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迎书友访问966小说
首页特种兵归来5绝密战场免费4.并非天方夜谭

4.并非天方夜谭

        这座城市我还是第一次看见,因为我平生不曾到这样的海洋中航行过。

        —

        怎么也想不到真有不许拍照的城市。当一位曾常驻巴格达的记者给我讲到某位摄影记者 的传真机被扣在萨达姆国际机场、他本人在街头拍照被没收相机的故事时,我曾将其归结为 “天方夜谭”。四年来,我徒步走过长城,在秦岭抓过熊猫。上世界屋脊探过险,洪水、大 火、骚乱、地震……连轰动一时被警方严密警戒的“长城情死”、“被劫民航返回北京”等 独家新闻都弄过的人,会有什么“不可能”?可与巴格达通了一次长途后,我顿时傻了半 天。巴格达分社的李大伟说:“你在北京碰得到的危险顶多一百八,而这里至少三百六。”

        我飞到安曼,新华社驻约旦首席记者给我讲了他在巴格达因为拍照、被安全人员抓住、 器材被没收的经历,劝诫我在大战爆发前夕更不可鲁莽行事。经与总社林老板电话磋商,决 定把我的宝贝传真机暂存在约旦。我脖子上挂着快门轻得不能再轻的莱卡M—4进了巴格 达。

        头一天,一位常驻巴格达的记者就对我进行形势教育:在这里干活得守规矩,否则极易 出事。比如美联的萨拉哈和路透的马蒙就被取消了签证,七个月前绞死了拍摄巴格达“军事 设施”的英国记者巴佐夫特,还有一名不守规矩的苏联塔斯社记者死于车祸,好抢独家的意 大利记者……最后是这位记者本人,他因与英美记者过往较密被巴格达“提示过”。说话间 另一朋友又插进来一个笑话,说是半年前他们商量每星期五早上5点起床去钓鱼,可担心早 上起不来。想不到星期五早上5点,客厅里的电话响了,拿起听筒,却无人讲话。以后接连 几个星期五的早上5点,电话铃都响,这位记者称之为“带耳朵的友谊的小闹钟”,听得我 后脊梁直冒冷汗。老兄看我脸发青、眼发直,忙说不是绝对不可以拍,只要找个新闻官员陪 着就行,新闻官员会指点你拍什么,告诉你怎么拍的。

        中东历史总如中东游牧民族异彩纷呈的服饰,让我头昏眼花。其疆界大概又由于游牧民 族的游走而变化多端。这一带历史最悠久的首推伊拉克,远古便以两河文明、空中花园、汉 漠拉比法典闻名于世,公元前2000年的巴比伦王国是这一带的政治文化中心。公元六世纪 建立的阿拉伯帝国,统一了中东地区,阿拔斯主朝的曼苏尔把巴格达建成帝国的都城。

        今天的伊拉克位于阿拉伯半岛东北角,与土耳其、叙利亚、约旦、沙特阿拉伯、科威 特、伊朗为邻,东南为波斯湾。可全世界的穆斯林全把波斯湾叫阿拉伯湾,波斯湾是操波斯 语的伊朗人的说法。伊拉克现有面积44.44万平方公里,人口1180万,阿拉伯人占4/5, 库尔德人占1/5。先后挣脱奥斯曼、英国人的统治,直到1921年8月建立伊拉克王国。同 一时期,大沙漠中内志王国(Nejd)纳季特省酋长伊本·沙特扩张至海湾。1924年吞并汉 志,自称汉克内志苏丹,1932年改名沙特阿拉伯。

        巴勒斯坦地区16世纪后一直为奥斯曼帝国统治,第一次世界大战后接受英国委任统 治,1921年英国以约旦河为界将巴勒斯坦一分为二,西称巴勒斯坦,东称外约旦酋长国。 直到1946年5月25日英国才承认外约旦独立,1947年5月25日改称约旦哈希姆王国, 1949年4月定名约旦哈希姆王国。哈希姆家族原在阿拉伯半岛游牧,后被沙特击败经伊拉 克辗转到了此地,今天的约旦国旗上还保留着当年阿拉伯半岛王旗的颜色。

        今天的科威特国(tateofKu)位于阿拉伯半岛东北部,波斯湾西北岸。 面积1.8万平方公里,人口100万。历史上的科威特一直归伊拉克属下的边远夷蛮地,公元 七世纪的阿拉伯帝国将其划归都城巴格达下的一个省;以后归奥斯曼帝国统治,1899年英 国与科威特订立条约不得与其他国家发生关系;第二次世界大战沦为英国保护国。直到 1961年6月19日才获独立。中东发现石油后,科威特与沙特对一块油田发生争执,1970年 和平划定边界。奥斯曼帝国时期,科威特是伊拉克巴士拉省的一个县。第一次世界大战《洛 桑条约》在英国干预下立了伊拉克王国和科威特埃米尔国。在历史悠久的伊拉克人看来, 不论古代史还是近现代史,科威特对伊拉克犹如台湾属于中国一样。而科威特人则视自己为 脱离大马的新加坡。

        总之,老奸巨滑的英国人不论从哪里撤走,都一定留下一屁股屎。新、马、印度、巴基 斯但乃至整个亚非拉,为的是让独立的国家越乱越好,以所谓“光荣孤立”的外交政策从中 牟利。英国人得意洋洋地自因为“均势外交”(Ba1ahePower),即迪斯雷利 首相“没有永恒的敌人,没有永恒的朋友,只有永恒的利益”。

        圣诞之夜,我在拉希德饭店伊拉克新闻部的办公桌旁拍摄身穿黑袍的阿拉伯妇女在萨达 姆画像前歌舞升平、购买圣诞礼物。我的陪同满意地看我工作。突然,一位身材高大的阿拉 伯人挤到我旁边,用低沉的英语命令我:“听着,我不许你拍我的姐妹在那个人画像下欢 笑。”我莫名其妙,连表示歉意。回到分社,我请教老朱,他说我碰上流亡的科威特人 了。

        当晚,巴格达所有教堂在晚9点关闭。此时距联合国最后通碟生效期还有整整十天。

        次日,我奉命到美国使馆前拍“万名妇女儿童抗议美帝”。几个刚会走路的儿童身挂 “要萨达姆,不要布什”、“要和平不要战争”的大纸牌蹒珊而行。一位紧靠在我左边的白 人记者边拍边问我是哪天来的,我俩肩并肩地跟着人群大喊口号“打倒布什”,义愤填膺声 嘶力竭,此举深得伊拉克人民敬意。事后才知道,这老兄竟是美联社的多米尼克。

        四年抢新闻的经验再次印证了《培尔·金特》中的真理:“当狼群在外边嗥叫时,最保 险的是跟着一起嗥。”

        顺着萨东大街往回走,看着两侧空空如也的玻璃橱窗,我胆子大将起来。我用右手捏着 装了35毫米广角的莱卡,漫不经心往前走,估计差不多就按一下,从不敢把相机端到眼 前,拐过两条街,一个穿灰制服的警察叫住我,用比我还臭的英语问我是不是拍了路边的橱 窗,我说绝对没有。我说我始终拎着这只破相机,准备赶回新闻部发稿,相机里仅有妇女儿 童反美大游行的壮烈场面。警察说他刚接到举报,有日本人偷拍商店。我说那可能,可我是 百分之百的中国人,是兄弟,你没见我身上大写着“人民中国”吗?说着翻出衣领下写有 中、英、阿文的身份识别牌。警察将信将疑地读完我的血型B,说可能是弄错人了。我又喊 了几声“打倒布什”,弄得警察肃然起敬,这才问警察怎样才能叫到去新闻部的出租车。

        卡迪希亚广场位于巴格达市中心。广场四角各有一柄高达几十米的巨剑,握剑的大手分 别是按萨达姆和尼布甲尼撤(即那位一把火烧了耶路撒冷、把犹太人掳为巴比伦之囚的国 王)的右手成比例放大的,剑柄的流苏由成千上万个伊朗士兵的钢盔堆积而成。四柄巨剑两 两交叉,像横直苍穹的彩虹,矗立在广场两头。据介绍,“卡迪希亚大捷”原指古巴比伦战 胜波斯的一次战役。公元637年(回历16年),12万波斯异教徒侵犯巴比伦,波斯人以33 头战象为前导杀到海拉。被囚于卡迪希亚监狱的死囚埃布纳赫吉戴罪请战,率3600名穆斯 林大败12万波斯人,史称“卡迪希亚大捷”,这也是历史上阿拉伯人惟一扬眉吐气大败波 斯人的胜利。两伊战争结束后,伊拉克人认为打败了伊朗人,伊拉克一方认为法奥之战可与 卡迪希亚大捷相媲美,特建此广场以示庆祝。据说一旦临战,卡迪希亚广场可做军用机场使 用,所以自然被列入头号保护目标,担任警卫任务的有陆军、伞兵和精锐的共和国卫队。

        我脖子上挂满了尼康,右手捏着丑陋的莱卡M—4径直向带班的共和国卫队走去。一位 少尉命令我停止,可我一直走到他面前,口念“萨拉马利空”(穆斯林间的问候语)与他行 了吻腮礼,他的大胡子弄得我挺痒。接着是“爱赫兰,雅嘿,西尼夏比,索哈菲(好啊,兄 弟!人民中国记者)。”他也极有礼貌地向我问候。我对他举起莱卡,比划着按了一下: “素拉蒙肯(照相可以吗)?”他连连摆手:“木须蒙肯(不行)。”接着双手一合,做了 个戴手铐的姿势。我温顺地将一堆相机扔在地上,从他们手中的AK—47冲锋枪侃起,说中 国军队用的也是同族步枪,不过叫56式。山南海北乱侃,直侃到叙利亚的女孩最美。“暴 力色情”迅速扭转了士兵对相机的注意力,可我心里明白,我有了独家的卡迪希亚广场照 片。
请记住本书首发域名:966xs.com。966小说手机版阅读网址:wap.966xs.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