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迎书友访问966小说
首页孙子兵法三十六计详解第一篇 计篇

第一篇 计篇

        

原文



        孙子曰:兵者,国之大事,死生之地,存亡之道,不可不察也。

        故经之以五事,校之以计,而索其情:一曰道,二曰天,三曰地,四曰将,五曰法。

        道者,今民与上同意也,故可以与之死,可以与之生,而不畏危。

        天者,阴阳、寒暑、时制也。

        地者,高下、远近、险易、广狭、死生也。

        将也,智、信、仁、勇、严也。

        法者,典制、官道、主用也。

        凡此五者,将莫不闻,知之者胜,不知者不胜,故校之以计,而索其情。曰:主孰有道?将孰有能?天地孰得?法令孰行?兵众孰强?士卒孰练?赏罚孰明?吾以此胜负矣。

        将听吾计,用之必胜,留之,将不听吾计,用之必败负矣。

        计利以听,乃为之势,以佐其外;势者,因利而制权也。

        兵者,诡道也,故能而示之不能,用而示之不用,近而示之远,远而示之近。利而诱之,乱而取之,实而备之,强而避之,怒挠之,卑而骄之,佚而劳之,亲而离之,攻其无备,出其不意,此兵家之胜,不可先传也。

        夫未战而庙算胜者,得笄多也;未战而庙算不用者,得笄少也。多笄胜,而况于列笄乎!吾以此观之,胜负见矣。

        

译文



        孙武说:战争,是国家的大事,关系到军民的生死,国家的存亡,是不能不认真考虑的。

        所以,要以五件事情为主,进行比较计算,以探索它的实际情况。

        五件事是:一是政治,二是天时,三是地利,四是将帅,五是法制。

        政治,是指民众和国君有共同意愿,可以同生共死,不怕危难。

        天时,是指白天黑夜、严寒酷暑等季节天候。

        地利,是指道路的远或近,地势的险峻或平坦,战地的宽广或狭窄,地形的有利或有害。

        将帅,是指将帅的才智、威信、爱兵、勇敢、严正。

        法制,是指军队的编制和信号规定,百官级别的区分和职现的范围,军费的开支和后勤供给的制度。

        凡上述五件事,做将帅的不能不知道,能深刻理解的就能取胜,不能深刻理解的就能取胜,所以,要认真比较计算以探索敌我双方的真实情况就是说:

        哪一方的国君推行进步的主张?

        哪一方的将帅有才能?

        哪一方得到天时地利?

        哪一方法令能够贯彻执行?

        哪一方军队实力强大?

        哪一方的士兵训练有素?

        哪一方军队赏罚严明?

        我从这些就预知谁胜谁负了。

        将领听从我的决策,用他必然取胜,就留用他,将领不听从我的决策,用他必然失败,就不用他。

        根据有利的条件制定了战争决策而又能贯彻执行,就要在战场上创造有利的“势”,用来辅助决策和实施,所谓“势”是根据敌情变化制定有利的相应措施而形成的。

        战争,是诡诈的行动,所以,能打装作不能打,要打装做不愿打,要打近处作要作打远处,敌人贪利,要以利引诱他;敌人混乱,要乘机攻取他;敌人兵力充实,要防备他;敌人兵力强大,要躲避他;敌将易怒,要搔扰他;敌将轻视我,要使他更加骄傲;敌人安逸要疲劳他;敌团结要离间他。攻击没有防备的敌人,行动向着敌人意料不到的地方,这些都是军事取胜的办法,是不能事先规定的。

        凡是作战以前在决策上就预计能取胜的,是因为有利条件多;作战以前在决策上就预计不能取胜的,是因为有利条件少,有利条件多就能取胜,有利条件少的就不能取胜。何况不具有利条件呢?

        我根据这些来观察,就可以预见战争的胜负了。

        

按语



        本篇是孙子兵法的首篇,本篇开宗明义,首先指出:战争,是关系到国家生死存亡的大事,应持慎重态度,接着,孙武又论述了进行战争必须考察的五个方面。

        第一是“道”,用我们今天的话说,就是进行这场战争是否是正义的,是否得民心?得道多助,失道寡助,只有正义的战争,才能上下一致,生死同心;才能同仇敌忾,同凶恶的敌人进行决死斗争。

        第二是天时,天候寒暑,这对战争的胜负太重要了,古往今来的许多重大战例中,天候份演了极其重要的角色。

        还记得历史上外强两次对俄罗斯的入侵吗?

        一次是19世纪初叶拿破仑率领的法兰西大军对俄罗斯的征服,一次是二次世界大战中德国法西斯希特勒对苏联的入侵。拿破仑的大军一度占领了莫斯科,而希特勒的铁甲部队也曾攻击到莫斯科城下,远远地望见了克里姆林宫的红星,但是他们都没取得战争的胜利,西伯利亚和靠近北极圈的严寒帮了俄罗斯人的大忙,漫天飞雪,零下三四十度的严寒,使得入侵者无法进行战斗,没有饮用水,没有温热的食品,没有取暖的房屋,更为可怕的是,枪拴被冻结在枪筒里,炮筒被无情地冻裂,希特勒的取胜法宝——所向披靡的装甲大军,油箱被冻成冰疙瘩,一辆辆坦克成了一堆堆废铁……

        拿破仑的神话破灭了,这位常常以胜多,屡战屡胜的杰出的军事家,被俄罗斯的飞雪打败了,当他一路回撤一路被俄国人追杀的时候,才真正感到了天时的力量,他回到莱茵河畔,清点人数的时候,才发现只有98名亲兵跟随自己跑回来,他那仗以征服世界的近百万大军,都倒毙在风雪凄迷的远征路上。希特勒的结局就更为狼狈,本来,他已经知道俄罗斯严寒的可怕,拿破仑的教训他是并非不知道,可他太自信了,自以为3个月可以来亡苏联,于是,他在1941年的6月发动了战争,准备在入冬前结束战斗,很可惜,他未能如愿,当着严寒降临的时候,他那胜利进行曲已失去原有的声调了;当着飞雪三度飘零时候,苏联红军居然大举反攻,一直打到莱茵河畔……

        天时不光对战争有用。

        记得95甲A足球联赛上,济南泰山队与上海申花队狭路相逢,即将上演一场世纪之战的夺冠之战。

        在8月的全国足球绵标赛上,两队双双杀入决赛,因此,人们把这场子比赛看作是提前上演的龙虎斗。

        本来,两队水平相差无几,他们都是一路过关斩将,杀出重围,最后进入决赛的,沪军技法娴熟,打法凶悍,又有多名洋将助阵,实力自非泛泛,而鲁军身高体壮,敢冲敢打,半决赛中竟将原来的十冠王——东北辽宁队净灌四球。

        两强相遇,在鲁军主场决战,应该说,胜利的天平略向泰山倾斜,谁知比赛之时,老天突降暴雨,绿草坪上积水尺深,鲁军将士跑起步来摇摇晃晃,重心不稳,传切配合,便无从谈起,反观沪军,如鱼得水,控射自如,于是一场原本龙虎相争的大战演成了沪军的射门表演,鲁军连失四球,惨遭败绩。

        由此可见天时之重也。

        孙武在强调上述五个必然条件后,笔锋一转,点出战争的特征:

        兵者,诡道也。

        正是囿于战争的这个特征,因此,战争取胜的基本原则,便是:“攻其无备,出其不意。”

        战火烧到了鸭绿江边,刚刚诞生的新中国怎么办?

        1950年10月4日。

        会议室里像着了火,烟雾腾腾。

        毛泽东呷了一口茶水,又就着烟蒂,眯着两眼,续上一根新烟。

        他面有暗色,眼眶红肿,留意看,会发现他嘴唇上烧起两个燎泡。

        建国之初,万事纷纭,作为一国之主的毛泽东,其繁忙的况可以想见。

        可今天的会议,讨论的不是国内的建设问题,而是那个耗去了领袖大半生的老戏本——战争。

        坐在毛泽东左边的周恩来面容严肃,神光内睑,似乎在独自思考着什么。人大右边的朱老总手中捏着一支铅笔,静静地注视着会场子。

        与会人员都是在京的政治局委员和各大军区的军政首长,此时,他们好像在开无数的小会,三五成堆地议论着什么,有的还高声争吵起来。

        这种现象,还有史以来第一次。

        当西北军政委员主席彭德怀迈着急匆匆的步子,走进颐年堂会议室的时候,人们顿时停止了议论,目光向他聚拢来。

        毛泽东看到彭总的身影,笑着向他招呼道:“老彭呀,你可是晚点唠!我们催你过来,也是没法子哟!美国侵略者不让我们过节哟!”

        此时新中国成立后的第二个国庆节刚过,毛泽东故有此说。

        彭德怀解释说:“主席,你的命令一对,我家就是着了火,也得拼命往这边赶哟!”

        毛泽东喷了一口烟,“你家着不着火我不管,现在是我们的邻成家着火了,邻家着火,我们还能安之若素么?现在开会就是讨论这个事,出兵朝鲜,你老彭要准备发言哟!”

        彭德怀刚到下面找了一个空座,忽觉得肩膀被捅了一下。

        “老彭,你要有所准备呀!”

        彭德怀回头一看,这才发现自己身后是东北军政委员会主席高岗。

        “准备么子?”彭德怀未解其意。

        高岗颇有深意地一笑,不再说什么了。

        彭德怀揣不下这个闷葫芦,悄声问:“你是哪天来京的?”

        “好几天喽!”

        “中央已经决定了?出不出兵?”

        高岗高深莫测地说:“10月2日中央已经作出了决定,而且给斯大林发了报。”

        “那还讨论个么子?”彭德怀不解。

        “有不同意见啊,这可不是个小事情,搞不好要出大乱子哩,要慎重……”

        彭德怀:“你说有不同意见?哪些人?”

        高网瞪了他一眼,“绝大多数人,主席例外。”

        “你呢?”彭德怀单刀直入地问。

        “我是坚决反对派,”高网毫不犹豫地说。

        “我说高岗哟,你们不要开小会,我很想听听你的高见哩!高岗,高高的山岗,站得高就看得远嘛!”毛泽东不知为什么,故意点了高岗的将。

        与会人员的目光都转向了高岗。

        高岗被毛泽东点了将,只好站了起来。

        “我还是那个意见,要慎重,我们已经打了20多年仗了,现在刚刚统一,国家刚建立,元气还没有恢复,百废待兴,再打仗义,经济上负担不起哟!,打仗不是用拳头,要花钱的……”

        高岗环视了一会场,没有发现林彪,为了加重自己发言的分量,接着说:“还有林彪那个意见,我认为应该认真考虑,我军装备落后,大多是缴获日本鬼子的三八大盖,美军一个烟有各种火炮1500多门,而我们的一个军才不到200门,坦克更不用说,还有那个制空权,在地面上打,我看没有3倍4倍于美军的炮兵和装甲兵,是顶不住的,一旦顶不住,让美军打过鸭绿江,那后果就不堪设想了,我看还是加强东北边防的好,免得引火烧身,我们要量力而行……”

        “防?怎么个防法?”周恩来插话道:“积极进攻是最好的防御,中朝边界1000多里,需要多少部队?而且年复一年都要准备打,不知他哪一天打进来,既然早晚要打,我看还是早打好……”周恩来一向很少与人争辩,可这一次也加入了进来。

        “要我看,早晚都要打,那不如晚打为好。”高岗坚持自己的观点。

        “美国战争潜力很大,从他们自家南北战争到现在,将近100多年本土没有遭受战争破坏,如今是世界上最发达的工业国家,别忘了,它的钢产量每年达到目的8000多万吨,超过我们140多倍,不要说人家还有原子弹,不如等我们经济发展了,部队的武器装备改善了,特别是我们的海、空军建立起来,到那时候打,恐怕更有把握一些……”

        高岗的话引起了强烈的波澜,人家都小声议论起来。

        “我们准备不够,美国也准备不够,它的军队分布全球,战略重事业在欧洲,在朝鲜的兵力明显不足……”

        “可不能这样说,一打起来,朝鲜就变成了重点,人家的大部队拥过来,咱可不能掉头跑回来,这可不是一厢情愿的事情……”

        “可以请苏联老大哥出兵,苏联军队武器装备好,了朝鲜又近,肯定能打胜……”

        应该承认,在此以前,中国人民解放军除了同蒋介石的军队作战外,同日本帝国主义的军队作过战,但同日寇的作战大多是游击战或伏击战,很少真正的大规模的兵团作战,一在突然要同帝国主义中最凶恶的,最强大的美帝国主义交手,而且无可躲避的是大规模的兵团作战,有否打胜,谁心里也没有底。

        孙子曰:兵者,国之大事,死生之地,存亡之道,不可不察也。

        新生的中国哟,刚刚度过她的第一个生日,便于面临如此严峻的考验。

        一念之错,便会殃及国家的命运前途。

        毛泽东站起来,有些烦乱地:“侵略者要打,饭要吃,散会散会,明天接着讨论。”

        众人起身离去,毛泽东一摆手,喊住了彭德怀,“彭德怀,你慢走,我还要跟你这个湖南同乡谈一谈哩!”

        彭德怀停住了脚步,高岗擦身而进时,扔下一句话,:“彭总,要点你的将喽!”

        待人们用尽,毛泽东又续上一支烟,然后递给彭总一份材料。

        “给你看个东西,这是金日成和朝鲜外相朴宪水打来的电报,形势危急哟!”

        毛泽东用力喷出一口烟。忧虑之情溢于言表。

        彭德怀匆匆看过电报,心头大吃一惊。

        电报上说,自美军在仁川流不息登陆后,局势急转直下,美军切断了人民军南北的联系,南部的军队被敌人分割包围,而且得不到武器,粮食的供给,目前,美军已集结重兵,越过三八线,向三八线以北进攻,而朝鲜军队已无法阻挡……因此,“急盼中国人民解放军直接出动援助我军作战”。

        “主席,你下决心了?”彭德怀紧抿着嘴巴,凝望着毛泽东。

        “唉,这个决心不好下哟!一声令下,三军出动,那就关系到数十万人的性命,常言道,人命关天哟!再说唠,出了兵,打得好,那没啥子可说的,打不好,引火烧身,危及国内政局,甚至丢了江山,那我毛泽东可成了千古罪人,对历史对人民没法子交代哟!会上,大家的担扰都是有道理的,不过,金日成危急了,我们不管,将来我们危急了,斯大林也不管,都这个样子,社会主义阵营还不是一句空话?有人说我们是‘山沟里的马列主义’,是搞农民运动的土地改革者,农民嘛,当然是只顾自家地里的收成……”

        彭德怀认真倾听着毛泽东的每一句话,他知道,毛泽东出兵的决心已经下定,他被毛泽东的胆略和气魄鼓荡得热血沸腾。

        “苏联方面怎么配合,?”彭德怀已经开始从军事的角度考虑问题了。

        “斯大林答应出空军。空中由他们负责,地面由我们负责……”

        彭德怀马上考虑到,如果出兵,立刻赴朝的只能是驻守东北的十三军团,那是四野的指挥官——林彪。

        自己率四野的部队入朝作战,林彪会怎么想。

        “林彪呢?他现在怎么样?”彭德怀是直脾气,想到哪,问到哪。

        毛泽东大手一挥,“不谈他,这个人打起仗来谨慎有余,胆力不足,你先回去吃饭,休息。”

        第二天,政治局扩大会议继续进行。

        彭德怀敞开衣襟,慷慨陈词。

        “……美国侵略军占领朝鲜威胁我东北,又控制了台湾威胁我上海、华东,它要发动侵略,什么时候都能找到借口,老虎总是要吃人的,它想什么时候吃决定于他的胃口,不同美帝国主义见个高低,想建设社会主义,难!”

        彭德怀的豪气千云,令会场的人为之一振。

        “好嘛!德怀同志的意见我看很好,”毛泽东不失时机地站起来。从桌上拿起一封信,说:“你们看,连傅作仪先生都给我写信,认为应该出兵朝鲜,不然后患无穷,我给大家通报这个情况,我和恩来,少奇、朱德等同志都商量过了,我们想让彭德怀同志率兵出征——老将出马喽!我也与德怀同志谈了,他慨然应诺言!德怀同志,我谢谢你,中国人民谢谢你,你是临危受命呀!……”

        毛泽东动情了,眼里闪着泪花。

        散会时,高岗走到彭德怀身边,拍着他的肩膀说:“彭总,看来你还不服老哟!”

        彭德怀仰天长笑,“我是到死不服老!”

        苏方临机有变,整个战争的重担压在毛泽东的肩头

        莫斯科,克里姆林宫。

        斯大林坐在一张转椅上,手里摆弄着一支铅笔,目光痴痴地注视着对面墙上悬挂的大同朝鲜地形图。

        地图上插满了红红蓝蓝的三角形小旗。

        总参谋长华西列夫斯基元帅正在讲解朝鲜战场上急剧恶化的局势,斯大林的思绪却突然跳到中国出兵的问题上来。

        很明显,由于美军仁川登陆的成功,朝鲜人民军已经处于非常困难的境地。

        美军在对人民军实行围歼的同时,大军已经潮水般地涌过了三八线,用不了多久,就会推进到鸭绿江边。将整个朝鲜拉进美国的怀抱。

        现在,唯一能扭转这一败局的,就押在中国出兵上了。

        中国能阻止美军的步伐吗?

        斯大林的目光移向窗外,一穹下,有几只鸽子在舒缓地飞翔。

        中国军队能扭转危局么?

        在二战中,美国军队的装备、火力以及各种战法,他是十分熟悉的,也许只有苏联军队才是美国人的对手。

        斯大林不十分了解中国军队的战斗力,但他是知道日本的,一个小日本的百万军队,几乎占领了整个中国。但日本人不是苏联军队的对手,他们在诺门坎,在满洲,都被打得一败涂地。

        没有苏联空军的空中保护,中国军队出兵朝鲜的日子肯定不好过。

        可是一旦苏联出动了空军,就等于和美国直接动起了刀兵。空军的作战半径太大,打起来很难确定边界,再说,一旦飞机被击落,飞行员被捕,想隐瞒这一点是办不到的。

        同美国直接对抗么?

        二次世界大战刚刚结束,雅尔塔会议的协定墨迹未干,便要化友为敌,引发第三次世界大战么?

        可是不出动空军,中国还肯出兵么?

        斯大林心里隐隐作痛,他深悔当初应诺言出动空军的话说得太轻率了。现在临机变化,会让毛泽东很难堪的。

        值班秘书悄悄地走了进来,俯到斯大林耳边,轻声说:“中国总理周恩来和林彪将军来了,正在客厅等候……”

        斯大林一怔,前几个月他们刚来过,商讨和不条约的事情,为什么这么快又来了呢?

        很快,斯大林就明白了。

        周和林是为苏联暂不出动空军来的。

        停止出动空军的决心已定,且看中国方面怎样说词吧!

        斯大林对华西列夫斯基摆摆手,让他暂时退下,然后让秘书将中国客人引到他的办公室来。

        此刻,周恩来一行正走在通向斯大林办公室的铺着腥红色地毯的长廊上。

        周恩来着一身灰色毛料中山装,脚踏一双苏制棕色皮鞋,步履轻捷,神情泰然,然而,他的心情却十分沉重。

        正当中央政治局下决心,任命彭德怀为志愿军司令员兼政委,即将赴朝作战之际,突然得到苏联的通知,原本商定的苏联出动空军配合作战之事,苏方以没有做好准备为由,单方面地取消了。

        周恩来接到外交部传来的这个消息后,急如星火赶到了丰泽园。

        毛泽东一听这话,脸色都变了,大口大口地吞着烟卷。足足沉思了10分钟。

        “恩来,你看这来让我们为难了,苏联不出空军。这样我们就丧失了制空权,敌机可以放胆地狂轰滥炸,在部队白日无法作战……困难太大了……”

        “是不是他们真没准备好,暂缓出动?”

        “我看不对,说准备,我们也没准备好,许多部队的冬装都没有发下去武器装备也有待更换,我们不是还要出动么!暂缓出动是个托词,其实就是不愿出动,看来斯大林是想躲避风险,让我们单独同美军作战……”

        周恩来激愤地说:“苏联方面早不说,晚不说,单等我们命令一下才说,他是让我们话说出来,没有办法收回……”

        “恩来,我看这件要重新考虑……”毛泽东狠狠地吸了大口烟,说:“恐怕要劳驾你再去一趟莫斯科,和斯大林当面谈谈……”

        斯大林办公室到了,秘书微笑着推开雕花烫金的大门。

        斯大林站起身,迎候到门前握手。

        “毛泽东同志让代他向您问好!”周恩来发现斯大林明显地衰老了,面部的肌肉愈发松弛,握手也感觉到软弱无力。

        “林彪同志也来了,你不是在南俄养病吗?”斯大林关切地问。

        “我在南俄养病,不过,我很想同恩来同志一道来看望你,这次正是好机会。”

        斯大林话题一转,用一种平淡的口气,单刀直入地谈论起出兵朝鲜的事情来。

        “我们已经接到中国下令向朝鲜出兵的通知,你们任命了彭德怀将军做元帅,听说这个彭德怀作风勇猛,仗打得不错。”

        “是的,无论是在红军时期领导三军团,还是解放战争的西北战场,彭德怀都打得不错。”周恩来点头道。

        “不过和美军作战,情况会有不同……”林彪一向认为彭德怀勇气有余而谋略不足,此刻故有一说。

        “美军有什么了不起哩,要知道,他们是在别国领土上进行的不义之战,士气必然低落,你说是吗,林彪同志。”

        林彪楞了一下,听翻译说完,才知道斯大林是同自己说话,慌忙回答:“当然啦,美军出师无名,是不义之战,不过,我们部队的装备目前太差了,一个野战军才几十门火炮,还不低美军一个团的火力,而且几乎没有装甲部队……”

        “你说的也许有道理,中国军队的装备的确需要要改进,你们提出让苏联帮助你们装备40个师,我们同意,但要分步骤来。依据我们的经验,不必等装备好了再战,应该边作战边改装,这样士兵会更快、更熟练地掌握这些装备,在实战中提高部队的战斗力……”斯大林一边在纸上画着什么,一边沉稳地侃侃而谈。

        “我们十分感谢斯大林同志对我们的援助。”周恩来觉得时机到了,立刻设法转入正题。“毛泽东同志一再嘱咐我们向您表示谢意,但是,我们还是要反映我们现在的困难情况。我们的空军目前才刚刚建立,飞行员正在训练,还不能立刻投入战斗……因此,我们希望苏联能够了动空军,如果确有困难的话,我们也只好暂缓出兵,希望斯大林同志……”

        斯大林默默地放下铅笔,他明白,由于苏联方面的原因,中国方面暂缓出兵了。

        “请原谅,目前苏联空军不宜出动,飞机到了空中,很难有一个确定的界限,如果和美国全面冲突起来,仗打大了,也会影响中国的和平建设,特别是你们正处在战后的恢复阶段。”

        “我看苏联空军可以穿志愿军服装,以志愿军名义作战,这样既可以保障我军的制空权,又避开了美苏直接冲突。”林彪灵机一动,说出一个“两全其美的”主意。

        斯大林微微一笑,“如果有的飞行员被对方击落,当了俘虏,只穿一身中国人的衣服又有什么用呢?”

        斯大林摸起烟斗,转向周恩来,“你们此次来莫斯科,就是来通知我们这件事的?”

        “是的,斯大林同志,如果没有苏联空军的配合作战,我们暂不出兵,”周恩来的声音虽低,但很坚决。

        斯大林站起身来,踱着步子说:“那么好吧!我们是不是应该通知金日成,让他在东北通化地区建立流亡政府?”

        周恩来心头一紧,没有回答。

        是呀,这是戳到痛处一问,谁会忍心看到北朝鲜的同志被赶出家园,跑到异国去建立什么流亡政府呢?

        斯大林这一问力重千钧。

        “金日成可以带游击队上山打游击嘛!”林彪完全是在用一种旁观者的口吻说话,“北朝鲜山高林密,背靠东北,非常适合开展游击战……”

        斯大林不屑地一笑,“我理解中国方面的困难,可是朝鲜的问题总要解决,最好的结局是:既不引起世界大战,又能有效地阻止侵略……”

        “也许朝鲜问题在短期内得不到解决,但我们还是要做了战争准备,我希望苏联方面尽快提供20个师的装备……”

        斯大林突然停下了步子,插话说:“这个问题我刚才讲过,装务在实战中更换最好,既可以使部队迅速掌握技术,又可以用充分发挥先进装备的威力……”

        周恩来不露声色地抿了抿嘴角,到底是谈判桌上的老手,智斗罗斯福,丘吉镜头的巨头,他居然轻而易举地将已经放放弃的话题又从容地捡回来。

        双方又谈论起中国该不该出兵来。

        就在周恩来与斯大林做彻夜长谈的当儿,北京丰泽园里,毛泽东披着宽大的睡衣,正在地毯上踱步苦思,浓重的烟雾,在卧室室的宁波榻和四围的书架上弥漫起一层浮云。

        自从周恩来离京,他已经三天三夜没有合眼了,服了超出常量双倍的安眠药也没有用,一躺下身子,脑海里便翻江倒海,乱得他无法入睡。

        苏联的空军没指望了,斯大林主意已定,恐怕是很难改变的,靠我们的步兵和美国的海陆空联全兵种作战,结果难以预料,至少将付出巨大的牺牲,一旦战争扩大,美军轰炸大陆,进攻沿海,国内敌人和台湾遥相呼应,势必引政局的劝荡,如果苏联还是不出兵呢?

        慎重啊,慎重!一着不慎,满盘皆输。

        要打,就必须保证战而胜之,可是目前情况下,我们只能在丧失制空权的情况下作战,能打赢么?

        不打,朝鲜沦陷,一旦人家宣布成立了大韩民国,再打就更被动了,我就不相信苏联出几个师到朝鲜,杜鲁门就敢向苏联宣战。他杜鲁门的原子弱并非一家独有,他倚仗什么哩?

        暂缓出兵,彭德怀听说了,会说什么呢?我昨晚去见金日成了,人家派人到新义鸭绿江口接我们,我们如果暂缓出兵,让人家白高兴一场……

        金日成会怎么说?唇齿相依,怎么能见死不救呢?

        毛泽东思绪如麻,心如刀绞。

        毛泽东同志哟,中朝两国唇齿相依,世世代代友好,你难道不知道?明王朝的时候,日本20万大军侵朝鲜,朝朝神宗皇帝派大将李如松紧急驰援,大败日军,夺回汉城,现在是新中国,难道明王朝能做的事情,中国共产党却做不来?切不可忘记唇亡齿寒的教训呐!

        窗子开始发亮了,床头的灯盏光线已经暗淡,已是黎明时分了。

        毛泽东掐灭了最后一根烟蒂,踱到窗前,将窗户推开,顿时,深秋的寒气一拥而入,使人感到清凉和明澈。

        立即给周恩来发报,告诉他,没有苏联空军,我们依然出兵……

        一个小时后,一个震惊世界的决定,随着一串滴滴嗒嗒的音符,飞向北天。

        “恩来同志:

        “……与政治局同志商量结果,一致认为我军出动到朝鲜比较有利,在第一时期可以专打伪军,我军对打南伪军是比较有把握的,可以在元山、平壤以北大无块山区打开朝鲜的根据地,可以振奋朝鲜人民,在第一时期,只要能歼灭伪军几个师团,朝鲜局势即可起一个对我们有利的变化。

        “我们采取上述积极对策,对中国,对朝鲜,对东方,对世界都极有利,让敌人压至鸭绿江边,国内国际反动气焰增高,则对各方都不利,首先是对东北不利,整个东北边防军将被吸住,南满电力将被控制。

        “总之,我们认为应当参战,必须参战,参战利益极大,不参战损害极大。

        “毛泽东

        “1950年10月13日”

        周恩来久久凝视着密密麻麻的电文,除了惊异之外,心头还跃起一股振奋之情。毛泽东的胆魄令他钦佩不已,苏联不出动空军中国也要打了……从鸦片战争到八国联军的入侵,中国一直处于被人宰割的境地,现在,要到国门外去迎战世界的头号强敌了,只有共产党领导的新中国,才有如此大无畏的勇气……

        当这天下午,周恩来再次走进斯大林办公室的时候,斯大林表情稍觉诧异,不是凌晨刚结束了我们的谈话吗?

        “斯大林同志,毛泽东同志和中央政治局刚刚发来一封电报,决定,立即出兵朝鲜!”今天,周恩来的声音异常响亮,不再请求苏联出动空军了,他的心气立刻觉得硬朗多了。

        当苏方翻译把周恩来的话翻译给斯大林之后,斯大林握烟斗的手轻轻一颤,随即半晌默默无语。

        这太出乎意料了,像中国这样一个新生的国家。居然要独立同强大的美国开战。

        他被震撼了,毛泽东和中国共产党做出这个决定,将意味着他们要付出什么样的牺牲和克服怎样的困难啊!

        “还是中国同志好,还是中国同志好……”斯大林好像在对周恩来说,又好象在自言自语。

        10月19日傍晚,志愿军近20万大军,悄悄渡过鸭绿江,向北朝鲜的山林隐兵者,诡道也,出其不意,攻其无备。

        正当美军统帅麦克阿瑟狂叫嚣“要在圣诞节前结束韩战,让孩子们回家过个团圆节”的时候,他丝毫没有想到,国力极其衰弱的中国居然敢毅然出兵同美国抗衡,因此,当着一些零零散散的关于中国军队渡江入朝作战的消息传来时,他根本没入在心上。

        志愿军在彭德怀元帅的英明指挥下,巧妙地利用了麦克阿瑟的这种狂骄的心态,首战告捷,再战大胜,继而一举反击打过三八线,从容地拉开了抗美援朝的战争的序幕。

        兵者,国之大事,死生之地,存亡之道,不可不察也。
请记住本书首发域名:966xs.com。966小说手机版阅读网址:wap.966xs.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