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迎书友访问966小说
首页台湾小吃100种配方棺材板

棺材板

        四十年后,我重访“沙卡里巴”商场。它已搬迁到中正路,商场被新南小学新建工程围住,店家招牌努力地高竖,一副奋力突围的表情。商场里面有点昏暗,曩昔的繁华已杳,似乎只剩下荣盛米糕、老牌炒鳝鱼、阿财点心、赤崁点心店固守着我的记忆。

        我点了一客棺材板,切开,里面的稠汤流下,整个酥炸吐司泡在汤中。滋味依旧在,只是,仿佛多了一点沧桑孤独的况味。相传棺材板即创始于于赤崁点心店,乃店东许六一先生突发奇想制出的西式点心,原名“鸡肝板”,用吐司面包炸成金黄色,挖空成酥盒;里面的配料包括鸡肝、鸡肉、墨鱼、豌豆、胡萝卜,煮熟后以牛奶勾芡。味道跟台南大部分食物一样,偏甜。此店创立于一九四二年,可见棺材板之问世应在四十年代。

        在贫困的年代,鸡肝一类的内脏是昂贵的食材,现在已渐少使用,第二代掌门人许宗哲先生,为了迎合现代人的养生饮膳观念,舍弃棺材板的鸡肝内馅,易为海鲜蔬菜。

        沙卡里巴是“盛り场”的台式日语,繁华街道的意思,当时是随着花街柳巷而兴起的。日本殖民统治时期,现在西门圆环一带是台南最热闹的夜市,聚集了戏院、酒家、算命的、卖草药的、变戏法的和各式各样的小吃摊。光复后易名康乐市场,不过人们仍习惯沿用旧名。盛り场,中间有“り”明显表示要训读,这词汇出现于江户时期(十七世纪左右),如今叫唤它,竟觉得浓浓的怀旧味。

        老夜市屡遭祝融,前后一共烧了五次,最严重的一次是在一九九〇年,从海安路一直烧到友爱街,许多老铺毁于一旦。店面烧光了,手艺流传到别的地方继续营业,如炒鳝鱼、米糕、鼎边趖、棺材板等。

        据店主许六一追溯,台湾大学考古队来吃鸡肝板,其中一位教授说:这东西的形状很像我们正在挖掘的石板棺。店主闻言觉得有一种耸动视听的挑战性和好奇心,遂而易名。另有一说是成大附属工业学校的教授。可见我们的社会一直非常尊重教授;市井小民一向比教授谦逊,觉得他们书读得多,见闻广博。

        当时夜市里有四十家在卖棺材板,唐鲁孙追忆:“亚航有位美籍工程师史密师,是夜市小吃摊的常客,他发现有一个卖棺材板的摊子,当炉的少女长得秀丽爽朗,她做的棺材板,是咖喱牛肉馅,炸得酥而不腻,颇合那位洋朋友的胃口,于是成了天天座上客,也问出了小姑娘叫蔡阿绸,洋朋友有一年吃了一百七十多次记录,追了一年多,有情人终成眷属。这洋人真幸运,吃美食又能看美女,不过一年才吃一百多次,太少了,太少了。”

        我还是穷高中生时就很爱吃,曾专程搭火车去台南,直接就到沙卡里巴吃棺材板,好像当时是长立方形,盖上一片炸吐司,形状更似棺材。然则这名字总是令人不安,有些店家为求吉利,遂易名为“官财板”,如花莲自强夜市“蒋记”“法式”,花莲的官财板另起炉灶,强调在地创意,吐司先蘸蛋液再油炸;馅料融合烤肉、热炒概念,舍弃传统的浓稠高汤,内馅较干爽,性质接近汉堡;也不提供刀叉,仅用纸袋装着,可边走边吃。以上两家皆赠送饮料,口味甚多,诸如宫保鸡丁、三杯鸡肉、凤梨虾球,以及沙茶、沙嗲、葱爆、糖醋、蜜汁、泡菜等各种口味的肉品。

        棺材板可谓台湾饮食洋化的先声,无论是作为容器的吐司、浓汤形式,或刀叉器具,都属西方元素,鸡肝又令人联想法国的鹅肝;不料加在一起却变得台味十足。其实,这种浓汤并不适合使用刀叉来吃。

        那是一种想象的西式点心,想象西方人的主食是面包,想象他们在餐桌前例用刀叉,想象西餐都喝浓汤;于是产生了鸡肝板。反正鸡肝、鹅肝差不多啦,学习西方是一种必要,日本也是明治维新时全面仿效西方,才逐渐壮大的啊。

        近代华人遭受几百年的屈辱,进步、文明已成为集体渴望。棺材板留下西餐东渐的脉络,西方饮食文化冲击的痕迹,烙印着求新求变的精神。如今是一种逐渐式微的小吃,性格又憨又拙。
请记住本书首发域名:966xs.com。966小说手机版阅读网址:wap.966xs.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