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迎书友访问966小说
首页唐史并不如烟全六册txt灭国高昌

灭国高昌

        高昌国,位于今新疆吐鲁番市东南,至今那里还有高昌国旧址。高昌在汉代时是车师国的王庭,距离长安四千三百里,属下总共有二十一个城市,除了高昌城,另有两个比较大的城市,一个叫交河城,王庭所在地,另一个叫田地城,校尉城所在地。

        总体而言,高昌国的生存环境非常不错,土地肥沃,谷麦一年两熟,远远高于中原地区的一年一熟。在农业立国的朝代,粮食就是生产力,有着一年两熟优势的高昌自然就有了骄傲的资本。

        高昌骄傲的还不只是谷麦一年两熟,他们还有葡萄酒。唐诗有云,葡萄美酒夜光杯,欲饮琵琶马上催。诗里的葡萄美酒可能就来自高昌。另外高昌还有一种神奇的草,草的名字叫白叠,高昌人采集这种草开出的花,然后就能织成布,这布如果放到现在,那就是纯天然绿色无污染的天价布了,卖多少钱都不算多!

        说起来,高昌与中原政权的关系原本还是很不错的,隋朝时两国交往甚密,隋炀帝还做主将宇文氏女封为华荣公主嫁给了当时的高昌国王麹伯雅,杨广征辽东时还带着麹伯雅一同亲临前线观战,关系不是一般的好!

        即使李渊以唐代隋之后,高昌与唐的关系也很不错,麹伯雅死时,继任的麹文泰还遣使报丧,李渊还派出使节专程前往吊唁。武德七年,麹文泰还为唐朝的动物发展做了一把贡献,他给李渊送来了一雄一雌两只宠物狗,名曰“拂菻犬”。拂菻就是当时的东罗马帝国,拂菻犬是在当地极受妓女和贵妇宠爱的宠物狗,麹文泰送给李渊的这一对,身高六寸,身长一尺,性甚慧,与现在的京巴狗相似,能曳马衔烛,中国有拂菻犬由此开始。

        高昌与唐朝的友好关系一直延续到贞观四年,那一年,麹文泰前往长安朝拜,受到李世民的热烈欢迎。临走前他的妻子宇文氏还请求进入皇族宗谱,李世民大笔一挥,赐姓李氏,封常乐公主,给足了麹文泰面子,高昌与唐朝的关系达到了历史的顶峰。

        然而按照历史规律,顶峰过后一般就是下坡路,高昌与唐朝的关系不可避免也落入了这个俗套,很快,两国的关系就开始走下坡路,主要原因是麹文泰变卦了。

        麹文泰变卦的主要原因是长安离高昌太远了,四千三百里的距离让麹文泰产生了“山高皇帝远”的错觉。更何况,离高昌不远还有一个不消停的西突厥,时间一长,外交形势就发生了变化,以前的高昌亲唐,现在的高昌亲西突厥,朋友也就在慢慢的演变中变成了敌人。

        没有永远的朋友,也没有永远的敌人,只有永远的利益纠葛!

        在高昌从朋友变成敌人之后,西戎诸国与唐朝的联系就被生生切断了,这些国家想到长安朝贡都必须途径高昌,而现在高昌在国境内修起了收费站,光收钱不放行,一句话,此路不通。

        切断西戎诸国朝贡的道路已经足以让李世民愤怒,接着麹文泰又做了一件傻事。

        高昌有个邻国叫伊吾国,原本臣属于东突厥,东突厥灭亡之后,伊吾就臣属了唐朝,本来这件事与高昌没有任何关系,可经高昌与西突厥一商议,幺蛾子就来了。麹文泰竟然与西突厥统叶护可汗一起打起了伊吾国的主意,计划两国联合攻打,战后一起瓜分。

        世上没有不透风的墙,高昌与西突厥的馊点子很快就被伊吾知晓了,然后火速报告给了李世民。这一下李世民的火大了,一纸诏书把麹文泰训得狗血喷头,同时责令麹文泰的下属阿史那矩入朝,共同商议两国双边关系。

        然而出乎李世民意料的是,麹文泰居然学会了阳奉阴违,明明李世民征召阿史那矩入朝,麹文泰居然扣住阿史那矩不放,只派出长史麹雍来长安凑数。

        这孩子没救了!

        没救的孩子麹文泰在没救的道路上越走越远,直到无可救药。

        隋朝末年天下大乱时,中原很多百姓投奔了东突厥,等到东突厥灭亡之后,这些中原百姓有的又投奔了高昌,麹文泰就扣留下这些百姓为高昌所用。等到李世民照会麹文泰遣返时,麹文泰两手一推六二五,四个字,“查无此人”!

        不久,麹文泰又出了幺蛾子,居然联合西突厥攻打了臣属唐朝的焉耆国,一下子攻下了三个城市,掠走了城中的男女老少,生生让人家改了国籍。受了欺负的焉耆国王紧急上疏李世民:老大,麹文泰他又欺负我了!

        麹文泰的劣迹就这样一笔笔在李世民的心中存了档,上了账,用不了多久,就会一一清算!

        贞观十三年,李世民开始清算高昌国麹文泰的劣迹,在他看来,这个孩子不是该打,而是该死了!

        劣迹一:数年不往长安朝贡,没有藩臣之礼,居然在本国内设置与唐朝一模一样的官职体系,癞蛤蟆上公路愣充迷彩小吉普,哪有点藩属国的样子?

        劣迹二:贞观十三年岁首,万国来朝,唯独麹文泰不到,据说在国内增高城墙,挖深战壕,准备打仗,不臣之心已经昭然若揭!

        劣迹三:面对大唐使臣,出言不逊,居然说:“鹰飞于天,雉窜于蒿,猫游于堂,鼠安于穴,各得其所,岂不活耶!”意思是说,老鹰在天上飞,野鸡在草里跑,猫在亭台楼阁上玩耍,老鼠在老鼠洞里自己玩,各有各的天地,谁还不能独立生存啊!言为心声,看来麹文泰确实想甩开唐朝单干了!

        劣迹四:西域各国无论想来长安朝贡,还是想来长安贸易,无一例外都被麹文泰扣留了。

        劣迹五:对薛延陀汗国挑拨离间,派使节对薛延陀国王说:“既自为可汗,与汉天子敌也,何须拜谒其使。”意思是说,你既然是可汗,那么跟唐朝的皇帝是平起平坐的,你还朝拜他干吗?

        综合以上五点,李世民总结陈词:事人阙礼,离间邻好,恶而不诛,善者何劝?明年,当发兵马以击尔。

        自此,攻打高昌进入倒计时,等待倒霉孩子麹文泰的是要么赶快认错,要么准备收尸,倒霉孩子会选哪一样呢?

        倒霉孩子居然两样都不选!

        正式出击高昌之前,李世民准备给麹文泰最后一次机会,再次下诏,征之入朝,如果麹文泰就坡下驴到长安认错,一切还能挽回,然而麹文泰再次拒绝了李世民的好意,给了李世民一个冷冰冰的回复:抱歉,我有病去不了!

        给脸不要脸,蹬鼻子上脸!

        贞观十三年十二月四日,李世民正式下诏,命吏部尚书侯君集为交河道大总管,率左屯卫大将军薛万均及突厥、契苾之众,步骑数万出征高昌,高昌之战由此开始。

        对于这场战争,很多人并不看好,此去征战高昌,天高路远,途经沙漠,四千三百里用兵,恐难得志,即便得胜,又离长安四千三百里,驻守也难。然而即使公卿近臣不断上书,李世民坚决不听,在他看来,高昌不除,国无宁日,高昌不除,万国来朝就会成为空谈。

        有困难要打,没困难制造困难也要打!

        一个智者,会在事情发生之前洞悉一切蛛丝马迹,然后果断趋避,然而一个弱智者则会对一切蛛丝马迹视而不见,明明身下的柴堆已经着了火,却不停地对自己说,我很好,我现在很好!

        相比之下,李世民是智者,麹文泰就是弱智者!

        麹文泰为什么如此有恃无恐呢?说白了都是空间距离惹的祸!

        高昌距离长安四千三百里,在交通基本靠走的唐代,这个距离用兵难度之大,无法想象,因此麹文泰不无得意地跟左右亲信说:“吾往者朝觐,见秦、陇之北,城邑萧条,非复有隋之比。设今伐我,发兵多则粮运不济;若发三万以下,吾能制之。加以碛路艰险,自然疲顿,吾以逸待劳,坐收其弊,何足为忧也?”

        麹文泰的算盘打得不可谓不精,在他看来,如果唐朝发兵多,那么必定粮草不济,如果发兵少,那么必定不是高昌的对手,更何况中间还有长达两千里的戈壁荒漠,地无水草,冬风冻寒,夏风如焚。风之所吹,行人多死,一百人结伴而行,如果没有粮草接应必死无疑,更何况是数万大军,就算侥幸能兵临城下,二十天之内必定粮草殆尽,如何能不溃败呢?

        然而麹文泰千算万算,却没有想到此次率军远征的居然是吏部尚书侯君集。侯君集是什么人?贞观九年率军穿越两千里无人区、人吃冰马吃雪的大唐名将,高寒的无人区都穿越了,还会怕你高昌的戈壁荒漠吗?

        说到底,麹文泰就是一个军事白痴!

        战争是什么?战争是矛盾激化的表现形式!

        打赢战争靠什么?一靠实力,二靠出其不意!

        在别人想不到的时间地点出现,就叫出其不意。

        贞观十四年八月,侯君集率领的唐朝远征军在距离高昌不远的沙漠口出现,麹文泰认为最不可能发生的事情真的发生了。侯君集率领的唐朝大军已经犹如天兵天将出现在高昌的国境线上,还有比这个更出其不意的结果吗?

        黑云压城,兵临城下,高昌国上下都将目光集中在国王麹文泰身上。他们相信,既然国王有本事挑衅,那么就一定有本事化解,一定会带领高昌度过这次战争危机。

        事实证明,麹文泰确实有本事,他真的躲过了这次危机,侯君集拿他还没什么办法。

        躲过战争危机的只有麹文泰一个人,在得知侯君集大军压境之后,麹文泰忧愁过度却又无计可施,眼睛一闭不睁,这一辈子就这么过去了,居然被唐朝大军活活给愁死了!

        卖白粉的架势,卖白菜的胆!

        挑衅了一辈子的麹文泰以愁死的方式结束了自己的一生,同时把高昌国的乱摊子留给了自己的儿子麹智盛。老子作孽儿子扛,真是作孽!

        麹智盛在老爹麹文泰死后,火线就任高昌国第十六任国王,他的命可比老爹苦多了,一上任就背上了炸药包,导火索还不在他的手上,偏偏就在侯君集的手上。

        侯君集率军抵达高昌国的柳谷时听说了麹文泰的死讯,同时听说高昌国的贵族们将云集高昌城为麹文泰发丧,属下将领当即请示,是否立刻包围高昌城?

        直取高昌城,侯君集何尝不想?然而侯君集更清楚远征高昌的目的所在,吊民伐罪是远征的目标之一,终极目标却是借此扬大国军威,大国军队就要有大国的风度。

        侯君集尽管读书不多,但他也知道“礼不伐丧”,袭人于墟墓之间,非问罪之师也,这是大唐军队的风度,也是侯君集的风度。

        侯君集随即令旗一挥,擂动战鼓,向西直扑田地城,这个田地城就是远征高昌的第一个靶子,打下它,让高昌人有个害怕的样本。

        田地城下,侯君集先礼后兵,先是例行公事的劝降,结果得到了意料之中的拒绝。侯君集心里清楚,这个国家跟国王一样,给脸不要脸,那就给他们点颜色看看吧!

        第二天拂晓,侯君集的远征军发动攻击,正如他所预计的那样,仅仅半天时间,田地城告破,城内男女老少七千余人全部被俘。

        当夜,侯君集命中郎将辛獠儿为前锋向高昌城进发,就在高昌城下击败高昌军队,随即侯君集率远征军主力抵达高昌城下,在城下安营扎寨。

        城外侯君集大军压城,城内继任国王的麹智盛惶恐不安,他知道自己的日子已经不能论天过了,而是要论秒数了,但是他还想最后努力一次,壮着胆子给侯君集写了一封求饶信:“有罪于天子者,先王也。天罚所加,身已丧背。智盛袭位未几,不知所以愆阙,冀尚书哀怜。”意思说,得罪大唐天子的是我爹,他已经遭天谴,挂掉了,我刚继位没几天,可没得罪天子啊,尚书大人可怜可怜吧!

        接到这封求饶信,侯君集笑了,这孩子,难道不知道“父债子还”吗?就算求饶,也得拿出点诚意啊!

        侯君集很快给麹智盛回了封信:“若能悔祸,宜束手军门!”

        要么出来投降,要么缩头挨打!

        倒霉孩子麹智盛选择了后者!

        麹智盛选择后者是有原因的,因为他知道高昌城城高壕深,老爹在挑衅唐朝的同时没少在战备上下功夫,就凭几万孤军深入的唐军,你又能奈我何?难道高昌城的城高壕深都是摆设不成?

        高昌城的城高壕深不是摆设,只可惜它遇到了有备而来的侯君集。

        此次远征高昌,粮草没有保障,援军没有保障,唯独攻城是有保障的。本着速战速决的目的,李世民帮侯君集调集了大批攻城能手,高精尖攻城装备一应俱全,不怕城墙高,就怕没城墙!

        很快,躲在城中的麹智盛就看到了科技的力量。侯君集一声令下,唐军开始抬土填高昌城外的战壕,因为早有准备,战壕很快被填平了,沟没了,一马平川!

        就在麹智盛哀叹的同时,让他更哀叹的物件出现了,抛石车!

        抛石车在高昌城外一字排开,在统一指挥下,无数石头飞进了高昌城,可以想象一下,一座孤城,在漫天飞石的攻击之下,还有比这更恐怖的吗?

        事实证明,有!

        在抛石车一旁,唐军很快矗立起一座高楼,这座楼也不算高,十丈而已,约合三十余米。在这座观察楼上,高昌城被一览无余,很快,这个观察楼就发挥了作用。

        “一号抛石车向左偏一点,那边有几个小楼可以砸!”

        “二号抛石车向右偏一点,那边出来了几个人!”

        这日子没法过了!

        到了这个时候,麹智盛还不想投降,并不是唐军的石头雨不可怕,而是他的心中还有念想,这个念想就是西突厥。

        原本在麹文泰向唐朝挑衅之前,高昌与西突厥就签订了友好同盟条约,双方约定,一旦一方受到第三国攻击,另一方有救援的义务。麹智盛之所以在石头雨中死扛,就是在等待西突厥的救援,只要救援一到,里应外合,孤军深入的唐军只有一条路可走,那就是崩溃!

        事实上,西突厥人确实遵守了约定,在得知唐军远征之后,西突厥可汗阿史那薄布就派出一名亲王进驻到可汗浮图城(今新疆吉木萨尔县),以作声援。

        得到声援的麹智盛由此壮着胆子在高昌城里当缩头乌龟,等待着西突厥盟友前来救援,令他万万没有想到的是,在关键的时刻,西突厥盟友居然掉链子了!

        西突厥盟友的掉链子是从上至下的,首先掉链子的是可汗阿史那薄布。在听说侯君集率领的唐军来势凶猛之后,阿史那薄布内心居然充满了恐惧,本着“不挨打就是福”的宗旨,向西连退一千里,人家溜了!

        领导都掉链子了,下属就更没指望了,驻防可汗浮图城的西突厥亲王也受到了可汗的传染,恐惧过度,连逃跑都省了,就地向唐军投降!

        这下就把麹智盛一个人搁里面了!

        援军没指望了,漫天的石头雨没有停的时候,要么继续在石头雨中当忍者神龟直到高昌城变成一座石头坟,要么就是乖乖出城投降,二选一,自己选!

        事情到了这个时候已经没得选了,继任没几天的麹智盛终于品味出一个成语:走投无路!没办法,父债子还,老子麹文泰已经挂了,剩下的债只能由儿子麹智盛埋单了!

        贞观十四年八月八日,高昌国末代国王麹智盛打开城门向侯君集投降,立国一百八十一年的高昌国就此灭亡,他们也成为被侯君集踩在脚下的山头!

        此后侯君集派兵四处夺城,共接收城池二十一座,八千零四十六户,一万七千余人,土地面积东西八百里,南北五百里,高昌国领域全部并入唐朝版图。

        对于高昌国并入唐朝版图,老杠头魏征是有不同意见的,他认为在高昌国故地设立州县得不偿失,白白浪费军力,劳民伤财,所谓散有用而事无用,未见其可。

        其实,在我看来,魏征的确是浪得虚名,是后世的人把他抬得太高了。在高昌国设立州县并非李世民贪图高昌领土,而是地缘政治的需要。在高昌设立州县,派兵驻守,这就打开了通往西域的大门,为后来唐朝征服中亚打下基础,同时保证了丝绸之路的畅通,更重要的是,还可以以此为据点,牵制对唐朝虎视眈眈的西突厥。

        于是,李世民压下魏征的上疏,将高昌国故地改称西州,在可汗浮图城设立庭州,在交河城(今新疆吐鲁番市)设立安西都护府,这就是历史上安西都护府的由来!

        这时,唐朝版图东及东海,西至焉耆(今新疆焉耆县),南尽林邑(今越南中部),北抵瀚海沙漠,皆为州县,东西九千五百一十里,南北一万九百一十八里。

        与此同时,得胜将军侯君集率军东返,押解高昌国王麹智盛以及高昌文武百官前往长安,此时的侯君集春风得意,盖世无双,从武德九年的玄武门之变,到西征吐谷浑,再到远征高昌,侯君集不断在唐朝的功劳簿上写下自己的名字。

        相比于李靖,他是玄武门之变的核心功臣;相比于尉迟敬德,他在贞观年间不断积累着赫赫战功。经过吐谷浑、高昌之战,他已经成为比肩李靖、李世勣的大唐名将,然而李靖已老,李世勣牢牢地钉在并州防范突厥人的前线,天下之大,数大唐名将,舍我其谁?
请记住本书首发域名:966xs.com。966小说手机版阅读网址:wap.966xs.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