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迎书友访问966小说
首页唐史并不如烟6 mp3下载刘文静疑案

刘文静疑案

        王世充众叛亲离,李世民如虎添翼,然而春风得意的李世民很快也遇到了麻烦,这个麻烦出在他的智囊刘文静身上。

        从晋阳起兵开始,刘文静就是李世民的智囊,李世民征战自然也少不了刘文静的份。两战薛举,李世民带的都是刘文静,结果这两战都很艰苦,第一仗把刘文静打成了白丁,第二仗又把刘文静从白丁打回到户部尚书领陕东道行台左仆射。

        回归官场的刘文静没有迎来官职的再度上升,迎来的却是与裴寂的死磕。

        说起来刘文静与裴寂还是很有渊源的,当年他们二人感情深厚,刘文静担任晋阳令,裴寂担任晋阳宫监,两个人不止一次地发誓,要共做大事,同享富贵。然而世间最靠不住的就是发誓。

        公元618年李渊登基之后,裴寂与刘文静的人生落差出现了,虽然刘文静的能力在裴寂之上,然而从李渊那里论,裴寂是核心层,刘文静顶多算边缘层,核心层的裴寂自然要比边缘层的刘文静吃香,毕竟裴寂与李渊的感情是带血的。

        有了人生的落差,恃才傲物的刘文静心里有些不平衡,在他看来,晋阳起兵的主谋是他,谈判东突厥的主力还是他,就连平叛薛举的主力也还是他,那么凭刘文静的能力,为什么要屈居裴寂之下呢?

        刘文静选择了同裴寂开战,从此两个人成了朝堂上的斗鸡。凡是裴斗鸡反对的就是刘斗鸡支持的,凡是裴斗鸡支持的就是刘斗鸡反对的,时间一长,朝堂之上都知道这两个当年的朋友已经变成死敌。

        书生意气的刘文静把裴寂想得太简单了,虽然裴寂本人能力有限,但需要看看他的后台,他的后台是谁呢?李渊!有当今皇帝做后台,刘文静如何斗得倒裴寂呢?刘文静啊刘文静,书生意气害死人!

        也该刘文静有事,很快他自己把两条关键的把柄送到了裴寂的手中。

        刘文静曾经与其弟、通直散骑常侍刘文起一起喝酒,一边喝酒一边发牢骚,喝到半酣时,拔刀击柱曰:“必当斩裴寂耳!”

        不久刘文静的家中总有奇怪的事情发生,家人居然说几次在家中看见妖怪(多半是人装的),刘文起忧心忡忡,遂召巫者于星下披发衔刀,为厌胜之法,期待通过巫师降妖除魔,度过劫难。

        这两件事如果没有人告发,刘文静也会平安无事,然而刘文静流年不利,偏偏有人告发,而且告发的人就是刘文静的一个宠妾,这个宠妾把两个把柄说得有鼻子有眼!

        “时文静有爱妾失宠,以两把柄告其兄,妾兄向高祖李渊告密”,这下刘文静的麻烦大了!

        本着宁可信其有的目的,李渊将刘文静一家打入死牢,派裴寂和萧瑀担任主审。李渊这一招很黑,也不厚道,明知刘文静与裴寂不和,却派裴寂担任刘文静一案的主审,这等于把刘文静往死里审!

        面对审判,刘文静很坦然:“起义之初,忝为司马,计与长史位望略同;今寂为仆射,据甲第,臣官赏不异众人,东西征讨,家口无托,实有觖望之心。因醉或有怨言,不能自保。”

        也就是说,起义之初刘文静与裴寂地位几乎平等,刘文静为司马(军政官,类似参谋长),裴寂为长史(秘书长),职务几乎平行,而建国后裴寂贵为仆射,刘文静只是勉强享受六部尚书的级别,而且有过起落,这自然让刘文静不平衡,因此酒后失言,发发牢骚。

        刘文静以为此言一出,其心自明,然而没有想到,这些话在李渊看来正是刘文静谋反的证据。李渊谓群臣曰:“文静此言,反明白矣。”

        满朝的大臣多数不认为刘文静谋反,李纲、萧瑀更是直言刘文静不会谋反,然而他们的话李渊都没有听进去,因为李渊只听一个朋友的话,这个朋友就是裴寂!

        其实刘文静与裴寂之争只是冰山一角,真正的矛盾出在李渊和李世民身上,因为裴寂的朋友是李渊,而刘文静也有一个可以交心的朋友,李世民。

        老于世故的李渊不会不知道刘文静对于大唐的作用,但他更知道这个人对于大唐、对于李渊本人的反作用,因为这个人的智谋太深了!这个人能以晋阳一隅说动李渊席卷天下,如果假以重兵,后果不堪设想,现在一个不妙的苗头已经悄然出现,那就是刘文静与李世民经常裹胁在一起,如果这两个人联手,又会发生什么呢?

        事情发展到这一步,刘文静已经到了生死的边缘,救人心切的李世民急切之下,彻底将刘文静推向了无底深渊。

        如果此时的李世民不力挺刘文静,而是做出一副落井下石的样子,或许刘文静还有一线生机,李渊念在晋阳起兵的功绩上放刘文静一马,然而李世民恰恰相反,他力挺了刘文静。

        李世民以文静义旗初起,先定非常之策,始告寂知;及平京城,任遇悬隔,止以文静为觖望,非敢谋反,极佑助之。李世民的意思是说,晋阳起兵的大计是刘文静定下的,然后才告诉裴寂,等到唐朝建国之后,两个人待遇差别比较大,刘文静有点怨气,不过仅仅是抱怨而已,绝不是谋反!

        剪不断,理还乱,想救人,却把刘文静彻底推向了深渊。年轻气盛的李世民并不知道,此时父亲李渊最忌讳的就是结党,最担心的就是篡位,而李世民与刘文静偏偏有了密切交往的迹象,假以时日,后果不堪设想。

        事实证明,李渊的担忧不无理由,在他执政的九年里,三个儿子斗得一塌糊涂,最终以李世民诛杀李建成和李元吉告终,而他本人在武德二年的担忧也终于变成了现实。试想,如果刘文静一直留在李世民的身边辅佐,或许李渊根本就坐不到武德九年,以刘文静的智谋和果断,玄武门之变或许将提前发生!

        李渊猜忌,裴寂落井下石,李世民单方力挺,三方角力的结果将起兵功臣刘文静送上了断头台。武德二年九月六日,李渊听从朋友裴寂的劝告,诛杀刘文静、刘文起,此时距离晋阳起兵仅仅过去两年,距离大唐建国仅仅一年,距离李渊诏令特恕刘文静二死也仅仅一年!

        文静临刑,抚膺叹曰:“高鸟逝,良弓藏,故不虚也。”时年五十二岁。

        两年前,落魄县令刘文静说动李渊直取大兴,席卷天下;一年前,李渊诏令特恕李世民、裴寂、刘文静三人两次死罪,也就是说在李渊手下,这三个人可以免死两次,相当于有三条命,然而君王心,似海深,看似一言九鼎,实际上人家始终保留着最终解释权。只要皇帝保留着最终解释权,那么免二死就只是一句空洞的广告词。

        李世民怎么也不会想到,父亲会如此绝情地处死起兵功臣刘文静,直到他自己当了皇帝,他才明白原来有些事情对于皇帝而言是情非得已,与父亲处死刘文静相同,李世民也在日后处死了玄武门守将李君羡,也没有正当理由,但在他们的心中,理由同样冠冕堂皇:江山永固,社稷永存!

        刘文静走了,李世民失掉了早期的智囊,倘使刘文静一直挺到贞观年间,或许房玄龄、杜如晦等人就要黯然失色很多,只可惜刘文静光芒露得太早,没有机会与盟友李世民一起开创贞观长歌。

        在刘文静的身后,李世民在心中暗暗发誓,总有一天,大唐欠刘文静的都要如数奉还!

        武德九年六月四日,玄武门之变,李渊被逼退位为太上皇。

        贞观三年,李世民借故免除裴寂所有官职,遣回蒲州(今山西省永济市)居住,后念其开国起兵有功召回长安任用,裴寂却没来得及上任,就于家中病逝,时年六十。

        同一年,李世民追复刘文静官爵,以子刘树义袭封鲁国公,许尚公主。此时距离刘文静被诛杀已经过去十年。(遗憾的是,刘树义后与其兄树艺怨其父被戮,又谋反,伏诛。)

        富贵总成浮云,风流总被雨打风吹去,隋末唐初,小人物刘文静布下一盘天地大棋,他以为会成为举世无双的棋手,却没有想到他始终只是一颗别人的棋子!在历史的棋盘上,其实每个人都是棋子,包括李渊,包括李世民!
请记住本书首发域名:966xs.com。966小说手机版阅读网址:wap.966xs.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