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迎书友访问966小说
首页铁血战士1987在线免费观看第六章 老子天下第一

第六章 老子天下第一

        在战国时代,除了称雄的七个大国外,宋、卫两个在夹缝中求生存的国家让人忽略它们的存在。其中的宋国,其始祖是煊赫有名的微子,为殷商时代的贵族,帝乙的长子,商纣王的同胞兄弟。

        我们知道,商纣王是中国历史上著名昏君,穷奢极欲,暴虐无道,导致众叛亲离,国势江河日下,叔父箕子劝谏,纣王不听,箕子无奈装疯卖傻去当奴隶;王子比干劝谏,纣王发怒,杀了比干,还剖开比干的胸膛,验证圣人的心是不是有七个孔;王子微子也屡屡劝谏,同样不被采纳,微子就绝望了,逃亡出国。不久,周武王姬发灭商,微子自缚衔璧乞降,周武王亲自上前为他松绑,恢复其爵位,后封于朝鲜。至周公旦平定管叔、蔡叔武庚叛乱后,周成王封微子于商族发祥地商丘(今河南商丘),以示不绝殷商之祀,国号为宋,爵位为公。

        作为周初重要的封国之一,自始至终,宋国就没有兴旺过,颠簸坎坷,内患外乱,一路走向衰弱。一个原因是,宋国地处中原,强邻环绕,豫东平原,无险可守,频繁的战争给宋国带来了无穷的灾难;另一个原因是宋国仿佛没出现过一位有王者气象或杰出才能的执政者,故而因循守旧,不思进取,以致衰败到为一个时代甚至忽略不计的地步。

        也有昙花一现的时候,譬如现在要说的宋康王时期。

        

一、狂妄症,不知自己是老几



        宋康王,宋辟公之子,他母亲怀他的时候,梦见一个叫徐偃生的人来投胎托生,便给他取名叫偃。偃生得殊异、怪异、奇异、特异,与一般人不同,其身高九尺四寸,脸宽一尺三寸,眼睛像一对五百瓦的白炽灯泡,满面放射万丈神光,手指伸屈如铁钩一般。如此大的身高体积,他看一般人都若蝼蚁,仿佛他的铁钩大手对他们只须轻轻一捻,便无不粉身碎骨。

        其兄剔成为宋国太子,偃高大的身躯往他跟前一站,说:你是让我撵走你,还是让我捻死你。当然最后是既不用撵,也不用捻,剔成知趣,自己走人。撵走剔成,偃就用袖子扑了那座位上面的灰尘,一屁股坐了上去,压得椅子吱吱乱响。之后,有人去掏一小雀鸟的窝,窝里竟是蟒蛇的卵,而卵中是一凶悍的鹞雏。这是一个奇怪的事件,那人便把它献给了宋王偃,偃召太史来布卦占卜,太史说,小而生巨,必霸天下,就是说小雀而生大卵,显而易见,这是反弱为强,它预示着大王有帝王之业霸王之象。宋王偃被太史说得热血沸腾,心想这正合我意,现在这诸侯中没有比宋更弱的了,和人家一比,我这个王当得真丢人。而振兴宋国,舍我其谁!

        这一枚奇异的鸟蛋,无疑是为偃的精神下了一副猛药,偃大受鼓舞。于是踌躇满志,大显身手,尽招国内壮丁,亲自指挥训练,不日,竟得精兵十万!

        要军队就是要打仗,于是,东伐齐,取五城;南败楚,拓地三百里;西战魏国,又取二城;其间还灭了一个小国滕(今山东滕县西南)。秦是打不过的了,便派使者与秦友好往来。这一折腾,宋国迅速强大,竟与齐、楚、韩、魏、赵几个大国不分高下了,一跃跨入战国先进行列。这时,偃的那张大脸更是神光焕发,自谓天下英雄,无人与之匹敌,遂深有感触,说果如太史所言耳,我有帝王之业霸王之象也。于是,在上朝的时候,就让文武百官叩头而拜,山呼万岁万岁万万岁。堂上一呼,堂下齐应,门外列队排如长阵的兵卒侍卫也一起跟着喊,十几里地之外都能听到,整个宋国每天都在万岁万岁万万岁的喧嚣澎湃声中,排山倒海,天地回荡。

        要说,这之前,偃还是有所作为的;而这之后,他就野心膨胀患了精神狂妄症,不知道自己是谁了。偃让人做了个皮囊,盛满牛血,悬于高杆上,偃挽弓用箭射之。箭镞连发,穿透牛皮血囊,血雨满天飞洒,地上一片血腥。偃借此让人对外散布流言蜚语,说可不得了了,我们大王射天而胜,射得老天血雨横飞。

        偃人高马大,身宽体胖,酒量惊人,打遍天下无敌手,他让大臣们整夜整夜地陪他一起狂吃海喝,寻欢作乐。大臣们想不想喝,会不会喝,能不能喝,你都要喝,不喝就命人拿酒灌他。以致到后来,那些酒量小的酒量大的,一听偃要他去陪酒,都腿肚抽筋,浑身筛糠,五脏俱焚。大臣中也有好酒量同时也有好胆量的,拼了性命红着眼睛公牛似的,要与偃轮番斗酒,大战五百回合,拼它个你死我活鱼死网破!偃无赖得很,就暗地里安排亲信把他喝的酒换成白开水,这样,他自然是怎么喝也喝不醉的,而不知内情的那些莽汉还在那里天地浩然气冲斗牛一碗碗地龇牙咧嘴把那辣水往自己肚子里灌,最后一个个匍然倒地呼爹喊娘哇哇大吐表情呆痴还在傻乎乎地想,咳,这就怪了,大王咋就喝不醉呢?偃借此让人对外散布流言蜚语,说可不得了了,我们大王饮酒神仙量哩,饮百天不晕,喝千石不醉。

        偃更厉害的事情是其性功能强大超越,又喜与女人为淫乐,据说一夜能御数十女而不疲软,似乎已经不是人了。偃借此让人对外散布流言蜚语,说可不得了了,我们大王身强力壮干劲冲天,精神非常人能比,且从不倦怠。

        射天而胜,千石不醉,百战不殆,只这么一散布,一谣传,一神话,偃就完成了天下人对他的个人崇拜。这兴许是一个国家的心理战术,让世人知道对付偃这样殊异、怪异、奇异、特异之人,你恐怕要认真考虑考虑了。

        

二、陷情海,十头牛拉他不回



        三月小阳春,偃这种精力过剩的人,是不会让自己老老实实待在暗无天日的王宫里的。于是叫了几个走卒,怀着他似乎永远都不衰减的好兴致,去野外踏青郊游。不着意间,他看到了一片风景——青青桑园间有一美丽少妇在灿烂春阳下采摘桑叶,纤纤素手如鸟雀翅羽在绿叶上翻飞。偃看得热血沸腾惊心动魄,就痴呆在了那里。回去后就大兴土木,在离桑园不远的地方,修建了一座青陵台,他就满怀一腔痴情,每天在青陵台上遥望那桑园间的青青少妇。像偃这样的人,一旦沉迷于眼前的这个采桑的女子,他就会像当初训练军队一样,全力以赴,死去活来,十头牛也拉他不回。

        偃知道他这样天天看,只能使心灵的痛苦与日俱增,而于事无补,他便突然像一个普通人那样前去那妇人家拜访,才知道那妇人原是宫内勤杂工韩凭的妻子息氏。偃知道只这样暗恋、追慕和遥望终还是不能解决问题,干脆把事情摊开了说,成就成,不成也就罢了,省得这样牵肠挂肚肝肠寸断的,我本来就不是这种性格!于是他就派了人去直接给韩凭说去,让他考虑国家和领袖的利益,把妻子献给大王。韩凭回家后吭吭哧哧了半天,终还是向妻子说了,息氏涌了一股眼泪,口中吐出一首诗来:南山有鸟,北山张罗;鸟自高飞,罗当奈何。

        偃听了韩凭的复述,知道这只美丽小鸟样的少妇要远走高飞了,不行,不能让她飞走了。她若飞走了,我的一生将暗无天日,宋国将暗无天日。立即派了一队人马去,硬是把息氏从家里抢夺到宫中。韩凭这个时候才感到自己人格彻底被羞辱毁灭,眼睁睁看着自己的妻子从跟前被人掳走,遂急火攻心,猛转身朝妻子远去的方向望去,然后吐血而死。

        偃沐浴更衣,春风满面,携息氏共登青陵台。偃一脸歉意,解释说没想到你夫韩凭会是这种结果,而我对你追慕已久,抢你来宫,也是不得已而为之。我是一国之王,万民之尊,我能让人富贵,也能让人灭亡。说实话,让我这样低三下四用了如此长久的耐心去追求一个人,你是第一个,也是唯一一个,但愿你能理解我的一番良苦用心。如今你夫已死,你也无所依靠,若能屈就于我,我立即立你为王后。息氏涌了一股眼泪,口中吐出一首诗来:鸟有雌雄,不逐凤凰;妾是庶人,不乐宋王。

        息氏吟罢,飞身一跃,在空中划了一道美丽的弧线,如一片青青的桑叶,从高高的青陵台上落了下去。之后,在她身上找到一封遗书,云:死后,乞王能赐妾骨与丈夫合葬,黄泉感德,若有来世,妾当以身相报。

        偃痛失息氏,欲哭无泪,遂命手下把息氏单葬,与韩坟相望,偏让他们不能相亲。数日后,夜间两坟竟各生一棵桑梓树来;又过了一些时日,树高至三丈许,其枝自相攀连相缠成连理,有鸳鸯一对,栖于枝上,交颈悲鸣,日日不息。——这当然都是传达善良民意的百姓传说,不是史实。而一向骄纵狂妄的偃,突然觉得自己什么都不是了,什么都不能了,万里江山有什么用,万丈豪情有什么用,万岁万岁有什么用,无奈连一民间弱小女子苦苦相思苦苦追求都终不能得手。偃就变得十分暴虐,放纵情绪,失去控制,没了人性。每天上朝,备弓箭藏于王座,只要看着有谁不顺眼、听着有谁说话让他感觉不舒服的,就取出箭来,当朝射杀。曾一日之内,射杀景成、戴乌、公子勃三人。大家都噤若寒蝉,不再说话。

        

三、犯众怒,三国联手共诛之



        这边偃正为情所困,为情所怨,为情所疯,那边却打得正热闹。

        公元前二九三年,魏、韩奉周王之命,合纵伐秦,秦使大将白起迎之,大战于伊阙(今洛阳龙门附近),全歼魏、韩精锐二十四万,俘虏韩将公孙喜,得武遂地(今山西临汾西南)二百里;乘胜追击,又取河东魏地四百里。秦以不可抵御之势威武雄壮地向中原推进。秦昭王异常兴奋,觉得这是自己实力的检验,心中便有了底气和把握,什么一统天下,现在就可以别立帝号。又想了想,六七个国家,就我一家称帝,唯我独尊,是不是有点恬不知耻了。不行,齐湣王那家伙的野心比我还大呢,索性让我们俩一块称帝。那么我就是西帝,分管西方;湣王是东帝,分管东方,两家联手,平分天下,便派人去和齐湣王说。

        这消息来的太唐突,齐湣王没有思想准备,反复想有点大喜过望,承受不了,便去问孟尝君。孟尝君态度坚决,极力反对。齐湣王不死心,再去问苏代,苏代说:秦不让其他国家和它一块称帝,独独看上了齐国,说明齐国在他眼里有相当的分量;你要拒绝,怕是秦昭王会不高兴;你要答应,你就把其他诸侯得罪了。苏代说,我倒有个主意,你不如先答应他,但对外暂不称帝,先让秦称。名义上是对秦敬重,实际上是让天下人憎恶他。果然西方那几个国家真都归服了他,你再在东方称帝也不迟。齐湣王觉得还是人家苏代有水平,把问题看得准、想得远、做得妙,继续请教苏代,说:秦要和齐一起联合伐赵,你说伐不伐?苏代犹豫了一会,说:无缘无故,凭什么去伐人家赵国。况且伐赵很明显只对秦有利,齐从中什么好处都得不到。然后说,伐赵不如伐宋。理由是当今宋国,自从宋王偃一心想要的那个女人息氏死后,偃就一蹶不振,随后变态,暴戾乖张,惨无人道,民不聊生,怨声载道。天下称偃为桀宋,宋人就盼着等着其他国家去解放他们。最重要的一点就是,得其地易守,得其民可臣,又有除暴安良之名,天下鼓掌称快,此乃汤武之举。

        齐湣王听后高兴了,依其计,对秦受帝号而不称,婉拒伐赵之请,为攻宋做准备。秦昭王哪里知道,就轰轰烈烈在西方自立帝号,过了两个月,见齐没一点动静,迟迟不对外称帝,才知齐湣王这个小混蛋耍了他,也觉得没什么意思了,便又自免帝号,不再称了。

        待一切准备停当,齐便联合楚、魏一起伐宋,秦昭王不愿意了,大发雷霆。齐湣王自然又求助于苏代,苏代便只身去了秦国,见了秦王,上来就为齐国伐宋向秦昭王表示祝贺,弄得秦昭王一头雾水,问齐去伐宋,何故向我祝贺?

        苏代说:齐国是什么东西,你不知道?既贪婪又强暴,它约魏、楚共同伐宋,因宋于前曾伐魏、楚,并得其地,故齐邀他们,他们很爽快地就答应了。但他们糊涂,齐伐宋后,下一个肯定伐魏再伐楚,那时魏、楚必求之于秦。你这是损一宋而坐收魏、楚两国也。这么好的事情,我怎么不来给你提前祝贺啊。

        秦昭王说:那你的意思是说我不去救宋了?

        苏代说:万不能救,宋王偃惨无人道,民怨沸腾,天下都巴望着它赶快灭亡。都不去救他,单单你去,你这是往自己身上泼脏水,天下人会把对宋的怨恨和愤怒都一起转向秦国。这么愚蠢的事情,会是大王你去干的么。

        秦昭王说:我觉得你好像是苏秦的弟弟?

        苏代说:那是史书的记载把我们弄错了,我本来是苏秦的哥哥,这大概与伐宋没什么关系吧。

        秦昭王说,随便问问,我就觉得你们兄弟几个的舌头都是从哪儿弄得优秀遗传?

        苏代说:一窝老鼠,臭味相投。

        靠了苏代三寸不烂之舌,齐、魏、楚顺利实现联合,一起伐宋,而宋王偃也最后一次表现了他本性的狂妄自大。而伐宋如何伐之,齐将韩聂、魏将芒卯、楚将唐眛三人坐在一起,需要商议一下具体的战略对策。唐眛以为偃向来有骄纵狂妄的毛病,不如以弱诱之,让他狂妄自大到底。芒卯觉得偃曾取城夺地于我们三国,那里都是我们国家的原来的臣民;不如拟一檄文,列举偃的罪状,广泛宣传发动,他们肯定会自发组织起来,反戈一击。于是三位将军商量后便绞尽脑汁,东拼西凑,竟给偃列举出了十大罪状:一、逐兄篡位,得国不正;二、灭滕兼地,恃强凌弱;三、攻占邻国,侵犯主权;四、悬囊射天,欺瞒民众;五、长夜狂饮,不理国政;六、抢人妻女,淫荡无耻;七、射杀谏臣,惨绝人寰;八、山呼万岁,狂妄自大;九、献媚强秦,结怨诸侯;十、慢神虐民,全无君道。

        再说偃,亲率十万精锐,出城十里安营扎寨,摆开一副与齐、魏、楚三国决战的架势。齐将韩聂谴闾丘俭率五千人马与之挑战,偃竟不出兵。闾丘俭就令军士数百人一起登在战车上,开始齐声朗诵那篇列举了偃的十大罪状的檄文,朗诵一遍,再朗诵一遍,再朗诵一遍,偃受不了了,恼羞成怒,命将军卢曼上阵迎战。只战了几个回合,闾丘俭败走,卢曼疾追。偃登高垒了望,见闾丘俭兵士一路扔了车马军备,狼狈逃窜。随发出暴徒的狂笑,把如铁钩的大手一挥,下令全力进攻。闾丘俭仍然按事先安排且战且败且战且走,而那宋王偃不知是计,杀红了眼睛,如一头猛兽,不着一枪一棒一刀一剑,只用铁钩大手,连斩齐将二十几个,兵士百余。就在这时,有人疾驰来报,说楚、魏二军抄了宋军的后路,现正攻打宋都睢阳。偃听后变狂笑为狂叫,我中计也!急忙掉转军队,回身去救睢阳。行至四五里,斜刺里杀出一队人马,原是齐将韩聂的伏兵,又是一番混战,到了睢阳城下,拼力杀出一条血路,总算逃进城里,齐、魏、楚三军合为一处昼夜攻城不息。

        号角连天声中,齐湣王来了。

        事情是这样的,自从齐将韩聂率军走后,齐湣王就反复琢磨,知宋王偃乃殊异怪异奇异特异之人,怕是一时拿不下来,拖泥带水的,会因此发生变故,想想,还是自己亲率大军三万,前来助阵,以便干净利落速战速决,别一锅好米做夹生了。

        听说齐湣王来了,骄纵狂妄的偃便彻底绝望。是夜,有戴直护驾出城,至温邑,追兵杀来,戴直战死。偃也模仿了那个曾令他肝肠寸断的青青桑园少妇息氏,飞身一跃,在空中划了一道丑陋的弧线,自投于神农涧中。他高大的体魄保护了他,偃竟没摔死,被三军兵士从涧底血肉模糊地抬了上来,在历数他的罪恶之后,将其斩首。宋灭,齐、韩、楚三分其地。

        

四、不明白,咋个说病都病了



        齐、魏、楚三家几个头儿蹲在地边上,拿了小树棍儿,这里捣捣,那里划划,就把宋国的地给分了,站起身子,拍了拍手上的灰,然后热情拥抱挥泪告别。看着魏、楚两家带着战利品满载而归的时候,齐湣王心里不舒服了,呸!伐宋一役,我齐国投入的兵力最多,开支最大,成本最高,凭什么三家平分,你看他们那喜形于色心满意足的样子。不行,我得给他们点厉害瞧瞧,要不我这心里别扭。齐湣王就暗使韩聂率兵尾随唐眛之后,在重丘(今河南泌阳东北)对楚军进行突然袭击,然后乘胜追击,把毫无防范的楚军打得落花流水,尽收淮北之地。之后齐湣王说我这心里还他妈的别扭,又令大兵西攻三晋,把三晋也打得落花流水。

        魏、楚说这齐湣王怎么是这么个人啊,一点信用都不讲,不要脸!不要脸咱们都不要脸,于是魏、楚就明目张胆派使节去秦公开献媚,秦昭王一一笑纳,之后想,这苏氏兄弟的舌头生花,魔鬼一样,三搅两搅,就从口中吐出一个梦想成真的现实来给你。问题是这齐湣王心里还挺别扭,又去找身边的卫、鲁、邹几个小国家撒气,卫、鲁、邹没看就读懂了齐湣王气益骄恣的脸色,委曲求全,对齐称臣。问题是这齐湣王心里还是别扭,我不是光要那一点地儿和那几个小国家的低三下四,我的目的是想要灭周取而代之,把象征国家权力的九鼎迁到我们临淄来;迁了九鼎来,那就有点意思了。

        孟尝君站出来说话了,指出:宋王偃的灭亡,各个国家目前都在讨论研究,大王就一点都不进行思考么。宋因何灭,偃因何死,经验何在,教训何在,而又如何自我警醒,引以为戒。这才是你要认真加以总结和思考的,而不是要去做什么天子。况且周虽微弱,但其位神圣,当今这七个大国百余年来相互拼争你死我活,就一条,谁也不敢动周,迁其鼎。那是让所有人都心生敬畏的一个虚拟,一个象征,它也许没有任何实际的意义,但我们不能轻易觊觎它,触动它。大王在此之前没有与秦一起称帝,真是明智之举,在诸侯国中产生了良好的影响,怎么这就突然生发了这个荒谬而且危险的想法。

        野心膨胀的齐湣王这个时候可听不进去这些话了,说当年汤放逐桀,武王伐纣,桀、纣都是当朝天子。我真是悲哀,我想当一回当代的汤武,可谁为当年力助汤武一跃登顶的伊尹与太公来帮助我啊。听了齐湣王最后一声对天的长叹,孟尝君知道他这只也算是齐国的大兔子名兔子的这个窝怕是待不住了。果然,齐湣王再次收回了孟尝君的相印。孟尝君预测,齐国将成为第二个宋,湣王该是又一个偃,遂拍了拍屁股,带了他的门客,到好朋友信陵君魏无忌那儿住去了。

        孟尝君走后,齐国接二连三出现了怪异的现象:开始天上下了血雨,淋在人的身上,闻之一股恶臭;接着发生地震,地裂三丈,泉水涌出;后来有人当街而哭,只闻其声,不见其形,人心就有了不测的慌张。大夫皆向湣王进谏,请孟尝君回,湣王怒而杀之,陈尸于大街之中,于是朝中大臣一下都病了,纷纷告病还乡,归隐故里。而湣王还在那里莫名其妙瞎琢磨呢,咋个这些人说病都病了,像约好了似的。

        

五、说苏代,历史有时看不透



        苏代对天下大势、未来走向、现实取舍好像没有他说不清看不透的,而我们对苏代却是很难说得清、看得透。说不请还是缘于司马迁记载的错误,他一错误,就把许多苏代可堪非凡的业绩和事迹错安在了苏秦的身上(本书苏秦一章我还要具体说到),使苏代在历史上被遮蔽在苏秦的万丈光芒里了。而事实是苏代之于齐秦东西对峙群雄并起的中期战国是一位不可轻易忽略的重要人物,许多重大事件,都有苏代的参与和决定,他甚至引领和改变着一个时期天下大势的走向与格局。

        至于苏代过人的机敏和智慧随处可见,他临时创作的“土偶人与木偶人”的寓言,阻止了孟尝君第一次使秦;他创作了“伯乐相马”的寓言,使自己顺利见到了齐王,然后开始了他在齐国成功的间谍活动;他创作的最著名的“鹬蚌相争、渔翁得利”的寓言,制止了赵国对燕发动的一场战争。可以说,苏代的人品、才华、雄辩力、作用力、影响力,较之他弟弟苏秦毫不逊色,而名气却远不如他弟弟苏秦了。既生秦,何生代,苏代一定也有此说不出的冤枉,就像现在的流行歌曲,苏秦是首唱,而苏代声音再优美动听,也是翻唱。

        让人看不透则是在灭宋的问题上,他对齐湣王主张既不与秦称帝,也不与秦联合伐赵,而是极力建议伐宋,显然是正确的;之后又去劝说秦昭王不要救宋,显然也是正确的。但在此之前,他却坚决阻止燕参与伐宋。

        我们知道燕国发生内乱时,苏代扮演了极不光彩的角色,以致把事情闹大了,抱头鼠窜,慌忙逃离,全然没了士人的风度和做君子的担当;而在听说燕要与齐一起参与伐宋的行动后,他就又站出来了,给燕昭王写了一封信进谏。这封进谏信抛开其他不讲,单从信本身看,实在是分析透彻,论点明确,高屋建瓴,充满思辨,给燕王提出了一整套详尽的“以秦制齐”的策略。燕昭王看了苏代的这封信,感慨万端,就原谅了苏代,并请他回来,共谋国事,复仇齐国。然而苏代作为燕的叛臣又在这个时候给憎恨他的燕王写信,究竟出于什么目的,怀了怎样的心态,我们还是说不清也看不透。于是就有人说,苏代写这封信的时候,他正辗转在宋,因此要劝止燕助齐伐宋。在什么山上唱什么歌,这一方面反映了苏代的功利和圆滑,同时也表现了他对他服务的国家的忠诚,所以就看你怎么看。

        除此,苏代在后来与燕王还有过一次谈话,我认为是否可以作为对这个说不清、看不透的苏代的有意味的注脚。

        燕王说:我最不喜欢骗子的谎言了。

        苏代说:我们老家周地人最看不起媒人,因为她两边说好话,到男的家说那女子漂亮,貌若天仙;到女的家说那男子富有,家累千金。大家都知道她说得是谎言,但周地的习俗是不许婚姻自由的,男子不能自己做主择妻,女子没有媒人,到老都嫁不出去。要是顺应了风俗习惯就不会有这种尴尬了,说白了,你要想嫁出去而不被困在家中一筹莫展,那你就只有依靠媒人。治理国家也是一样,你看现在天下大势,要想坐享其成,还非得依靠骗子。

        燕王笑了说:你也是骗子。

        苏代也笑了说:是的,我也是骗子。

        苏代说他自己是骗子,这话真是中肯,苏代是骗子,是大骗子!后来他就去了齐国做了和骗子一样性质的燕国的间谍,一番反反复复地周旋离间,使燕昭王终于实现了对齐国的复仇,一雪前耻。这是《战国策》里的记载,而一九七三年长沙马王堆三号汉墓出土的类似《战国策》的帛书中,记载的却是苏秦,而不是苏代。再,载:苏秦之弟曰代,代弟苏厉。《史记索隐》,谯周又云:秦兄弟五人,秦最少。兄代,代弟厉及辟、鹄,并为游说之士。我和历史哭笑不得,无可奈何,不知信谁。
请记住本书首发域名:966xs.com。966小说手机版阅读网址:wap.966xs.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