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迎书友访问966小说
首页晚清帝国风云三部曲多谋而善战者皆天授

多谋而善战者皆天授

        还在东征开始时,胡林翼即执意要让多隆阿担当前敌总指挥的重任,就是因为知道他具备着鲍超身上所没有的长处,即不但勇猛,而且机智,能够做到“运筹决胜,料敌如神”。

        其实多隆阿和鲍超一样不识字(多隆阿是不识汉字),所有公文书信,都得由幕客读给他听,但他听后所提出的意见却往往能够切中肯綮。有时多隆阿喜欢坐于帐中,听人给他读,听到某将领设计一节,还没等读书人再接着读下去,他就已经提前领悟,知道这名将领准备设的是什么计了。这是一个真正意义上的军事天才,好像一生下来就比别人更懂打仗,所谓“多谋而善战者皆天授”。

        为了使对手进入他的伏击圈,多隆阿这回上演的是诈病不出。陈玉成、杨辅清不明真情,还真以为他病了,进攻非常积极,结果一头扎进多军的伏击圈,被杀得大败。林绍璋等人都是配角,主角一败,他们也只得落荒而走。

        此后,在桐城附近的一次对决中,陈玉成、杨辅清又再次为多隆阿所败。自陈玉成首率粤捻联军赴援安庆,在挂车河与多隆阿大战起,他已先后组织了四次大规模的救援行动,从这四次救援行动来看,势不可谓不猛,兵不可谓不多,但居然仍无法突破多隆阿所组织的防线,这使陈玉成几乎感到了绝望。在多隆阿所缴获的太平军物品中,发现有一封他写给天王洪秀全的蜡书,其中写道:“奉命征讨妖孽,所过破巢压卵,无敢撄锋。惟多某老谋善战,用兵如神,臣与对阵,屡为所败,今百万精锐悉遭顿挫,自料力不能敌。”

        如果实在无法击败多隆阿,那就只有摆脱他了。计议已定,陈玉成等人重新兵分三路南下,其中陈玉成、杨辅清为一路,自太湖一线绕远路避开多隆阿,取道小池驿、黄泥港赴援安庆;林绍璋、吴如孝为一路,自桐城南下挂车河一线,牵制多隆阿;黄文金为一路,自东路绕援安庆。

        多隆阿兵力有限,无法阻止这种多路渗透。1861年8月24日,陈玉成、杨辅清、林绍璋、黄文金会师于集贤关,并筑垒四十余座。这让城内太平军看到了新的希望,叶芸来、吴定彩等列队四门,准备予以接。

        次日,陈玉成、杨辅清等人亲自督军四万人,分十余路猛攻湘军外壕,城内守军亦同时配合出击。曾国荃则采取以静制动、反客为主的老战法,坚守工事不出,待太平军逼近,才用枪炮进行射击。

        太平军被拖入了残酷的攻坚战。为突破湘军防线,太平军每人拿一束稻草,冒着弹雨蜂拥而上,接近壕沟后掷草填壕,顷刻之间目标壕沟便被填满了。其间湘军开炮轰击,一炮过去就是一摊血,打着打着,壕墙上装备的火炮已经来不及装填炮弹了,只能轮流施射,为此曾国荃又增调八百杆鸟枪和抬枪,用以加强火力。一时之间,枪炮轰鸣之声“如连珠不绝”。

        尽管伤亡惨重,但太平军将士仍然舍生忘死,前仆后继,前面的人被炸翻打死,后面的人马上踏着尸体继续冲锋。依靠不计代价的人海战术,太平军终于越过壕沟,逼近了曾军营垒。

        曾国荃见状,立即率部上前搏杀。曾军以逸待劳,太平军在越壕后却不是伤痕累累,就是精疲力竭,一场近战肉搏下来,数名太平军前锋将领被杀,剩余官兵也被击退。当天,倒在壕沟内外的太平军不可胜数,一眼望去,“积尸如山”。

        8月27日,战事进入到一个新的阶段,陈玉成、杨辅清精选敢死队员,攻破了外壕壕垒,并将湘军往后逼退了一步。曾国荃见壕垒被破,也急忙组织敢死队进行反击。

        双方派出的都是各自阵营中最能打和最不怕死的战士,敢死队员们互不相让,手持短兵刃奋力砍杀,直杀得血肉枕藉、日月无光。异常凶猛的白刃战把太平军也往后逼退了一步,趁此机会,曾国荃又亲自督军增修新的壕垒。

        大家都明白,阻止湘军筑成新垒,乃是解安庆之围的最后机会,因此安庆城内守军倾巢而出,直扑新垒。陈玉成也在城外全力响应,他亲自击鼓助阵,见有后退者即立杀阵前,气势十分慑人。

        曾国荃的性格与曾国藩相比,有相同的地方也有不同的地方。相同之处是曾国荃也有超人的意志和毅力,遇到艰难险阻,能够坚持到底。不同之处是曾国荃在指挥作战时比乃兄更坚决更大胆,颇有一股子悍不畏死的蛮劲。

        晚年的曾国荃调任山西巡抚,晋中时值大旱,赤地千里。“曾老九”内着道装,外披袍褂,亲自在太原主持露天祈雨。令人格外震惊的是他还准备了一只香炉,香炉里填着火药,放着导火索,插着香。曾国荃脑袋上顶着这只香炉,长跪于地,嘴里还念念有词:“老天你如果再不施以雨露,干脆就让火药爆炸,炸死我吧!”

        所幸雨来得很及时,曾国荃头上的香炉才没有真的爆炸。山西老百姓自然对他感恩戴德,知晓此事的文人官员也都留下了深刻印象,说以曾国荃这样的蛮劲,怕是连老天都要退避三舍呢,何况当年的“发贼”(太平军)?

        曾国荃参加安庆战役时,四十岁还不到,身上充满着“胜天半子”式的蛮劲,哪里甘心功败垂成。太平军发狠,他也发狠,率部拼命挡住其攻势,以掩护新垒的增修,太平军猛攻十余次未果,折损达三千人之多。

        经过通宵达旦的抢修,新垒终于修成,此时双方尸骸已堆到了田垄之上。陈玉成见连这样的蛮攻都无效,只得收队回营,城内守军怕湘军乘虚入城,也赶快重新入城固守。

        安庆城下一战,不但基本锁定了战局,而且也打出了曾国荃和吉字营的名声。从此以后,吉字营凭借“稳练不摇”的特点,得以与“应变善战”的多军、“冲锋猛战”的霆军并列,成为太平军最为忌惮的三支湘军劲旅。
请记住本书首发域名:966xs.com。966小说手机版阅读网址:wap.966xs.com