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迎书友访问966小说
首页王阳明最高境界三句话

        弘治二年(1489年)十二月,王守仁将诸氏夫人带回了余姚老家。这段旅途绝不能一笔带过,因为在走水路经过江西广信的时候,王守仁拜谒了当地的名儒娄谅,被娄谅一番话改变了人生。

        《年谱》的记载非常简略,只是说娄谅对王守仁讲了宋儒格物之学,还谈到一个人可以通过努力学习而成为圣人,王守仁受到了深深的触动。令读者难解的是,这些内容明明都是儒家的老生常谈,前者更属于科举考试的必备知识,触动究竟从何而来呢?

        让我们回顾一下王守仁十一岁那年和塾师的对话以及父亲王华的反应,便可以体会到“知”和“行”的一种背离:宋儒格物之学,具体来说就是朱熹版本的格物致知之道,那是通往“天理”的门径,自然也是成圣成贤的门径;通过学习可以成圣,这个观点更是自周敦颐、二程以来不断被论断和分析,自元迄明早已成为读书人的常识。

        但是,在王守仁的时代,人们只是将这些见识当作一种纯粹流于纸面的知识,背诵可以倒背如流,讲述可以头头是道,而一旦科举及第,便会摆出得意忘形、得鱼忘筌、得兔忘蹄的超然态度。考试的时候都懂得回答“圣人可以学得”,却很少有人真的如此相信,更罕有人将这个观点作为自己实实在在的求学指南。所以,塾师教学只想着读书登第,王华对儿子那句大大合乎程朱理学的发言也只觉得好笑。宋代大儒历尽千难万险得来的领悟,竟然只变成纯粹的教条了。

        所以,王守仁从娄谅那里所获得的,想来并不是什么与众不同的知识与见解,而是一种与众不同的——至少在他那个时代非常与众不同——真诚态度与践履精神。之所以能做出这样的推断,就要从娄谅的师承说起。
请记住本书首发域名:966xs.com。966小说手机版阅读网址:wap.966xs.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