛泽东点上了一支烟,抽了两口说道:“形势发展很快呀,上个月我们给湘鄂区常委和湖南人民抗日救国军政委员会发了个电报,那时说估计日寇崩溃尚有一年半,让他们抓紧时间建立解放区,现在看来几个月也用不了!”

        “这就叫形势逼人那,我们要早有准备。”朱老总说。

        这时,叶剑英走了进来,他手里拿了份电报:“主席,刚刚收到电报,7月21日,国民党暂编59师和骑兵第2师,突然向我关中分区淳化县爷台山阵地袭击,我关中771团当即进行了自卫。”

        毛泽东抬起了头:“蒋介石等不及了,连样子也不要装了。”他说着走到地图前:“关中这个地方也不小呀,长100多公里,宽20公里。”

        叶剑英说:“据我们了解,胡宗南这次调来了6个师,有3个师进来了。还有3个在后头。”

        “放他们进来,人家要进,你硬不让时也不行,让全国人民都看一看,是谁在打内战,”毛泽东从容不迫地说。

        “蒋介石现在的胃口大得很,想要一口吃掉我们陕甘宁边区,顾了陕北就顾不了东北了。”说这里,朱老总自己都笑了起来。

        周恩来走到地图前面,双手抱在胸前说:“胡宗南这个黄埔一期的天子门生,老是要找机会表现自己,这一次我们可以给他一个机会,不过也不能让他沾便宜。”

        “剑英同志,你们是怎样考虑的?”毛泽东问。

        “我们的意见,可以把新4旅调上去,反击之后,再主动撤出来。”

        “好吧,就这样办,你去发电报吧。”

        “是,主席,我马上去办。”说完,叶剑英匆匆走了,毛泽东又陷入了沉思,胡宗南的进犯,打断了毛泽东的思路,这一段时间里,毛泽东一直在考虑东北的问题。

        “朱老总,恩来,我看还是原来我们商定的,从全局上看,应该是向北发展,向南防御,南边可以暂时放一放,南边要向北连靠,这样我们就会集中兵力,争取主动。”

        毛泽东走到地图前:“东北的日寇消灭之后,我们要尽快进入东北,从这个大局出发,当前,张家口、多伦战略位置很更要,察哈尔、热河解放区,要尽快和东北连成一片,这样我军就可以从陆上进入东北,另外一条是海上,秦皇岛怎么样?还有山东的青岛、烟台。至少要抢占一外港口,要力争先于敌人占据这些要地,我军要随时准备进入东北。”

        周恩来点了点头:“应该立即发一个电报,把中央的精神告诉各个解放区。”

        朱老总点头同意毛泽东的意见:“可以叫罗荣恒同志带领山东的主力去东北。”

        毛泽东又抽了两口烟,轻轻吐了一口气:“荣桓同志善于团结人,又很有组织能力,这一点是可以放心的。不过还少了一个军事指挥员,要特别能打仗的才行……林彪……林彪怎么样啊?”

        周恩来说:“军委上次开会研究,已经决定林彪和肖轻光到山东去,指挥山东的部队。”

        “噢……”毛泽东点了一下头,他的眉间皱了起来,他想起了上次开会的情景,会上中央提出派往东北的就有彭真、陈云、高岗、张闻天四位中央政治局委员,还有不少中央委员,而林彪才是个中央委员,不少人担心他的资历太轻了,如果出任东北我军最高军事指挥员,恐怕难以胜任,一旦出现失误码率……

        毛泽东又陷入了沉思之中……事关重大,不能不三思而后行啊!

        1945年8月的中国,整个战争年代的形势瞬息万变,如万花筒一般令人眼花缭乱,蒋介石在这抗日战争胜利的前夕,洋洋得意,急于重开内战,已迫不急待地调兵遣将要围攻延安,而对东北将要发生的重大战略转变,毫无对应之策,毛泽东已是全局在胸,运筹帷幄,设局谋篇,手握巨橼之笔,将写下历史的鸿篇巨著。

        1945年8月28日,毛泽东前往重订与蒋介石进行和平谈判。

        10月5日,重庆山洞林园官邸。

        蒋介石与毛泽东秘密会谈,已经进行了1个小时又20分钟,谈话在军队的老问题上又陷入了僵局。

        毛泽东来重庆已经一月有余,仅两人之间的高级会谈,已达七次之多,如今谈判呈僵持状态,国人莫不提胆悬心,注视着局势的变化。

        内战的阴云始终聚结在人们的心头。

        中国的前途委实堪忧啊!

        晚间,毛泽东刚回到曾家岩50号,周恩来手里扬着一份电报,满面春风的迎了上来。

        “又是什么好消息呀?”毛泽东边脱外衣,边问。

        “朱老总来电,上党战役大捷,共消灭阎锡山部3万余人,19军军长史泽波以下1万人做了俘虏。”

        毛泽东连声赞扬:“好,好,那边仗打得越好,我们这边的日子就越好过。我看,再往下谈,委员长的底气恐怕就没有那么足了。”

        周恩来问:“下午谈得怎么样?”

        毛泽东叹了口气,“怎么说呢,他觉得他有500万军队,有美国大老板撑腰,就能吃掉我们。我看他是昏了头了,上党战役,或许该让他清醒一点唠!”

        周恩来说道:“据可靠情报,蒋介石已于昨日对13个战我的司令官秘密颁发了‘剿匪手’并在我华中、华东、华南等解放区附近集结兵力,另外,蒋介石最精锐的中国远征军,在美国军舰和飞机的掩护送下,已经在旅顺口、葫芦岛等港口登陆,估计用不了多少时间,东北蒋军即可达60万之多。”

        “唔!”毛泽东凝视了周恩来片刻,缓缓坐在藤椅上,随后抽出一支烟,点着。

        周恩来沉思着说:“东北的工作,今后以军事斗争为主。最好能选派出一位次深望重的老总过去,主持那边的工作。”

        毛泽东站起身来,敞开衣襟,一边大口大口地吸烟,一边思索着合适的人选。

        伯承、小平、荣臻、贺龙……如今都是独当一面,山东乃军事要地,陈毅也不能动。

        毛泽东转过身来说:“恩来,你看林彪怎么样啊?”

        周恩来思量着说:“他这个人统兵打仗是有一套,军事素养不错,打过一些漂亮仗,应该没有问题,只是那边老同志比较多,高岗、陈云都是政治局扫员,他只是一个普通的中央委员,年轻资浅,再加上性格的原因,主持工作,恐怕有一定的困难吧?”

        毛泽东沉思片刻,掐灭了烟蒂,果决地说:“我们共产党人不是为做官,而是为革命,东北将是决胜之地,在生死存亡的理要关头,每一个党员,都应该把资历、职务放到一边,把党的利益摆在第一位,把国家的前途放在第一位,要服从全局的安排。我相信,我们的干部是有这个觉悟的。”

        周恩来看到毛泽东决心已定,便点点头说:“是的,我想。我们的同志是会处理好这些关系的。”

        “受命于危难之中,就是要授予重任!”

        “那就一定要破格了!”

        “好”那就任命林彪担任东北部队的司令员兼政治委员,军政两个一把手,便于全面安排工作,东北的戏,就由他来主唱了。

        周恩来提醒着说:“征求一下朱老总的意见再最后决定吧!”

        毛泽东挥动了一下手臂,爽快地:“好,回去就商量这个问题。我觉得,只要东北的问题解决的好,蒋介石的宝坐就坐不稳了。”

        正风风火火赶往山东的林彪,在华北八路军总部接到毛泽东、朱德亲自签发的紧急命令:

        “命林彪见电后,火速转道前往东北。”

        林彪手持一纸电文,见中央将东北大权集已于一身,深感毛泽东的信任,也深知东北战场乃全国战局之纲,只能成功不能失败,想到这里,年轻的林彪热血沸腾,不顾长途跋涉之劳顿,星夜风雨兼程,赶赴东北。。

        在辽阔东北战场上,东北野战军遵照毛泽东的部署,演出了一幕三下江南,四保临江,直至辽沈战威武雄壮的活剧。

        三度春秋之后,东北野战军百万大军入关,震惊平津。人民解放军第一次在兵力上对国民党国军队占了优势。
请记住本书首发域名:966xs.com。966小说手机版阅读网址:wap.966xs.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