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迎书友访问966小说
首页王立群大风歌在线观看三十、刘姓封王

三十、刘姓封王

        汉高祖六年,刘邦在大封二十九位列侯的同时,又分封了四位同姓诸侯王,这四个王不是刘邦的兄弟就是刘邦的儿子,或者是与他有亲戚关系的人,可以说刘邦的这次分封与以前有很大的不同,早在刘邦称帝以前他的分封都是给了异姓的人,也是为自己立过功的人。那么这一次刘邦为什么要封同姓王呢?从分封异姓诸侯王到分封同姓诸侯王,刘邦有分封思想有什么变化呢?这种变化透露出什么信息呢?

        刘邦在高帝六年大封列侯的同时,刘邦封了四位刘姓的同姓的诸侯王,不是异姓诸侯王。我们知道刘邦在建汉之前封了七个异姓诸侯王,现在又封了四个同姓诸侯王,这样就出来了几个问题:第一,为什么要封?第二,从分封异姓王到分封同姓王这个变化时怎么出现的?第三,这个变化反映出来刘邦的思想有什么变化?

        在刘邦封的四个同姓王中间,比较多而且比较明显的是刘邦的兄弟,其实刘邦是兄弟四个人,大哥死得很早,老二是他父亲最喜欢的,老三就是刘邦,老四是他的弟弟。这弟兄四个人中间他爹最喜欢的是老二,刘邦最喜欢的老四,老四叫刘交,交通的交,这个人在中国文化史上是个有名的人。在刘邦的四个兄弟中间只有这个小弟弟刘交,跟刘邦的关系最亲,这个“亲”是有表现的,你说哥哥在兄弟中间,兄弟几个也不见得感情都是一样的,也有亲一点的,也有疏一点的,四兄弟中间刘邦最喜欢的是他的小老弟,怎么看得出来呢?两件事看得很明白,第一件事,刘邦起兵以后遇到的第一个麻烦事就是雍齿的叛乱,我们前面讲过,雍齿奉命守丰邑,结果叛变投靠了魏国,丰邑是什么?导致刘邦三次打封邑才把丰邑给打下来,所以刘邦为了打丰邑他就要去借兵,他自己兵力不够,他投奔别人去借兵的时候,他就要离家了,刘邦离家的时候就面临一个问题,就他有一个老父亲,他母亲死的很早,他老父亲怎么办呢?刘邦的老父亲史书记载叫太公。太公怎么办?刘邦就让他的二哥留下来照顾他的老父亲,而且还派了另外一个人,这个人物过去我们讲吕后时候提过,这个人叫审食其,就让审食其留下来照顾他的父亲,带谁走呢?就带着他的小弟弟刘交走了,从这件事可以看出来,刘邦对他小弟弟感情很深。

        而且他小弟弟跟着刘邦,是从沛县起兵一直打到关中,这个全程只有他的小弟弟陪着刘邦。而且在三年反秦,四年灭楚的,七年的战争中间,刘邦的卧室不是谁都能进的,但是有两个人可以自由的出入刘邦的卧室,一个是他的发小叫卢绾,另一个就是他小弟弟刘交,一个卢绾一个刘交,两个人在七年战争中间可以自由出入刘邦的卧室,其他再亲近的大臣都不行,可以看见他这个小弟弟很受刘邦的喜爱。所以汉六年刘邦的小弟弟受封了,什么原因让他导致他受封为诸侯王呢?韩信。汉六年不是有人告韩信谋反吗,然后刘邦用陈平的计谋伪游云梦,韩信来拜见,把韩信抓起来,韩信一抓起来,把楚国就给废掉了,彻底把韩信的楚国给废掉了。废掉以后,刘邦把原来韩信的楚国一分为二,分成两个地方了,其中楚国的薛郡、彭城郡、东海郡这三个郡,36个城统统交给他小弟弟,仍然叫他小弟弟刘交是楚王,只是把楚国的国都从下邳迁到彭城,就是今天的徐州,所以他的小弟弟是第一个被封的刘姓诸侯王。所以我们看这几件事,第一,刘邦外出只带他的小弟弟;第二,七年战争期间,只有他小弟弟和另一个人可以自由出入他的卧室;第三,汉六年刘邦第一次分封同姓诸侯王,第一个封的就是他的小弟弟刘交做楚王,那说明他兄弟两个的感情特别深。

        刘交这个人我们可能大家不太熟悉,刘交这个人在历史上可能名气不是太大,但是在文化史上刘交的名气很大,文化史上的名气刘邦都提不上,刘交提得上。刘邦四个兄弟中间最有文化的就是他这个小弟弟,他小弟弟从小跟着一个高人学习,我们为什么称叫高人呢?他这个小弟弟刘交的老师不是一般的人,是先秦诸子中间,荀子,儒家学派的后期的一个大师荀子,是荀子的门生,后来遭遇焚书之难,他的门生就逃了,这个人叫浮丘伯,就是刘邦小弟弟的老师。和他小弟弟同学的几个人也都不简单,其中有一个同学叫申公,这个人的名字叫培,也称为申培公,这个申公精通一门经学,中国古代能通一经那就不得了了,通哪一门经学呢?。大家知道那个关关雎鸠在河之洲,就这个,305篇的这个申公非常熟悉。而且秦代把《诗》烧了以后,到汉初出现了三派传《诗》的人,但是这个汉初传《诗》呢,它没有刻本,书被烧了,但是从秦始皇烧书到刘邦建汉,这中间只有十几年,有一些人《诗》学得很好,记忆又很好,他能把300多篇都背下来,所以到西汉初年没有课本嘛,我一篇篇背着教徒弟。当然背的过程中间难免会有一点走形,解释也会有一点个性色彩,所以申公传这个《诗》在中国历史上,文化史上叫鲁诗。当时有三派,就是齐、鲁、韩三家,这叫《三家诗》,加上后来后出的《毛诗》叫“齐、鲁、韩、毛”四家诗,我们今天传的都是《毛诗》,《三家诗》基本上消亡了,而刘交和他那个同学申公学的都是鲁诗,所以这个刘交是一个很有文化修养的人。这刘邦封的第一个王就是他的小弟弟,这个人还是不错的,起码没有胡作非为,而且这个人在文化史上很有贡献。

        刘邦的其他的兄弟就不太好说了,老大死得早,大嫂跟刘邦的关系很僵,大嫂跟刘邦的关系怎么僵呢?其实这个事两个人都有责任。刘邦年轻的时候不是太循规蹈矩的人,循规蹈矩的人后来也做不了皇帝,刘邦年轻的时候呢,他在秦朝的时候就老犯事,老被公安上找事,请他去喝茶,找他谈话,这种事情比较多,所以刘邦老得躲,一旦秦朝的政府要找刘邦要抓他的时候,刘邦就逃了,逃了就带着一帮朋友,当然他这帮朋友也都是一些游手好闲的人。然后这一拨人就跑到哪儿去呢?刘邦好领着这拨人跑到已故大哥家去蹭饭吃,他自己去吃饭不说,还领了一帮人去蹭饭。大哥死了,大嫂一个人日子很难,所以,他大嫂看着刘邦这小叔子带着一帮人来家吃饭,很不高兴,给他们盛饭的时候,他这个大嫂就多了个心眼,盛饭的时候那个铲子本来锅里还有饭,应当说带着饭盛的时候,锅铲蹭锅的声音是一种声音,假如这个锅被盛空了,空铲子铲这个空锅那个声音一听就明白锅里没饭了,所以大嫂盛饭经常用那个铲子在那个锅边上蹭,叫人家一听就是锅里没饭了。然后他这一帮朋友们一听说没饭了都走了,等朋友走了以后刘邦过去一瞅,那锅里还有饭,从此以后恨他大嫂。

        所以当刘邦当了皇帝,汉六年把他的小弟弟封做楚王的时候,大哥死了大哥有个儿子,应该可以封的,是刘邦的侄子,亲侄子啊,刘邦不封。过了一年,刘邦的父亲看不下去了,亲自找刘邦谈话提这个事,你怎么忘了呢?结果刘邦就说了两句话,“某非敢忘封之也,为其母非长者”,我不是忘了他,而是因为他娘不是一个忠厚长者,就这不封。后来他爹催着他封了,给他封了一个什么侯呢?叫羹頡侯。一般封侯都是封一个地方,哪个地方你叫什么侯,什么叫羹頡侯啊?羹頡侯就是锅铲子蹭着锅发出那个声音,用那个声音做那个侯的名给他侄子封了个侯,刘邦也挺捣蛋的,给他侄子封了这么一个侯,这个侯就是当上了也挺恶心的,锅铲子蹭锅的声音,假如我们说哧哧,那就是哧哧侯,噌噌,那就是噌噌侯,这样来封,这是老大。老四封了他很喜欢,老大也解决了。老二叫刘喜,喜欢的喜,刘喜,刘喜这个人呢,是刘邦的父亲最喜欢的,刘喜老实巴交,能卖点力气挣点钱,置点产业,他爹特别喜欢他,不喜欢刘邦,觉得他游手好闲不干正事。结果他给刘喜封到哪儿呢?封到代国去做代王,代国在哪儿?今天山西的太原,它的北面就是强大的匈奴。结果他这个哥哥,他这个二哥刘喜能挣点小钱,但是毫无政治才能,跑到代国去做了一年代王,匈奴一打过来他吓跑了,他把国家一扔,他自己一个人跑到京城去了。这叫弃国而逃,按说这是死罪啊,毕竟是自己的哥啊,下不了手,怎么办呢?从王降成侯,还让他做了个侯。当然在这中间,二哥刘喜这个人啊他确实没有什么本事,但是刘喜有一个儿子很厉害,他爹没本事他的儿很厉害,他的儿叫刘濞,知道了吧?吴楚七国之乱那个挑头的吴王刘濞,就是那个没有本事的二哥家的儿子,爹没本事弃国而逃,儿子有本事率领七国叛乱,就是这么一个人。其实这个刘濞在平定黥布叛乱的时候,20岁,立了战功,刘邦很喜欢。刘邦想封自己的兄弟,自己的兄弟第一太少,第二,兄弟大多数没本事,小弟弟是最有本事的是个文人。大哥死得早,二哥不中,一打仗就逃,弃国而逃,所以最后就把刘濞给封了,那是平定黥布叛乱以后封了他那个侄子。封完以后他后悔了,封完以后他把他侄子叫过来,他一看他侄子,司马迁史书记载说刘邦一看他侄子面有反相,但是封过了,后悔了。所以就告诉他,50年以后东南有人要反叛中央,莫非就是你。把刘濞吓得一连劲地磕头说不是我,绝不是我,绝不敢。刘邦告诉他,谆谆告诫他,天下同姓是一家人,你可千万别反。但司马迁写这个话我不信,第一,你怎么看出来你的侄子有反相?第二,你怎么能算出来50年后就要反?要这么神的话,你怎么不能算算你老婆将来会有点麻烦?

        从刘邦的分封可以看出,他的做法是所有封建帝王称帝后的一贯作为,那就是先封自己的家人,刘邦自然不能免俗,那么在刘邦的分封中除了兄弟他还会封谁呢?

        在刘姓诸侯王中间,我们在汉六年讲的四个刘姓王中间,刘喜是代王,刘交是楚王,那么剩下还有两个呢?剩下两个不要忙,封兄弟只是一个方面,刘邦一定不会忘掉的是他的儿子,儿子是不会忘的。但是非常遗憾的是,刘邦的儿子都太小了,除了庶长子刘肥以外其他太小,那么小你怎么封呢?所以汉六年他封的时候,只封了庶长子刘肥做齐王,齐国可不是一般的诸侯国,齐国辖的是73个城的一个大诸侯国,第一任齐王是韩信,被刘邦给他拆迁迁走了,迁到楚地去。第二任齐王封的就是自己的庶长子刘肥,这刘肥之所以能够封诸侯王,第一他姓刘,第二他年龄比较大。其他的儿子,老二就是皇太子刘盈啊,不能再做诸侯王了,老三赵王刘如意那就更小了。所以那些儿子都比较小,没有来得及封,太小了来不及封,他觉得镇不住。齐国这个地方其实在抓了韩信以后,刘邦手下有一个谋士叫田肯,这个人跟刘邦就说了,他说对于汉帝国来说有两个地方最重要,一个是关中,一个是齐地,关中是个什么地方呢?关中是“百二之地”,史书中间经常用“百二”这个词,什么叫“百二之地”啊?就是这个地方很险要,两个人防守可以顶得住一百个人的进攻,这叫“百二之地”。说齐国呢,齐国也很重要,叫“十二之地”,两个人防守可以挡得住十个人进攻,所以齐国叫东齐西秦,西边是秦,东边是齐。而且这个谋士田肯给刘邦说了句话,“非亲子弟,莫可使王齐者”,不是自己的亲子弟不能够让他在齐国称王,所以他封了他的儿子。不但封了他的儿子做齐王,而且刘邦下了一个命令,这个命令叫“诸民能齐言者,皆予齐王”,天下老百姓会说山东话的,一律遣送山东做齐王的部下去,按口音来遣送流民。

        大家知道这个秦大乱,还有楚汉战争天下大乱的时候老百姓到处跑,离开自己家乡到处跑,天下的流民非常多,流民多刘邦并没有管,唯独对山东人他管得特别严,只要能够说齐国话的一律到齐国去,目的是什么?目的是让他儿子管辖那个齐国的人口更多一点,让他的人口多是干什么呢?做大、做强,在那个时候,哪个诸侯王管辖的地方大,拥有的人口多,这个国家就强。齐国的地73座城够大的,百姓少,那么所有会说齐国话的全部迁过去。其他的国家都没有命令,唯独齐国这个诸侯国刘邦下了个命令,可见他对他的儿子那还是比对兄弟还要亲,这是第三个王。第四个刘姓王既不是刘邦的兄弟,又不是刘邦的儿子,叫什么呢?叫姓刘就沾光,这个人叫刘贾,司马迁写了一个《荆燕世家》写到这个刘贾,这个刘贾是个什么人呢?司马迁都不知道,刘贾肯定是刘邦的亲戚,但这个亲戚亲到什么程度司马迁不知道,不知道他是刘邦的哪一支上的亲戚。这个人之所以被封王,两个原因,第一有战功,第二他姓刘。记载了这么几句很有名的话,很值得大家咀嚼玩味,司马迁这样写的,当刘邦抓了韩信以后,下面就是司马迁的原话了,“欲王同姓以镇天下,高祖子幼,昆弟少,又不贤”,这句话什么意思啊?其中最重要的是第一句话“欲王同姓以镇天下”,就是把韩信抓了以后,他想封同姓的人为王来镇服天下,但是他的孩子太小,他的兄弟太少,而且兄弟又没有本事,所以在这个情况下封了刘贾。刘贾也被封王了,刘贾封的是哪块地呢?我们说韩信被抓以后他那个楚国一分为二吗?36个城给了他的小弟弟楚王刘交,剩余的53个城给了刘贾,让刘贾做荆王,荆王刘贾就这样来的,管辖的主要是南方的三个郡53个城。这个地方也就是后来吴王刘濞的封地,这个刘贾死了以后再封的就是吴王刘濞了,这是刘贾被封。

        称帝后的刘邦自然不会忘记为自己的家人谋取点好处,他不但封了自己的兄弟,还封了自己的儿子和亲戚,其实如果仔细盘点一下刘邦封的王中,我们会发现在刘邦称帝之前,他一直是封的异姓王,那么这时的刘邦为什么不论功封赏呢?再次封异姓的人为王呢?

        这个原因很简单,两条,第一条就是削弱异姓诸侯王,韩信、彭越、黥布这些人都是异姓诸侯王,刘邦在汉六年封同姓诸侯王的目的,最重要的目的是削弱异姓诸侯王,那怎么看得出来刘邦的目的是这样呢?你说这个话怎么能让观众信服呢?两个原因你就明白,第一,你看他的封地,他封的同姓王封到哪儿呢?刘邦封的同姓诸侯王有一个最大的特点,就是在原来的异姓诸侯王的封地上封同姓王,比如说齐国第一任齐王韩信,把韩信迁到楚,然后齐封给自己的儿子刘肥,齐王。然后第二年把韩信抓了把楚地废掉,把楚一分为二,一部分封给他的小弟弟刘交,一部分封给他的亲属刘贾叫荆王,都是在原来诸侯国的封地。后来也是如此,后来他杀了彭越,又把彭越的地方封给他两个儿子。总而言之,他都是在灭了一个异姓诸侯王,在人家的封地上马上就封同姓诸侯王,这样做的目的,那不是明摆着封同姓王是为了消灭和削弱异姓王,这是第一点。第二点就是异姓王的分封是刘邦不得已而为之,那七个异姓诸侯王不是刘邦想封不想封,而是你想不想封你都得封。比如说韩信要齐王,你敢不给吗?你不给他就不帮你来灭项羽;彭越要梁王,你不给就不来。给了齐王给了梁王,到后来在固陵打了败仗,要人家来帮忙人家不来,不来以后又听张良的建议加封土地。

        其实刘邦打败项羽主要是依靠韩信、彭越、黥布,但是你用别人那都是有代价的,这个代价就是两条,一个叫封王,一个叫封地,你不给我王的名号不给我地,我就不给你干。这很简单,你到大街上对着一帮人说来,来,来,给我们干活吧!那得有个条件,你得给人家工钱啊,你让人家一块儿给你灭项羽,不封王不封地,人家不干。所以异姓王是刘邦不得不封,并非出自心里的情愿,这是封同姓王的第一个原因,为了削弱异姓王。第二,是为了巩固刘姓政权,我们刚才读了刘邦的一句话很有名,“欲王同姓以镇天下”,他认为要镇服天下必须要封同姓王,这是我们要讨论的第一个问题,就是他为什么要封同姓王。

        第二个问题,封同姓王对刘邦的政权有帮助吗?确实有帮助,第一,封了同姓王以后稳定政局,你看汉高祖刘邦、汉惠帝、吕后、汉文帝,在这一个阶段没有一个同姓王造反,反过来黥布叛乱的时候,同姓王像楚王刘交,荆王刘贾都起兵去对抗,而且刘贾因为黥布叛乱战死,所以同姓王对巩固政权确实起了作用,稳定政局。稳定政局的第二层含义,就是同姓诸侯王和朝廷的列侯是互相牵制的。刘邦不是封了29个列侯吗?现在又封了四个同姓王,同姓王在边远地区和朝中的列侯互相牵制,同姓王要叛乱派列侯去平叛,列侯中间要造反同姓王会起兵镇压,互相牵制,稳定政局。第二是巩固刘氏政权,你看吕后死了以后,出现铲除诸吕的行动的时候,所有的郡县长官没有一个人动手,那个被刘邦封的那些郡县长官都不动,谁带头起兵呢?刘邦封的齐王刘肥的儿子刘襄,他起兵了,因为郡县的太守人家看老刘家跟老吕家,你们夫妻两个家的后代在打,他们都不去趟这个混水,只有谁呢?只有刘姓诸侯王特别积极。所以,封同姓诸侯王在当时来说确实还是有它的积极意义的。第三点就是发展经济,除了稳定政局、巩固政权以外,同姓王诸侯王有很大的权力,有权力他就把自己这一块的一亩三分地搞好,比如说齐国,齐王是刘肥,齐国的相国是曹参,曹参用了九年时间把齐国治理得井井有条,所以对经济的发展也有好处。

        现在我们可以回答我们这一集开始讲的一个问题,刘邦从封异姓王到封同姓王这是个重大转折,这个重大转折说明了什么呢?原来封异姓王是为了灭项羽,现在封同姓王是为了巩固刘氏江山,这说明刘邦封王的标准在变化。你看封韩信、封彭越是按照什么来封啊?按照军功,是以功封王,等到封刘姓王的时候是凭什么来封啊?凭亲,看谁跟刘邦亲吧,兄弟亲、父子亲都封了。封异姓王是因功封王,封同姓王是因亲封王,这就大不一样了,这个转变说明刘邦开始是很有胸怀的,和所有异姓王共同来共享天下,但他的目的最终的目的,还是要一家一姓的天下,要家天下,共天下是不得已而为之,一旦有了时机他就逐步向一家一姓转变。

        由于担心异姓王叛乱,刘邦就用分封同姓王的办法来削弱异姓王的实力,那么刘邦既然怕出后患为什么他不实行郡县制?在汉之前秦朝的郡县制刘邦为什么不采用呢?

        这刘邦不多事吗?你担心这异姓王叛乱,那你把异姓诸侯王灭了以后为什么还要封呢?你要不封搞成郡县制不行吗?为什么不搞郡县制要封同姓王呢?这和刘邦总结的秦亡的教训有关。秦朝灭亡以后,大家都总结秦亡的教训,其中有一个重要的教训,就是大家都认为秦帝国灭亡的时候,是因为没有一个同姓诸侯王拥有强大的兵力镇压天下的反秦武装。所以刘邦总结这个教训以后,一旦当了皇帝一定要封同姓为诸侯王,拥有军权,然后天下再有叛乱,他们可以帮助我镇压叛乱,这就是刘邦总结的秦朝灭亡的教训。我们今天看秦朝的灭亡,第一暴政,第二苛法,刘邦也看到了这两点,但刘邦还看到了一点,就是没有同姓诸侯王。这个不是刘邦一个人的看法,这是当时很多人都这样看,包括汉文帝时期一个著名的政治家贾谊,他是坚决主张中央集权的,贾谊就这样认为。我下面给大家读一段贾谊的话,“高皇帝瓜分天下,以王功臣,反者如猬毛而起,择良日立诸子,雒阳上东门之外,毕以为王而天下安”,什么意思呢?贾谊说,刘邦封异姓诸侯王,天下反叛的就像刺猬毛一样多得不得了,但是一封同姓王天下安了。连贾谊都认为封同姓王是对的,你可见当时最进步的思想家和最有实权的政治家,大家都有一个共识,要想天下安,要封同姓王。这一集我们讲了刘邦当了皇帝以后封了兄弟,封了侄子,封了儿子,封了刘姓的亲戚,都封了,还有没有姓刘的没有封?有,刘邦他爹,他爹还没封呢!儿子、兄弟、侄子都封了,爹怎么办?请看下集,太上皇,谢谢大家。
请记住本书首发域名:966xs.com。966小说手机版阅读网址:wap.966xs.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